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取装置以及图像生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49788发布日期:2018-12-05 17:2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读取装置以及图像生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读取装置以及图像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扫描仪从对原稿进行读取而得到的读取图像剪切与原稿相当的范围的图像(原稿图像)。

已知有一种图像读取装置,从对介质进行撮像而得的图像数据提取介质的边缘,并基于所提取的边缘对图像数据进行介质的剪切(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8464号公报

在读取原稿时,根据成为原稿背景的背景板的读取值的有无来检测原稿的边界(边缘),由此进行原稿图像的剪切。在此,对于扫描仪,在读取原稿时,根据原稿的厚度,读取部与背景板的距离有时会改变。若读取部与背景板的距离发生改变,则背景板的读取值也发生变化,因此背景板的读取值与原稿的读取值之差变得不确定,存在原稿图像的剪切精度降低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提出的,提供一种提高原稿图像的剪切精度的读取装置和图像生成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读取装置,对被背景板和传感器夹着的原稿使用所述传感器进行读取,所述读取装置具备剪切处理部,所述剪切处理部估算背景像素值,并基于所估算的所述背景像素值,从读取图像剪切所述原稿的图像,其中,所述背景像素值是由于所述原稿而所述传感器与所述背景板的距离扩大从而值变化的所述背景板的读取值,所述读取图像是包含所述原稿和所述背景板的范围的读取结果。

根据该结构,剪切处理部估算值因台与背景板的距离被原稿扩大而变化的背景像素值。因此,能够基于该估算的背景像素值,从作为包括原稿和背景板的范围的读取结果的读取图像准确地剪切原稿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所述剪切处理部在所述读取图像中将所估算的所述背景像素值替换为预定值之后确定所剪切的范围,并剪切所确定的范围。

根据该结构,剪切处理部通过将读取图像中的所述估算的背景像素值替换为预定值,能够利用以预定值的有无来检测原稿的边缘的逻辑容易且准确地剪切原稿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所述读取装置其还具备测量部,所述测量部测量所述传感器与所述背景板的距离,所述剪切处理部基于所述测量部的测量结果来估算所述背景像素值。

根据该结构,剪切处理部能够根据所述测量结果、即台与背景板的距离的实际变化来估算背景像素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所述剪切处理部基于在不存在所述原稿的原稿非存在区域中读取的所述背景板的读取值,估算与所述原稿非存在区域不同的所述原稿的周边区域的所述背景像素值。

根据该结构,剪切处理部能够基于在原稿非存在区域中读取的背景板的读取值即背景板的读取值的实际的变化,估算原稿的周边区域的背景像素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所述剪切处理部基于在夹着所述原稿两侧的所述原稿非存在区域中读取的所述背景板的读取值,估算所述原稿两侧的所述周边区域的所述背景像素值。

根据该结构,剪切处理部能够基于分别在夹着原稿两侧的原稿非存在区域中读取的背景板的读取值,估算原稿两侧的周边区域各自的背景像素值。

根据本发明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在背景板和台之间被输送的原稿使用传感器进行读取,所述台横跨所述被输送的所述原稿通过的原稿存在区域以及所述被输送的所述原稿不通过的原稿非存在区域而存在,并且所述传感器和所述背景板横跨所述原稿存在区域以及所述原稿非存在区域而存在。

根据该结构,能够与伴随着原稿的输送的传感器的原稿的读取并行地,在原稿非存在区域通过传感器对背景板进行读取。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除了读取装置这样的类型以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实施方式来实现。例如,包括读取装置所执行的步骤的方法(图像生成方法)、使硬件(计算机)执行该方法的程序、存储了该程序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存储介质也能够分别作为本发明而成立。

附图说明

图1是简易地示出读取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简易地示出读取装置的壳体内的一部分的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背景板读取值表的图。

图5是示出背景板距离表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针对读取图像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图7是通过从背景板朝向台的视角示出读取装置的壳体内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背景板读取值表的图。

图10是通过从背景板朝向台的视角示出变形例的读取装置的壳体内的一部分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针对变形例的读取图像的处理的流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读取装置;11…控制部(剪切处理部);12…读取部;13…输送部;14…通信if;15…存储部;16…台;17…背景板;18…测量部;20…背景板读取值表;30…背景板距离表;40…背景板读取值表、第一背景板读取值表、第二背景板读取值表;a1…原稿存在区域;a2、a3…原稿非存在区域;d…输送方向;p…原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各附图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各附图仅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

1.装置的简要说明:

图1简易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读取装置10的结构。读取装置10是图像生成方法的执行主体。读取装置10是能够光学地读取原稿而将作为读取结果的图像数据保存或输出到外部的扫描仪。读取装置10例如是将多张原稿逐张地输送而能够连续地读取的文件扫描仪。或者,读取装置10也可以是能够读取以静止的状态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平板扫描仪,或者也可以是兼具文件扫描仪和平板扫描仪这两个功能的产品。

