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声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2030发布日期:2019-08-20 20:2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声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声换能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可以通过控制施加至驱动部(扬声器部)的电信号的频率来调整振动功能的可穿戴声换能器。



背景技术:

微型扬声器模块通过电信号生成空气的振动并且将其再现为声音。一般地,微型扬声器模块包括:通常形成为长方体形状以用作用于在其中生成声压的声室的壳体、安装在壳体的顶表面上以将电信号转换成声压来生成空气的振动的微型扬声器以及安装在壳体中以响应于电信号来振动的振动马达。

一般微型扬声器模块的声音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安装有微型扬声器模块的设备(例如,智能电话和平板pc)的后腔的尺寸。具体地,在例如智能电话和平板pc的电气设备的情况下,微型扬声器模块在电气设备中占据小的安装空间,因此后腔显著减小,这导致低频带中的声压水平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声换能器,该可穿戴声换能器包括:扬声器部,用于响应于电信号来生成声压以生成空气的振动;以及被动振动部,其在未提供电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由扬声器部生成的空气的振动来振动,因而通过控制要施加至扬声器部的电信号的频率特性来调整声音和振动的比例。

根据用于实现以上目的的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声换能器,包括:通信部,用于执行与电信设备的通信;扬声器模块,其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内部空间、其中安装有扬声器部的形成在壳体的第一侧表面中的第一开口以及其中安装有被动振动部的形成在壳体的第二侧表面中的第二开口,扬声器部用于通过来自控制模块的电信号来发出声音,被动振动部用于减轻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的空气刚度;以及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存储的增益校正数据对包括从通信部接收的声音或语音的电信号来执行增益校正,并且将经增益校正的电信号施加至扬声器部,或者用于生成与增益校正数据对应的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施加至扬声器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扬声器部的固有频率比被动振动部的固有频率高,并且安装在壳体中的扬声器部在比被动振动部的固有频率低的频率中以第一振动幅度最大值振动,并且在扬声器部的固有频率中以第二振动幅度最大值来振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控制模块根据增益校正数据来处理所接收的电信号,以使得扬声器部的振动幅度在最大允许位移或振动幅度的最大允许位移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控制模块根据增益校正数据在以下频率范围中对电信号执行增益衰减校正,该频率范围包括产生第一振动幅度最大值的频率,并且使振动幅度超过最大允许位移或振动幅度的最大允许位移范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扬声器部的固有频率比被动振动部的固有频率高,并且控制模块存储在被动振动部的固有频率与扬声器部的固有频率之间的截止频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控制模块执行振动模式、声音优先模式以及包括振动模式和声音优先模式的振动声音组合模式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根据本发明,一种可穿戴声换能器包括:用于响应于电信号来生成声压以生成空气的振动的扬声器部,以及用于在未提供电信号的情况下响应于由扬声器部生成的空气的振动而振动的被动振动部,因而该可穿戴声换能器通过控制要施加至扬声器部的电信号的频率特性来调整声音和振动的比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可穿戴声换能器的配置图。

图2a至图2c是在振动声音组合模式中图1的可穿戴声换能器的扬声器模块中的扬声器部和被动振动部的振动特性曲线图和增益校正曲线图。

图3a和图3b是在振动模式中图1的可穿戴声换能器的扬声器模块中的扬声器部和被动振动部的振动特性曲线图和增益校正曲线图。

图4a和图4b是在声音优先模式中图1的可穿戴声换能器的扬声器模块中的扬声器部和被动振动部的振动特性曲线图和增益校正曲线图。

图5是图1的可穿戴声换能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6示出图1的控制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可穿戴声换能器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可穿戴声换能器的配置图。

