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76489发布日期:2018-06-23 03:3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VR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VR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虚拟场景,并配合特定的硬件设备使用,使用户能够沉浸到该虚拟场景中。

VR社交是VR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亦是目前VR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VR社交重现现实中社交的价值,同时给人们带来比现实世界更奇幻、更不可思议的体验。

具体而言,在通过VR技术创建的虚拟场景中,VR社交的参与用户以虚拟形象(Avatar)的方式存在,通常虚拟形象的行为(包括动作、表情等)和现实中用户的行为保持同步,从而使各用户之间能够眼神交汇,情绪互通,真正产生一种类似于面对面交流的互动。当前的社交网络基本都是基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人们通过相互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社交,虽然内容也非常丰富,但人们始终面对的是一块屏幕,相互交流的两个人只能在同一时间而不能在同一空间沟通。VR社交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人们在同一空间分享真实的场景和感受,相较于传统的互联网社交方式更具参与性。

在VR社交系统中,用户和虚拟形象的行为同步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参与用户的体验,同时也是VR社交中真实感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与多个客户端通信连接的VR服务器,包括:

在多个客户端中的第一客户端的第一用户做出一行为时,从第一客户端获得与行为对应的行为数据;

将行为数据中与第一用户类别匹配的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发送至属于第一用户类别的第二客户端,以使第二客户端的第二用户能够观察到VR服务器维护的虚拟场景中的与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对应的第一用户的至少一帧第一图像;

将行为数据中与第二用户类别匹配的与第一部分行为数据不同的第二部分行为数据发送至属于第二用户类别的第三客户端,以使第三客户端的第三用户能够观察到虚拟场景中的与第二部分行为数据对应的第一用户的至少一帧第二图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应用于与多个客户端通信连接的VR服务器,包括:

行为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在多个客户端中的第一客户端的第一用户做出一行为时,从第一客户端获得与行为对应的行为数据;

第一行为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行为数据中与第一用户类别匹配的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发送至属于第一用户类别的第二客户端,以使第二客户端的第二用户能够观察到VR服务器维护的虚拟场景中的与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对应的第一用户的至少一帧第一图像;

第二行为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行为数据中与第二用户类别匹配的与第一部分行为数据不同的第二部分行为数据发送至属于第二用户类别的第三客户端,以使第三客户端的第三用户能够观察到虚拟场景中的与第二部分行为数据对应的第一用户的至少一帧第二图像。

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应用于与多个客户端通信连接的VR服务器,将第一客户端的第一用户的行为数据同步到第二客户端和第三客户端,以使第二客户端的第二用户和第三客户端的第三用户能够观察到虚拟场景中的第一用户的相应于该行为数据的行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对属于第一用户类别的第二客户端发送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对属于第二用户类别的第三客户端发送第二部分行为数据,其中,第一用户类别和第二用户类别是两个不同的用户类别,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和第二部分行为数据是第一用户的行为数据的两个不同的子集。因此,第二用户能够观察到虚拟场景中的第一用户的相应于第一部分行为数据的行为子集,即与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对应的第一用户的至少一帧第一图像;第三用户能够观察到虚拟场景中的第一用户的相应于第二部分行为数据的行为子集,即与第二部分行为数据对应的第一用户的至少一帧第二图像。从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针对同一个用户行为,能够向不同用户类别的用户发送不同的数据进行行为同步,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类别的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并使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不同用户类别的用户对行为数据的同步过程进行优化成为可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服务器与客户端进行交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S11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S110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服务器100与客户端200进行交互的示意图。VR服务器100通过网络与多个客户端200进行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通信或交互。客户端200可以是自带有VR显示装置的VR头盔等专用设备,也可以是作为数据传输装置的手机和作为VR显示装置的VR眼镜所构成的组合设备。客户端200与行为采集装置300连接,行为采集装置300能够将客户端200的用户做出的行为转化为相应的行为数据,并发送给客户端200,行为采集装置包括能够捕捉用户表情、动作、位置等具体行为内容的传感器、扫描仪、定位器等设备,行为采集装置300一般固定在用户身体上或者设置在用户附近。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VR服务器100包括存储器110、处理器120以及网络模块130。存储器11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2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1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存储器110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进一步地,上述存储器11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还可包括:操作系统111以及服务模块112。其中操作系统111,例如可为LINUX、UNIX、WINDOWS,其可包括各种用于管理系统任务(例如内存管理、存储设备控制、电源管理等)的软件组件和/或驱动,并可与各种硬件或软件组件相互通讯,从而提供其他软件组件的运行环境。服务模块112运行在操作系统111的基础上,并通过操作系统111的网络服务监听来自网络的请求,根据请求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并返回处理结果给客户端。也就是说,服务模块112用于向客户端提供网络服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网络服务是指VR社交系统。网络模块130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网络信号。上述网络信号可包括无线信号或者有线信号。