读取装置10例如具备控制部11、读取部12、输送部13、通信接口(if)14、存储部15、测量部18等。控制部11例如构成为包括一个或多个ic、其它的存储器等,ic具有例如处理器(cpu、asic、或cpu与asic协同工作等)、rom、ram等。控制部11通过使安装的程序与硬件协同地工作来控制读取装置10整体的举动。存储部15是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存储部15也可是控制部11的一部分。

输送部13是将放置在未图示的原稿盘上的原稿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沿着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的输送机构。当然,输送部13也可以具备将放置在原稿盘上的多张原稿逐张地输送的自动供纸装置(adf:autodocumentfeeder)。

读取部12是用于在控制部11的控制下读取原稿的单元,如已知的那样,包括光源、光学系统、摄像元件等。控制部11能够对从摄像元件输出的读取图像施加图像处理、解析,或者如后述那样,能够从读取图像剪切出原稿图像。另外,控制部11能够将原稿图像保存于例如存储部15,或者通过通信if14将其发送到外部。

通信if14是以包括公知的通信标准的预定的通信协议为基准并通过有线或无线与外部进行通信的if。例如,通信if14与pc(个人计算机)连接,原稿图像(图像数据)经由通信if14被发送到pc。或者也可以经由通信if14与电话线路连接,并根据传真协议与传真装置进行通信。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读取装置10适当地具备如下公知的结构:用于显示视觉性信息的显示部、用于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的触摸面板、物理按钮等的操作部。

读取装置10也可以是除了扫描仪之外还作为打印机等发挥功能的数码复合一体机。

图2简易地示出读取装置10的壳体内的一部分。由输送部13沿输送方向d输送的原稿p被输送到对置的台16和背景板17之间。台16由玻璃等透明的材料形成。读取部12配置在台16的背景板17所在侧的相反侧。背景板17是预定颜色、例如预定浓度的灰色的部件,被读取部12所具有的光源照射。读取部12通过用摄像元件对从光源照射的光的反射光(来自背景板17、原稿p的反射光)感光而进行读取。

读取部12具有由多个摄像元件沿着与输送方向d正交的方向(垂直于图2的纸面的方向)排列而成的线传感器,并通过一次读取动作读取线图像(多个像素排成一列的图像)。读取部12以预定的频率反复进行线图像的读取,由此得到线图像沿着与线图像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而成的二维图像,即包括原稿p的表面整体在内的范围的读取图像。图2示出了用于读取原稿p的一侧的面(图2中朝向下方的面)的结构,但自不必说,读取装置10也可以是兼有用于读取原稿p的另一侧的面(图2中朝向上方的面)的结构的能够读取两面的扫描仪。

在此,背景板17被未图示的弹性部件向接近台16的一侧施力。或者,包括读取部12和台16的组件被未图示的弹性部件向接近背景板17的一侧施力。也可以将包括读取部12和台16的组件称为读取部。或者,背景板17、读取部12以及台16分别以上述方式被施力。因此,当原稿p被输送部13沿输送方向d输送而插入到台16和背景板17之间时,根据原稿p的厚度,原稿p撑开背景板17,由此台16和背景板17的距离扩大。由于台16和读取部12一体地发生位移,因此台16与读取部12的距离不变(固定值)。因此,台16与背景板17的距离改变也同时意味着,读取部12与背景板17的距离h也改变。

在这样的结构中,控制部11执行包括如下工序的图像生成方法(图像生成处理):推定值因台16和背景板17的距离被原稿p扩大而变化的背景板17的读取值即背景像素值的推定工序;以及基于所推定的背景像素值从包括原稿p和背景板17的范围的读取结果即读取图像剪切原稿图像的剪切工序。这样的控制部11相当于本发明的剪切处理部。下面,对图像生成处理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2.第一实施方式:

图3通过流程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处理。该流程图以用户将期望的原稿p放置于读取装置10并按下预定的扫描开始按钮而开始。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开始图像生成处理之前,规定了与读取部12和背景板17的距离h对应的背景板17的读取值的背景板读取值表20被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5。

图4示出了背景板读取值表20的一例。读取装置10在执行图像生成处理之前生成并存储背景板读取值表20。具体而言,读取装置10(生产读取装置10的工厂的人员)作出使读取部12与背景板17的距离h以从预定的最小值h0至h1、h2…这样的方式逐级地改变至预定的最大值hmax为止的各情形(其中,h0<h1<h2…<hmax)。例如,最小值h0是使台16与背景板17最接近时的距离h。然后,控制部11反复进行如下处理:对于这些情形中的每一个,使读取部12读取背景板17,并将此时的距离h((h0、h1、h2…hmax))与由读取部12输出的背景板17的读取值建立关联地进行存储。由此,生成并存储背景板读取值表20。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用马达使读取装置10自身改变距离h。