根据本发明的可穿戴声换能器包括:扬声器模块200,用于执行声音发射功能和振动发射功能;输入部20,用于获取来自用户的输入;显示部30,用于显示例如电力状态、操作状态等的信息;通信部40,用于执行与电信设备(例如,智能电话、平板pc等)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电力供应320,用于供应必要的电力;麦克风60,用于获取外部声音;以及控制模块70,用于控制前述部件根据预设模式来执行接收来自电信设备的编码声源数据并且通过扬声器模块200发射声音的声源发射模式、电话呼叫模式以及振动组合模式。然而,显示部30、通信部40、电力供应320和麦克风6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是公知的,因而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首先,扬声器模块200包括:扬声器部12,其被安装在壳体10a的一个侧表面(开口)上并且被提供有来自控制模块70的电信号以生成声压从而生成空气的振动;壳体10a,其被形成为其中具有空的空间并且用作声室的三维形状;以及被动振动部14,其被安装在壳体10a的另一侧表面(开口)上以减轻壳体10a中的空气刚度,并且在不施加来自控制模块70的电信号的情况下振动。

扬声器部12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识别,例如微型扬声器,因而将省略其详细说明。扬声器部12包括至少一个膜片、安装在膜片的底表面上的线圈部以及用于支承膜片的框架。扬声器部12被安装在壳体10a中,以通过形成在壳体10a的一个侧表面中的开口来发出声音。

被动振动部14具有一定质量和刚度,并且在无需提供来自控制模块70的电信号的情况下振动。被动振动部14被安装在壳体10a的另一侧表面上,以通过形成在壳体10a的另一侧表面中的开口来发出声音。被动振动部14可以包括圆顶状膜片,并且具有高的比重的金属材料(例如铁、铜和钨)可以被堆叠或覆盖在膜片上以增加质量。为了提高作为在低频带中的声压特性的振动特性,被动振动部14被制造成具有比扬声器部12的固有频率低的固有频率。

输入部20获取用户输入,例如,电源开/关、音量增大/减小、音乐选择/移动、模式选择(呼叫接收中的振动模式/声音优先模式/振动声音组合模式、声源发射模式中的振动组合模式/声音优先模式)、电话呼叫开始输入、电话呼叫结束输入等,并且将其转发至控制模块70。

对于模式选择输入或预设模式,在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呼叫接收中,可以选择振动模式、声音优先模式以及振动声音组合模式中的一个。在振动模式中,从扬声器部12发出的声音非常低,发生振动并且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强度被实现成最大程度。在声音优先模式中,从扬声器部12发出的声音被实现成最大程度,扬声器部12也振动,但是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强度比在振动模式中的振动强度小得多。在振动声音组合模式中,振动模式和声音优先模式二者均被执行。从扬声器部12发出的声音被实现成最大程度,并且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强度与振动模式中的振动强度相同或相似。

在声源发射模式中,基本上实现声音优先模式。声音优先模式与前述的呼叫接收中的声音优先模式相同。

在声源发射模式中的振动组合模式通过增加被动振动部的振动强度来执行振动,而声音是在声音优先模式中发出的,在声源发射模式中的振动组合模式与在呼叫接收中的振动声音组合模式大体相同,并且可以被称为振动声音组合模式。

控制模块70包括用于处理数据、信号、外部声音和用户输入以控制前述部件的至少一个数据处理器(例如,微型处理器、cpu等)。

首先,为了执行声源发射模式,控制模块70通过通信部40从电信设备获取编码声源数据。控制模块70对所获取的编码声源数据进行解码,以生成电信号并且将电信号施加至扬声器部12,以使得扬声器部12能够发出声音。在执行声源发射模式时,控制模块70根据从输入部20输入的模式选择或预先存储的模式来执行振动组合模式或声音优先模式。随后将描述用于该操作的信号处理。

相应地,为了执行电话呼叫模式,控制模块70在通过通信部40保持与电信设备的通信可用状态的同时依次执行呼叫接收处理、呼叫处理和呼叫结束处理。首先,在呼叫接收处理中,控制模块70通过通信部40从电信设备接收呼叫接收信号,并且根据呼叫接收中的预设模式(振动模式、声音优先模式和振动声音组合模式中的一个模式)来生成电信号。控制模块70将所生成的电信号施加至扬声器部12。

