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一体化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2880发布日期:2018-06-06 01:3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震一体化音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音响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防震一体化音响。



背景技术:

便携式音响主要应用于户外运动场景,在户外运动中,便携式音响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撞击。

现有的便携式音响主要采用注塑所形成的螺柱与螺丝配合进行内部零部件的固定,外壳主要依靠卡扣与卡槽的配合进行固定。当撞击发生时,应力会集中在螺柱、卡扣上,由于受力面积太小,在强撞击的情况下,注塑的螺柱与卡扣很容易发生断裂和损坏。

因此,为了提高便携式音响的抗震性,需要一种防震一体化音响,可以在更高的冲击力下保持零件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震一体化音响,包括下壳、上壳、上盖、喇叭单元、电路板、电池板;

下壳结构呈圆盆状,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第一凸缘;第一凸缘底面与下壳内侧底面之间,固定有截面形状为开口朝向中轴线的U字形的第一减振圈;

电池板7卡在所述第一减振圈的凹槽内;电池板上安装有蓄电池;

第一凸缘顶面上放置有截面形状为开口朝向中轴线的U字形的第二减震圈,电路板卡在所述第二减震圈的凹槽内;

下壳的内壁上端设置有螺纹,上壳通过上壳外周设置的配合螺纹旋紧在下壳上;

上壳底面设置有方向朝向下壳的第二凸缘,在下壳和上壳的紧固过程中,第二凸缘将第二减震圈压紧在下壳的第一凸缘顶面;

上壳结构呈圆环状,在内壁上设置有朝中轴线方向凸起的第三凸缘,在第三凸缘顶面上,放置有截面形状为开口朝向中轴线方向的U字型的第三减震圈;在第三减震圈的凹槽中,卡有圆环状的控制电路板;

控制按钮固定在控制电路板上;

在控制电路板内侧,设置有截面形状为H型的第四减震圈;控制电路板内侧卡在第四减震圈的外侧凹槽上,喇叭单元的外壳卡在第四减震圈的内侧凹槽上;

在外壳的底面上,固定有用于驱动喇叭发声和接线的驱动板;

上盖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上壳上,在上盖与上壳的紧固过程中,第三减震圈被压紧在第三凸缘的顶面上;

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池板、所述驱动板和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板、所述驱动板和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方式为触点式连接方式。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触点式连接方式包括点触点式连接方式、环触点式连接方式。

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盖开有供控制按钮露出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震一体化音响,上壳和下壳通过大面积的螺纹连接,不容易在振动中发生破坏;内部零部件均通过减震圈进行固定,减震圈可以吸收大量振动,以避免内部零部件的损坏;内部的电路连接通过触点式连接方式,内部零部件转动也不会影响相互间的电路连接状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半剖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震一体化音响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 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震一体化音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因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震一体化音响接近对称结构,因此,剖面视图示出了防震一体化音响在对称面其中一侧的剖面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震一体化音响包括下壳1、上壳2、上盖3、喇叭单元、电路板6、电池板7。

下壳呈圆盆状,内壁上设置有向内凸起的第一凸缘8;第一凸缘8底面与下壳1内腔底面之间,固定有第一减振圈9,第一减震圈9截面形状为开口朝向中轴线的U字形,电池板7卡在所述第一减振圈9的凹槽内;电池板7上安装有蓄电池10;

第一凸缘8顶面上放置有第二减震圈11,第二减震圈11截面形状为开口朝向中轴线的U字形,电路板6卡在所述第二减震圈11的凹槽内;

下壳1的内壁上端设置有螺纹,上壳2通过上壳2外周设置的配合螺纹旋紧在下壳1上;上壳2底面设置有方向朝向下壳1的第二凸缘12,在下壳1和上壳2 的固定过程中,该第二凸缘12将第二减震圈11压紧在下壳1的第一凸缘8顶面;

上壳2整体形状呈圆环状,在内壁上设置有朝中轴线方向凸起的第三凸缘 13,在第三凸缘13顶面上,放置有第三减震圈14,第三减震圈14的截面形状为开口朝向中轴线方向的U字型;在第三减震圈14的凹槽中,卡有控制电路板15,;控制电路板15为圆环状,控制按钮5固定在控制电路板15上,用户可以透过上盖3上开有的槽,对控制按钮5进行操控;

在控制电路板15内侧,设置有截面形状为H型的第四减震圈16,;控制电路板15内侧卡在第四减震圈16的一侧凹槽上,喇叭单元的外壳17卡在第四减震圈 16的另一侧凹槽上;喇叭单元的鼓纸18贴在外壳17的顶面,磁回19固定在外壳 17的内侧底部,音圈20上端与鼓纸18紧固一体,下端处于磁回19的间隙上;在外壳17的底面上,固定有用于驱动喇叭发声和接线的驱动板21;

上盖3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上壳2上,当上盖3在旋紧的过程中,将第三减震圈14压紧与第三凸缘13的顶面上;上盖3中部上可有供喇叭声音传递的发声孔,四周开有四个轴线为弧状的条状通孔4,控制按钮5从条状通孔4中露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控制电路板15为可旋转的,旋转时会带动控制按钮5旋转,因此,控制按钮5的高度应低于上盖3,避免发生干涉。

以上结构上壳2与下壳1之间、上盖3与上壳2之间,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接触面积较大,振动时不易发生破坏;内部电池板7、电路板6、控制电路板15、喇叭单元均通过减震圈进行固定,在振动发生时,减震圈可以有效吸收振动;同时,为了避免较小的振动也会对内部零件造成较大的位移,以上减震圈的材料应该选择较硬的柔性材料。

当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震一体化音响结构时,由于内部部件均通过圆环状的减震圈进行固定,各部件可以在减震圈内绕中轴线转动,为了避免线材打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震一体化音响结构的电路连接方式采用触点式连接。

以下以电池板7和电路板6的线路连接为例进行说明。电池板7负责电路板6 的供电,供电接头需要两路,其中一路为电压输出,一路为地线。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点触点式连接或环触点式连接。

点触点式连接:电池板7中部设置有一个导电的套筒22,套筒22内放置有弹簧23并卡有顶针24,顶针24压在所述弹簧23上;在电路板6中部对应位置上,可有用于与顶针24相接触的覆盖有铜箔的凹槽;当电路板6和电池板7固定后,顶针24顶在所述凹槽中,电池板7可以通过顶针24进行电压输出;

环触点式连接:环状中空套筒25固定在电池板7上,在环状中空套筒25内放置有环状弹簧26并卡有顶环27,顶环27压在环状弹簧26上;在电路板6对应顶环27的位置上,开有覆盖有铜箔的环状凹槽;当电路板6和电池板7固定后,顶环27顶在所述环状凹槽上,电池板7可以通过顶环27实现地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震一体化音响,电路板6与驱动板21的连接通过触点式连接29实现连接;控制电路板15与电路板6的连接通过触点式连接28 实现连接。

由于触点式连接方式为非固定式连接,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电池板、控制电路板、驱动板的转动轴为同一轴,因此,通过触点式连接方式,可以避免线材打结并解决内部零部件相对位置变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震一体化音响主要实用新型点为防震一体化音响的结构设计,在电路方案上,目前已有许多成熟的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震一体化音响,上壳和下壳通过大面积的螺纹连接,不容易在振动中发生破坏;内部零部件均通过减震圈进行固定,减震圈可以吸收大量振动,以避免内部零部件的损坏;内部的电路连接通过触点式连接方式,内部零部件转动也不会影响相互间的电路连接状态,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震一体化音响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