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6965发布日期:2018-12-11 23:4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图像读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设备,更具体地,该图像读取设备安装在诸如复印机、传真设备或多功能外围设备的成像设备中并且构造成读取由自动原稿供给装置传送的原稿的图像。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作为安装在诸如复印机、传真设备或多功能外围设备等成像设备中的图像读取设备,已知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其包括自动文档供给器(adf)并且被构造成读取由adf传送的原稿的图像。

已经了解到,当图像读取器读取由adf传送的原稿的图像时,出现以下问题:浮尘(例如灰尘和纸屑等)或粘性污垢(例如记事贴(便利贴)的胶水和附着在原稿上的未固化的修正液)可能粘附在稿台玻璃上,从而在读取图像上产生条纹状图像缺陷。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0﹣136193中,公开了以下图像读取设备。在所公开的图像读取设备中,导电涂层被施加在稿台玻璃的表面上以与要被传送的原稿接触,导电性传送引导金属板构件设置在导电涂层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以减小原稿在导电涂层上的接触压力。

通过该构造,防止被传送的原稿和浮尘带电,并且减小了将浮尘吸引到稿台玻璃的表面上的力。

然而,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0﹣136193中,没有考虑粘性污垢粘附到稿台玻璃的表面上。

此外,作为传送引导部件,使用导电金属板构件来建立接地。因此,当传送原稿时,金属板构件的表面或边缘与原稿彼此摩擦,结果原稿自身产生作为浮尘的纸屑。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其包括能够减少浮尘和粘性污垢的粘附的稿台玻璃(透光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其包括:原稿传送器,其构造成传送原稿;以及第一图像读取器,其包括第一透光构件并且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一透光构件读取由所述原稿传送器传送的原稿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其中,含氟有机化合物涂层被施加在第一透光构件的待与原稿的第一表面接触的表面上的第一区域中,其中,导电树脂片被设置在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二区域定位在第一透光构件的所述表面上的相对于第一区域的原稿传送方向的上游,并且其中,导电树脂片电连接到图像读取设备的接地金属部分。

从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透视图;

图1b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剖视图;

图2a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施加在第一稿台玻璃上的氟涂层的图;

图2b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施加在第一稿台玻璃上的氟涂层的图;

图2c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施加在第一稿台玻璃上的氟涂层的图;

图3a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稿台玻璃的透视图;

图3b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稿台玻璃的透视图;

图3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稿台玻璃的透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第一稿台玻璃附近的沿着副扫描方向获得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纸辊的透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然而,以下实施例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在以下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所示部件的尺寸可能与实际尺寸不同。

图6是用于图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201的成像设备200的示意性正视图。

下文描述的成像设备200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包括图像读取设备201的传真设备、喷墨打印机、多功能外围设备和其他设备也对应于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成像设备。

如图6所示,成像设备200包括成像部分主体202、片材供给盒203和图像读取设备201。成像部分主体202构成为在记录片材(待进行记录的材料)上形成图像。片材供给盒203安装到成像部分主体202的下部分,并且构造成允许在其上堆叠记录片材。图像读取设备201安装到成像部分主体202的上部分并且构造为读取原稿的图像。

在成像部分主体202内部,在成像部分主体202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布置有成像单元(未示出)。在成像单元下方,布置片材供给单元(未示出)。片材供给单元构造成供给记录片材,并且包括片材供给盒203。

此外,在成像部分主体202的上方布置有作为构造成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单元的图像读取设备201,该图像读取设备201包括电荷耦合器件(ccd)等。

在限定在图像读取设备201和成像部分主体202之间的空间中,形成主体片材排放部分204。在主体片材排放部分204上堆叠由成像部分主体202传送和排放的记录片材。

在成像部分主体202中,安装有至今众所周知的电子照相型打印机引擎作为成像单元。在电子照相型打印机引擎中内置激光写入部分、电子照相处理部分、定影部分等(未示出)。

此外,作为片材供给单元,片材供给辊等(未示出)被内置在成像部分主体202中。片材供给辊构造成将放置在片材供给盒203上的记录片材分离和供给,从而将记录片材供应到成像单元。

