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盖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2743发布日期:2018-11-17 00:31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盖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经过不断演进,逐渐发展出多代通信系统。目前,运营商可以同时运营不同制式的通信系统。例如,某一运营商可以同时运营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gsm)、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和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

一方面,由于不同制式的通信系统使用不同技术,且部署基站位置、部署天线方位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不同制式的通信系统的覆盖能力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当运营商运营不同制式的系统时,网络运营和维护的成本较高。出于较低成本这一目的,运营商目前考虑将旧制式通信系统减频退网,即减少旧制式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带宽配置,并逐渐结束该旧制式通信系统的运营,如此,还能将腾退出来的频率资源用于新制式的通信系统。

可见,为了使得不同制式系统之间能够相互协调,为用户提供无缝的网络服务,需要准确的分析各种制式系统的覆盖能力,找到某一种通信系统覆盖能力欠缺的区域,从而为下一步的网络建设和网络优化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在旧制式通信系统减频退网的过程中,也需分析各种系统的覆盖能力,以确保在旧制式通信系统的覆盖区域内,新制式通信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覆盖能力,确保用户的业务体验不致下降。

目前,分析各种系统覆盖能力的方式主要依靠提取网管系统中的关键性能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kpi)结合现场测试。比如,在分析不同制式系统之间的协调能力时,分析不同制式系统之间互操作的指标,发现第四代(thefourthgeneration,4g)通信系统向3g系统进行切换的成功率较低,可以从网管系统中调取相应的3g、4g小区,然后测试人员去相应3g、4g小区进行现场测试,以搜索具体的切换失败区域。可见,现有的覆盖能力分析方法,需动用测试人员进行现场测试,因此,当小区对应的地理区域范围较大时,增加了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测试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覆盖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kpi结合现场测试的方式中测试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覆盖能力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分别获取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以及分别获取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根据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分别确定所述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和所述第一系统的覆盖能力。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覆盖能力确定装置(例如可以为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确定模块。

其中,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以及分别获取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分别确定所述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和所述第一系统的覆盖能力。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覆盖能力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装置执行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覆盖能力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上述覆盖能力确定装置执行该指令时,该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之一所述的覆盖能力确定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盖能力确定方法,分别获取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系统的每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并根据所获取的数据确定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对比情况。减少了现场测试环节,减少人员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盖能力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景示意图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景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盖能力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盖能力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盖能力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盖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地描述。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盖能力确定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该通信系统包含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其中,第一系统可以为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4g(如:演进型分组系统(evolvedpacketsystem,eps)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为2g移动通信系统,或者为其他实际的移动通信网络,本申请实施例不予限制。第二系统与第一系统的通信制式不同。

第一系统包含第一接入网设备(图1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一个)和终端,第二系统包含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以第一系统为例,接入网设备例如可以为基站。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不同的通信制式时,接入网设备的名称可能不同,例如,在3g系统中,基站的名称为nodeb(nb),4g系统中,基站的名称为enb,5g系统中,基站的名称为gnb,接入网设备的名称不构成对接入网设备本身的限制。

上述终端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如:手机、电脑,还可以为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通信设备、手持式计算设备和/或用于在图1所示通信系统上进行通信的其它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分别可以部署有多个接入网设备,并且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分别可以为多个终端提供网络服务,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包含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的数量不加以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均有各自的覆盖区域以及各自的覆盖能力,从而在各自的覆盖区域内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网络分别与第一系统、第二系统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终端进行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用于导入一定的数据,并加载预设算法程序,以执行计算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的流程。其中,当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均为如图1所示的基站时,导入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第一系统中每一基站所覆盖的每一小区的位置信息、第一系统中每一基站所覆盖的每一小区的天线方位角信息、第二系统中每一基站所覆盖的每一小区的位置信息、第二系统中每一基站所覆盖的每一小区的天线方位角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覆盖能力确定方法,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s201-s20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讨论的不同系统的覆盖能力对比,主要针对不同系统中的宏基站覆盖能力进行对比,即室外环境覆盖能力(兼顾部分没有部署室分系统的室内环境)的对比。因为室内环境是一个封闭的环境,部署了室分基站的通信系统覆盖能力一般要强于没有部署室分基站的通信系统,这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部署了室分基站的两个通信系统,在室内环境的覆盖能力方面差异性也不会太大,可见,室分基站覆盖能力的对比执行比较简单,本文中不对此进行过多讨论,室分基站覆盖能力的对比可参见现有技术,这里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执行如下s201、s202,从而实现多个通信系统覆盖能力的计算,在此统一说明,下文不再赘述。

s201、分别获取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以及分别获取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

