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频频点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03374发布日期:2018-12-08 06:49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异频频点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异频频点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目前存在2g、3g、4g等几代共存情况,同时,由于用户容量需求越来越大,每一代通信网络基本都部署了异频点组网,就以第4代(4g)tdd-lte制式举例来说,有f、d、e等三个频段,共存在有8个tdd-lte频点,同样的,2g网络、3g网络、fdd-lte网络等也都存在或将要存在多个异频频点。根据3gpp36.133协议描述,终端被要求至少能够测量3个tdd-lte异频频点、3个fdd-lte异频频点、3个tdd制式3g异频频点、3个fdd制式3g异频频点等,对于有些终端来说,可能就按照协议的最低要求,只支持3个异频频点测量。

当出现网络侧下发的需终端进行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超出终端所能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时,通常情况下,终端只能测量到网络侧下发的排在前面的终端所能支持测量数量的频点,会导致终端无法测量完所有网络侧下发的异频频点,从而可能出现终端不能测量到合适的频点,最终引起终端不能及时切换到合适小区,体现在用户感知上为上网慢、掉线、通话感知差、掉话等。

在专利《一种异频测量方法及装置》(申请号:201410449003.3)中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当终端监测到网络侧下发的异频频点数量超过终端所能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时,终端对网络侧下发的异频频点进行分组。由于该方案需要在终端侧进行功能实现,涉及到对终端侧(比如手机、pad等等)进行改造,存在一些不足:1、对于在专利发布之前已经在市面上投放的终端,无法实现全部都能再部署实施该方案;2、涉及到的终端厂商、终端品牌众多,终端的呈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终端不在是通常意义上的手机,终端厂商也在不断变化,很难实现所有以及后续新增的终端厂家都能够部署该方案。即:总是会存在一些终端,这些终端所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小于网络侧下发的异频频点数量,导致这些终端无法全部测量完所有网络侧下发的异频频点,从而出现终端无法及时切换到质量更好小区引起客户感知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异频频点测量方法以及测量装置,其能够兼容所有符合3gpp36.133各种版本协议的终端,使终端测量完所有网络侧配置的需要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异频频点测量方法,基站获得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并将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分组并间隔下发,使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终端对基站下发的异频频点逐组进行测量,并在相邻两组的间隔时间内将符合预设条件的异频频点上报给基站。

优选的是,当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时,基站直接将所有异频频点纳入一组下发;反之,基站对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进行验证,获得终端实际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基站将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分组并间隔下发,使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终端实际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优选的是,基站对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进行验证的具体方式为:

1)基站将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首次预分组并间隔下发,直至终端上报一个具有频点信号的特征异频频点给基站,其中,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基站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2)基站将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再次预分组并间隔下发,其中,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均超过基站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并逐一递增,且每组的异频频点无重复、最后一个均为所述特征异频频点;

3)终端对基站下发的异频频点逐组进行测量,并在相邻两组的间隔时间内将检测到的所述特征异频频点上报给基站,基站记录收到终端上报的所述特征异频频点的组,基站统计包含异频频点数量最多的组所包含的异频频点数量即为终端实际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频频点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至少有一组的异频频点数量等于基站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优选的是,步骤1)中,所述特征异频频点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为该预分组中全组最优。

一种异频频点测量装置,包括:

测量模块,其获得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发送模块,其将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分组并间隔下发给终端,使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终端,其对所述发送模块下发的异频频点逐组进行测量,并在相邻两组的间隔时间内将符合预设条件的异频频点上报给基站。

优选的是,当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时,发送模块直接将所有异频频点纳入一组下发;当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数量大于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时,测量模块对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进行验证,获得终端实际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发送模块将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分组并间隔下发,使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实际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优选的是,当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数量大于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时,

发送模块将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首次预分组并间隔下发,直至终端上报一个具有频点信号的特征异频频点,其中,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发送模块将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再次预分组并间隔下发,其中,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均超过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并逐一递增,且每组的异频频点无重复、最后一个均为所述特征异频频点;

终端检测到所述特征异频频点时上报给基站,基站记录收到终端上报所述特征异频频点的组,其中将包含异频频点数量最多的组所包含的异频频点数量定义为终端实际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并发送给测量模块。