图1a和图1b分别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201的透视图和剖视图。

如图1a和图1b所示,图像读取设备201包括自动文档供给器(adf)(原稿传送器)301和读取器(第一图像读取器)302。读取器302安装在adf301下方,并且构造为读取由adf301传送的原稿的一个表面(正面或第一表面)上的图像。

adf301构造成逐张分离多个原稿并且将分离的原稿供给到读取器302。adf301包括原稿托盘304和原稿传送单元303。待供给的多个原稿放置在原稿托盘304上。原稿传送单元303构造成逐张分离并供给放置在原稿托盘304上的原稿,以便将分离和供给的原稿传送到读取器302。此外,adf301包括片材排放托盘305,在读取器302读取图像之后排放的原稿放置在片材排放托盘305上。

如图1b所示,作为构成原稿传送单元303的构件,adf301包括拾取辊400和分离辊对401,该分离辊对401构造成分离并且供给放置在原稿托盘304上的多个原稿g。此外,作为构成原稿传送单元303的构件,adf301包括多个辊对402、403、404、405、407、409和410,所述多个辊对402、403、404、405、407、409和410构造成传送由分离辊对401和压纸辊406和408分离和供给的原稿g。

具体地,原稿传送单元303包括拾取辊400、分离辊对401和拉动辊对402。拉动辊对402设置在分离辊对401的下游并且构造成拉出从分离辊对401传送的原稿g.

此外,原稿传送单元303包括传送辊对403和对准辊对404。传送辊对403设置在拉动辊对402的下游,并且构造成将由拉动辊对402传送的原稿g传送到下游辊对。对准辊对404设置在传送辊对403的下游并且构造成为校正原稿g的倾斜。

另外,原稿传送单元303包括第一引导辊对405、第一压纸辊(第一传送构件)406、第二引导辊对407、第二压纸辊(第二传送构件)408和第三引导辊对409。第一引导辊对405设置在对准辊对404的下游,并构造成稳定原稿g的图像的读取。在此,作为第一传送构件,以待旋转的第一压纸辊406为例。然而,可以采用构造成在不旋转的情况下引导原稿的压纸引导件。类似地,作为第二传送构件,可以采用压纸引导件来代替第二压纸辊408。

此外,原稿传送单元303包括片材排放辊对410。片材排放辊对410设置在第三引导辊对409的下游,并且构造成将已经经过图像读取的原稿g排放到片材排放托盘305。

读取器302安装在adf301的下方。第一图像读取单元414在读取器302内部安装成可沿着副扫描方向t在轨道(未示出)上移动。第一图像读取单元414构造成读取由adf301传送到第一稿台玻璃(第一透光构件)411上的原稿g的正面上的图像,或放置在原稿台面玻璃413上的原稿的图像。

当读取由adf301传送的原稿g的正面上的图像时(在读取流动的原稿时),第一图像读取单元414停止在处于第一压纸辊406的相对侧(下侧)上且位于第一稿台玻璃411下方的第一位置处,然后读取图像。

同时,当读取放置在原稿台面玻璃413上的原稿的图像时(在读取固定原稿时),第一图像读取单元414在通过马达(未示出)的驱动沿着副扫描方向t从第一位置a移动到第二位置b的同时执行扫描,从而读取原稿台面玻璃413上的原稿的图像。adf301以可自由枢转的方式被支撑在读取器302上,以便当原稿放置在原稿台面玻璃413上时能够暴露出原稿台面玻璃413的上表面。

另外,在adf301的内部,在第二压纸辊408的相对侧上设置第二稿台玻璃(第二透光部件)412,以便读取传送的原稿g的另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背面或第二表面)上的图像。此外,第二图像读取单元(第二图像读取器)415跨越第二稿台玻璃412安装在与第二压纸辊408相对的位置c处。

利用该构造,当通过adf301传送原稿g时,第一图像读取单元414和第二图像读取单元415可以读取原稿g的正面和背面上的图像。

在此,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透光构件的构造不仅适用于第一稿台玻璃411,而且类似地也适用于第二稿台玻璃412。