可选的,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可以为第一小区所属基站与第二小区所属基站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第一小区中心点与第二小区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当然,也可以采取别的方式计算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可以为第一小区所属基站上设置的天线与第二小区所属基站上设置的天线方位角的射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天线方位角的射线方向可以近似的视为小区天线发射信号的方向,示例性的,天线方位角的射线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的主瓣中心对应的方向(即主瓣中心的辐射方向)。

s202、根据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分别确定所述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和所述第一系统的覆盖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和所述第一系统的覆盖能力可以存在如下两种情况:

在情况1中,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与对应的第一小区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与对应的第一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为锐角(即天线方位角夹角的范围为0度至90度),该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与对应的第一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其中,第一阈值和第一预设范围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设置,这里统一做出说明,下文不再赘述。

以下以第一系统中的小区a和第二系统中的小区b为例来说明判断第一系统中的某一第一小区是否存在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的方式,参见图3,假定第一阈值取20米,第一预设范围为0度至15度,针对第一系统的小区a,查询第二系统中是否存在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的至少一个第二小区:

条件1:与小区a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0米。

条件2:与小区a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β大于等于0度且小于等于15度。

如图3所示,经遍历第二系统中的每一第二小区,发现小区b满足上述条件1和条件2,说明这两个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合得比较多,加之无线传播环境比较复杂,可以认为这时第一系统的小区a和第二系统的小区b具有相同的覆盖能力。作为一个特例,如果两个小区之间的距离为0,小区的天线方位角之间的夹角为0,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共站建设的情景,即在同一站址既部署有第一系统,又部署第二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没有限定两个小区天线方位角的夹角β的始边和终边,即不论小区a天线的方位角的射线方向逆时针还是顺时针方向旋转β之后等于小区b的方位角射线方向,二者的夹角均为β。

在情况2中,所述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与对应的第一小区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且所述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与对应的第一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为钝角(即天线方位角夹角的范围为90度至180度),该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与对应的第一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其中,第二阈值、第三阈值和第二预设范围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设置,这里统一做出说明,下文不再赘述。

以下以第一系统中的小区a和第二系统中的小区b为例来说明在第二种情况下,判断第一系统中的某一第一小区是否存在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的方式,参见图4,可选的,第二阈值取max(r1,r2)+min(r1,r2)/2,其中max符号代表取最大值,min符号代表取最小值,r1为第一系统的等效覆盖半径,r2为第二系统的等效覆盖半径。r1和r2的计算方法类似,可以分别采用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在一定区域内的平均单站覆盖面积,然后折算出平均的等效覆盖半径,这时,在一定区域内的小区都采用相同的等效覆盖半径数值。也可以根据链路预算方法计算每个小区的覆盖半径,这时,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等效覆盖半径,即不同小区的等效覆盖半径数值可能不同。也可以根据每个系统中每个小区实际产生的时间提前量(timeadvance,ta)来计算每个小区各自的等效覆盖半径,这时,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等效覆盖半径。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等效覆盖半径的具体计算方法。假定采用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在一定区域内的平均单站覆盖面积,分别折算出两个系统中每个小区的平均等效覆盖半径r1和r2,取法如下:

第一系统平均单站覆盖面积=第一系统区域覆盖面积/第一系统区域基站数

第二系统平均单站覆盖面积=第二系统区域覆盖面积/第二系统区域基站数

可选的,上述第三阈值取max(r1,r2)。

上述第二预设范围为165度至180度,如此,针对第一系统的小区a,查询第二系统中是否存在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的至少一个第二小区:

条件3:与小区a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距离,且大于等于第三阈值的距离。

条件4:与小区a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β大于等于165度且小于等于180度。

如图4所示,经遍历第二系统中的每一第二小区,发现小区b与小区a间距为500米,假定该距离小于或等于max(r1,r2)+min(r1,r2)/2且大于或等于max(r1,r2),说明小区b满足条件3,此外,发现小区b也满足条件4,所以,第二系统中的小区b与第一系统的小区a具有相同的覆盖能力,也就是,这两个小区的覆盖范围重合得比较多。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第一系统的小区a,为了提升网络的工作效率,在条件1、条件2的组合或者条件3、条件4的组合这两种条件组合中择一执行,即可以先判断是否存在满足条件1、条件2的第二小区,也可以先判断是否存在满足条件3、条件4的第二小区,具体先判断哪两个条件,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并且,当至少一个第二小区满足条件1、条件2,或者满足条件3、条件4时,第二小区均视为与小区a具有相同的覆盖能力。或者,为了提升计算准确性,也可以判断两个组合条件,只有在确定不存在满足两个条件组合中的任意一个条件组合时,才确定不存在与小区a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

上述以第一系统的小区a和第二系统的小区b说明判断是否存在与第一小区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的方法,按照同样的方法,可分别判断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是否具有对应的第二小区,以得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对比结果。

类似的,可分别判断第二系统的每一第二小区是否具有对应的第一小区。

具体判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时存在如下4种情况:

情况1: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优于第一系统。

具体的,当第一系统的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小区中每一第一小区具有对应的第二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二小区中每一第二小区不具有对应的第一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一小区,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大于第一系统。比如,在本申请实例中,第一系统的所有第一小区中超过90%(该比例可以自行选择设定,从逻辑上该比例数值应该接近或者等于100%)的第一小区覆盖范围内,第二系统都具备相同覆盖能力,同时,第二系统中10%(该比例可以自行选择设定,从逻辑上要求该比例数值应该接近或者等于0)的第二小区覆盖范围内,第一系统不具备相同的覆盖能力,这说明第一系统能够覆盖的区域,第二系统同样能够覆盖,但是,第二系统能够覆盖的区域,第一系统不一定能够覆盖,即第二系统的覆盖区域更广,因此,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优于第一系统。

情况2: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弱于第一系统。

基于与上述同样的理由,当第一系统的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小区中每一第一小区不具有对应的第二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二小区中每一第二小区均具有对应的第一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一小区,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弱于第一系统。

情况3:第一系统的覆盖能力与第二系统相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第一系统的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小区中每一第一小区均具有对应的第二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二小区中每一第二小区也均具有对应的第一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一小区,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可视为与第一系统相同。

情况4:第一系统的覆盖能力与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各有优劣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第一系统的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小区中每一第一小区不具有对应的第二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二小区中每一第二小区也不具有对应的第一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一小区,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与第一系统各有优劣势。

可以理解的是,在分别确定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后,可针对性的开展各项网络工作。示例性的,如果需要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具备相同的覆盖能力,那么,对某个系统覆盖欠缺的区域开展补充建设和网络优化调整工作。又例如,第一系统需要进行减频退网,而第二系统需要为减频退网后的第一系统提供补充覆盖,那么可以选择在第二系统覆盖良好的区域内首先开展第一系统的减频退网工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盖能力确定方法,分别获取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系统的每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并根据所获取的数据确定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对比情况。减少了现场测试环节,减少人员工作量。

进一步的,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但能够判断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覆盖能力的差异性,还能获知诸如具体在哪些区域中,第二系统没有达到与第一系统相同的覆盖能力,实际上指的是那些有第一小区覆盖而没有第二小区覆盖的地理区域,或者在哪些区域中,第一系统没有达到与第二系统相同的覆盖能力。比如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第一系统覆盖能力较好而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较差。从而,根据具体地理区域中的覆盖能力差异,对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开展优化工作,以提升服务质量。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在多频点部署的场景中,这时,第一系统可部署在多个频点上,若所述第一系统中任意一个频点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具有覆盖能力,所述第一系统在所述地理区域内具有覆盖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不对频点加以区分,直接执行上述流程,判断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每一第一小区是否存在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