优选的是,发送模块首次预分组时,至少有一组的异频频点数量等于测量模块初步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优选的是,所述特征异频频点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为该预分组中全组最优。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兼容所有符合3gpp36.133各种版本协议的终端,包括已经投放和将要投放在市面上的所有终端,且不涉及众多的终端,只需在现有的网络侧设备进行功能实现,实施起来比较容易,能够使终端测量完所有网络侧配置的需要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避免终端由于无法全部测量完所有网络侧下发的异频频点而导致终端无法及时切换到质量更好小区引起客户感知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框架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基站对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进行验证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异频频点测量方法,终端接入网络时,网络侧获得终端的异频测量能力,即基站获得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并将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分组并间隔下发,间隔的时间可以通过定时器预设,足够终端反馈信息给基站,使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确保终端能够测量完每组的异频频点,终端对基站下发的异频频点逐组进行测量,并在相邻两组的间隔时间内将符合预设条件的异频频点上报给基站,基站根据接收到的异频频点信息进行后续操作,比如下发信息给终端要求执行切换等。

基站获得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的方式有多种,通过从终端上报支持的异频测量能力的信息中来获得,或者通过从网络侧内部信息交互来获得,或者通过对所述终端的异频测量能力进行验证来获得,最终初步确定终端所能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当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时,基站直接将所有异频频点纳入一组下发;反之,基站对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进行验证,验证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分组,将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分成多组,每组的数量一致或不一致,少于或多于终端上报的异频测量能力,使终端能够接收该组所有的异频频点,即为终端实际的异频测量能力,基站获得终端实际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基站将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分组并间隔下发,使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终端实际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基站对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进行验证的具体方式为:

1)基站将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首次预分组并间隔下发,直至终端上报一个具有频点信号的特征异频频点给基站,其中,首次预分组的标准为: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基站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2)基站将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再次预分组并间隔下发,其中,再次预分组的标准为: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均超过基站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并逐一递增,且每组的异频频点无重复、最后一个均为所述特征异频频点;

3)终端对基站下发的异频频点逐组进行测量,并在相邻两组的间隔时间内将检测到的所述特征异频频点上报给基站,基站记录收到终端上报的所述特征异频频点的组,基站统计包含异频频点数量最多的组所包含的异频频点数量即为终端实际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至少有一组的异频频点数量等于基站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为了提升通信效率,分组数量越少越好,本方案为确保测量到异频频点的最少分组情况。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特征异频频点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为该预分组中全组最优。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为最为常见、最便于评价的指标。

如图2所示,所有标注符号基站a、基站a-x小区、a、a’、s、n、z、基站a-y小区、基站b、基站b-x小区、b、b’、f、基站n、基站b-y小区等等,是为了方便描述清楚本流程原理,不是特指某个特定事物,仅在图2和图3中有效。包括以下步骤:

s201:终端从空闲态发起rrc连接到网络侧(假如说接入的基站是“基站a”,接入的小区是“基站a-x小区”)。

在该步骤中,终端从空闲态进入rrc连接态,与网络侧基站设备进行建立连接,为了方便描述,在此给接入的网络侧基站起个代号为“基站a”,给接入的网络侧基站小区起个代号“基站a-x小区”。终端上报rrc连接建立请求的原因值有多个,比如:emergency、highpriorityaccess、mt-access、mo-signalling、mo-data等,针对这些原因值,可选地来实施本发明提供的异频测量方法,具体可以在网络侧配置,举个例子:假如网络侧配置了原因值“mo-data”和“emergency”实施本发明提供的异频测量方法,当网络侧收到终端rrc建立请求的原因值为mo-data或者emergency时,网络侧则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异频测量方法进行实施,具体参见接下来步骤。针对客户感知影响比较明显的业务发起的rrc建立原因值,进行本发明的方案实施。

s202:基站a通过终端上报的“uecapabilityinformation”获得初步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基站a将该数量标记为数值a。

在该步骤中,当终端与网络侧基站建立rrc连接,网络侧基站需要知道终端的能力,通常存在两种情况:1、终端第一次开机attach注册到网络,网络侧基站会通过向终端发送uecapabilityenquiry消息询问终端的能力,终端回复uecapabilityinformation消息给网络侧基站,里面包含终端的能力信息;2、当终端已经在网络侧attach注册过,建立承载时,网络侧基站收到网络侧mme下发initialcontextsetuprequest消息中会包含终端的能力信息;