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VR服务器100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图2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器不限于一台服务器,其可以是多台具有不同功能的服务器的组合,也可以不与物理服务器对应,例如是虚拟主机或云服务器。

行为同步是VR社交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虚拟形象和用户的行为同步是指:当一用户做出一具体行为后,该用户对应的虚拟形象在VR服务器维护的虚拟场景中也做出相同的或相应的行为,并且该虚拟形象所做出的行为能够被该用户自己以及该虚拟场景下的其他用户所观察到。例如,用户眨眼,该虚拟形象也眨眼,这就是相同的行为;用户通过按下控制手柄的方向键,该虚拟形象就朝该方向键对应的方向行走,这就是相应的行为。在数据层面,用户行为与行为数据相对应,做出行为的用户的客户端根据其获得的行为数据,就能够在本地实现用户行为的同步,即该用户自己能够通过客户端的VR显示装置看到自己虚拟形象的行为。同时,做出行为的用户的客户端需要将该行为数据上传至VR服务器,再由VR服务器将该行为数据下发给同一虚拟场景下的其他用户的客户端,这些客户端的用户才能够通过各自客户端的VR显示装置看到该做出行为的用户对应的虚拟形象的行为。

现有技术中,将行为数据下发给同一虚拟场景下的其他用户的客户端,采用的是简单的广播方式,对每个客户端都发送同样的数据,因此其涉及的数据量很大,给VR服务器带来极大的运行负担。为减轻VR服务器压力,现有技术中不得不采取两种措施,第一是限制同一虚拟场景下的参与用户的人数,第二是简化行为数据的内容,例如在行为数据中只包含用户的位置信息。针对第一种措施,限制VR社交的参与人数,必然导致VR社交的应用场景收到限制,使其只能适用于小群体内的社交行为。针对第二种措施,简化行为数据内容,必然导致虚拟形象的行为不能与该虚拟形象所对应的用户的真实行为相一致或相对应,大大削弱了VR社交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社交在真实性方面的核心优势。总之,现有技术在VR社交的用户行为同步方面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人经长期研究,提出一种应用于与多个客户端通信连接的VR服务器的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改善VR社交过程中的用户体验。显然,该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还可以用于与VR社交以外的其他VR系统中,例如VR游戏、VR教育、VR协作培训、VR远程协作、MR协作等产品中。

第一实施例

VR服务器和多个客户端通信连接。在VR服务器提供的VR社交系统始化时,会创建虚拟场景,包括场景中的地形、物体、人物等内容。每个客户端的用户在进入到VR社交系统后,该客户端都会和VR服务器进行时间同步,确该保客户端和VR服务器之间、以及和其他各个客户端之间的时间一致性,这种时间一致性也是后续进行用户行为同步的基础。在用户登录到VR社交系统后,系统会根据每个用户的具体需求为其创建相应的虚拟形象,并且会在VR服务器和每个客户端之间创建一个用于数据传输的socket通道,在后续步骤中,客户端和VR服务器之间利用该socket通道完成行为数据的同步。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3,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所述多个客户端中的第一客户端的第一用户做出一行为时,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获得与所述行为对应的行为数据。

第一客户端可以是多个客户端中的任意一个客户端,第一用户是指该客户端对应的用户。第一用户做出的行为可以是包括表情、动作等在内的任意行为,而行为数据是指第一客户端通过行为采集装置所采集到的、用于表征第一用户的行为的全部数据,包括第一用户执行该行为时所涉及的身体各个部位的各种运动参数,例如第一用户的头部、手部、躯干等的动作位置、速度、姿态等数据。总之,通过行为数据能够使第一用户在虚拟场景中对应的虚拟形象再现第一用户的所做出行为,或者实现与第一用户的所做出的行为相对应的行为。

