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话筒音响混音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1463阅读:2702来源:国知局
无线话筒音响混音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线话筒音响混音电路,属于电子通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无线话筒主机和无线音响一个主机对应一个音响进行传输,不能实现一个主机对应多个音响进行传输,无线话筒主机在接收到无线话筒的音频信号后,如果实现多对多无法连接即要解决混音的问题,同时在输出时语音信号和音乐信号不能很好的混音传输,现有技术中缺少相应的混音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话筒音响混音电路,能够实现音频信号的混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话筒音响混音电路,包括无线话筒主机,无线话筒主机接收音频输入信号并将其混音后通过音频发射模组传输至多个接收音响,所述混音电路设置于无线话筒主机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音频输入电路、混音电路和音频输出电路,音频输入电路的输入端通过开关接口连接无线话筒主机,音频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混音电路的输入端,混音电路内设有混音芯片,混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音频输出电路,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混音电路和音乐输入电路,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音频发射模组。

通过无线话筒主机内的音频信号首先通过音频输入电路,输入到混音电路,混音和音频延迟主要有混音芯片完成,经过混音电路调节过后输出的音频信号再通过音频输出电路输出混合后的数据,在输出时接入音乐输入电路输入音乐信号,使其与混音后的语音信号混合后输出,并将上述混合后的音频信号输送至音频发射模组,音频发射模组将混音后的数据发送至各个无线音响中。

所述的音频输入电路包括由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组成的两路输入电路,其中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8号管脚连接电源且连接有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一开关接口和第二开关接口,第一开关接口位于首端连接无线话筒主机,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3号管脚连接有依次串联的第二电阻、第三电容和第三开关接口,第三开关接口为最首端连接无线话筒主机,第二电阻在连接第三开关接口之前还并联有第一电容和第三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1号管脚连接有第五电容、第四电阻和第四电容后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2号管脚连接1号管脚,且上述二者之间并联有第五电阻。

所述的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5号管脚外部依次串联有第十一电阻、第十电容和第四开关接口,第四开关接口连接无线话筒主机,第5号管脚的连接回路上并联有第十电阻和第十一电容后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7号管脚外部串联有第九电容、第九电阻和第十二电容后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6号管脚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7号管脚,且上述二者之间并联有第八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8号管脚连接电源。

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1号管脚连接有第六电容,且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1号管脚连接有第一电位器第一输入端,第二运算放大器的第7号管脚连接有第八电容后连接第一电位器的第二输入端,第一电位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七电阻和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六电阻并联后连接有第七电容。

两路输入电路为语音输入电路,输入无线话筒主机中的语音信号,并将语音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第一电位器用于调节麦克输入音量。

所述的混音芯片采用PT2399芯片,混音芯片的第1号管脚连接有第二十二电容后接地,混音芯片的第2号管脚的外部连接有第二十一电容后连接混音芯片的第3号管脚,混音芯片的第4号管脚连接第3号管脚,混音芯片的第6号管脚串联有第二十三电阻和第二十四电阻后接地,且上述串联回路上连接有第二电位器,混音芯片的第7号管脚连接第8号管脚后接地。

所述的混音芯片的第9号管脚连接第10号管脚,混音芯片的第11号管脚连接有第二十二电阻和第十九电容后接地,混音芯片的第12号管脚连接11号管脚,混音芯片的第13号管脚连接有第二十一电阻后连接第11号管脚,混音芯片的第14号管脚连接有第二十电容后连接第13号管脚,混音芯片第14号管脚的外部还串联有第十九电阻、第十七电容、第三电位器、第十六电阻、第十六电容、第十五电容后接地,第三电位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第十七电容和第十八电容后接地,混音芯片的第15号管脚外部依次串联有第十七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三电容和第三运算放大器,其中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第1号管脚连接上述串联回路,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第2号管脚连接第七电容且通过第十三电阻后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1号管脚,第十三电阻外部并联有第二十三电容,混音芯片的第15号管脚连接第十七电阻后连接第14号管脚的接地回路,混音芯片的第16号管脚连接第十八电阻、第二十三电容、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四电容后连接音频输出电路,混音芯片的第15号管脚连接第16号管脚。通过给混音芯片PT2399供电,混音芯片调节混音深度和混音时间。

所述的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三极管和第四电位器,三极管的集电极的外部连接有两路语音输出回路,三极管的发射极的外部连接有第三十电容后连接两路语音输出回路,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并联有第三十六电阻,第四电位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第六开关接口,第六开关接口连接音乐输入电路,第四电位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两路音乐输出回路,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开关接口。

