转轴组件、折叠屏组件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242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转轴组件、折叠屏组件及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组件、折叠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可折叠手机通过转轴连接在左右壳体之间,再将柔性屏组装至左右壳,形成移动终端的折叠屏。然而目前转轴连接在左右壳体之间,仅能实现对两个壳体进行转动连接,以防止两个壳体相互分离,而无法在两个壳体叠合后撑起柔性屏的弯折部分。用户在对柔性显示屏的弯折部分进行触摸时,手感不佳,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能够支撑柔性屏的弯折部分,使得用户触摸过程具有好的手感。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轴组件,应用于具有柔性屏的移动终端,所述转轴组件包括支撑基板和至少一个齿链构件,所述支撑基板的顶面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所述支撑基板的底面设置所述齿链构件;所述齿链构件包括一对链条组件和设置在所述一对链条组件之间的齿片组件,每一对所述链条组件包括一对基座、连接片和多个链节,所述连接片连接在所述一对基座之间,所述多个链节成排设于所述一对基座之间,且所有的所述链节的外侧均固定至所述连接片,所述齿片组件包括多个齿片和一对固定板,所述一对固定板相对设置且用于固定所述多个齿片,相邻的所述齿片之间相互啮合,以使所述转轴组件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定位在任意位置,所述一对固定板与所述一对基座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基座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一对基座固定至所述支撑基板,所述一对基座相对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所述连接片弯折,带动所述多个链节的内侧彼此靠拢或分离,使得所述支撑基板弯折成预定形状,以支撑所述柔性屏。

其中,各所述链节包括链节主体,所述链节主体一侧凹设第一滑槽,另一侧突设第一滑块,相邻的所述链节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一滑块的配合形成导向结构。

其中,各所述链节还包括夹持块和配合部,所述夹持块凸设于所述链节主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滑块位于所述链节主体的同侧,所述夹持块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所述链节主体的同侧,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链节主体的表面且形成内凹结构,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形成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与相邻的所述链节的所述容纳空间配合。

其中,各所述链节的外侧的表面呈弧形,所述一对基座相对折叠后,所有的所述链节的外侧的表面共同拼接形成的形状与所述支撑基板弯折成的所述预定形状相同。

其中,所述链节的数量为奇数个,其中,位于中间的一个链节用于确定所述转轴组件的中心轴。

其中,所述齿片组件包括第一齿组、中间齿和第二齿组,所述第一齿组、所述中间齿和所述第二齿组均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所述齿片,所述第一齿组和所述第二齿组分别固定至所述一对固定板,且分别啮合于所述中间齿的两侧,以实现所述一对固定板之间的对称开合。

其中,所述一对固定板上均设有滑动柱,所述一对滑动柱分别远离所述第一齿组和所述第二齿组设置,所述滑动柱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固定板,所述一对基座均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滑动柱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二滑槽内,以形成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基座之间的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齿链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两个齿链构件之间的一对横梁,所述一对横梁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个齿链构件之所述基座之间,所述两个齿链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基板的两端。

其中,所述转轴组件还包括装饰硅胶和多个横轴,所述装饰硅胶位于所述两个齿链构件之间,且所述装饰硅胶位于所述一对横梁之间,所述多个横轴并排设置且穿设于所述装饰硅胶内,且所述多个横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或靠近所述一对齿链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折叠屏组件,包括柔性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柔性显示屏依次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转轴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折叠屏组件和电子组件,所述电子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内,且电连接所述柔性屏,以控制所述柔性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折叠屏组件及移动终端,通过齿链构件的多个链节的内侧彼此靠拢或分离,使得所述支撑基板弯折成预定形状,以支撑所述柔性屏,齿链构件带动支撑基板弯折,通过支撑基板支撑柔性屏,从而使得柔性屏被撑起,不管是柔性屏展开状态,或是折叠状态,支撑基板都能够提供柔性屏的弯折部分的支撑,使柔性屏不易挤压变形,保护柔性屏稳定性,而且能够提高了用户手感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轴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齿链构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齿链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齿链构件的链条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链条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轴组件中齿链构件的齿片组件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齿片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轴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图7中I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100,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折叠屏和电子组件,折叠屏包括转轴组件10、第一壳体20、第二壳体30及柔性屏40,所述转轴组件10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20和所述第二壳体30之间,所述柔性屏40依次铺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0、所述转轴组件10和所述第二壳体30。电子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0或所述第二壳体30内,且电连接所述柔性屏40,以控制所述柔性屏40。

