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与网络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82711发布日期:2018-11-17 00:3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网络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与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身份识别卡为可接入移动终端,以利于网络设备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的对象,其中可存储有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其是可用于区别移动用户的有效信息。

现有的终端中,包括了使用单张身份识别卡的单卡终端,也包括了使用两张身份识别卡的双卡终端,甚至还可包括使用至少三张身份识别卡的多卡终端。

对于运营商的网络设备,由于其通过imsi信息区分不同的用户,即区分不同的身份识别卡,然而,目前未能确定两张身份识别卡是否在一个终端中被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与网络设备,以解决难以确定两张身份识别卡是否在一个终端中被使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包括:

周期性获取第一小区信息与第二小区信息,所述第一小区信息用于表征设置有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所驻留的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用于表征设置有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所驻留的第二小区;

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每当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且不相邻时,均累加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非匹配次数;

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且不相邻,包括:

若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信息,以及预设的小区信息的相邻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相邻,所述相邻关系信息用于记录每个小区与其相邻小区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不小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则将所述非匹配次数清零,和/或:

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不小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非同一移动终端。

可选的,所述身份识别卡为以下之一:用户身份识别卡sim、全球用户识别卡usim、用户识别卡uim、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

可选的,所述小区信息为小区的编号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周期性获取第一小区信息与第二小区信息,所述第一小区信息用于表征设置有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所驻留的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用于表征设置有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所驻留的第二小区;

累加模块,用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每当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且不相邻时,均累加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非匹配次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

可选的,所述累加模块,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信息,以及预设的小区信息的相邻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相邻,所述相邻关系信息用于记录每个小区与其相邻小区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的网络设备,还包括:

清零模块,用于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不小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则将所述非匹配次数清零,和/或: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不小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非同一移动终端。

可选的,所述身份识别卡为以下之一:用户身份识别卡sim、全球用户识别卡usim、用户识别卡uim、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

可选的,所述小区信息为小区的编号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与网络设备,通过周期性获取第一小区信息与第二小区信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每次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且不相邻,均累加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非匹配次数;以及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实现了第一身份识别卡与第二身份识别卡是否使用于同一终端的判断,且本发明以小区信息的非匹配次数为依据,可以使得判断的结果较为可靠、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考图1,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包括:

s11:周期性获取第一小区信息与第二小区信息。

小区信息,可理解为用于表征所述移动终端在每次达到周期时间时驻留的小区。任意数据形式的信息,均不脱离以上描述的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信息用于表征设置有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所驻留的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用于表征设置有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所驻留的第二小区。

移动终端,其可理解为任意可进入网络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电子阅读器等任意具有通讯装置、处理器与存储装置的设备或设备的集合。

s12: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每当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且不相邻时,均累加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非匹配次数。

第一身份识别卡与第二身份识别卡可理解为具有不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的身份识别卡,即能够别识别为不同用户的两张卡。

小区的相邻,可以理解为覆盖范围具有重叠部分的两个小区为相邻的小区。小区的相邻关系,可在预先建立、存储。

由于处于同一移动终端的两张身份识别卡,其通常会驻留在相同或相邻的小区,故而,若两张身份识别卡经常不处在相同或相邻的小区,则其很有可能不是同一移动终端的,故而,通过非匹配次数的累计,可准确判断两张身份识别卡是否使用于同一移动终端。

s13: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通过周期性获取第一小区信息与第二小区信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每当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且不相邻时,均累加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非匹配次数;以及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实现了第一身份识别卡与第二身份识别卡是否使用于同一终端的判断,且本发明以小区信息的非匹配次数为依据,可以使得判断的结果较为可靠、准确。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考图2,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包括:

s21:开始计算预设时间段。

时间段,可以理解为任意长度的时间,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时间段可以为一周、两周、一个月等。通过时间段的计算,可为后续匹配次数的累计与基于匹配次数的判断提供时间条件。

s22:计算周期时间。

周期时间,可以理解为任意小于时间段的时间,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周期时间可以为5分钟、10分钟等。通过周期时间,可对信息的采样频率进行限定,以满足判断需求。

s23:是否到达周期时间。

若是,则可实施步骤s24:获取第一小区信息与第二小区信息。

若否,则可返回步骤s22,从而继续计算周期时间。

可见,通过步骤s22至步骤s24,其实施了:周期性获取第一小区信息与第二小区信息。

小区信息,可理解为用于表征每次到达周期时间移动终端驻留的小区。任意数据形式的信息,均不脱离以上描述的范围。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信息用于表征设置有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所驻留的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用于表征设置有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所驻留的第二小区。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在获取小区信息的同时,也可获取例如用户标识信息、设备标识信息、当前时间信息等。其中的用户标识信息可以为国际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number),其中的设备标识信息可以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internationalmobileequipmentidentity)。

故而,在后续步骤中可以利用用户标识信息区分使用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使用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

