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31439发布日期:2019-01-16 06:3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设备-云端-app间的通讯技术属于云端技术,设备端和app端分别接入云端,设备端和app端两端在有网络链接的环境下进行双向交互。在实际应用时,设备端和app端的信息交互受网络状态的影响较大。但由于现有技术中默认实际应用环境为双向通讯实时保持连接且不断线,因此通常不会过多的考虑设备端与app端在进行信息交互时的网络环境的问题。但在网络条件较差时,设备端与app端并不一定可以保证每个时刻都可以正常通讯;且当设备端或app端一段网络环境较差时,发送的消息如果另一端没有收到,该消息也会被直接忽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何在网络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设备端与app端信息交互时不丢失交互信息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网络条件较差时,设备端与app端不能保证时刻都正常通讯且会导致信息丢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应用于连接发送/接收信息的设备端与接收/发送信息的app端的云端,包括:接收并缓存发送端发送的信息;判断接收端是否在线;若所述接收端处于离线状态,则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上线的信息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以便于所述接收端在需要读取所述未读取信息时到所述云端拉取所述未读取信息的缓存信息。

优选地,所述判断接收端是否在线包括:

若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信息已读的消息,则判定所述接收端处于在线状态;

若未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信息已读的消息,则判定所述接收端处于离线状态。

优选地,所述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上线的信息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上线的信息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以便于所述接收端依据自身资源剩余量,通过预设接口下载缓存在所述云端的预设数量的未读取信息。

优选地,所述接收端依据自身资源剩余量,通过预设接口下载缓存在所述云端的预设数量的未读取信息包括:

所述接收端依据自身资源剩余量,通过云端api接口下载缓存在所述云端的预设数量的未读取信息。

优选地,所述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上线的信息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以便于所述接收端依据自身资源剩余量,通过预设接口下载缓存在所述云端的预设数量的未读取信息后包括:

删除所述接收端完成下载的未读取信息在所述云端内的缓存信息。

优选地,所述判断接收端是否在线还包括:

若所述接收端在线,则将所述发送端发送的信息发送至所述接收端;

接收到所述接收端返回的信息已读取的消息时,删除所述信息对应的缓存信息。

优选地,所述接收并缓存发送端发送的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信息,将所述信息中的目标信息缓存至云端内存;所述目标信息的消息量小于等于预设的云端可缓存信息总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装置,应用于连接发送/接收信息的设备端与接收/发送信息的app端的云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并缓存发送端发送的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接收端是否在线;

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接收端处于离线状态,则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上线的信息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以便于所述接收端在需要读取所述未读取信息时到所述云端拉取所述未读取信息的缓存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方法,应用于设备-云端-app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所述设备端向所述app端发送信息时需要将信息发送至所述云端后,经过所述云端将所述信息发送至所述app端;所述app端向所述设备端发送信息时也需要通过云端建立连接。因此在本发明中所述接收端可以为设备端也可以为app端;所述发送端可以为app端也可以为设备端。在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信息时,所述发送端首先将需要发送的信息发送至云端,所述云端缓存所述信息并将所述信息发送至接收端。判定所述接收端处于离线状态,且在所述云端接收到所述接收端发送的上线的信息后,所述云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一条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以便于接收端在需要读取所述未读取信息时,从所述云端中拉取所述未读取信息的缓存信息。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通过云端对所述发送端发送的信息进行缓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发送端网络连接差或者接收端不再线时造成信息丢失的问题,保证了设备端与app端正常的信息交互。且在本发明中接收端在上线后,云端只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一条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避免了将全部的未读取信息同时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后导致接收端资源堵塞,处理速度受限的问题;所述接收端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需要的数据到所述云端拉取缓存信息,保证了接收端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发送端-云端-接收端系统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方法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方法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设备端-云端-app端系统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发送端网络连接差或接收端离线时,保证了设备端和app端的正常信息交互且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发送端、云端和接收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方法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发送端-云端-接收端系统中,所述发送端11和所述接收端12均接入所述云端13。所述发送端11通过所述云端13向所述接收端12发送交互信息。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方法,应用于连接发送/接收信息的设备端与接收/发送信息的app端的云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s201:接收并缓存发送端11发送的信息。

在设备端-云端-app端的通信系统中,所述设备端与所述app端都接入云端,且通过云端实现设备端与app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设备端为发送端11时,则所述app端为接收端12;当所述app端为所述发送端11时,所述设备端为所述接收端12。