相应地,当通过输入部20获取电话呼叫开始输入时,控制模块70通过通信部40将电话呼叫开始输入发送至电信设备,然后通过通信部40接收来自电信设备的声音信号并且将其施加至通信部40,并且通过通信部40将来自麦克风60的声音信号发送至电信设备以执行呼叫处理。控制模块70在呼叫处理期间执行声音优先模式。

另外,在执行呼叫处理的同时,当结束从电信设备接收声音信号或者从输入部20获取了电话呼叫结束输入时,控制模块20执行呼叫结束处理。

在下文中,现在将描述当控制模块70执行声源发射模式或呼叫接收中的模式时用于处理被发送至扬声器部12的电信号的处理。

图2a至图2c是在振动声音组合模式中图1的可穿戴声换能器的扬声器模块中的扬声器部和被动振动部的振动特性曲线图和增益校正曲线图。

图2a示出取决于施加至扬声器部12的电信号的频率的在扬声器模块200中的扬声器部12的膜片和被动振动部14的膜片的振动幅度曲线图。这里,曲线图ss涉及扬声器部12,曲线图sp涉及被动振动部14。

在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曲线图ss中,例如扬声器部12的固有频率fa0的范围从400hz至550hz,在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幅度曲线图sp中,例如被动振动部14的固有频率fp0的范围从110hz至140hz。

当仅扬声器部12被安装在扬声器模块200中时,扬声器模块200中的扬声器部12的膜片(膜片)的振动幅度变成固有频率fa0中的最大值。也就是说,扬声器部12在固有频率fa0中具有一个振动幅度最大值(最大值)。另外,膜片的位置、材料等被确定成使得扬声器部12的膜片的振动幅度极大值(最大值)被保持在预设的最大允许位移ma内,而不考虑由控制模块70施加的电信号的频率,这防止了膜片或其他部件的损坏。此外,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幅度在固有频率fp0中变成最大。也就是说,被动振动部14在固有频率fp0中具有一个振动幅度极大值(最大值)。

当被动振动部14也被安装在扬声器模块200中时——其中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极大值(最大值)被保持在最大允许位移ma内,如图2a的曲线图ss中所示,由于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而导致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可以超过在频率f1至f2中的最大允许位移ma。也就是说,与被动振动部14一起被安装在壳体10a中的扬声器部12以至少两个振动幅度极大值(最大值)来振动。产生扬声器部12的第一振动幅度极大值(第一最大值)的频率fm存在于比被动振动部14的固有频率fp0低的频率范围中,并且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幅度在被动振动部14的固有频率fp0中变成最大。另外,扬声器部12的第二振动幅度极大值(第二最大值)产生在扬声器部12的固有频率fa0中。另外,扬声器部12的第一最小值产生在被动振动部14的固有频率fp0与扬声器部12的固有频率fa0之间的频率fm中。

如图2a中所示,在包括产生第一振动幅度极大值的频率fm的频率f1与频率f2之间的频率范围中,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超过最大允许位移ma。相应地,控制模块70优选地通过减少在频率f1与频率f2之间的频率范围中的超过最大允许位移ma的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来防止对扬声器部12的损坏。

同样,在具有比最大允许位移ma小得多的振动幅度的频率范围中,优选地增加振动幅度,以确保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功率和扬声器部12的低声音。例如,在接近与扬声器部12的最小值对应的频率fm的频率范围中或者在频率fp0与频率fa0之间的频率范围中需要增加振动幅度。

图2b是示出控制模块70的频率的增益校正数据的曲线图。增益校正数据至少在频率f1与频率f2之间的频率范围(第一增益衰减区间)中使增益衰减,并且在接近与扬声器部12的最小值对应的频率fm的频率范围中或者在频率fp0与频率fa0之间的频率范围(增益增加区间)中使增益增加。随后将更详细地描述增益校正。

首先,在频率f1以下的频率范围中,由于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被保持成小于最大允许位移ma,所以增益校正数据使增益衰减或保持。