因此,第一稿台玻璃411和第二稿台玻璃412可统称为稿台玻璃。此外,第一压纸辊406和第二压纸辊408可统称为压纸辊。

作为示例,使用第一稿台玻璃411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透光构件的构造。

图2a是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施加在第一稿台玻璃411上的氟涂层103的图。

在下面的描述中,浮尘例如是指灰尘和纸屑,并且粘性污垢是指例如便利贴的胶水和粘附在原稿上的未固化修正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稿台玻璃411中,透明氟涂层(含氟有机化合物涂层)103被涂覆在玻璃基板420的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区域是玻璃基板420的与传送的原稿接触的原稿侧表面上的传送方向下游区域。

第一区域未延伸到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原稿侧表面上的沿着主扫描方向501的每个端部部分。

在此,换句话说,主扫描方向501是在与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原稿侧表面平行的平面中与原稿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一方向)。

氟涂层103的示例包括含硅的全氟聚醚化合物涂层。

玻璃基板420的未施加氟涂层103的原稿侧表面上的区域(即,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称为未涂覆区域500。

通过真空沉积在沉积炉中将氟涂层103直接施加到玻璃基板420上,而无需中间层介入。

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和图像读取区域502基本彼此一致。由于氟涂层103,可以充分地降低诸如胶水和未固化的修正液的粘性污垢粘附在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图像读取区域502上。因此,可以充分地减少由粘性污垢引起的条纹状图像缺陷。

此外,如稍后参照图3a至图3c所示,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稿台玻璃411,提供未涂覆区域500。导电树脂片101和调节构件(第一抵接构件)600结合在未涂覆区域500上。

这是为了防止当导电树脂片101和调节构件600结合在氟涂层103上时导电树脂片101和调节构件600由于粘合强度不足而剥落。

可以在形成氟涂层103之后通过涂层去除处理形成未涂覆区域500。

也就是说,当通过真空沉积在第一稿台玻璃411上形成氟涂层103而不使用掩模时,将氟涂层103施加在整个原稿侧表面上。然后,在后一步骤中,未涂覆区域500可以以如下方式形成:通过喷砂或类似方法处理与未涂覆区域500一致的区域来去除氟涂层103的一部分或减少氟涂层103的一部分的效果。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上述防止效果。

图3a、图3b、3c是分别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一稿台玻璃411的透视图。

此外,图4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201的第一稿台玻璃411的附近的沿着副扫描方向获得的示意性剖视图。

如图4所示,在第一稿台玻璃411中,在第二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上结合用作接地构件102的铝带,所述第二区域是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原稿侧表面上的未涂覆区域500(参见图2a至图2c)的相对于具有氟涂层103的第一区域的传送方向上游侧上的区域。

如图3a、图3b、图3c、图4所示,在第二区域中,导电树脂片101利用导电双面胶带(导电粘合构件)(未示出)结合在铝带上。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区域包括铝带102未介于导电树脂片101和第一稿台玻璃411之间的区域以及铝带102介于导电树脂片101和第一稿台玻璃411之间的区域。在铝带102未介于导电树脂片101和第一稿台玻璃411之间的区域中,导电树脂片101和第一稿台玻璃411利用导电双面胶带结合到彼此。在铝带102介于导电树脂片101和第一稿台玻璃411之间的区域中,导电树脂片101和第一稿台玻璃411通过铝带102的介入利用导电双面胶带相互结合。即,导电树脂片101和铝带102通过导电双面胶带结合到彼此,并且铝带102和第一稿台玻璃411利用导电双面胶带彼此结合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区域与结合有导电树脂片101的区域基本一致。

作为导电树脂片101,例如使用黑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片(nittodenkocorporation,no.440,黑色)。

作为导电树脂片101的黑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片具有导电性和500kω或更小的电阻值。

因此,通过接地构件102,导电树脂片101可以电连接到图像读取设备201的主体,具体地,电连接到诸如金属板框架的接地金属部分(未示出)。

因此,被传送原稿与导电树脂片101接触,从而能够消除由原稿产生的静电和由附着在原稿上的浮尘产生的静电。然后,消除了静电的浮尘不会被静电吸引到第一稿台玻璃411上。因此,通过被传送原稿清除浮尘(即,被传送原稿的自清洁)可以轻易地除去第一稿台玻璃411上的浮尘。

此外,即使当导电树脂片101摩擦被传送原稿时,导电树脂片101也不会带电。由于防带电效果,可以防止在导电树脂片101周围的诸如灰尘和纸屑之类的浮尘被吸引到导电树脂片101。