在网络侧基站a收到包含终端能力信息的ie“ue-eutra-capability”之后,获得初步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基站a将该数量标记为数值a,其中,a的值取3或者8(a的值也可以取1,取为3是因为3gpp中定义终端至少能够测量3个异频频点;当终端上报的ue-eutra-capability中有表示终端支持增强载波监测能力的信息时,a的值可以取8)。

s203:基站a判断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是否大于数值a。

在基站a获得初步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a后,基站a判断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是否大于数值a,假如是“是”则按s205步骤执行,假如是“否”则按s204步骤执行。

s204:基站a将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标记为数值a’,其中a’=a。

s205:基站a对终端的异频测量能力进行验证,获得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基站a将该数量标记为数值a’。

当基站a判断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为了方便描述,在此定义基站a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为s)大于数值a时,基站a对终端的异频测量能力进行验证。验证方法可以有多种,总体思路是:基站a先将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进行分组,其中,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超过数值a,为了提升效率,分组数量越少越好且每组的频点都不相同,故设置至少有1组的异频频点数量等于a,然后按组分别依次下发给终端测量,直到终端上报了一个最强异频频点(为了方便描述,在此定义最强异频频点为f)给网络侧基站a;然后网络侧基站a将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组成s-a个组,这s-a个组的异频频点数量分别设置为a+1个到s个,并且这s-a个组的最后一个异频频点均为f;之后,网络侧基站a分别下发这s-a个组异频频点给终端测量,同时网络侧基站a记录下在这s-a个组异频频点下发后能够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的组,在其中包含异频频点数量最多的组所包含的异频频点数量,即是验证得到的终端异频测量能力,基站a将此验证得到的终端所支持测量异频数量标记为数值a’,特殊情况下,如果这s-a个组异频频点下发后,都没有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则验证得到的终端异频测量能力a’=a。具体可参见图3描述。

s206:基站a将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进行分组,其中每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终端所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a’。

网络侧基站a经过s205步骤,验证得到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a’之后,将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要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进行分组,其中每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终端所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a’。

s207:基站a-x小区依次循环下发每组异频频点给终端,终端对基站a-x小区下发的异频频点进行测量,将满足上报条件的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a。

在该步骤中,网络侧基站a-x小区将依次循环下发每组异频频点给终端,终端将满足上报条件的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a-x小区,具体实现方式:网络侧基站a-x小区下发第1组异频频点给终端,终端将满足上报条件的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a,基站a收到终端上报的结果后进行后续操作,假如过了一定的时间(该时间长短可以选择定时器进行设置)基站a仍未收到终端上报测量结果,则基站a-x小区下发第2组异频频点给终端,终端将满足上报条件的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a,基站a收到终端上报的结果后进行后续操作,假如过了一定的时间(该时间长短可以选择定时器进行设置)基站a仍未收到终端上报测量结果,则基站a-x小区继续下发下一组异频频点给终端,如此循环往复;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从s204步骤直接跳到该步骤的,当基站a判断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基站a获得初步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a时,基站a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全部纳入一组。

s208:当发生基站a内部的小区之间切换或者rrc重建时,假如终端切换或者rrc重建到基站a的“基站a-y小区”,在基站a-y小区下的动作原理重复s203至s207步骤。当终端从基站a切换或rrc重建到其它基站时,基站a将获知的终端支持的异频频点测量能力告知将要切换入或者rrc重建入的基站(假如说将要切换入或者rrc重建入的基站是“基站b”,将要切换入或者rrc重建入的基站小区是“基站b-x小区”)。

在该步骤中,当发生终端在基站a内部的小区之间切换时,或者当终端出现了rrc重建到基站a的其它小区时,为了方便描述,假如终端切换或者rrc重建到了基站a的“基站a-y小区”,则基站a-y小区下的动作原理上重复s203至s207步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时基站a所掌握的终端支持异频测量能力为a’,在基站a-y小区下基于这个信息,在接下来的动作原理上重复s203至s207步骤;

在该步骤中,当终端从基站a切换或rrc重建到其它基站时,基站a将获知的终端支持的异频频点测量能力告知将要切换入或者rrc重建入的基站,为了方便描述,假定将要切换入或者rrc重建入的基站是“基站b”,将要切换入或者rrc重建入的基站小区是“基站b-x小区”。

s209:基站b从基站a获得初步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基站b将该数量标记为数值b,其中b=a’。

在该步骤中,当发生终端从基站a切换或rrc重建到基站b时,基站b从基站a获取到初步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基站b将该数量标记为数值b,其中b=a’。

s210:基站b判断自身配置的基站b-x小区预计要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是否大于数值b。