在频率f1与频率f2之间的频率范围中,增益校正数据包括第一增益衰减区间。更具体地,第一增益衰减区间包括:增益衰减大小(程度)在频率f1与频率fm之间的频率范围中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频率fm中变成最大的区间,以及增益衰减大小(程度)在频率fm与频率f2之间的频率范围中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在频率f2中变成最小的区间。第一增益衰减区间包括增益衰减校正,该增益衰减校正使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被保持成接近最大允许位移ma并且在最大允许位移ma内(例如,在5%范围内)。

在第一增益衰减区间与增益增加区间之间的f2至fp0的频率范围中,由于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被保持成接近最大允许位移ma并且在最大允许位移ma内,所以增益校正数据使增益增加或保持。

在增益增加区间中,增益增加大小在频率fp0和频率fa0处变成最小,并且在频率fp0与频率fa0之间变成最大。例如,增益增加大小在频率fm中变成最大。另外,增益增加区间使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在频率fa0中被保持在接近最大允许位移ma并且在最大允许位移ma内。

在频率fa0以上的频率范围中,增益校正数据包括第二增益衰减区间。

图2c示出取决于根据图2b的增益校正数据的增益增加或衰减的电信号的扬声器模块200中的扬声器部12的膜片和被动振动部14的膜片的振动幅度曲线图。控制模块70根据所存储的增益校正数据来处理施加至扬声器模块200的电信号,使得如图2c中所示,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在第一增益衰减区间以及频率fa0附近的频率范围中被保持成接近最大允许位移ma并且在最大允许位移ma内。

此外,控制模块70可以存储包括最大允许位移ma的最大允许位移范围(例如,从ma-a至ma+a),而不是作为单个值的最大允许位移ma。控制模块70存储使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被保持在最大允许位移范围内的增益校正数据,并且根据所存储的增益校正数据来处理电信号,并且将其施加至扬声器部12。

在图2c的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幅度曲线图sp中,振动幅度与在固有频率fp0中的振动幅度极大值(最大值)相比被显著减少,并且能够使对扬声器部12的声压的影响最小化的频率被确定为截止频率fc,以用于区分振动模式与声音优先模式。在该实施方式中,生成等于在固有频率fp0中的振动幅度极大值的大约15%的振动幅度的频率被确定为截止频率fc(例如,250hz)。

在用于前述的振动声音组合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中,要理解,针对在截止频率fc以下的频率范围的增益校正包括用于振动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并且针对在截止频率fc以上的频率范围的增益校正包括用于声音优先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

图3a和图3b是在振动模式中的可穿戴声换能器的扬声器模块中的扬声器部和被动振动部的振动特性曲线图和增益校正曲线图。

在振动模式中,控制模块70将包括至少在截止频率fc以下的频率范围的电信号施加至扬声器部12以发出声音。

图3a是示出控制模块70的频率的增益校正数据的曲线图。用于振动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在高达频率fm的低频范围中执行与图2b的增益处理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增益处理。具体地,在固有频率fp0与频率fm之间的频率范围中执行最大增益增加校正,使得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幅度变成最大。

相应地,在频率fm与固有频率fa0之间的频率范围中,增益校正数据包括增益衰减区间,其中,增益从频率fm急剧衰减到固有频率fa0,使得靠近固有频率fa0来执行最大增益衰减校正。

在固有频率fa0以上的频率范围中,增益校正数据包括其中最大增益衰减校正几乎保持相同的增益衰减区间。

如上所述,在频率fm之后的频率范围中,增益校正数据包括通过扬声器部12使得发出的声音最小化的增益衰减区间。

图3b示出取决于根据图3a的增益校正数据的增益增加或衰减的电信号的扬声器模块200中的扬声器部12的膜片和被动振动部14的膜片的振动幅度曲线图。控制模块70根据所存储的增益校正数据来处理施加至扬声器模块200的电信号,使得如图3b中所示,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在第一增益衰减区间、增益增加区间和第二增益衰减区间中被保持在最大允许位移ma内。

此外,控制模块70可以存储包括最大允许位移ma的最大允许位移范围(例如,ma±a),而不是作为单个值的最大允许位移ma。控制模块70存储使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被保持在最大允许位移范围内的增益校正数据,并且根据所存储的增益校正数据来处理电信号,并且将其施加至扬声器部12。