所述的两路语音输出回路包括第一语音输出回路和第二语音输出回路,第一语音输出回路和第二语音输出回路上分别设有第四运算放大器和第五运算放大器,第一语音输出回路上设有第二十七电阻和第二十八电阻,第一语音输出回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的2号管脚,第二语音输出回路上设有依次串联的第三十四电阻和第三十三电阻,第一语音输出回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的6号管脚。

所述的两路音乐输出回路包括第一音乐输出回路和第二音乐输出回路,第一音乐输出回路上设有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四电容的外部并联有第二十五电容和第二十六电阻,第一音乐输出回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的3号管脚,第二音乐输出回路上设有第二十九电容,第二十九电容的外部并联有第二十八电容和第三十五电阻,第二音乐输出回路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的5号管脚,第一语音输出回路和第一音乐输出回路均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的1号引脚后输出,且输出时串联有第二十九电阻、第二十六电容和第三十电阻,第二语音输出回路和第二音乐输出回路均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的7号引脚后输出,且输出时串联有第三十二电阻、第二十七电容和第三十一电阻。

经过混音芯片混音后的语音信号,在三极管处输入到音频输出电路中,三极管通过判断是否有音频输入从而使音频输出电路动作,第六开关接口连接音乐输入电路,第六开关接口将音乐信号通过第四电位器输入至音频输出电路中,输入到音频输出电路的两路语音信号和两路音乐信号通过第四运算放大器和第五运算放大器的混合,通过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输出两路音频信号,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第五开关接口连接音频发射模组将音频信号传输至各个音响中。