作为步骤S10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客户端将从行为采集装置获得的行为数据按预设时间间隔(例如每秒30帧)发送至VR服务器,以使VR服务器能够获得第一用户的行为数据。作为步骤S1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客户端对从行为采集装置获得的行为数据进行判断,确定该行为数据是否对应有意义的行为,在结果为是时,才将该行为数据发送至VR服务器,以使VR服务器能够获得第一用户的行为数据,例如,第一用户在自然状态下身体的轻微移动可以认为是对VR社交结果没有影响的行为,无需将其发送至VR服务器。

步骤S11:将所述行为数据中与第一用户类别匹配的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发送至属于所述第一用户类别的第二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客户端的第二用户能够观察到所述VR服务器维护的虚拟场景中的与所述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帧第一图像。

步骤S12:将所述行为数据中与第二用户类别匹配的与所述第一部分行为数据不同的第二部分行为数据发送至属于所述第二用户类别的第三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三客户端的第三用户能够观察到所述虚拟场景中的与所述第二部分行为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帧第二图像。

步骤S11和步骤S12所采用的方法是相同的,只是对应的主体不同,步骤S11针对的是第二客户端,步骤S12针对的是第三客户端。下面主要针对步骤S11进行阐述,步骤S12与其类似。

第二客户端是不同于第一客户端的任意一个客户端,第二用户是指该客户端对应的用户,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必须是同一虚拟场景下的用户,否则在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之间进行行为数据同步没有意义,在后面的阐述中,为描述方便,所提到的用户均是指同一虚拟场景下的用户。

VR服务器会预先设置多个用户类别以及相应的分类规则,将除第一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进行分类,对属于不同用户类别的用户对应的客户端发送不同的数据进行行为同步。步骤S11中的第一用户类别是上述多个用户类别中的一个,还可以有包括步骤S12中的第二用户类别在内的其他用户类别。第二用户是进行上述分类后属于第一用户类别的用户,由于第二用户和第二客户端相对应,所以也可以说第二客户端属于第一用户类别。对于每个用户类别中的每个用户对应的客户端,其行为数据的同步过程都可以参照步骤S11中的第二客户端的行为数据的同步过程进行,不再一一列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S11的流程图。参照图4,步骤S11可以包括:

步骤S110:获得所述第二用户的用户权重。

步骤S111:基于所述用户权重将所述第二用户划分至所述第一用户类别。

可以基于一个用于表征用户特性的权重值的大小来划分用户类别,将该权重值称为用户权重。第一用户类别具有预设的权重值范围,当获得的第二用户的用户权重处于第一用户类别预设的权重值范围内时,将第二用户划分至第一用户类别。其中,第一用户类别并不代表一个特定的用户类别,第一用户类别是指第二用户所在的用户类别,即第二用户被划分到哪个用户类别,该用户类别就被称为第一用户类别,步骤S110和步骤S111阐述的是将第二用户划分至第一用户类别的过程。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S110的流程图。参照图5,步骤S110可以包括:

步骤S110a:获得所述第二用户的用于表征用户重要性的优先级权重,和/或,基于所述虚拟场景中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位置关系获得所述第二用户的位置权重。

