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次使用的手机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99719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多次使用的手机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造科技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多次使用的手机支撑架。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例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作为对于手机配件的补充,手机支撑架的需求也需求高涨。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正在开发能够方便使用的手机支撑架,能够方便携带,但是现有市场上的手机支撑架使用寿命短,不能够多次使用,并且不能够防水,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一种可多次使用的手机支撑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多次使用的手机支撑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撑指环、旋转轴以及磁吸铁块,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凸台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指环一端设置有两个凸起,所述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凹槽,所述两个凸起上还设置有形状与旋转轴适配的通道,所述旋转轴穿过第一凸台上的圆形通孔两端固定在凸起上的通道内,所述旋转轴将支架本体与支撑指环连接在一起,所述磁吸铁片容置在第二凸台的中空结构内。

其中,该手机支撑架还包括涂胶层,所述涂胶层上还设置有粘贴纸层,所述涂胶层涂覆在支架本体的底部,所述粘贴纸层粘贴在涂胶层上。

其中,该手机支架还设置有磁吸铁片,所述该磁吸铁片上还设置有便于粘贴在手机壳或者汽车车载支架上的胶片,所述胶片一面粘贴在磁吸铁片上,另一面粘贴在手机壳上。

其中,所述第一凸台内还设置有便于第一凸台进行旋转的竖轴,所述竖轴一端可旋转连接在支架本体上,所述竖轴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凸台内壁底部上,所述第一凸台可绕竖轴进行旋转。

其中,所述第二凸台为圆盘状,所述第一凸台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上均涂覆有一层防水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传统的手机支撑架通过粘胶层粘连在手机上或者手机壳上使用一端时间之后由于胶风干后手机支撑架就不能够使用了,造成资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凸台内部设置磁吸铁块,满足在粘胶风干之后能够用磁铁吸附在手机壳或者手机上,并且由于现在的智能手机几乎都是金属外壳即使手机壳是塑料的仍就能够吸附在手机壳上,满足手机支撑架多次次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多次使用的手机支撑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多次使用的手机支撑架的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支架本体 11、支撑指环

12、旋转轴 13、磁吸铁块

14、粘贴纸层 15、磁吸铁片

16、竖轴

101、第一凸台 102、第二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多次使用的手机支撑架,包括支架本体10、支撑指环11、旋转轴12以及磁吸铁块13,支架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凸台101以及第二凸台102,第一凸台101上设置有圆形通孔,第二凸台102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指环11一端设置有两个凸起,两个凸起之间形成凹槽,两个凸起上还设置有形状与旋转轴12适配的通道,旋转轴12穿过第一凸台101上的圆形通孔两端固定在凸起上的通道内,旋转轴12将支架本体10与支撑指环11连接在一起,磁吸铁块13容置在第二凸台102的中空结构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传统的手机支撑架通过粘胶层粘连在手机上或者手机壳上使用一端时间之后由于胶风干后手机支撑架就不能够使用了,造成资源的浪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凸台102内部设置磁吸铁块13,满足在粘胶风干之后能够用磁铁吸附在手机壳或者手机上,并且由于现在的智能手机几乎都是金属外壳即使手机壳是塑料的仍就能够吸附在手机壳上,满足手机支撑架多次次用。

本实施例中,该手机支撑架还包括涂胶层,涂胶层上还设置有粘贴纸层14,涂胶层涂覆在支架本体10的底部,粘贴纸层14粘贴在涂胶层上。

本实施例中,该手机支架还设置有磁吸铁片15,该磁吸铁片15上还设置有便于粘贴在手机壳或者汽车车载支架上的胶片,胶片一面粘贴在磁吸铁片15上,另一面粘贴在手机壳上,通过磁吸铁片15的设置可以满足将磁吸铁片15粘贴在手机壳上,或者粘贴在手机壳上,手机支架便可吸附在磁吸铁片15上,满足手机支架多次使用,延长手机支架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101内还设置有便于第一凸台101进行旋转的竖轴16,竖轴16一端可旋转连接在支架本体10上,竖轴16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凸台101内壁底部上,第一凸台101可绕竖轴16进行旋转。

本实施例中,第二凸台102为圆盘状,第一凸台101为圆柱状,第一凸台101以及第二凸台102上均涂覆有一层防水漆,通过涂覆防水层可以防止水进入手机支架内造成手机支架的损坏。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