在此,图4(以及后述图6、图9、图11)中所示出的读取值、像素值(例如在图4中为读取值20~90这样的各数值)是将由读取部12读取的读取值标准化至预定的数值范围而成级别地表示的值。这些读取值、像素值可谓是示出了读取对象物的颜色的浓度,数值越低,表示越浓(暗),相反,数值越高,表示越淡(亮)。根据图4的例子,距离h越大,背景板17的读取值越变为亮的值。其中,图4、图6、图9、图11中所示出各数值仅是为便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值,并非限定本发明的公开。

返回到图3的说明。

检测到扫描开始按钮的按下的控制部11首先执行预定的初始处理(步骤s100)。初始处理是用于执行原稿p的读取的标准的处理,例如包括使读取部12读取白色、黑色的标准反射板的处理等。

接着,控制部11使读取部12读取背景板17,由此决定背景板17的读取值的基准值(背景基准值)(步骤s110)。由于在步骤s110的阶段还没有开始原稿p的输送,因此台16与背景板17的距离是还没有被扩大的状态(例如,距离h=h0的状态)。在步骤s110中,控制部11例如使读取部12执行多次背景板17的读取,并算出构成通过该多次读取得到的多个线图像的像素值的平均值,由此设为背景基准值。对于在步骤s110中决定的背景基准值,在参照图4的情况下,例如设为“20”。

接着,控制部11开始由输送部13进行的原稿p的输送(步骤s120),并执行由读取部12进行的一张原稿p的表面读取以及由测量部18进行的距离h的测量(步骤s130)。步骤s130的表面读取的结果,得到包括原稿p的整体和周围背景板17的一部分的范围的读取结果即二维读取图像。

控制部11对在步骤s130中所获取的读取图像实施预定的阴影校正(shadingcorrection)(步骤s140),进入步骤s150。

对由测量部18进行的距离h的测量进行说明。测量部18只要是能够测量距离h的单元即可。测量部18例如是设置在背景板17上而测量到读取部12为止的距离的测距传感器。另外,测量部18也可以是检测以背景部17的位置为基准的读取部12的位移量(或者,以读取部12的位置为基准的背景板17的位移量)的编码器。总之,在步骤s130中,控制部11使测量部18与由读取部12的反复的读取动作同步地反复测量距离h,并针对每个读取动作、即构成读取图像的每个线图像,取得并存储距离h。步骤s130的结果,控制部11得到构成读取图像的线图像与距离h的对应关系(背景板距离表30)。

图5示出了在步骤s130中控制部11所生成并存储的背景板距离表30的一例。在背景板距离表30中,规定了构成读取图像的每个线图像的号码(线编号)与距离h的对应关系。控制部11对由读取部12读取的顺序越在前的线图像附上越小的数字的线编号进行管理。由于具有一定厚度的原稿p被输送到台16和背景板17之间,如上所述,台16与背景板17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因此背景板距离表30所规定的距离h也会根据每个线编号而不同。

如上所述,读取部12与台16的距离是不变的。因此,测量距离h也相当于(间接地)测量台16与背景板17的距离。因此,也可以说测量部18在测量台16与背景板17的距离。测量部18也可以实际地测量台16与背景板17的距离,并对该测量的距离加上作为读取部12与台16的距离的固定值,算出距离h。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h也可以被理解为测量部18测量的台16与背景板17的距离。

在步骤s150中,控制部11对构成读取图像的每个线图像,从背景板读取值表20读出与距离h对应的背景板17的读取值,并在线图像内确定成为背景基准值的替换对象的像素(以下称为背景像素值)。在此情况下,控制部11注目于一个线图像,从背景板距离表30读出与注目的线图像(注目线图像)的线编号对应的距离h,进而从背景板读取值表20读出与该读出的距离h建立了关联的读取值。然后,在该读出的读取值不包括在与背景板17的读取值相关的预定的基准范围(背景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构成该注目线图像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中的与该读出的读取值相同的像素值确定为背景像素值。

控制部11基于在步骤s110中决定了的背景基准值来设定背景基准范围。作为一例,如上所述,在背景基准值为“20”的情况下,考虑到一定程度的界限(margin),将背景基准值±α的范围(例如,作为α=5,为15~25的范围)设定为背景基准范围。控制部11将构成读取图像的所有线图像分别作为注目线图像来执行步骤s150的处理。