步骤S110b:基于所述优先级权重和/或所述位置权重获得所述用户权重。

第二用户的用户权重的获取可以有多种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将用于表征用户重要性的优先级权重作为用户权重。例如,判断第二用户是否为VIP用户,若结果为是,其优先级权重较大,若结果为否,其优先级权重较小。在步骤S111中,可以将第二用户划分至VIP用户类别或普通用户类别。又例如,判断第二用户是否为场景管理员,若结果为是,其优先级权重较大,若结果为否,其优先级权重较小。在步骤S111中,可以将第二用户划分至管理员类别或普通用户类别。又例如,判断第二用户是否为广播用户,即该用户是否有重要消息向其他用户进行广播,若结果为是,其优先级权重较大,若结果为否,其优先级权重较小。在步骤S111中,可以将第二用户划分至广播用户类别或普通用户类别。上述仅为示例,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第二种实施方式,将用于表征所述虚拟场景中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的位置关系的位置权重作为用户权重。位置权重可以基于虚拟场景中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之间的距离以及可见程度获得。其中,虚拟场景中第二用户与第一用户之间的距离就是指第二用户对应的虚拟形象和第一用户对应的虚拟形象在虚拟场景中相隔的距离。例如,VR服务器上可以预设如下规则,以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所在的位置为圆心,距离其2m以内的用户其位置权重为100,距离其大于2m但不超过5m的用户其位置权重为50,距离其大于5m但不超过10m的用户其位置权重为10,距离其大于10m的用户其位置权重为0。假设在虚拟场景中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间隔3m,则第二用户的位置权重为50。显然,上述规则仅为示例,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一般在确定位置权重时还要考虑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之间的可见性,可见性是指二者在虚拟场景中通过各自虚拟角色的视角是否能够相互观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相互观察。可见性可以通过,但不限于通过一个可见性系数来表征,例如,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之间没有任何物体,则可见性系数为1;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之间隔着一堵石墙,则可见性系数为0;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之间隔着一堵玻璃墙,则可见性系数为0.8;第二用户在路灯灯光下,第一用户在路灯阴影中,则可见性系数为0.5。显然,上述仅为示例,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在考虑可见性时,可以将基于距离得到的位置权重乘上可见性系数得到最终的位置权重,例如,虚拟场景中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间隔3m,第二用户的位置权重为50,但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之间隔着一堵石墙,二者看不见对方,第二用户的最终的位置权重应为0。

为阐述方便,假设虚拟场景下的所有用户之间完全可见,即暂时忽略可见性问题,此时由距离得到的位置权重即最终的用户权重,VR服务器上预设有如下用户类别,位置权重为100的为相邻用户类别,位置权重为50的为接近用户类别,位置权重为10的为普通用户类别,用户权重为0的为远离用户类别。虚拟场景中第二用户和第一用户间隔3m,第二用户的位置权重为50,在步骤S111中,可以将第二用户划分至接近用户类别。

第三种实施方式,同时考虑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优先级权重和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位置权重,获得用户权重。例如,最简单的情况,将二者相加作为用户权重,当然还可以基于其他的预设公式或算法获得用户权重。在步骤S111中,基于第二用户的用户权重按照预设的用户分类规则将其划分至第一用户类别。

步骤S112:将所述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第一部分行为数据是与第一用户类别匹配的第一用户的行为数据的子集,第一部分行为数据能够展现出该行为的第一细节程度。例如,行为数据包括头部、手部、躯干等的全部动作数据。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可以只包括头部数据,这时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使用第一部分行为数据仅能生成头部动作,即粗略地再现第一用户的行为,行为细节很少。第一部分行为数据也可以只包括手部和头部的数据,这时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使用第一部分行为数据能生成头部动作和手部动作,即基本再现第一用户的行为,有一定的行为细节。当然第一部分行为数据也可以包括全部的行为数据,这时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使用第一部分行为数据能生成头部动作、手部动作、躯干动作,即精确再现第一用户的行为,行为细节丰富。

在步骤S110和步骤S111中,将用户划分至不同的用户类别,能够向不同用户类别的用户发送不同的数据进行行为同步,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类别的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用户类别包括前述例子中的VIP用户类别和普通用户类别,在VR服务器能够处理的数据量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优先满足VIP用户的需求。如果第一用户类别是VIP用户类别,则发送给第二客户端的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可以包括全部的行为数据,以使第二客户端的第二用户(VIP用户)能够通过VR显示装置观察到虚拟场景中的与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对应的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即在第二客户端基于第一部分行为数据生成的至少一帧第一图像中,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做出了第一部分行为数据所对应的部分行为。如果第一用户类别是普通用户类别,则发送给第二客户端的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可以仅包括头部数据。

