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令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878阅读:1966来源:国知局
动态令牌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息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态令牌。



背景技术:

动态令牌的主要用途是根据专门的算法生成一个不可预测的随机数字组合,即动态口令,且生成的作为动态密码使用的随机数字组合仅一次有效。动态口令是一种安全便捷的账号防盗技术,可以有效保护交易和登录的认证安全,采用动态口令就无需定期更新密码,安全放心,因此,动态口令被广泛应用于网银、网游、电信运营、电子政务和企业等多种领域。

由于现有动态令牌大多采用数字显示器作为显示界面,而数字显示器在显示0、1、2、5、6、8和9这几个数字时,数字的正反向容易被混淆,而且无法辨认,在动态令牌无其他明确的指示标志的情况下,无法第一时间准确的读取数字显示器上显示的动态密码,在用户使用时很容易造成密码输入错误或者密码确认超时的情况,为动态令牌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辨识度高的动态令牌。

本实用新型动态令牌,包括外部壳体、显示模块和启动按键,显示模块和启动按键安装在外部壳体上,其中:还包括时钟模块、动态口令生成终端、数字检测电路和计数模块,启动按键与动态口令生成终端的控制端连接,时钟模块和计数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动态口令生成终端控制信号接收端连接,动态口令生成终端的口令信号输出与数字检测电路的口令信号接收端连接,数字检测电路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计数模块的检测信号接收端连接,数字检测电路的口令信号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口令信号接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动态令牌,其中所述外部壳体为矩形薄片状结构,显示模块安装在外部壳体前端的中间位置,启动按键安装在外部壳体后端的边缘位置。

本实用新型动态令牌,其中所述显示模块采用六位七段式的LCD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动态令牌,其中所述时钟模块、动态口令生成终端、数字检测电路和计数模块设置在外部壳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动态令牌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时钟模块和计数模块向动态口令生成模块发送口令生成信号,动态口令生成模块随机生成数字口令,并通过动态口令检测模块对口令数字进行实时检测,保证六位数字口令中一定出现3、4和7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数字,从而使用户能够准确识别出动态数字口令,避免出现动态令牌上下颠倒无法识别动态数字的情况出现,为用户识别动态令牌上的动态密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动态令牌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态令牌的电路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态令牌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动态令牌,包括外部壳体4、时钟模块1、动态口令生成模块2、动态口令检测模块5、显示模块3和计数模块6,外部壳体4为矩形薄片状结构,外部壳体4前端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显示模块3,外部壳体4后端的边缘位置安装有启动按键,时钟模块1、动态口令生成模块2、动态口令检测模块5和计数模块6设置在外部壳体4内部,启动按键与动态口令生成模块2的控制端连接,时钟模块1和计数模块6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动态口令生成模块2控制信号接收端连接,动态口令生成模块2的口令信号输出与动态口令检测模块5的口令信号接收端连接,动态口令检测模块5的检测信号输出端与计数模块6的检测信号接收端连接,动态口令检测模块5的口令信号输出端与显示模块3的口令信号接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显示模块3为六位七段式的LCD显示器;时钟模块1采用现有的时钟电路;动态口令生成模块2采用现有的动态口令生成终端;计数模块6采用现有计数电路;动态口令检测模块5采用数字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按动启动按键动态令牌打开,时钟模块1和计数模块6分别向动态口令生成模块提供时间因子和次数因子,动态口令生成模块2在时钟模块1中预设的时间点随机生成数字口令。动态口令检测模块5对生成的数字口令进行检测,数字口令中至少具有3、4和7中的一个数字口令时,显示模块3将数字口令对外显示;数字口令中没有3、4和7中的一个数字口令时,显示模块3不对数字口令进行对外显示,计数模块6进行一次计数,动态口令生成模块2重新进行数字口令的生成,直到数字口令中至少具有3、4和7中 的一个数字口令时,显示模块3将数字口令对外显示。

本实用新型动态令牌,通过时钟模块1和计数模块6向动态口令生成模块2发送口令生成信号,动态口令生成模块2随机生成数字口令,并通过动态口令检测模块5对口令数字进行实时检测,保证六位数字口令中一定出现3、4和7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数字,从而使用户能够准确识别出动态数字口令,避免出现动态令牌上下颠倒无法识别动态数字的情况出现,为用户识别动态令牌上的动态密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辨识度高,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