在步骤s160中,控制部11将在步骤s150中确定的背景像素值替换为背景基准值。

在步骤s170中,控制部11从已在步骤s160中将背景像素值替换为背景基准值之后的读取图像检测原稿图像的边缘。

图6是使用读取图像的一部分来用于说明步骤s150~s170的图。图6的上段所示的读取图像im是作为步骤s150的处理对象的读取图像的一部分。在图6(以及后述的图11)中,构成读取图像im的每个矩形表示像素,像素内的数值是每个像素的像素值。在图6(以及后述的图11)中,为便于说明,一并记下构成读取图像im的每个线图像(在图中由横向排列的多个像素构成的像素列)的线编号。

在步骤s150中,控制部11例如将线编号14的线图像设为注目线图像。另外,将与线编号14的线图像对应的距离h设为“hx”(参照图5)。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1从背景板读取值表20读出与距离“hx”对应的读取值“50”(参照图4)。如上述例子那样,在背景基准范围为15~25的情况下,读取值“50”在背景基准范围外,因此控制部11将该注目线图像中所包括的像素值且是与该读取值“50”相同的像素值“50”确定为背景像素值。同样地,在将线编号15的线图像设为注目线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11从背景板读取值表20读出与该注目的线图像对应的距离h所对应的读取值“60”。在该情况下,由于读取值“60”也在背景基准范围(15~25)以外,因此将该注目的线图像中所包括的像素值且是与该读取值“60”相同的像素值“60”确定为背景像素值。控制部11对各线图像执行了这样的处理的结果(步骤s150的结果),如图6的中段所示,能够将被粗框包围的区域内的像素值确定为背景像素值。

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读取图像im内的用像素值“150”表现的区域与读取了原稿p自身的颜色(例如,作为原稿p的纸张的颜色)的区域相当。另外,如图6的上段和中段的读取图像im所示,在线编号16的线图像中,被像素值“150”的区域包围且像素值“60”连续四个的区域相当于在原稿p上表现的某图像(例如,文字的一部分)相当。即,在线编号16的线图像中,在原稿p上所表现的图像的读取值“60”偶尔与背景板17的读取值“60”一致,因此在步骤s150中被确定为背景像素值。

控制部11通过将图6的中段所示的读取图像im的粗框内的各像素值替换为背景基准值“20”,生成如图6的下段所示那样的读取图像im’(步骤s160)。然后,控制部11从读取图像im’检测原稿图像的边缘ed(步骤s170)。在步骤s170中,控制部11原则上将读取图像(读取图像im’)中背景基准范围内的像素值视为背景板17的像素值。其中,原稿p上所表现的图像的像素值有时也会进入到背景基准范围。因此,控制部11在读取图像im’中确定被背景基准范围内的像素值连续的区域包围了周围的最大的矩形,并将该确定的矩形的边检测为原稿图像的边缘ed(参照图6的下段)。这样,通过检测原稿图像的边缘ed,能够避免基于原稿p上所表现的图像的像素值误检测边缘ed。

在步骤s180中,控制部11基于边缘信息从读取图像剪切原稿图像。其中,作为步骤s180的处理对象的读取图像是步骤s140的处理后的读取图像。换言之,控制部11将步骤s140的处理后的读取图像分别用于步骤s150(~s170)的处理和步骤s180的处理。这是因为,用于步骤s150~s170的处理的读取图像只是用于原稿图像的边缘检测的读取图像,另外,在步骤s160中,原稿p上的图像也会成为替换的对象,因此将原稿图像实际作为剪切对象是不合适的。在步骤s180中使用的边缘信息当然是在步骤s170检测出的边缘的信息(表示读取图像中的原稿图像的边缘ed的位置的信息)。因此,在步骤s180中,控制部11将读取图像内被由边缘信息表示的边缘包围的图像区域剪切为原稿图像。

在步骤s190中,控制部11利用公知的运算方法合成rgb(红、绿、蓝)各个的原稿图像,生成彩色图象。虽省略详细的说明,但读取装置10(读取部12)只要是与彩色扫描对应的机型,则在步骤s130中,生成rgb各个的读取图像,并在步骤s180中,从rgb各个的读取图像剪切原稿图像。因此,将该rgb各个的原稿图像进行合成而生成每个像素具有rgb的像素值的彩色图象。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50~s170的处理基于rgb中的任一个的读取图像执行即可。如果读取装置10(读取部12)被限定为单色扫描的机型,则无需步骤s190。