另外,在用户分类的基础上能够针对不同用户类别的用户对行为数据的同步过程进行优化。例如,用户类别包括前述例子中的相邻用户类别、接近用户类别、普通用户类别以及远离用户类别。对于相邻用户类别中的用户,其在虚拟场景中距离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最为接近,理应看到第一用户的行为的全部细节,如果第一用户类别是相邻用户类别,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可以包括头部、手部、躯干在内的全部行为数据;对于接近用户类别中的用户,其在虚拟场景中距离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比较接近,可以看到第一用户的行为的主要细节,如果第一用户类别是接近用户类别,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可以包括头部数据和手部数据;对于普通用户类别中的用户,其在虚拟场景中与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有一定距离,可以看到第一用户的行为的少量细节,如果第一用户类别是普通用户类别,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可以包括头部数据;对于远离用户类别中的用户,其在虚拟场景中距离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较远,基本看不到第一用户的行为细节,或者说第一用户的该行为对其意义不大,比如现实中两个人在聊天时几乎不会关注10m之外的人在干什么,如果第一用户类别是远离用户类别,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可以不包括任何数据,或者说此时无需进行行为同步,此时第二用户所观察到的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还是其做出行为之前的样子。

在上述例子中,根据用户在虚拟场景中的相互距离对行为同步过程进行了优化,只有确实需要看到全部行为细节的用户VR服务器才向其发送具有全部行为细节的行为数据,其他用户仅需向其发送具有较少行为细节的部分行为数据,甚至不发送任何数据。这种优化策略显著降低了行为同步过程中的数据量,大大减轻了VR服务器的工作压力,使得同一虚拟场景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参与社交,并且各社交的参与用户都能够获得自己希望看到的行为细节,其用户体验良好。可以理解,根据用户类别划分结果的不同,还可以制定其他的优化策略来优化行为数据的同步过程。

对于步骤S12,其和步骤S11是类似的,不再具体阐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执行步骤S11之前,VR服务器可以先获得除第一用户以外的所有其他用户的用户权重,对用户权重进行排序,取排序结果的前N个用户(N为一预设常数,例如取N=20),并排除这N个用户中距离第一用户的虚拟形象超过预设距离(如100m)的用户,对剩余用户执行步骤S11,可以进一步优化行为数据的同步过程。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针对同一个用户行为,能够向不同用户类别的用户发送不同的数据进行行为同步,能够满足不同类别的用户的需求,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针对不同类别的用户对行为数据的同步过程进行优化,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基于距离的优化方法,在采用这些优化方式后,行为同步过程中的数据量显著下降,VR服务器压力明显减轻,用户体验得到改善。

第二实施例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装置400的功能模块图。数据同步装置400应用于与多个客户端通信连接的VR服务器,参照图6,数据同步装置400包括:行为数据获取模块410、第一行为数据发送模块420以及第二行为数据发送模块430。

其中,行为数据获取模块410用于在所述多个客户端中的第一客户端的第一用户做出一行为时,从所述第一客户端获得与所述行为对应的行为数据;第一行为数据发送模块420用于将所述行为数据中与第一用户类别匹配的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发送至属于所述第一用户类别的第二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客户端的第二用户能够观察到所述VR服务器维护的虚拟场景中的与所述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帧第一图像;第二行为数据发送模块430用于将所述行为数据中与第二用户类别匹配的与所述第一部分行为数据不同的第二部分行为数据发送至属于所述第二用户类别的第三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三客户端的第三用户能够观察到所述虚拟场景中的与所述第二部分行为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至少一帧第二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为数据发送模块420包括:权重获取子模块、用户分类子模块以及行为数据发送子模块。

其中,权重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得所述第二用户的用户权重;用户分类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户权重将所述第二用户划分至所述第一用户类别;行为数据发送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部分行为数据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权重获取子模块包括:第一权重获取单元以及第二权重获取单元。

其中,第一权重获取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二用户的用于表征用户重要性的优先级权重,和/或,基于所述虚拟场景中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的位置关系获得所述第二用户的位置权重;第二权重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优先级权重和/或所述位置权重获得所述用户权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权重获取单元包括:位置权重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虚拟场景中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用户与所述第一用户之间的可见程度获得所述位置权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同步装置400还包括:行为数据分类模块,用于将所述行为数据至少划分为所述第一部分行为数据以及所述第二部分行为数据,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行为数据为所述行为数据中能够展现出所述行为的第一细节程度的数据子集,所述第二部分行为数据为所述行为数据中能够展现出所述行为的第二细节程度的数据子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同步装置400,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