在图3b的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幅度曲线图sp中,振动幅度与在固有频率fp0中的振动幅度极大值(最大值)相比被显著减少,并且能够使对扬声器部12的声压的影响最小化的频率被确定为截止频率fc,以用于区分振动模式与声音优先模式。

同样,在振动幅度方面,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幅度在固有频率fp0中变成最大,因此振动量(振动强度)变成最大。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甚至在固有频率fp0中也被保持成接近最大允许位移ma并且在最大允许位移ma内,并且在固有频率fp0之后急剧减小。

图4a和图4b是在声音优先模式中的可穿戴声换能器的扬声器模块中的扬声器部和被动振动部的振动特性曲线图和增益校正曲线图。在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呼叫接收之后的呼叫模式也对应于声音优先模式。

在声音优先模式中,控制模块70将包括至少在截止频率fc以上的频率范围的电信号施加至扬声器部12以发出声音。

图4a是示出控制模块70的频率的增益校正数据的曲线图。在声音优先模式中的增益校正数据使得在截止频率fc以下的频率范围中执行增益衰减校正。

如所示的,增益校正数据包括衰减区间,其中,在截止频率fc以下的频率范围中,越远离截止频率fc就在低频带中执行越大的衰减校正。

在截止频率fc与固有频率fa0之间的频率范围中,增益校正数据包括最大增益增加区间,其使得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在固有频率fa0中最接近最大允许位移ma并且在最大允许位移ma内,以使得声音发射功能变成最大。

在固有频率fa0之后的频率范围中,增益校正数据包括其中增益被逐步衰减的衰减区间。

图4b示出取决于根据图4a的增益校正数据的增益增加或衰减的电信号的扬声器模块200中的扬声器部12的膜片和被动振动部14的膜片的振动幅度曲线图。控制模块70根据所存储的增益校正数据来处理被施加至扬声器模块200的电信号,使得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在靠近固有频率fa0的频率范围中变成最大,并且扬声器部12和被动振动部14的振动幅度在截止频率fc之前的频率范围中相当小,如图4b中所示。

控制模块70存储前述的截止频率fc,扬声器模块200的振动特性在截止频率fc以下的频率范围(振动优先频率范围)中优于扬声器模块200的声音发出特性,并且扬声器模块200的声音发出特性在截止频率fc以上的频率范围(声音优先频率范围)中优于扬声器模块200的振动特性。另外,扬声器模块200的振动特性和声音发出特性二者都表现在包括截止频率fc以下的频率和截止频率fc以上的频率的频率范围中。

控制模块70根据与设置的模式对应的增益校正数据来处理电信号,然后将经处理的电信号施加至扬声器部12。

在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呼叫接收中的振动模式的情况下,当控制模块70接收到来自通信部40的传入信号(包括声音的电信号)时,控制模块70基于如图3a中所示的增益校正数据对作为传入信号的电信号执行增益校正,并且将经增益校正的电信号施加至扬声器部12。用于振动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具有其中在截止频率fc以上的频率范围中的增益衰减大小大于在截止频率fc以下的频率范围中的增益衰减大小的频率增益特性。另外,在使振动幅度超过最大允许位移ma或者振动幅度的最大允许位移范围的从f1至f2的频率范围中,用于振动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具有其中振动幅度接近最大允许位移ma或最大允许位移范围并且在最大允许位移ma或最大允许位移范围内的频率增益特性。

替选地,在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呼叫接收中的振动模式的情况下,当控制模块70接收到来自通信部40的传入信号(不包括声音的电信号)时,由于振动特性需要优于声音发出特性,所以控制模块70生成包括作为相对大的增益的振动属性频率范围和作为相对小的增益的声音属性频率范围的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施加至扬声器部12。也就是说,控制模块70生成具有与如图3b中所示的增益校正数据的频率增益特性对应的频率电压大小的电信号(振动电信号)并且将其施加至扬声器部12。