在步骤s200中,控制部11判断在步骤s120中开始原稿p的输送之后,是否将放置在原稿盘上的所有原稿p作为对象而完成了步骤s130及之后的处理,若存在未完成的原稿p(在步骤s200中为“否”),则执行将该未完成的原稿p设为对象的步骤s130及之后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已将所有原稿p设为对象而完成了步骤s130及之后的处理(在步骤s200中为“是”),则控制部11输出将与这些原稿p分别对应的步骤s190(或步骤s180)的时间点的各原稿图像进行了汇总了的文件(步骤s210),结束图3的流程。步骤s210中的输出是指,将所述文件保存于预定的存储部(例如,存储部15)、经由通信if14而将所述文件转送至外部的pc等、所述文件的印刷等。

3.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7以从背景板17朝向台16的视角示出了读取装置10的壳体内的一部分。

另外,图8通过流程图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处理。

在图7中示出了沿输送方向d被输送的原稿p通过台16上的情形。另外,根据图7的视角,在台16的深处配置有读取部12(参照利用图7的双点划线的矩形),读取部12的长度方向与输送方向d正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被输送的原稿p通过的原稿存在区域a1以及被输送的原稿p不通过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2沿着读取部12的长度方向并排地设置于台16上。换言之,台16横跨原稿存在区域a1和原稿非存在区域a2而存在。另外,用于读取原稿p的传感器(读取部12)也横跨原稿存在区域a1和原稿非存在区域a2而存在。另外,与台16对置的背景板17也横跨原稿存在区域a1和原稿非存在区域a2而存在。

在这样的结构中,读取部12能够同时地执行如下的读取:由构成其总长的多个摄像元件中的、与原稿存在区域a1对应的范围12a1内的摄像元件进行的原稿p及其周围的背景板17的读取;以及由与原稿非存在区域a2对应的范围12a2内的摄像元件进行的仅对背景板17的读取。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读取装置10中,并不理解为实施了明确地示出如图7所示的各原稿存在区域a1和原稿非存在区域a2的设计。另外,原稿存在区域和原稿非存在区域除了用作分别指定台16中的不同的范围的表述以外,还用作分别指定与台16对置的背景板17中的不同的范围的表述。进一步地,原稿存在区域和原稿非存在区域还用作分别指定被台16和背景板17夹着的空间中的不同空间的表述。原稿非存在区域指,在输送了输送部13能够输送的片状的介质(原稿p)时的原稿p通常不通过的区域,但是例如在原稿p以大幅倾斜的姿势被输送的情况等例外的情况下,原稿p的一部分也有可能通过原稿非存在区域。

图8所示的流程图也与图3所示的流程图同样地,通过用户将期望的原稿p放置于读取装置10并按下预定的扫描开始按钮而开始。在图8中,对与图3相同的处理标上与图3相同的附图标记。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不特别需要背景板读取值表20、测量部18。

控制部11开始由输送部13进行的原稿p的输送(步骤s120),并执行由读取部12进行的一张原稿p的表面读取以及原稿非存在区域a2中的背景板17的读取(步骤s135)。即,控制部11同步地反复执行由读取部12(范围12a1内的摄像元件)进行的通过原稿存在区域a1的原稿p的读取以及由读取部12(范围12a2内的摄像元件)进行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2的背景板17的读取。

步骤s135的结果,能够同时得到作为包括原稿p的整体和周围背景板17的一部分的范围的读取结果的二维读取图像以及作为仅原稿非存在区域a2的背景板17的读取结果的二维背景板图像。另外,步骤s135的结果,控制部11生成并存储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该背景板读取值表40规定了构成背景板图像的每个线图像的读取值。

图9示出了背景板读取值表40的一例。在背景板读取值表40中,将构成背景板图像的每个线图像的线编号与构成该背景板图像的每个线图像的读取值建立关联。背景板读取值表40中所记载的线编号也是在步骤s135中与背景板图像同时得到的读取图像的每个线图像的线编号。由于具有一定厚度的原稿p被输送到台16和背景板17之间,如上所述,台16与背景板17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因此背景板读取值表40所规定的读取值也会根据每个线编号而不同。

控制部11对在步骤s135中取得的读取图像实施预定的阴影校正(步骤s140),进入步骤s155。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11也可以在对步骤s135中所取得的背景板图像实施了阴影校正的基础上,生成所述背景板读取值表40。

