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0198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CAN分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



背景技术:

现有类似技术大致有以下三类产品:1.本地使用的通用型CAN分析仪;2.CAN数据记录仪;3.专用的远程诊断用的CAN数据采集终端。1.本地使用的通用型CAN分析仪的缺点:①分析异地设备CAN信号状态的时效性差,由于是通用型CAN分析设备,各种报文数据的含义及各个报文状态之前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如果待分析诊断的设备在异地,就往往需要专业人员直接到设备所在地连接设备进行分析,因此时效性差;②隐性成本高,由于必须要专业人员前往设备所在地进行分析,额外增加很多差旅费用,并将专员人员的宝贵时间浪费在前往设备所在地的旅途上也是较大的人力成本浪费。对于大量销往外地的CAN总线设备来说,进行售后维护的成本很高。2.CAN数据记录仪的缺点:①时效性差,此种产品可以将整个CAN网络中发送传输的所有数据供专业人员后续回放数据进行分析,虽然可以一定程度解决专业人员必须到场的问题,但仍需要先记录再传输给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因此时效性仍然不高;②记录的数据文件体积较大,且无效数据多并无法提前过滤无效数据;此种产品会完整记录整个CAN网络中发送传输的所有数据,但对于具有大量设备节点的CAN网络来说,最终记录的数据量将非常大。以新能源客车为例,车辆工作10小时的左右,记录仪记录的数据将达到3GB左右,如果需要长时间记录数据,则存储介质的容量要大幅增加,不但大幅增加硬件成本,而且给数据的转存、传输带来不便。而针对特定分析目的来说,所记录的数据里绝大多数是无用数据,但此种设备无法对数据进行过滤。3.专用的远程诊断用的CAN数据采集终端的缺点:①无法实时调整需采集传输的数据,此种设备一般需要提前设置需要提取的数据规则,并将其刷写到采集终端的硬件内,数据服务器被动接收采集终端发来的数据,无法根据需要实时改变需要传输的数据;②能远程采集传输的数据量不大,由于硬件的数据处理能力有限,能够采集传输的数据量不大,仅能做简单标志性数据的远程回传,无法满足复杂CAN网络里设备状态或者故障诊断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可以在异地实时查看设备所在CAN网络中报文的数据,并可根据需要筛选出使用者重点关注的报文,并可将这些CAN数据记录下来,供使用者远程下载到本地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盖;后侧设置有线路连接端;所述壳体的内部分布有电源模块、无线上网模块、CAN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板载计算机;所述电源模块和CAN信号采集处理模块通过壳体的线路连接端与待诊断的CAN网络设备连接;所述CAN信号采信处理模块、无线上网模块分别与板载计算机信号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无线上网模块、CAN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板载计算机供电;所述无线上网模块通过互联网与远程操控端连接;通过远程操控端观察或操作板载计算机进行CAN数据处理。

所述壳体的外侧还设置有天线,天线与壳体内部的无线上网模块连接。

所述板载计算机包括CAN信号分析处理模块、CAN信号显示处理模块和CAN信号记录模块。

所述上盖与壳体通过螺紧螺栓固定。

所述壳体的两侧设置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提高了异地CAN设备分析诊断的时效性;可远程过滤不需要的CAN数据,使得记录文件体积更小,而且还能进一步压缩,方便数据文件的传输,并降低网络流量费用;人工成本低,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的内部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的原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它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盖2;后侧设置有线路连接端3;所述壳体1的内部分布有电源模块8、无线上网模块9、CAN信号采集处理模块10和板载计算机4;所述电源模块8和CAN信号采集处理模块10通过壳体的线路连接端3与待诊断的CAN网络设备连接;所述CAN信号采信处理模块10、无线上网模块9分别与板载计算机4信号连接;所述电源模块8为无线上网模块9、CAN信号采集处理模块10和板载计算机4供电;所述无线上网模块9通过互联网与远程操控端连接;通过远程操控端观察或操作板载计算机进行CAN数据处理;所述壳体1的外侧还设置有天线7,天线7与壳体1内部的无线上网模块9连接;所述板载计算机11包括CAN信号分析处理模块11、CAN信号显示处理模块12和CAN信号记录模块13;所述上盖2与壳体1通过螺紧螺栓5固定;所述壳体1的两侧设置有散热孔6。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电源模块将待诊断的CAN网络设备的工作电压转换为板载计算机所需的工作电压,板载计算机为CAN信号采集处理模块以及无线上网模块提供工作电源并进行信息交互,CAN网络中的CAN信号通过线路连接端输送至CAN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并经其处理后传递到板载计算机,板载计算机上CAN信号分析处理模块、CAN信号显示模块以及CAN信号记录模块,负责过滤、显示以及记录CAN数据;无线上网模块负责将2/3/4G通讯连接转换为互联网连接,使得板载计算机能够连接到互联网,之后,远程操控端(例如远程操控电脑)与板载计算机连接,使得操作人员在异地远程实时观察或操作板载计算机,实时对采集的CAN信号进行分析,并做相应的过滤设置和记录操作,过滤无用数据,大幅减小数据记录文件的体积,并可将远程记录的数据记录文件下载到本地进行进一步分析,将记录的数据压缩后远程传输至操作人员的远程操控电脑上。

本实施例的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使用时,只需通过线路连接端连接至待诊断的CAN网络设备中,即可实时远程连接到该设备,观察处理CAN报文数据;对于使用者来说,只需要客户保证该产品接入CAN网络内即可,其他工作可由远程专业人员操作,没有地域的局限性,人工成本低。

本实施例的一种远程CAN分析记录仪,提高了异地CAN设备分析诊断的时效性;可远程过滤不需要的CAN数据,使得记录文件体积更小,而且还能进一步压缩,方便数据文件的传输,并降低网络流量费用;人工成本低,易于操作。

上述实施例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转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