又或者,也可以根据系统性能的需要,示例性的,如果只有某一个频点在一定地理区域实现连续覆盖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较好的性能,那么,可以规定只有该频点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都具备覆盖能力,才认为该系统在该地理区域具有整体的覆盖能力。这种情况下,需对频点加以区分,分别对第一系统中的每一频点下的一个或多个小区执行上述流程,即针对第一系统中的某一频点,判断该频点下的哪些小区覆盖范围内,第二系统的哪些频点不具备相同的覆盖能力,以及判断第一系统的该频点下的哪些小区覆盖范围内,第二系统的哪些频点具备相同的覆盖能力。同样的,再针对第二系统的每一频点下的所有小区进行以上的计算流程。比如,第一系统部署3个频点,频点1、频点2、频点3均对应3个小区,频点1对应小区1、小区2、小区3,频点2对应小区4、小区5、小区6,频点3对应小区7、小区8、小区9,按照上述计算流程,可分别计算小区1至小区9是否具有对应的覆盖能力相同的第二小区,后续,可利用该计算结果判断每一频点在某个地理区域是否具有连续的覆盖能力。

当然,为了简化计算,运营商可以在第一系统的多个频点中设置一个主力的覆盖频点,也称托底频点,该托底频点往往覆盖能力最强,所以两个系统对比覆盖能力时,可以仅仅对比托底频点的覆盖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网络设备(本文中也称为覆盖能力确定装置)进行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或者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图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覆盖能力确定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覆盖能力确定装置500包括获取模块501、确定模块502和判断模块503。

其中,获取模块501,用于分别获取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以及分别获取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

确定模块502,用于根据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分别确定所述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和所述第一系统的覆盖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501,还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小区中每一第一小区具有对应的第二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二小区中每一第一小区不具有对应的第一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一小区,则所述第一系统的覆盖能力弱于所述第二系统,所述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与对应的第一小区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与对应的第一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为锐角,或者,所述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与对应的第一小区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且大于第三阈值,且所述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与对应的第一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为钝角;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小区中每一第一小区不具有对应的第二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二小区中每一第二小区均具有对应的第一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一小区,则所述第一系统的覆盖能力优于所述第二系统;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小区中每一第一小区均具有对应的第二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二小区中每一第二小区均具有对应的第一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一小区,则所述第一系统的覆盖能力与所述第二系统相同;当所述第一系统的第一预设数量的第一小区中每一第一小区不具有对应的第二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且所述第二系统的第二预设数量的第二小区中每一第二小区不具有对应的第一系统中的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一小区,则所述第一系统的覆盖能力与所述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各有优劣。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503,用于若所述第一系统部署在多频点上,且当所述第一系统中任意一个频点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具有覆盖能力,所述第一系统在所述地理区域内具有覆盖能力的情况下,根据获取模块501获得的数据判断所述第一系统中的每一第一小区是否存在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模块503,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系统部署在多频点上的情况下,分别判断第一系统的每一频点下的一个或多个小区是否存在具有相同覆盖能力的第二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覆盖能力确定装置,分别获取第一系统的每一第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系统的每一小区与第二系统中每一第二小区之间的天线方位角夹角,并根据所获取的数据确定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覆盖能力对比情况。减少了现场测试环节,减少人员工作量。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覆盖能力确定装置的另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覆盖能力确定装置600包括:处理单元601。处理单元601用于对覆盖能力确定装置6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执行上述获取模块501、确定模块502、判断模块503执行的步骤,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覆盖能力确定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02和通信单元603,存储单元602用于存储覆盖能力确定装置6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通信单元603用于支持覆盖能力确定装置60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

其中,参阅图6所示,上述处理单元601可以是覆盖能力确定装置700中的处理器701或控制器,该处理器701或控制器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该处理器701或控制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7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存储单元602可以是覆盖能力确定装置700中的存储器702等,该存储器7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该存储器70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该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通信单元603可以是覆盖能力确定装置中700的收发器、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703等。

总线704可以是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7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由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闪存、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asableprogrammable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eprom)、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