在该步骤中,基站b判断自身配置的基站b-x小区预计要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是否大于数值b,如果是“是”则转向s212步骤,如果是“否”则转向s211步骤。

s211:基站b将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标记为数值b’,其中b’=b。

s212:基站b对终端的异频测量能力进行验证,获得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基站b将该数量标记为数值b’。

在该步骤中,基站b对终端的异频测量能力进行验证的原理与s205中描述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s213:基站b将自身配置的在基站b-x小区预计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进行分组,其中每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终端所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b’。

该步骤的实施原理与s206中描述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s214:基站b-x小区下发每组异频频点给终端,终端对基站b-x小区下发的异频频点进行测量,将满足上报条件的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b。

该步骤的实施原理与s207中描述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s215:当发生终端在基站b内部的小区之间切换或者rrc重建时,假如终端切换或者rrc重建到基站b的“基站b-y小区”,在基站b-y小区下的动作原理重复s210至s214步骤。当终端从基站b切换或rrc重建到其它基站时,基站b将获知的终端支持的异频频点测量能力告知将要切换入或者rrc重建入的基站(假如说将要切换入或者rrc重建入的基站是“基站n”)。

该步骤的实施原理与s208中描述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s216:基站n接下来的行为在思想上与基站b一致,重复s209至s215,如此循环。

如图3所示,可以看作是图2的s205步骤的展开,本流程图中的所有标注符号:基站a、基站a-x小区、a、a’、s、n、z、f等,仅为了方便描述清楚本流程原理,不是特指某个特定事物,仅在图2和图3中有效。具体如下:

s2051:基站a先将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要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分成n组,其中: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超过数值a并且至少有1组的异频频点数量等于a。

在该步骤中,当基站a判断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要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为了方便描述,在此定义基站a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要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为s)大于数值a时,基站a先将自身配置的在基站a-x小区预计要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分成n组,其中: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超过数值a并且至少有1组的异频频点数量等于a,为了提升效率,分组数量越少越好且每组的频点都不相同。

s2052:基站a将n组异频频点在基站a-x小区分别依次下发给终端测量,直到终端上报了一个最强异频频点f给网络侧基站a。

在该步骤中,基站a在基站a-x小区首先下发一组异频频点给终端测量,接下来如果基站a收到了终端测量上报的最强异频频点则转向s2053,其中最强异频频点可以是信号最强异频频点或者质量最强异频频点,为了方便描述,在此定义收到终端上报的最强异频频点为f;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时间长短可以通过定时器设置)基站a未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基站a从其它未下发的组中选取一组异频频点下发给终端测量,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时间长短可以设置)基站a仍未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基站a再从其它未下发的组中选取一组异频频点下发给终端测量,如此循环下去,直至基站a收到终端上报了最强异频频点;

特殊情况下,基站a始终未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此时出现了终端切换出或者rrc重建出基站a-x小区,基站a将验证获知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标记为a’,其中a’=a。

s2053:基站a在基站a-x小区下发“a+z”个异频频点给终端测量,包含最强异频频点f,且最强异频频点f始终放在“a+z”个异频频点的最后一位,z取[1,s-a]区间的任意一个整数,在一定时间内监控是否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如果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则记录下此次z的取值。

当基站a收到终端上报了最强异频频点f之后,基站a在基站a-x小区下发“a+z”个异频频点给终端测量,其中在“a+z”个异频频点之中包含最强异频频点f且最强异频频点f始终放在“a+z”个异频频点的最后一位,z取[1,s-a]区间的任意一个整数。设定一个时间周期:如果时间未超时而基站a收到了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则记录下此次z的取值,转向s2054步骤;如果时间超时则转向步骤s2054。

s2054:z取[1,s-a]区间剩余未取过的任意一个整数,基站a在基站a-x小区下发“a+z”个异频频点给终端测量,包含最强异频频点f且最强异频频点f始终放在“a+z”个异频频点的最后一位,在一定时间内监控是否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如果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则记录下此次z的取值。

在该步骤中,基站a在基站a-x小区下发“a+z”个异频频点给终端测量,包含最强异频频点f且最强异频频点f始终放在“a+z”个异频频点的最后一位,其中z取[1,s-a]区间剩余未取过的任意一个整数。设定一个时间周期:如果时间未超时而基站a收到了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则记录下此次z的取值,转向s2055步骤;如果时间超时则转向步骤s2055。

s2055:重复s2054动作,直至z遍历取完[1,s-a]区间内所有的整数,相对应的记录下所有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时的z取值。

s2056:以上s2053至s2055步骤中,基站a记录到的z值的最大值,即得到为基站a通过验证获得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基站a将该数量标记为数值a’,a’=a+z。特殊情况下,经过s303至s305步骤后,基站a均未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则基站a将验证获得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标记为a’=a。