本申请的申请人已经发现了以下情况。优选的是,在与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原稿侧表面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上,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原稿侧表面和导电树脂片101的待与原稿接触的表面之间的距离t1大于等于0.05mm并小于等于1.0mm。

此外,作为导电树脂片101选择的黑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片具有小摩擦系数。因此,黑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片具有卓越的滑动性能,并且具有比至今使用的金属板更柔软的片边缘。因此,可以明显减少在片状构件与原稿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纸屑量。

通过如上所述的导电树脂片101的防带电效果、静电消除效果和滑动性能,可以减少由如灰尘和纸屑等的浮尘引起的条纹状图像缺陷。

此外,如图3a和图3b所示,利用作为粘合构件(未示出)的双面胶带将调节构件600结合在第三区域504上,所述第三区域504包括在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原稿侧表面上的未涂覆区域500(参见图2a至图2c)的沿着主扫描方向501的端部部分503。

也就是说,在图3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调节构件600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原稿侧表面上的沿着主扫描方向501的每个端部部分附近。

同时,在图3b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调节构件600仅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原稿侧表面上的沿着主扫描方向501的一个端部部分附近。

此外,在图3c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调节部件600没有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原稿侧表面上的沿着主扫描方向501的任何端部部分附近。

在此,其上结合有调节构件600的第三区域504位于构造为读取原稿图像的图像读取有效区域502之外(图像读取区域外部)。即,第三区域504构造成防止被传送原稿与调节构件600摩擦。

因此,调节构件600不摩擦带电,并且作为粘合构件的双面胶带不需要是导电双面胶带。此外,不需要通过接地构件102将调节构件600电连接到图像读取设备201的主体。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调节构件600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11上的原因是为了确保在第一压纸辊406和与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图像读取区域502一致的第一区域之间的预定间隙t2,而不会不必要地增加导电树脂片101的厚度,所述厚度基本对应于距离t1,如后所述。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压纸辊406的透视图。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在压纸辊保持件700(第一保持构件)的主扫描方向501上的两侧上形成近侧抵接部分(突出部分)701和深侧抵接部分(突出部分)702,所述压纸辊保持件700构造成如图5所示保持第一压纸辊406。此外,如图3a所示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11的每个端部部分附近的调节构件600被保持成抵靠近侧抵接部分701和深侧抵接部分702中的每一个。

通过该构造,在第一稿台玻璃411和第一压纸辊406之间,在近侧抵接部分701和深侧抵接部分702之间的主扫描方向501的范围内确保预定间隙t2。

当第一稿台玻璃411与第一压纸辊406之间的间隙t2非常小时,可以通过被传送原稿的自清洁来解决由浮尘引起的条纹状图像缺陷。同时,氟涂层103上的接触压力增强。结果,附着在第一稿台玻璃411上的粘性污垢的量增加,并且由粘性污垢引起的条纹状图像缺陷进一步恶化。此外,氟涂层103的寿命也缩短。

同时,当间隙t2非常大时,解决了由粘性污垢引起的条纹状图像缺陷以及氟涂层103的寿命缩短。但是,由于自清洁的困难性,浮尘造成的条纹状图像缺陷明显恶化。另外,随着第一稿台玻璃411与被传送原稿之间的不必要的分离,还会出现因颜色错误配准、主扫描放大等引起的图像缺陷。

因此,为了解决所有的问题,诸如由浮尘和粘性污垢引起的条纹状图像缺陷、氟涂层103寿命缩短以及由颜色错误配准、主扫描放大等引起的图像缺陷,需要以0.1mm的尺寸调节间隙t2。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调节构件600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11上,使得第一稿台玻璃411和第一压纸辊406之间的间隙t2在近侧抵接部分701和深侧抵接部分702之间的主扫描方向范围内具有最优值。

本申请的申请人已经发现,优选的是间隙t2大于等于0.1mm并且小于等于1.0mm。

优选的是,调节构件600由金属板而非诸如塑料的树脂片形成。

这是因为,在诸如塑料的树脂片中,当压纸辊保持件700的近侧抵接部分701和深侧抵接部分702保持与调节构件600接触时,由adf301的负载引起例如蠕变的变形,结果不能确保间隙t2。