移动终端,其可理解为任意可进入网络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电子阅读器等任意具有通讯装置、处理器与存储装置的设备或设备的集合。

s25: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且不相邻。

第一身份识别卡与第二身份识别卡可理解为具有不同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的身份识别卡,即能够别识别为不同用户的两张卡。

所述身份识别卡可以为以下之一:用户身份识别卡sim、全球用户识别卡usim、用户识别卡uim、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

小区的相邻,可以理解为覆盖范围具有重叠部分的两个小区为相邻的小区。小区的相邻关系,可在预先建立、存储。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s25可以包括:

若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以及: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信息,以及预设的小区信息的相邻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相邻。

相邻关系信息,可理解为用于记录每个小区与其相邻小区的对应关系。其可以为预存于网络设备的信息。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小区信息可以为小区的编号信息。

s26:累加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的非匹配次数。

由于处于同一移动终端的两张身份识别卡,其通常会驻留在相同或相邻的小区,故而,若两张身份识别卡经常不处在相同或相邻的小区,则其很有可能不是同一移动终端的,故而,通过非匹配次数的累计,可准确判断两张身份识别卡是否使用于同一移动终端。

对应于步骤s25与步骤s26对非匹配次数的累加,还可累加匹配次数,例如:若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相同或相邻,则累加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匹配次数。

s27: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

第一次数阈值,可以为任意的预设次数,根据时间段,以及周期时间设置的不同,第一次数阈值可适应性发生变化。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可以10次、20次等。

步骤s27具体可以包括:

s271:是否到达所述时间段。

若否,则可返回步骤s22。

若是,则可实施步骤s272:所述非匹配次数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

若步骤s272的判断结果为是,则可实施步骤s273:确定使用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使用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步骤s273也可理解为确定第一身份识别卡与第二身份识别卡使用于同一移动终端。

若步骤s272的判断结果为否,则可实施s28: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非同一移动终端。

若步骤s272的判断结果为否,则也可实施s29:将所述非匹配次数清零。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除了根据非匹配次数与第一次数阈值进行判断,还可根据匹配次数与第二次数阈值进行判断,故而,在步骤s27中,可以为: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且所述匹配次数大于预设的第二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针对于匹配次数与第二次数阈值的判断,可参考步骤s271至步骤s273理解。

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次数阈值可以例如500次、1000次。

通过匹配次数与第二次数阈值的使用,可避免用户不开机或极少开机的情形下,虽然非匹配次数小于第一次数阈值,但实际难以判断两个身份识别卡是否为同一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身份识别卡使用情况的确定方法,通过周期性获取第一小区信息与第二小区信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每次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且不相邻,均累加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非匹配次数;以及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实现了第一身份识别卡与第二身份识别卡是否使用于同一终端的判断,且本发明以小区信息的非匹配次数为依据,可以使得判断的结果较为可靠、准确。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3,网络设备300,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周期性获取第一小区信息与第二小区信息,所述第一小区信息用于表征设置有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所驻留的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用于表征设置有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所驻留的第二小区。

累加模块302,用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每当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且不相邻时,均累加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非匹配次数。

第一确定模块303,用于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通过周期性获取第一小区信息与第二小区信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每次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且不相邻,均累加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非匹配次数;以及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实现了第一身份识别卡与第二身份识别卡是否使用于同一终端的判断,且本发明以小区信息的非匹配次数为依据,可以使得判断的结果较为可靠、准确。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4,网络设备400,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周期性获取第一小区信息与第二小区信息,所述第一小区信息用于表征设置有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所驻留的第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用于表征设置有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所驻留的第二小区;

累计模块402,用于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每次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且不相邻,均累加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非匹配次数;

第一确定模块403,用于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

可选的,所述累计模块402,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不同,则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信息,以及预设的小区信息的相邻关系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相邻,所述相邻关系信息用于记录每个小区与其相邻小区的对应关系。

可选的,所述的网络设备,还包括:

清零模块405,用于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不小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则将所述非匹配次数清零,和/或:

第二确定模块404,用于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不小于所述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非同一移动终端。

可选的,所述身份识别卡为以下之一:用户身份识别卡sim、全球用户识别卡usim、用户识别卡uim、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

可选的,所述小区信息为小区的编号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通过周期性获取第一小区信息与第二小区信息;在预设的时间段内,每次根据所述第一小区信息与所述第二小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不同且不相邻,均累加一次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非匹配次数;以及在所述时间段经过后,若所述非匹配次数小于预设的第一次数阈值,则确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卡的移动终端为同一移动终端,实现了第一身份识别卡与第二身份识别卡是否使用于同一终端的判断,且本发明以小区信息的非匹配次数为依据,可以使得判断的结果较为可靠、准确。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50包括:处理器51以及存储器52;其中:

存储器5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存储器还可以是flash(闪存)。

处理器5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5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51集成在一起。

当所述存储器52是独立于处理器5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电子设备50还可以包括:

总线5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52和处理器5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电子执行执行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电子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