在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信息时,所述云端接收到所述发送端发送的信息,并将所述信息缓存至云端内存中。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所述云端可缓存信息的消息量设置一个可变参数,所述参数可用于规定所述云端可缓存的信息量的最大值。例如:所述云端可缓存8条或10条等发送端发送的信息。设置所述云端可缓存信息的消息量,即可以保证云端的处理效率,也可以将所述云端内缓存时间较长的信息删除。

步骤s202:判断接收端12是否在线。

若接收到所述接收端12发送的信息已读的消息,则判定所述接收端12处于在线状态;

若未接收到所述接收端12发送的信息已读的消息,则判定所述接收端12处于离线状态。

步骤s203:若所述接收端12处于离线状态,则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上线的信息后,向所述接收端12发送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以便于所述接收端12在需要读取所述未读取信息时到所述云端13拉取所述未读取信息的缓存信息。

所述云端13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12发送的上线信息后,向所述接收端12发送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以便于所述接收端12依据自身资源剩余量,通过预设接口下载缓存在所述云端13的预设数量的未读取信息。所述云端13可以向所述接收端12开放云端api接口,供所述接收端12拉取缓存信息。所述云端13还可以向所述接收端12开放其他的云端接口,供终端调用,返回结果为云端缓存的所有消息。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方法,所述云端13可以在接收到发送端11发送的信息时,对所述信息进行缓存。判定所述接收端12处于离线状态,且在所述云端13接收到所述接收端12发送的上线的信息后,所述云端13向所述接收端12发送一条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以便于接收端12在需要读取所述未读取信息时,从所述云端13中拉取所述未读取信息的缓存信息;保证了设备端与app端正常的信息交互。

且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端12上线后,云端13只是向所述接收端12发送一条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避免了将全部的未读取信息同时发送至所述接收端12后导致接收端资源堵塞,处理速度受限的问题。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接收端12在线,所述云端13向所述接收端12发送所述信息;所述接收端12读取所述信息并向所述云端13返回一条信息已读的消息,以便于所述云端13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12发送的信息已读的消息后,将已读信息对应的缓存信息删除。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方法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方法,应用于连接发送/接收信息的设备端与接收/发送信息的app端的云端,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s301:接收并缓存发送端11发送的信息。

步骤s302:将所述信息发送至所述接收端12。

步骤s303:若接收到所述接收端12发送的信息已读的消息时,判断所述接收端12在线,并删除所述接收端12已读信息在云端13内的缓存信息。

步骤s304:若未接收到所述接收端12发送的信息已读的消息时,判定所述接收端12离线;

步骤s305: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12上线的信息后,向所述接收端12发送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以便于所述接收端12依据自身资源剩余量,通过云端api接口下载预设数量的未读取信息。

步骤s306:在所述接收端下载所述信息后,删除所述接收端完成下载的未读取信息在所述云端内的缓存信息。

以app端为发送端11,设备端为接收端12为例,进一步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如图4所示,所述设备端-云端-app端系统中,app端41通过云端42向设备端43发送交互信息。云端42接收到app端41向设备端43发送的交互信息,并缓存所述交互信息。若所述云端42将所述交互信息发送至所述设备端43后,所述设备端43向所述云端42返回信息已读的消息,则说明所述设备端43在线。若在所述云端42向所述设备端43发送交互信息后,并未接收到所述设备端43反馈的信息已读的消息时,则说明所述设备端43处于离线状态。当所述云端42接收到所述设备端43发送的上线信息时,向所述设备端43发送一条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将所述设备端43在离线时,所述app端41产生的交互信息在所述设备端43上线后经由云端41全部发送给所述设备端,会造成设备资源堵塞,处理速度受限的问题。因此当所述云端42接收到所述设备端43发送的上线信息时,只向所述设备端43发送一条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所述设备端43自行判断存储空间的充足的情况下,通过云端api接口到所述云端42拉取未读取的交互信息,且所述云端42将所述设备端43读取后的交互信息对应的缓存信息删除。

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的装置,应用于连接发送/接收信息的设备端与接收/发送信息的app端的云端,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交互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100,用于接收并缓存发送端发送的信息;

判断模块200,用于判断接收端是否在线;

发送模块300,用于若所述接收端处于离线状态,则在接收到所述接收端上线的信息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有未读取信息的消息,以便于所述接收端在需要读取所述未读取信息时到所述云端拉取所述未读取信息的缓存信息。

本实施例的信息交互的装置用于实现前述的信息交互的方法,因此信息交互的装置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见前文中的信息交互的方法的实施例部分,例如,接收模块100,判断模块200,发送模块300,分别用于实现上述信息交互的方法中步骤s101,s102和s103,所以,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相应的各个部分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的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信息交互的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交互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