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绕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993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绕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器,具体涉及一种耳机绕线器。

[

背景技术:
]

现代生活中,由于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各类充电线、耳机线繁多,导致储物空间、随身背包内非常杂乱,每当拿出一件物品时,总会带出充电线、耳机线等,给人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出现了绕线器,绕线器一般分为骨型和槽状,骨型绕线器体积较小,结构简单,缠绕方便,但由于缠绕直径较小,经常绕在骨型绕线器上,充电线、耳机线等使用寿命会减少;而槽状绕线器体积较大,缠绕过程复杂,所以使用率交底。

[

技术实现要素:
]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绕线器,可简化缠绕过程,不损伤充电线、耳机线等各类电子设备线,并能提高槽状绕线器的使用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绕线器,包括耳机槽、绕线桩和底座,所述绕线桩包括第一绕线桩和第二绕线桩,所述第一绕线桩和所述第二绕线桩均位于底座之上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耳机槽内嵌与所述第一绕线桩与第二绕线桩之间,所述第一绕线桩与所述第二绕线桩之间设有分隔槽,所述绕线桩侧壁设有绕线槽,所述第二绕线桩中部设有通线槽,所述底座底部还设有粘胶层。

优选地,所述耳机槽、绕线桩和底座为注塑的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耳机槽包括入耳槽和接线槽,所述入耳槽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桩中部,所述接线槽位于分隔槽和第二绕线桩中部。

优选地,所述入耳槽和所述接线槽均设有两个,呈对称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绕线桩位于底座的中部,所述第二绕线桩位于底座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通线槽宽度小于所述接线槽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绕线桩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绕线桩。

优选地,所述粘胶层为可移胶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绕线器,通过设置分隔槽,并将第一绕线桩的高度设置的高于第二绕线桩,使绕线器兼具手机支架的功能,提高了槽状绕线器的使用率,且能避免耳机等各类电子产品线由于绕线器直径过小导致的使用寿命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绕线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绕线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此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绕线器,包括耳机槽1、绕线桩2和底座3,所述绕线桩2包括第一绕线桩21和第二绕线桩22,所述第一绕线桩21和所述第二绕线桩22均位于底座3之上与底座3固定连接,所述耳机槽1内嵌与所述第一绕线桩21与第二绕线桩22之间,所述第一绕线桩21与所述第二绕线桩22之间设有分隔槽4,所述绕线桩2侧壁设有绕线槽23,所述第二绕线桩22中部设有通线槽24,所述底座3底部还设有粘胶层31,所述粘胶层31为可移胶材质。

所述耳机槽1、绕线桩2和底座3为注塑的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耳机槽1包括入耳槽11和接线槽12,所述入耳槽11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桩21中部,所述接线槽12位于分隔槽4和第二绕线桩22中部。所述入耳槽11和所述接线槽12均设有两个,呈对称状。所述第一绕线桩21位于底座3的中部,所述第二绕线桩22位于底座3的一侧。所述通线槽24宽度小于所述接线槽12宽度。所述第一绕线桩21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二绕线桩22。

绕线时,将耳机摆入耳机槽1中,耳机接线部由通线槽24穿过,耳机线沿着第一绕线桩21绕线,绕满后,绕向第二绕线桩22,最后将线尾部拢入通线槽24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耳机绕线器,通过设置分隔槽,并将第一绕线桩的高度设置的高于第二绕线桩,使绕线器兼具手机支架的功能,提高了槽状绕线器的使用率,且能避免耳机等各类电子产品线由于绕线器直径过小导致的使用寿命缩短。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