另外,在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呼叫接收中的声音优先模式或者在声源发射模式中的声音优先模式的情况下,当控制模块70接收到来自通信部40的传入信号(包括声音或语音的电信号)时,控制模块70基于如图4a中所示的增益校正数据对作为传入信号的电信号执行增益校正,并且将经增益校正的电信号施加至扬声器部12。用于声音优先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具有其中在截止频率fc以下的频率范围中的增益衰减大小大于在截止频率fc以上的频率范围中的增益衰减大小的频率增益特性。另外,用于声音优先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在截止频率fc与扬声器部12的固有频率fa0之间执行至少增益增加校正,使得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最大值)接近最大允许位移ma或最大允许位移范围并且在最大允许位移ma或振动幅度的最大允许位移范围内。

此外,在声源发射模式中的振动组合模式(振动模式和声音优先模式并行发生或顺次发生)的情况下,如在图2b的校正数据中,控制模块70在从f1至f2的频率范围中对电信号执行增益衰减校正,其中,从f1至f2的频率范围包括在截止频率fc以下的频率范围中产生第一振动幅度最大值的频率,并且使振动幅度超过最大允许位移或振动幅度的最大允许位移范围,使得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接近最大允许位移或最大允许位移范围并且在最大允许位移或振动幅度的最大允许位移范围内,并且在截止频率fc与扬声器部12的固有频率fa0之间执行至少增益增加校正,使得扬声器部12的振动幅度接近最大允许位移ma或最大允许位移范围并且在最大允许位移ma或振动幅度的最大允许位移范围内。如先前讨论的,控制模块70根据用于振动声音组合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对从通信部40接收的电信号执行增益校正,并且将其施加至扬声器部12。

同样,在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呼叫接收中的振动声音组合模式的情况下,控制模块70从通信部40接收传入信号(包括声音或语音的电信号),并且以以下两种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首先,控制模块70如在上述的声源发射模式中的振动组合模式中那样对所接收的电信号执行增益校正,并且将经增益校正的电信号施加至扬声器部12。

以另一方式,在上述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呼叫接收中执行声音优先模式的同时,如在上述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呼叫接收中的振动模式中,控制模块70生成具有与用于图3a中的振动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的频率增益特性对应的频率电压大小的电信号(振动电信号),并且将该电信号施加至扬声器部12。

另外,控制模块70在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呼叫接收中执行振动模式或振动声音组合模式,并且从电话呼叫开始时结束振动模式或振动声音组合模式并且执行声音优先模式。

此外,在执行声源发射模式的同时,控制模块70可以在电话呼叫模式中根据传入信号来执行振动模式、声音模式和振动声音组合模式中的任一个。也就是说,在接收到来自电信设备的声源数据并且持续执行声源发射模式的同时,控制模块70在电话呼叫模式中根据传入信号来执行振动模式、声音模式和振动声音组合模式中的任一个。

图5是图1的可穿戴声换能器的分解透视图。根据本发明的可穿戴声换能器包括可以围绕用户的脖颈佩戴的c形框架,其中,例如扬声器模块200和pcb310的各种电气部件被布置在框架中。框架包括c形基本框架110以及耦接至基本框架110的内盖120和外盖130。

一个扬声器模块200、一个pcb310和一个电力供应320被布置在c形基本框架110的两端中的每个处。内盖120覆盖电气部件和c形框架110的底表面、内表面和顶表面,而外盖130耦接至内盖120,以覆盖电气部件和c形框架110的外表面。

用于发出从微型扬声器模块200生成的声音的声音发出孔122被形成在内盖120的顶表面中,并且用于利于空气流动的通孔124被形成在其底表面中。

另外,输入部20、显示部30、通信部40和麦克风60被安装在至少一个pcb310上。

图6示出了图1的控制模块的一个实施方式。

控制模块70包括:信号处理部70a,用于接收输入信号si,根据设置的模式对输入信号si执行增益校正,并且将电信号sp施加至信号输出部70c或者将信号生成命令施加至信号生成部70b;信号生成部70b,用于接收来自信号处理部70a的信号生成命令,并且生成包括振动优先频率范围的振动电信号sc;以及信号输出部70c,用于将来自信号处理部70a的电信号sp以及来自信号生成部70b的振动电信号sc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输出信号so输出至扬声器部12。