在该步骤中,需要说明的是,在s2053至s2055步骤的过程中出现终端切换出或者rrc重建出基站a-x小区,基站a将验证获得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标记为a’,其中a’等于“当时已经记录到的z值的最大值+a”。

一种异频频点测量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

测量模块,其获得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获得方式有:从终端上报信息中获得(原理参见图2的s202描述)、从网络侧内部信息交互中获得(原理参见图2的s208、s209描述)、从通过对终端的异频测量能力进行验证获得(原理参见图2的s203至s205详细描述);

发送模块,其将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分组并间隔下发给终端,使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原理参见图2的s206、s207详细描述;

终端,其对所述发送模块下发的异频频点逐组进行测量,并在相邻两组的间隔时间内将符合预设条件的异频频点上报给基站。

当终端第一次attach注册到网络侧时,网络侧通过向终端发送uecapabilityenquiry消息询问终端的能力,终端回复uecapabilityinformation消息给网络侧,里面包含终端的能力信息,之后网络侧会保留有该信息直到终端detach网络;另外,必要时网络侧可以随时通过向终端发送uecapabilityenquiry消息询问终端的能力;

网络侧从终端上报的uecapabilityinformation信息中,认定终端支持异频频点测量能力的具体数值为3gpp协议中规定终端所能支持异频频点测量数量的最小数值。

当发生终端在网络侧基站小区之间发生切换或者rrc重建时,对于在切换出或者rrc重建出的源网络侧基站小区中已经获知的终端异频频点测量能力,源网络侧基站小区把该已获知的终端异频频点测量能力告知将要切换入或者rrc重建入的目的网络侧基站小区。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当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时,发送模块直接将所有异频频点纳入一组下发;当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数量大于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时,测量模块对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进行验证,获得终端实际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发送模块将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分组并间隔下发,使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实际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当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数量大于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时,

发送模块将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首次预分组并间隔下发,直至终端上报一个具有频点信号的特征异频频点,其中,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大于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发送模块将基站预计下发的异频频点再次预分组并间隔下发,其中,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均超过测量模块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并逐一递增,且每组的异频频点无重复、最后一个均为所述特征异频频点;

终端将检测到的所述特征异频频点上报给基站,基站记录下收到终端上报的所述特征异频频点时的组,其中包含异频频点数量最多的组所包含的异频频点数量定义为终端实际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并发送给测量模块。

网络侧先将自身配置的后续将要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分成n组,其中:n为大于0的整数;每组的异频频点数量不超过数值a并且至少有1组的异频频点数量等于a,在此a的数值为通过从所述终端上报支持的异频测量能力的信息中或者从所述网络侧内部信息交互中初步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异频频点数量;

网络侧将n组异频频点分别依次下发给终端测量,直到终端上报了一个最强异频频点给网络侧,为描述方便,在此最强异频频点用代号f表示,其中最强异频频点可以是信号最强异频频点或者质量最强异频频点。

网络侧下发“a+z”个异频频点给终端测量,其中在下发的“a+z”个异频频点中包含最强异频频点f,且最强异频频点f始终放在“a+z”个异频频点的最后一位,在此z取[1,s-a]区间的任意一个整数,在此s表示网络侧自身配置的后续将要下发给终端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设定一个时间周期,当在时间周期内网络侧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记录下此时z的取值)时,或者当时间超时,网络侧再次下发“a+z”个异频频点给终端测量,其中在此z取[1,s-a]区间剩余未取过的任意一个整数,并且在下发的“a+z”个异频频点中包含最强异频频点f,且最强异频频点f始终放在“a+z”个异频频点的最后一位,在时间周期内监控是否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当收到终端上报最强频点f时,同样需记录下此时z的取值),如此循环,直至z遍历取完[1,s-a]区间内所有的整数,并相对应的记录下所有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时的z取值;

网络侧记录到了所有当收到终端上报最强异频频点f时的z值,在记录到的这些z值之中的最大数值,即得到网络侧通过验证获得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a+z”。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发送模块首次预分组时,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分组数量越少越好,至少有一组的异频频点数量等于测量模块初步获得的终端支持测量的异频频点数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检测和识别,所述特征异频频点的信号强度或信号质量为该预分组中全组最优。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