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红外跟踪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9128发布日期:2018-11-02 22:03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抗干扰红外跟踪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干扰红外跟踪摄像装置,应用在视频会议中。



背景技术:

现有的视频会议摄像装置,通常设置在会议室中,对会议现场进行摄制。在很多会议中,由于会议室中的人数及所坐位置不同,为了捕捉参会者中发言人的特写影像,就需要调整摄像头的角度和焦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是通过预先设置每个参会者座位的预置位,当发言人打开麦克风时,麦克风发送相应的预置位命令给摄像机,让摄像机调用预先设置好的相应麦克风座位的预置位,或者是人为遥控调整摄像头的角度和变焦大小,进行摄制。但是,采用预置位方式时,但摄像机位置或者麦克风位置有改变时,实际发言者位置与预置位所到的位置就不再对应,或者采用专人根据情况进行人为调整时,难免会因为操作人的问题产生捕捉影像不到位,调整滞后的问题,会议体验常会因此变得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一种抗干扰红外跟踪摄像装置,红外光摄像机可拍摄红外灯发出的红外光点,为自动化检测和定位会议室中发言者的位置提供硬件基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干扰红外跟踪摄像装置,包括双目摄像机,双目摄像机包括红外光摄像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灯和红外灯控制电路;红外灯控制电路包括微处理器和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微处理器与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连接;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与红外灯连接;红外灯用于安装在麦克风上;红外光摄像机与红外灯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灯控制电路还包括RC电路、一号电容、一号电阻、滤波电路、二号电容、一号二极管、电感、三号电容、二号电阻、三号电阻、四号电阻;一号电容和一号电阻均与微处理器连接;滤波电路与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连接;滤波电路由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并联构成;二号电容分别与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和一号二极管连接;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通过电感与红外灯连接;三号电容与电感和红外灯连接;三号电阻和四号电阻并联后一路与红外灯连接,另一路通过二号电阻与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RC电路由第五电阻、二号二极管和第四电容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目摄像机还包括底座、云台装置和运动跟踪摄像头装置,云台装置设置在底座上,红外光摄像机固定设置在底座上,运动跟踪摄像头装置设置在云台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红外光摄像机内装有红外滤光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红外光摄像机摄制会议室的红外视频图像,红外视频图像录制到麦克风上的红外灯发出的红外光点,为能自动化检测和定位会议室中发言者的位置提供硬件基础,这样无需设置预置点,突破传统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在会议室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目摄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红外灯控制电路与红外灯连接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红外灯15、红外灯控制电路和双目摄像机。

红外灯15安装在麦克风上。

双目摄像机包括红外光摄像机1、底座2、云台装置3和运动跟踪摄像头装置4,红外光摄像机1、底座2、云台装置3和运动跟踪摄像头装置4为一体化结构,云台装置2设置在底座1上,红外光摄像机1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内部并通过底座1上的开孔摄制视频图像,运动跟踪摄像头装置4设置在云台装置3上,通过云台装置3的转动,可以调节运动跟踪摄像头装置4的工作方向。

红外灯15与红外光摄像机1配合。

底座2固定安装(壁挂或者吊杆固定安装均可),且开孔正对会议室所有参会者的中间位置,固定在底座2内部的红外光摄像机1(内装850纳米或者940纳米的红外滤光片)透过底座2的开孔摄制会议室的红外视频图像,红外视频图像录制到麦克风上的红外灯15发出的红外光点。

红外灯控制电路控制红外灯15产生闪烁。

红外灯控制电路包括RC电路、微处理器4、一号电容5、一号电阻8、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9、滤波电路、二号电容10、一号二极管11、电感12、三号电容13、二号电阻14、三号电阻16、四号电阻17。

RC电路由第五电阻1、二号二极管2和第四电容3组成。RC电路与微处理器4连接,

RC电路通过VCC为微处理器4进行供电。

微处理器4的CTL脚与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9连接。

一号电容5和一号电阻8均与微处理器4连接。

滤波电路与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9连接。滤波电路由第五电容6和第六电容7并联构成。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9由滤波电路通过VCC进行供电。

二号电容10分别与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9和一号二极管11连接。

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9通过电感12与红外灯15连接。

三号电容13与电感12和红外灯15连接。

三号电阻16和四号电阻17并联后一路与红外灯15连接,另一路通过二号电阻14与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9连接。

各元器件作用为:

RC电路:上电延时电路;

一号电容5:缓启动电容;

一号电阻8:下拉电阻;

第五电容6、第六电容7:滤波电容;

二号电容10:充电电容;

一号二极管11:回流二极管;

电感12:滤波电感;

三号电容13:滤波电容;

二号电阻14:环路补偿电阻;

三号电阻16、四号电阻17:反馈电阻。

微处理器4受外部控制脚EN进行控制,当EN脚为低电平时,微处理器4通过CTL脚控制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9熄灭红外灯15,当EN脚为高电平时,微处理器4通过产生特定频率和占空比波形,通过CTL脚控制红外灯驱动集成电路9让红外灯15进行闪烁。

可通过调节三号电阻16和四号电阻17的阻值改变红外灯15的驱动电流以改变红外灯15的发光亮度。

本实用新型的运动跟踪摄像头装置4是可见光视频摄像头。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