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和第五运算放大器均采用NE5532芯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提供一种无线话筒音响混音电路,能够实现音频信号的混音,能够实现多路语音信号的混音且能够讲语音信号与音乐信号混合后传输,改进电路混音延迟电路可通过微控制器判断是否为静音状态,静音自动切断话筒输入方式,解决音乐串扰杂音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音频输入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混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音频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五开关接口和第六开关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第一电位器;R13、第十三电阻;R14、第十四电阻;R15、第十五电阻;R16、第十六电阻;R17、第十七电阻;R18、第十八电阻;R19、第十九电阻;R21、第二十一电阻;R22、第二十二电阻;R23、第二十三电阻;R24、第二十四电阻;R25、第四电位器;R26、第二十六电阻;R27、第二十七电阻;R28、第二十八电阻;R29、第二十九电阻;R30、第三十电阻;R31、第三十一电阻;R32、第三十二电阻;R33、第三十三电阻;R34、第三十四电阻;R35、第三十五电阻;R36、第三十六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C9、第九电容;C10、第十电容;C11、第十一电容;C12、第十二电容;C13、第十三电容;C14、第十四电容;C15、第十五电容;C16、第十六电容;C17、第十七电容;C18、第十八电容;C19、第十九电容;C20、第二十电容;C21、第二十一电容;C22、第二十二电容;C23、第二十三电容;C24、第二十四电容;C25、第二十五电容;C26、第二十六电容;C27、第二十七电容;C28、第二十八电容;C29、第二十九电容;J1、第一开关接口;J2、第二开关接口;J3、第三开关接口;J4、第四开关接口;J5、第五开关接口;J6、第六开关接口;U1、第一运算放大器;U2、第二运算放大器;U3、第三运算放大器;U4、第四运算放大器;U5、第五运算放大器;Q1、三极管;P1、混音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线话筒音响混音电路,包括无线话筒主机,无线话筒主机接收音频输入信号并将其混音后通过音频发射模组传输至多个接收音响,所述混音电路设置于无线话筒主机内部,其特征在于:包括音频输入电路、混音电路和音频输出电路,音频输入电路的输入端通过开关接口连接无线话筒主机,音频输入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混音电路的输入端,混音电路内设有混音芯片P1,混音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音频输出电路,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混音电路,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音频发射模组。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实施例,音频输入电路包括由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组成的两路输入电路,其中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第8号管脚连接电源且连接有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容C2、第一开关接口J1和第二开关接口J2,第一开关接口J1位于首端连接无线话筒主机,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第3号管脚连接有依次串联的第二电阻R2、第三电容C3和第三开关接口J3,第三开关接口J3为最首端连接无线话筒主机,第二电阻R2在连接第三开关接口J3之前还并联有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阻R3,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第1号管脚连接有第五电容C5、第四电阻R4和第四电容C4后接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第2号管脚连接1号管脚,且上述二者之间并联有第五电阻R5。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实施例,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第5号管脚外部依次串联有第十一电阻R11、第十电容C10和第四开关接口J4,第四开关接口J4连接无线话筒主机,第5号管脚的连接回路上并联有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容C11后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第7号管脚外部串联有第九电容C9、第九电阻R9和第十二电容C12后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第6号管脚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第7号管脚,且上述二者之间并联有第八电阻R8,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第8号管脚连接电源。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实施例,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第1号管脚连接有第六电容C6,且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第1号管脚连接有第一电位器R12第一输入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第7号管脚连接有第八电容C8后连接第一电位器R12的第二输入端,第一电位器R12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七电阻R7和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六电阻R6并联后连接有第七电容C7。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实施例,混音芯片P1采用PT2399芯片,混音芯片P1的第1号管脚连接有第二十二电容C22后接地,混音芯片P1的第2号管脚的外部连接有第二十一电容C21后连接混音芯片P1的第3号管脚,混音芯片P1的第4号管脚连接第3号管脚,混音芯片P1的第6号管脚串联有第二十三电阻R23和第二十四电阻R24后接地,且上述串联回路上连接有第二电位器,混音芯片P1的第7号管脚连接第8号管脚后接地。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实施例,混音芯片P1的第9号管脚连接第10号管脚,混音芯片P1的第11号管脚连接有第二十二电阻R22和第十九电容C19后接地,混音芯片P1的第12号管脚连接11号管脚,混音芯片P1的第13号管脚连接有第二十一电阻R21后连接第11号管脚,混音芯片P1的第14号管脚连接有第二十电容C20后连接第13号管脚,混音芯片P1第14号管脚的外部还串联有第十九电阻R19、第十七电容C17、第三电位器、第十六电阻R16、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五电容C15后接地,第三电位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第十七电容C17和第十八电容C18后接地,混音芯片P1的第15号管脚外部依次串联有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三电容C13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其中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第1号管脚连接上述串联回路,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第2号管脚连接第七电容C7且通过第十三电阻R13后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1号管脚,第十三电阻R13外部并联有第二十三电容C23,混音芯片P1的第15号管脚连接第十七电阻R17后连接第14号管脚的接地回路,混音芯片P1的第16号管脚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第二十三电容C23、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四电容C14后连接音频输出电路,混音芯片P1的第15号管脚连接第16号管脚。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实施例,如图4-5所示,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有三极管Q1和第四电位器R25,三极管Q1的集电极的外部连接有两路语音输出回路,三极管Q1的发射极的外部连接有第三十电容C30后连接两路语音输出回路,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并联有第三十六电阻R36,第四电位器R25的输入端连接有第六开关接口J6,第六开关接口J6连接音乐输入电路,第四电位器R25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两路音乐输出回路,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开关接口J5。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实施例,如图4-5所示,两路语音输出回路包括第一语音输出回路和第二语音输出回路,第一语音输出回路和第二语音输出回路上分别设有第四运算放大器U4和第五运算放大器U5,第一语音输出回路上设有第二十七电阻R27和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一语音输出回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2号管脚,第二语音输出回路上设有依次串联的第三十四电阻R34和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一语音输出回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6号管脚。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实施例,如图4-5所示,两路音乐输出回路包括第一音乐输出回路和第二音乐输出回路,第一音乐输出回路上设有第二十四电容C24,第二十四电容C24的外部并联有第二十五电容C25和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一音乐输出回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3号管脚,第二音乐输出回路上设有第二十九电容C29,第二十九电容C29的外部并联有第二十八电容C28和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二音乐输出回路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5号管脚,第一语音输出回路和第一音乐输出回路均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1号引脚后输出,且输出时串联有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二十六电容C26和第三十电阻R30,第二语音输出回路和第二音乐输出回路均连接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7号引脚后输出,且输出时串联有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二十七电容C27和第三十一电阻R31。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实施例,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四运算放大器U4和第五运算放大器U5均采用NE5532芯片。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无线话筒主机内的语音信号首先通过音频输入电路,输入到混音电路,混音和音频延迟主要有混音芯片P1完成,经过混音芯片P1混音后的语音信号,在三极管Q1处输入到音频输出电路中,三极管Q1通过判断是否有音频输入从而使音频输出电路动作,第六开关接口J6连接音乐输入电路,第六开关接口J6将音乐信号通过第四电位器R25输入至音频输出电路中,输入到音频输出电路的两路语音信号和两路音乐信号通过第四运算放大器U4和第五运算放大器U5的混合,通过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输出两路音频信号,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第五开关接口J5连接音频发射模组,音频发射模组将混音后的数据发送至各个无线音响中。

采用以上结合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无线话筒音响混音电路,能够实现音频信号的混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这些对实施方式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