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及其具有的耳机耳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5603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及其具有的耳机耳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耳机及其具有的耳机耳套。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入耳式耳机由于体积小,携带方便,使用便利等原因受到使用者的青睐。但是,目前的耳机耳套的结构外观较单一、呆板,且耳机耳套入耳佩戴的舒适度效果较差,耳机耳套与使用者的耳朵轮廓配合的密封性较差,影响了耳机播放的降噪效果,并且由于密封性差而导致播放音质立体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及其具有的耳机耳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耳套入耳佩戴的舒适度效果较差,耳机耳套与使用者的耳朵轮廓配合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耳套,包括:用于与耳机的扬声器壳体连接的连接底座;支撑部,支撑部呈筒状设置,支撑部的第一端与连接底座连接;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的第一端与连接底座的外边缘连接,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的第二端与支撑部的第二端连接,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支撑部及连接底座之间形成供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形变的形变空腔。

可选地,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具有与耳廓表面相接触的弧面过渡段。

可选地,支撑部的筒状通孔与扬声器相对设置,沿支撑部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支撑部的第一端呈渐缩设置且圆滑过渡。

可选地,支撑部的第二端设置有沿远离筒状中心线方向延伸的翻边,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的第二端连接在翻边上。

可选地,连接底座的朝向扬声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安装槽,各安装槽内安装有用于与安装在扬声器壳体上的第一磁铁磁吸连接的第二磁铁。

可选地,多个安装槽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安装槽呈正三角形布置。

可选地,连接底座上开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与扬声器壳体相抵接的密封环。

可选地,连接底座上开有播放孔,播放孔与扬声器相对设置,且播放孔的边缘上开有低音增效缺口。

可选地,连接底座上设置有环绕住扬声器壳体的凸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扬声器壳体、安装在扬声器壳体上的扬声器,以及耳机耳套,耳机耳套能够拆卸地连接在扬声器壳体上,耳机耳套为前述的耳机耳套。

应用本实施例的耳机耳套,使用者将耳机耳套戴在耳朵上,由于耳机耳套的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自身具有柔性形变能力,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能够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耳廓形状进行自适应形变,使得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的表面与使用者的耳廓表面贴合密封,从而消除现有技术中耳机与耳廓存在间隙而漏音的问题,并对外界噪音进行隔音,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耳机耳套的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耳机耳套的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耳机耳套的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耳机耳套的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

10、连接底座; 20、支撑部;

30、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 11、安装槽;

12、密封环; 13、播放孔;

14、低音增效缺口; 15、凸肩;

21、翻边; 31、弧面过渡段;

301、形变空腔; 100、扬声器壳体;

101、第一磁铁; 102、第二磁铁;

200、扬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耳机耳套包括连接底座10、支撑部20和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连接底座10用于与耳机的扬声器壳体100连接,支撑部20呈筒状设置,具体地支撑部20呈圆筒状设置,支撑部20的第一端与连接底座10连接,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的第一端与连接底座10的外边缘连接,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的第二端与支撑部20的第二端连接,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支撑部20及连接底座10之间形成供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形变的形变空腔301。

应用本实施例的耳机耳套,该耳机耳套通过连接底座10连接在耳机的扬声器壳体100上进行使用,当使用者使用耳机时,使用者将耳机耳套戴在耳朵上,由于耳机耳套的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自身具有柔性形变能力,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能够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耳廓形状进行自适应形变,使得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的表面与使用者的耳廓表面贴合密封,从而消除现有技术中耳机与耳廓存在间隙而漏音的问题,并对外界噪音进行隔音,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

在佩戴上该耳机耳套时,由于该耳机耳套的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具有柔性形变能力,并且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支撑部20及连接底座10之间的三段式结合形成形变空腔301,当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的表面与耳廓表面接触并随耳廓表面轮廓形状而变形的过程中,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通过形变空腔301进行空间避让,并且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通过连接底座10和支撑部20进行支撑,从而容易地实现形状改变以与耳廓表面贴合。另外,本实施例的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采用蛋白质材料进行制造(当然,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还可以采用其他与皮肤亲和性好的柔性材料进行制造,例如硅胶材料),使得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更加贴合耳廓皮肤,佩戴舒适,且外观美观,令使用者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具有与耳廓表面相接触的弧面过渡段31。这样,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通过弧面过渡段31与耳廓接触,并随着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随耳廓形状而变形,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使用了人体工学曲面设计,能够更加适应地贴合耳廓表面,使得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与耳廓表面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底座10上开有播放孔13,播放孔13与扬声器200相对设置,并且,支撑部20的筒状通孔与扬声器200相对设置,即组装完成后,支撑部20的筒状通孔与连接底座10的播放孔13相互连通,沿支撑部20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上,支撑部20的第一端呈渐缩设置且圆滑过渡。这样,当扬声器200发出声音之后,声音依次由播放孔13、支撑部20的筒状通孔进行传播至使用者的耳朵。为了进一步提高耳机扬声器200所发出的低音效果,本实施例的耳机耳套的连接底座10的播放孔13的边缘上开有低音增效缺口14,通过该低音增效缺口14对扬声器200所发出的低音进行漏音增效,这样使用者就能听到低音效果更佳的低音音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部20的第二端设置有沿远离筒状中心线方向延伸的翻边21,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的第二端连接在翻边21上。在本实施例中,翻边21与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的第二端之间采用热压结合工艺进行连接,使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的第二端热压结合固定在翻边21上,从而使两者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连接。然后,再将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的第一端同样利用热压结合工艺结合固定在连接底座10的外边缘上,同样地,经过热压结合工艺是柔性耳廓密封贴合部30与连接底座10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连接。

结合参见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底座10的朝向扬声器壳体10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安装槽11,各安装槽11内安装有用于与安装在扬声器壳体100上的第一磁铁101磁吸连接的第二磁铁102。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多个安装槽1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安装槽11呈正三角形布置。这样,当使用者将该耳机耳套与扬声器壳体100进行连接时,使用者将耳机耳套的连接底座10靠近扬声器壳体100,第一磁铁101与第二磁铁102在相互磁吸力作用下进行吸附连接,由于三个第一磁铁101和三个第二磁铁102均为相同的正三角形布置,使用者无需进行对准,只需将连接底座10靠近扬声器壳体100即可完成连接,操作简单、快速。

在利用第一磁铁101与第二磁铁102之间进行磁吸完成连接之后,为了保证连接底座10与扬声器壳体100之间的密封以防止漏音,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底座10上开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有与扬声器壳体100相抵接的密封环12。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使耳机耳套能够与扬声器壳体100之间实现自适应限位,因而连接底座10上设置有环绕住扬声器壳体100的凸肩15,利用凸肩15对扬声器壳体100的边缘包围限位,当第一磁铁101与第二磁铁102通过磁吸力相互吸附连接时,扬声器壳体100陷进由凸肩15形成的定位空间而使两者自动实现定位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扬声器壳体100、安装在扬声器壳体100上的扬声器,以及耳机耳套,耳机耳套能够拆卸地连接在扬声器壳体100上,该耳机所应用的耳机耳套为前述的耳机耳套。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