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之间能够相对合拢或展开。如图3所示,合拢状态下,转轴组件10发生弯折变形,柔性屏40处于折叠状态;如图1所示,展开状态下,转轴组件10展平,柔性屏40亦展平。这个过程中转轴组件10始终支撑柔性屏40,使得柔性屏40不易挤压变形,保护柔性屏40稳定性,而且能够提高了用户手感体验。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10包括支撑基板12和至少一个齿链构件14。所述支撑基板12可以弯折成预定形状,以支撑所述柔性屏40。所述支撑基板12的顶面用于支撑所述折叠屏的柔性屏40,所述支撑基板12的底面用于安装所述齿链构件14。一种实施例中,支撑基板12为薄钢片结构,且呈细长板状。支撑基板12连接在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之间,支撑基板12在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相对合拢或展开的过程中,能够发生弯折变形。

所述齿链构件14安装于(或固定连接于)支撑基板12,用于保证支撑基板12的弯折形状。

请参阅图6和图7,齿链构件14包括一对链条组件142和设置在所述一对链条组件142之间的齿片组件144。齿链构件14相对的两端分别固定至支撑基板12之相对的两边,齿链构件14连同支撑基板12弯折的过程中,齿链构件14用于确定支撑基板12的弯折形状。一种实施方式中,折叠屏折叠后,支撑基板12弯折呈半圆柱状。一对链条组件142之间通过两块固定板143连接。

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链条组件142包括一对基座1422、连接片1424和多个链节1426。固定板143的两端分别与一对链条组件142中的相对设置的基座1422连接。一对基座1422相对设置,用于与支撑基板12的边缘固定连接。连接片1424连接在所述一对基座1422之间,连接片1424为薄钢片结构,连接片1424呈条状,连接片1424的两端分别固定至一对基座1422,连接片1424用于固定连接各链节1426。具体而言,连接片1424设有多个定位孔14242和多个挖空区14244,挖空区14244分别设置在相邻的定位孔14242之间,挖空区14244的设置用于提升连接片1424的柔性及减轻连接片1424的重量。一种实施方式中,挖空区14244呈椭圆形,定位孔14242呈圆形,且与挖空区14244的中心相对。

所述多个链节1426成排设于所述一对基座1422之间,各链节1426包括相对设置的外侧14261和内侧14262,所述链节1426的外侧14261固定至所述连接片1424。请参阅图7至图9,及图13,各所述链节1426包括链节主体14263,具体而言,链节主体14263呈扇形结构。链节主体14263一侧凹设第一滑槽14264,相背离第一滑槽14264的另一侧突设第一滑块14265,具体而言,第一滑槽14264和第一滑块14265设置在各链节1426与相邻的链节1426相对的面上。相邻的所述链节1426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滑槽14264和所述第一滑块14265的配合形成导向结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块14265呈弧形延伸的片状,第一滑槽14264与第一滑块14265的形状一致。第一滑块14265在第一滑槽14264内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各所述链节1426还包括夹持块14266和配合部14267,所述夹持块14266凸设于所述链节主体14263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滑块14265位于所述链节主体14263的同侧,所述夹持块14266与所述第一滑块14265之间形成容纳空间G,所述配合部14267与所述第一滑槽14264形成所述链节主体14263的同侧,所述配合部14267位于所述链节主体14263的表面且形成内凹结构,所述配合部14267与所述第一滑槽14264之间形成插入部P,所述插入部P与相邻的所述链节1426的所述容纳空间G配合(请参阅图7和图13)。