接下来,如图3b所示,对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稿台玻璃411,调节构件600仅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11的沿着主扫描方向一个端部部分(深侧端部部分)上。

这是因为如后所述,在adf301的一些构造中,调节构件600仅结合在第一稿台玻璃411的沿着主扫描方向的一个端部部分上可能就足够了。

如图3b所示,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稿台玻璃411而言,调节构件600仅结合在原稿侧表面上的沿着主扫描方向501的深侧端部部分上。

由于如下所述的驱动第一压纸辊406的构造,可以采用调节构件600仅结合在沿着主扫描方向501的深侧端部部分上的第二实施例的上述构造。

如图5所示,通过轴承的介入由压纸辊保持件700保持第一压纸辊406。

为了驱动第一压纸辊406,在第一压纸辊406的近侧上,压纸辊驱动带703布置成朝向斜上方。

在该构造的情况下,在第一压纸辊406的没有设置压纸辊驱动带703的深侧上,在重力方向上第一压纸辊406不仅降低了轴承和第一压纸辊406的轴之间的配合游隙的量,而且还降低了轴承和压纸辊保持件700之间的配合游隙的量。

因此,第一稿台玻璃411与第一压纸辊406之间的间隙t2在深侧上比在近侧上小。

同时,在第一压纸辊406的具有压纸辊驱动带703的近侧上,压纸辊驱动带703布置成朝向斜上方。因此,通过带的张力,第一压纸辊406向斜上方升起了上述游隙的量。

结果,第一稿台玻璃411与第一压纸辊406之间的间隙t2在近侧上比在深侧上大。

基于以上描述,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稿台玻璃411,调节构件600仅结合在间隙t2较小的深侧上。利用该构造,在近侧抵接部分701和深侧抵接部分702之间的主扫描方向上的范围内,确保第一稿台玻璃411和第一压纸辊406之间的间隙t2。

接下来,如图3c所示,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一稿台玻璃411中,调节构件600没有设置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任何端部附近。

这对应于以下情况:压纸辊保持件700的近侧抵接部分701和深侧抵接部分702构造成从图5示出的第一压纸辊406的外周表面向第一稿台玻璃411侧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在近侧抵接部分701和深侧抵接部分702之间的沿着主扫描方向的范围上考虑上述配合游隙、部件公差等时,也可以确保第一稿台玻璃411与第一压纸辊406之间的间隙t2。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将调节构件600结合在主扫描方向501上的任何端部附近。

如在第二实施例中那样,当调节构件600仅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原稿侧表面上的沿着主扫描方向501的一个端部部分上时,如图2b所示,氟涂层103可以延伸到另一个端部部分503。

此外,如在第三实施例中那样,当调节部件600没有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11的原稿侧表面上的沿着主扫描方向501的任何端部部分上时,如图2c所示,氟涂层103可以延伸到两个端部部分503。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构造成将第一稿台玻璃411和导电树脂片101结合到彼此的导电粘合构件,以导电双面胶带为例。但是,也可以替代地使用导电粘合剂。

当上述实施例类似地应用于第二稿台玻璃412时,与应用于第一稿台玻璃411不同的实施例的构造可应用于第二稿台玻璃412。

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第一稿台玻璃411上的调节构件600和设置在第二稿台玻璃412上的调节构件(第二抵接构件)(未示出)可以彼此数量不同。

具体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的任何一个均应用于第一稿台玻璃411,而第一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应用于第二稿台玻璃412。

这是因为在第二稿台玻璃412、第二压纸辊408和具有与压纸辊保持件700相同的结构并且构造成保持第二压纸辊408的压纸辊保持件(第二保持构件)(未示出)当中没有建立如上述第二实施例中那样的条件。

举例说明的图像读取设备包括构造成读取原稿的正面的第一图像读取单元414和构造成读取原稿的背面的另一个第二图像读取单元415。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仅包括一个图像读取单元的图像读取设备。例如,本发明也可应用于这样一种图像读取设备,该图像读取设备构造成在读取原稿的一个表面之后翻转原稿,并再次将原稿传送到图像读取单元。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的图像读取设备包括能够减少浮尘和粘性污垢粘附的稿台玻璃。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