在步骤s155中,控制部11针对构成读取图像的每个线图像,从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对应的背景板17的读取值,并在构成读取图像的线图像内确定成为背景基准值的替换对象的背景像素值。即,在原稿非存在区域a2,基于读取的背景板17的读取值来确定背景像素值。在该步骤s155中,也与步骤s150(图3)同样地,控制部11将构成读取图像的每个线图像设为注目线图像,从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与注目线图像的线编号对应的读取值。然后,在该读出的读取值不包括在背景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部11将构成该注目线图像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中的与该读出的读取值相同的像素值确定为背景像素值。步骤s160及之后的处理如基于图3所说明的那样。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也使用图6进行具体的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图6的上段所示的读取图像im设为作为步骤s155的处理对象的读取图像(读取部12的范围12a1内的摄像元件所读取的图像)的一部分。在步骤s155中,控制部11例如将读取图像im中的线编号14的线图像设为注目线图像。另外,与线编号14对应地,从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的读取值为“50”(参照图9)。如上述例子那样,在背景基准范围为15~25的情况下,读取值“50”在背景基准范围外,因此控制部11将该注目线图像中所包括的且是与该读取值“50”相同的像素值“50”确定为背景像素值。对读取图像im的各线图像执行了这样的处理的结果(步骤s155的结果),如图6的中段所示的那样,控制部11将被粗框包围的区域内的像素值确定为背景像素值。

然后,控制部11通过将图6的中段所示的读取图像im的粗框内的各像素值替换为背景基准值“20”,生成如图6的下段所示那样的读取图像im’(步骤s160)。然后,控制部11从读取图像im’检测原稿图像的边缘ed(步骤s170)。

4.总结: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读取被背景板17和台16夹着的原稿p的读取装置10中,控制部(剪切处理部)11估算值因台16和背景板17的距离被原稿p扩大而变化的背景板17的读取值、即背景像素值(估算工序:图3的步骤s150、图8的步骤s155)。即,背景板17的读取值原本被期待为背景基准值、在基于背景基准值的背景基准范围内,但如上所述,由于台16和背景板17的距离被扩大,因此背景板17的读取值成为偏离出背景基准范围的值。控制部11将这样的虽偏离出背景基准范围但能够估算为背景板17的读取值的像素值确定(估算)为背景像素值。然后,控制部11基于所估算的背景像素值,从包括原稿p和背景板17的范围的读取结果、即读取图像剪切原稿图像(剪切工序:图3、图8的步骤s160~s180)。根据该结构,即使台16(以及读取部12)与背景板17的距离根据原稿p的厚度而变化,从而背景板17的读取值与原稿p的读取值之差变得不确定,也能够准确地剪切原稿图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部11将读取图像中所估算(规定)的背景像素值替换为预定值之后,确定所述剪切范围(原稿图像),并剪切该确定的范围。即,控制部11通过将读取图像中的背景像素值替换为预定值(背景基准值),之后,利用以作为背景板17的读取值有无通常的值(背景基准范围内的值)来检测原稿的边缘的逻辑,能够容易且准确地剪切原稿图像。

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读取装置10具备测量台16与背景板17的距离(读取部12与背景板17的距离)的测量部18,控制部11基于测量部18的测量结果估算背景像素值。即,控制部11与原稿p的读取并行地执行由测量部18进行的距离h的测量,由此得到与读取图像的每个线图像(线编号)的位置对应的距离h的信息(背景板距离表30)(图3中的步骤s130)。然后,通过参照该距离h的信息以及预先准备的规定了距离h与背景板17的读取值的对应关系的背景板读取值表20,对读取图像的每个线图像估算背景像素值(步骤s150)。由此,即使在由读取部12读取被输送的原稿p的各个时间点发生了距离h的变化(=背景板17的读取值的变化),也能够可靠地确定背景像素值,结果,能够准确地剪切原稿图像。

另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控制部11基于在不存在原稿p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2读取的背景板17的读取值,估算与原稿非存在区域a2不同的原稿p的周边区域的背景像素值。即,控制部11通过使读取部12并行地执行原稿存在区域a1中的原稿p的读取以及原稿非存在区域a2中的背景板17的读取,得到与读取图像中的每个线图像(线编号)的位置对应的背景板17的读取值的信息(背景板读取值表40)(图8的步骤s135)。然后,通过参照背景板读取值表40,对读取图像的每个线图像估算背景像素值(步骤s155)。由此,即使在由读取部12读取被输送的原稿p的各个时间点发生了背景板17的读取值的变化,也能够可靠地确定背景像素值,结果,能够准确地剪切原稿图像。

5.其它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内容,例如能够采用如以下说明那样的各实施方式。

参照图10、11,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10以从背景板17朝向台16的视角示出了作为读取装置10的壳体内的一部分且与图7不同的例子。在图10的例子中,在台16上沿着读取部12的长度方向并排地设置有原稿存在区域a1以及夹着原稿存在区域a1两侧的位置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2、a3。换言之,台16横跨原稿非存在区域a3、原稿存在区域a1以及原稿非存在区域a2而存在。另外,用于读取原稿p的传感器(读取部12)也横跨原稿非存在区域a3、原稿存在区域a1以及原稿非存在区域a2而存在。另外,与台16对置的背景板17也横跨原稿非存在区域a3、原稿存在区域a1以及原稿非存在区域a2而存在。