信号处理部70a、信号生成部70b和信号输出部70c可以通过存储在数据处理器、存储器等中的程序或应用来实现。

同时,在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呼叫接收中的振动模式中,信号处理部70a接收作为输入信号si的传入信号,并且将信号生成命令施加至信号生成部70b以生成振动电信号。信号生成部70b根据信号生成命令生成振动电信号sc并且将其施加至信号输出部70c,并且信号输出部70c将所接收的振动电信号sc作为输出信号so施加至扬声器部12以执行振动模式。

另外,在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呼叫接收中的振动声音组合模式中,信号处理部70a接收作为输入信号si的传入信号,并且将信号生成命令施加至信号生成部70b以生成振动电信号,根据增益校正数据对包括在输入信号si中的声音信号执行校正,生成包括声音优先频率范围的电信号sp并且将其施加至信号输出部70c。然而,信号处理部70a可以对包括在输入信号si中的声音信号仅执行增益校正,生成电信号sp,并且将其施加至信号输出部70c。当包括在输入信号si中的声音信号为编码信号时,可以在增益校正处理之前执行解码处理。信号生成部70b根据信号生成命令来生成振动电信号sc并且将其施加至信号输出部70c,并且信号输出部70c将所接收的振动电信号sc与电信号sp组合,并且将所组合的信号作为输出信号so施加至扬声器部12,以执行振动声音组合模式。

同样,在声源发射模式中的振动组合模式中,信号处理部70a从通信部40接收作为声源或声音信号的输入信号si,对输入信号si进行解码,根据用于振动声音组合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对经解码的输入信号si执行校正,生成电信号sp,并且将其施加至信号输出部70c。替选地,信号处理部70a可以将信号生成命令施加至信号生成部70b,以生成包括仅振动优先频率范围的电信号,并且可以执行在生成电信号sp时使声音电信号sp包括仅声音优先频率范围的声音优先模式。信号生成部70b根据信号生成命令来生成包括仅振动优先频率范围的振动电信号sc并且将其施加至信号输出部70c,并且信号输出部70c将所接收的电信号sp和振动电信号sc组合并且将所组合的信号作为输出信号so施加至扬声器部12,以执行振动组合模式。

此外,在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声音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70a根据用于声音优先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对通过通信部40接收的输入信号si执行校正,生成电信号sp,并且将其施加至信号输出部70c。信号输出部70c接收电信号sp并且将其作为输出信号so施加至扬声器部s。

另外,在声源发射模式中的声音优先模式的情况下,信号处理部70a从通信部40接收作为声源或声音信号的输入信号si,对输入信号si进行解码,根据用于声音优先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对经解码的输入信号si执行校正,生成电信号sp,并且将其施加至信号输出部70c。信号输出部70c将所接收的电信号si作为输出信号so施加至扬声器部s以执行声音优先模式。

此外,信号处理部70a在电话呼叫模式中的呼叫接收中执行振动模式或振动声音组合模式,将信号生成结束命令施加至信号生成部70b以从电话呼叫的开始就结束振动模式或振动声音组合模式,根据用于声音优先模式的增益校正数据对包括从通信部40输入的声音或语音的输入信号si执行校正,生成电信号sp,并且将其施加至信号输出部70c。信号生成部70b根据信号生成结束命令来结束振动电信号sc的生成和施加,并且信号输出部70c将所接收的电信号sp作为输出信号so施加至扬声器部s以执行声音模式。

声换能器可以从用于下载和上传应用的服务器下载应用app,其用于执行根据增益校正数据的增益校正处理、用于生成振动电信号的处理以及用于执行振动模式、声音优先模式和振动声音组合模式(振动组合模式)的处理,并且安装和执行该应用。另外,用于执行增益校正处理、用于生成振动电信号的处理以及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振动模式、声音优先模式和振动声音组合模式的处理的程序可以以用于存储除了该应用以外的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的形式来提供。

虽然已经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方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