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声耳机存放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5121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声耳机存放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体声耳机存放盒。



背景技术:

耳机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一个插头连接。好处是在不影响旁人的情况下,可独自聆听音响;亦可隔开周围环境的声响,对在录音室、DJ、旅途、运动等在噪吵环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帮助。耳机在运输、使用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存放盒,现有的存放盒结构简单,耳机在存放时,耳机线容易相互缠绕在一起,严重降低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声耳机存放盒,具备耳机头安装垫和绕线板,使用时将耳机头卡在耳机头安装垫上耳机头安装槽内,将耳机线缠绕在绕线板上,实现了耳机头与耳机线分成存放,避免出现耳机线相互缠绕现象;盒体与盒盖之间采用拉链进行连接,不易损坏,提高了存放盒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声耳机存放盒,包括存放盒本体,所述存放盒本体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底部侧端固定连接有拉链上齿,所述盒盖底部侧端固定连接有拉链下齿,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之间连接有拉链头,所述拉链上齿与所述拉链下齿之间通过所述拉链头连接,所述盒体顶部表面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放置有耳机头安装垫,所述耳机头安装垫表面设有左耳机头安装槽和右耳机头安装槽,所述左耳机头安装槽和所述右耳机头安装槽一端底部均设有穿线孔,所述盒体侧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绕线板。

优选的,所述绕线板两侧均设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板底端表面设有耳机插头插孔。

优选的,所述盒盖顶部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粘连有玻璃镜。

优选的,所述左耳机头安装槽位于所述右耳机头安装槽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绕线板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穿线孔底端与所述滑槽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耳机头安装垫和绕线板,使用时将耳机头卡在耳机头安装垫上耳机头安装槽内,将耳机线缠绕在绕线板上,实现了耳机头与耳机线分成存放,避免出现耳机线相互缠绕现象;盒体与盒盖之间采用拉链进行连接,不易损坏,提高了存放盒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绕线板示意图。

图中:1-存放盒本体、2-盒体、3-盒盖、4-拉链上齿、5-拉链头、6-拉链下齿、7-放置槽、8-耳机头安装垫、9-左耳机头安装槽、10-右耳机头安装槽、11-穿线孔、12-凹槽、13-玻璃镜、14-滑槽、15-绕线板、16-绕线槽、17-耳机插头插孔、18-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体声耳机存放盒,包括存放盒本体1,所述存放盒本体1包括盒体2和盒盖3,所述盒体2底部侧端固定连接有拉链上齿4,所述盒盖3底部侧端固定连接有拉链下齿6,所述盒体2与所述盒盖3之间连接有拉链头5,所述拉链上齿4与所述拉链下齿6之间通过所述拉链头5连接,所述盒体2顶部表面设有放置槽7,所述放置槽7内部放置有耳机头安装垫8,所述耳机头安装垫8表面设有左耳机头安装槽9和右耳机头安装槽10,所述左耳机头安装槽9和所述右耳机头安装槽10一端底部均设有穿线孔11,所述盒体2侧端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内部滑动连接有绕线板15。

所述绕线板15两侧均设有绕线槽16,所述绕线板15底端表面设有耳机插头插孔17,所述盒盖3顶部表面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底部粘连有玻璃镜13,可以用于梳妆使用,所述左耳机头安装槽9位于所述右耳机头安装槽10的一侧,所述绕线板15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手18,所述穿线孔11底端与所述滑槽14连通,通过穿线孔11可以将耳机线插入滑槽14内。

具体的:一种立体声耳机存放盒,使用时,首先通过拉链头5将盒体2与盒盖3分离,并将绕线板15与耳机头安装垫8取出,之后先将耳机插头插在绕线板15上的耳机插头插孔17内,在将耳机线缠绕在绕线板15上的绕线槽16上,然后将绕线板15插入滑槽14内,绕线板15插入后,在将两个耳机头从耳机头安装垫8上的穿线孔11拉出,并将两个耳机头分别卡在耳机头安装垫8上的左耳机头安装槽9和右耳机头安装槽10内,当耳机装好后,在通过拉链头5将盒盖3与盒体2连接在一起,结构简单、存放方便,且易于携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