在该变形例中,读取部12同时执行如下的读取:由构成其总长的多个摄像元件中的、与原稿非存在区域a3对应的范围12a3内的摄像元件进行的仅背景板17的读取;由与原稿存在区域a1对应的范围12a1内的摄像元件进行的原稿p及其周围的背景板17的读取;以及由与原稿非存在区域a2对应的范围12a2内的摄像元件进行的仅背景板17的读取。然后,控制部11基于在夹着原稿p两侧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2、a3中读取的背景板17的读取值,估算原稿p两侧的周边区域的背景像素值。

即,在步骤s135(图8)中,控制部11同步地反复执行如下的读取:由读取部12(范围12a1内的摄像元件)对通过原稿存在区域a1的原稿p进行的读取;由读取部12(范围12a2内的摄像元件)对原稿非存在区域a2的背景板17进行的读取;以及由读取部12(范围12a3内的摄像元件)对原稿非存在区域a3的背景板17进行的读取。步骤s135的结果,控制部11除了得到作为包括原稿p的整体和周围背景板17的一部分的范围的读取结果的二维读取图像,还得到两个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的背景板读取值表40(图9),即作为原稿非存在区域a2中的背景板17的读取结果的背景板读取值表40(第一背景板读取值表40)以及作为原稿非存在区域a3中的背景板17的读取结果的背景板读取值表40(第二背景板读取值表40)。

在控制部11同时取得的第一背景板读取值表40和第二背景板读取值表40中,与相同的线图像(线编号)建立关联的背景板17的读取值有时彼此不同。这是因为,在具有一定厚度的原稿p被输送至台16和背景板17之间时,在与输送方向d正交的方向(读取部1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原稿非存在区域a2侧)和另一侧(原稿非存在区域a3侧),距离h有时不同。如图2所示,在原稿p被插入到台16与背景板17之间从而背景板17从台16远离时(或者台16从背景板17远离时),背景板17(或者台16)朝向与输送方向d正交的方向倾斜,例如有可能出现台16与背景板17的距离在原稿非存在区域a2侧几乎不被拉开、台16与背景板17的距离在原稿非存在区域a3侧被拉开的情况。

鉴于这样的情况,在该变形例的步骤s155(图8)中,控制部11对构成读取图像的每个线图像,分别从第一背景板读取值表40、第二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对应的背景板17的读取值。然后,分别在构成读取图像的线图像内的原稿非存在区域侧a2和原稿非存在区域a3侧,基于分别从第一背景板读取值表40、第二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的读取值确定成为背景基准值的替换对象的背景像素值。即,控制部11将构成读取图像的每个线图像设为注目线图像,并分别从第一背景板读取值表40、第二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与注目线图像的线编号对应的读取值。然后,在从第一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的读取值不包括在背景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构成该注目线图像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2侧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中的与该读出的读取值相同的像素值确定为背景像素值。同样地,在从第二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的读取值不包括在背景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将构成该注目线图像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3侧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中的与该读出的读取值相同的像素值确定为背景像素值。

关于该变形例,使用图11进行具体的说明。

图11的上段所示的读取图像im是作为步骤s155的处理对象的读取图像(读取部12的在范围12a1内的摄像元件所读取的图像)的一部分。在图11中,作为读取图像im,在左侧示出读取的原稿存在区域a1内的、比原稿p靠近原稿非存在区域a2侧的区域(原稿存在区域a1中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2侧的背景板17)的图像,在右侧示出读取的原稿存在区域a1内的、比原稿p靠近原稿非存在区域a3侧的区域(原稿存在区域a1中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3侧的背景板17)的图像。

在步骤s155中,控制部11例如将读取图像im的线编号13的线图像设为注目线图像。然后,与线编号13对应地,从第一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的读取值为“20”,与该线编号13对应地,从第二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的读取值为“40”。如上述例子那样,在背景基准范围为15~25的情况下,读取值“20”在背景基准范围内,读取值“40”在背景基准范围外。因此,控制部11将构成该注目线图像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3侧(图11中为右侧)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中的与从第二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的读取值“40”相同的像素值“40”确定为背景像素值。控制部11对读取图像im的各线图像执行了这样的处理的结果(步骤s155的结果),如图11的中段所示的那样,将被粗框包围的区域内的像素值确定为背景像素值。然后,控制部11将图11的中段所示的读取图像im的粗框内的各像素值替换为背景基准值“20”,由此生成如图11的下段所示那样的读取图像im’(步骤s160)。然后,控制部11从读取图像im’检测原稿图像的边缘ed(步骤s170)。