各所述链节1426的外侧的表面呈弧形,所述一对基座1422相对折叠后,多个所述链节1426的外侧的表面共同拼接形成的形状与所述支撑基板12弯折成的预定形状相同或相似。一种实施方式中,预定的形状为半圆柱形。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链节1426的数量为奇数个,所有的所述链节1426中,位于中间的一个所述链节1426用于确定所述转轴组件10的中心轴。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链节1426的数量为9个,位于两侧的两个链节1426分别固定至一对基座1422上。各链节1426的外侧表面设有定位柱14268,定位柱14268用于与连接片1424上的定位孔14242配合,以将链节1426连接至连接片1424。

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齿片组件144包括多个齿片1441和一对固定板1442,所述一对固定板1442相对设置且用于固定所述多个齿片1441,相邻的所述齿片1441之间相互啮合,以使所述转轴组件10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定位在任意位置。所述齿片组件144包括第一齿组1443、中间齿1444和第二齿组1445,所述第一齿组1443、所述中间齿1444和所述第二齿组1445均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所述齿片1441,所述第一齿组1443和所述第二齿组1445分别固定至所述一对固定板1442,且分别啮合于所述中间齿1444的两侧,以实现所述一对固定板1442之间的对称开合。

结合图6、图7和图10所示,所述一对固定板1442与所述一对基座142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固定板1442和所述基座142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一对基座1422固定至所述支撑基板12,所述一对基座1422相对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所述连接片1424弯折,带动所述多个链节1426的内侧彼此靠拢或分离,使得所述支撑基板12弯折成预定形状,以支撑所述柔性屏40。

请同时参阅图6、图10和图11,所述一对固定板1442上均设有滑动柱1446,所述一对滑动柱1446分别远离所述第一齿组1443和所述第二齿组1445设置,所述滑动柱1446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固定板1442,所述一对基座1422均设有第二滑槽1427,所述滑动柱1446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二滑槽1427内,以形成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基座1422之间的滑动连接。具体而言,固定板设有卡槽C,滑动柱1446卡入卡槽C内,以实现滑动柱1446与固定板1442之间的固定连接。

固定板1442设有固定孔1448,第一齿组1443和第二齿组1445均设有固定臂L,固定臂L上设有固定块1447,固定块1447与固定孔1448配合,以实现第一齿组1443与固定板1442之间的固定,以及第二齿组1445与固定板1442之间的固定。

请参阅图5和图12,所述齿链构件1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轴组件10还包括设于所述两个齿链构件14之间的一对横梁16,所述一对横梁16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个齿链构件14之所述基座1422之间,所述两个齿链构件14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基板12的两端。横梁16为钣金件横梁16的两端与基座1422之间可以通过螺丝固定,横梁16中间区域与支撑基板12之间亦可以通过螺丝固定。横梁16用于加强转轴组件10的强度。

所述转轴组件10还包括装饰硅胶17和多个横轴18,所述装饰硅胶17位于所述两个齿链构件14之间,且所述装饰硅胶17位于所述一对横梁16之间,所述多个横轴18并排设置且穿设于所述装饰硅胶17内,且所述多个横轴18的两端分别连接或靠近所述一对齿链构件14。装饰硅胶17的作用为保证转轴组件10的形状完整统一,保证支撑基板12的未设置齿链构件14的区域不会塌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10、折叠屏及移动终端100,通过齿链构件14的多个链节1426的内侧彼此靠拢或分离,使得所述支撑基板12弯折成预定形状,以支撑所述柔性屏40,齿链构件14带动支撑基板12弯折,通过支撑基板12支撑柔性屏40,从而使得柔性屏40被撑起,不管是柔性屏40展开状态,或是折叠状态,支撑基板12都能够提供柔性屏40的弯折部分的支撑,使柔性屏40不易挤压变形,保护柔性屏40稳定性,而且能够提高了用户手感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屏之柔性屏40包括盖板和屏组件,二者均为可折叠的柔性材质。组装过程为:先通过转轴组件10组装在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之间,形成完整的整机架构,盖板与柔性屏40组件贴合,再贴装到整机架构的表面。通过柔性电路板实现分别位于转轴组件10两侧的屏组件部分的电路走线。

以上是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