根据这样的变形例,即使在因将原稿p输送到台16与背景板17之间时的背景板17(或者台16)的所述倾斜的影响,而在由读取部12读取原稿p的各时间点背景板17的读取值在原稿p两侧(原稿非存在区域a2侧和原稿非存在区域a3侧)不同的情况下,控制部11也能够在该两侧分别可靠地确定背景像素值,结果,能够准确地剪切原稿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若考虑到背景板17(或者台16)倾斜的情况,则还可以设想读取图像的每个线图像的像素值如图11所示那样,相同值(例如,像素值“40”)某种程度地不沿着线图像的长度方向连续,而沿着线图像的长度方向逐渐(例如,线性地)变化。因此,在该变形例的步骤s155中,在与注目线图像的线编号对应地从第一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的读取值不包括在背景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部11也可以将构成注目线图像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2侧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中的、与该读出的读取值相同的像素值以及与该读出的读取值在预定差以内的像素值确定为背景像素值。同样地,在与注目线图像的线编号对应地从第二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的读取值不包括在背景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部11也可以将构成注目线图像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3侧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中的、与该读出的读取值相同的像素值以及与该读出的读取值在预定差以内的像素值确定为背景像素值。

不限于该变形例,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50、第二实施方式的步骤s155中,也可以是,控制部11不仅将注目线图像的像素值中的与从背景板读取值表20读出的读取值、从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的读取值相同的像素值确定为背景像素值,还可以将与该读出的读取值在预定差以内的像素值也确定为背景像素值。

或者,在该变形例的步骤s155中,在与注目线图像的线编号对应地从第一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的读取值不包括在背景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部11也可以将构成注目线图像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2侧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中的、作为背景基准范围以外的像素值且在相邻的像素间以一定的变化率连续变化的像素值汇总而确定为背景像素值。同样地,在与注目线图像的线编号对应地从第二背景板读取值表40读出的读取值不包括在背景基准范围内的情况下,控制部11也可以将构成注目线图像的原稿非存在区域a3侧的每个像素的像素值中的、作为背景基准范围以外的像素值且在相邻的像素间以一定的变化率连续变化的像素值汇总而确定为背景像素值。另外,也可以假设在原稿非存在区域a2和原稿非存在区域a3之间发生特定的(例如,线性的)变化,控制部11以对原稿非存在区域a2和原稿非存在区域a3之间进行内插的方式对原稿非存在区域a2和原稿非存在区域a3之间的每个位置估算背景像素值,并对每个位置执行将距所估算的背景像素值在预定的界限内的像素替换为背景基准值的处理。

进一步对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执行图3、图8的流程时,控制部11无需每次总是执行步骤s110。控制部11在步骤s110中决定了背景基准值之后,将该基准值、基于该基准值的背景基准范围保存于例如存储部15中。然后,以后在执行图3、图8的流程时,也可以使用该保存的背景基准值、背景基准范围来执行处理。

控制部11也可以使用于原稿图像的边缘检测的读取图像降低分辨率。例如,控制部11在图3所示的步骤s150与步骤s160之间的时间点,使作为步骤s160、s170的对象的读取图像的分辨率降低,从而减小数据尺寸。另外,控制部11在图8所示的步骤s155与步骤s160之间的时间点,使作为步骤s160、s170的对象的读取图像的分辨率降低,从而减小数据尺寸。这样,通过减小作为步骤s160、s170的对象的读取图像的数据尺寸,能够减轻步骤s160、s170中的控制部11的处理负担。另外,作为步骤s160、s170的对象的读取图像只是用于边缘检测的图像,而不是在步骤s180中成为原稿图像的剪切对象的读取图像,因此即使如此地减小数据尺寸也没有问题。

将背景像素值替换为背景基准值的处理(图3、图8的步骤s160)不是必须的。在步骤s150(图3)、步骤s155(图8)中,如上述那样,所确定的背景像素值不在背景基准范围内,因此一眼看上去是否为背景板17的读取值虽是不确定的,但在原稿图像的边缘检测(步骤s170)时,是应视为背景板17的读取值的像素值。换言之,控制部11在进行边缘检测时,只要将所述确定的背景像素值视为应与背景基准范围内的像素值相同地进行处理即可。因此,控制部11也可以在步骤s150、步骤s155中在读取图像内确定了背景像素值之后,省略步骤s160,并在步骤s170中,将所述确定的背景像素值视为背景基准范围内的像素值来检测原稿图像的边缘。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预先准备的背景板读取值表20(图4)也可以不存储在读取装置10内的存储部15中,而存储在读取装置10能够通信的外部的存储装置(例如,经由通信if14能够访问的pc、服务器)中。而且,控制部11也可以在步骤s150(图3)的处理中适当地参照存储在外部的存储装置中的背景板读取值表2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