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扑发现方法、装置及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44565发布日期:2019-01-08 20:4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拓扑发现方法、装置及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拓扑发现方法、装置及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多业务传输网络中,一般涉及到两类主要设备,一类是运营商承载网络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ulti-servicetransportplatform,简称mstp)设备,这类设备为用户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另一类则是用户的数据网络设备,这类设备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并将用户业务数据汇聚后通过mstp设备接入到运营商承载网络。

多业务传输网络中存在一种典型组网模型,即为点到多点拓扑,这种模型中,一台用户接入设备通过一个mstp设备通道接入运营商网络,与其他多台用户接入设备(其他多台用户接入设备通过各自对应的mstp设备通道接入运营商网络)通信。而为了区分这些用户接入设备的角色,通常将与其他多台用户接入设备通信的用户接入设备称为中心端接入设备,其他多台用户接入设备称为分支端接入设备。通常情况下,多台分支端接入设备之间不提供直接的通信服务,用户接入设备通常使用以太技术连接mstp设备,接入运营商承载网络。

为了区分与中心端接入设备通信的各个分支端接入设备,运营商为中心端接入设备与其对应的mstp设备间通道提供逻辑隔离功能,即在该通道上划分为若干逻辑通道,每一个逻辑通道对应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mstp设备使用以太vlan作为逻辑通道标识。

中心端接入设备与其互联的mstp设备上配置的逻辑通道参数需保持一致才能保证正确通信,而由于中心端接入设备和mstp设备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用户,所以在对中心端接入设备和mstp设备进行逻辑通道参数配置时需要人工进行协商一致后再配置,如后续逻辑通道参数发生变化时,也得双方进行人工告知后再重新配置,这种情况导致在逻辑通道参数发生改变时中心端接入设备与mstp设备无法及时保持一致,从而造成两者的逻辑通道参数不一致,进而导致网络数据传输错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拓扑发现方法、装置及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拓扑发现方法,应用于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的中心端接入设备,所述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与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连接的中心端mstp设备以及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连接的分支端mstp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中心端mstp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协议报文;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以使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根据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及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发送数据报文。

在上述实施例中,中心端接入设备可从中心端mstp设备处获取与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从而可以使得中心端接入设备与中心端mstp设备存储的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保持一致,在逻辑通道参数发生改变时,中心端接入设备和中心端mstp设备可以及时进行变更以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网络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并且使得网络变更、维护及故障排错更加高效和便捷。

可选地,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进行存储,包括:判断预先生成的逻辑通道对照表中是否存在有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在为否时,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添加到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中;在为是时,判断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中存储的预设对应关系是否与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一致,如果不一致,对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中的所述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更改,以更改为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一致。。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对预先生成的逻辑通道对照表进行更新,从而保证逻辑通道对照表的数据的准确性,进而保证中心端接入设备与中心端mstp设备中逻辑通道参数的一致性,实现网络数据的准确传输。

可选地,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之后,还包括:根据更新后的逻辑通道对照表生成逻辑通道配置指令;根据所述逻辑通道配置指令在接收所述协议报文的接口上配置与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

在上述实施例中,中心端接入设备根据逻辑通道对照表生成对应的逻辑通道,从而中心端接入设备与中心端mstp设备之间保持逻辑通道一一对应,实现网络数据的准确传输。

可选地,所述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还包括网络控制器,所述网络控制器与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连接,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之后,还包括:向所述网络控制器发送更新后的逻辑通道对照表;获取所述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发送的逻辑通道配置指令;根据所述逻辑通道配置指令在接收所述协议报文的接口上配置与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

在上述实施例中,中心端接入设备根据网络控制器下发的逻辑通道配置指令生成对应的逻辑通道,从而中心端接入设备与中心端mstp设备之间保持逻辑通道一一对应,实现网络数据的准确传输。

可选地,在所述获取从所述中心端mstp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协议报文之后,在所述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协议报文的报文类型是否为预设协议类型;在为是时,判断所述协议报文中是否携带有逻辑通道标识;如果携带有逻辑通道标识,执行步骤: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拓扑发现装置,应用于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的中心端接入设备,所述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与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连接的中心端mstp设备以及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连接的分支端mstp设备;所述装置包括:报文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中心端mstp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协议报文;标识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关系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以使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根据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及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发送数据报文。

可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存储模块,用于:判断预先生成的逻辑通道对照表中是否存在有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在为否时,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添加到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中;在为是时,判断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中存储的预设对应关系是否与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一致,如果不一致,对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中的所述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更改,以更改为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一致。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逻辑通道对照表生成逻辑通道配置指令;逻辑通道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通道配置指令在接收所述协议报文的接口上配置与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

可选地,所述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还包括网络控制器,所述网络控制器与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逻辑对照表上传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控制器发送更新后的逻辑通道对照表;配置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发送的逻辑通道配置指令;逻辑通道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通道配置指令在接收所述协议报文的接口上配置与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协议类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协议报文的报文类型是否为预设协议类型;逻辑通道标识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协议报文的报文类型为预设协议类型时,判断所述协议报文中是否携带有逻辑通道标识;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协议报文中携带有逻辑通道标识时,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所述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包括中心端接入设备、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与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连接的中心端mstp设备以及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连接的分支端mstp设备;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用于周期性广播发送协议报文;所述分支端mstp设备,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协议报文后,发送给所述中心端mstp设备;所述中心端mstp设备,用于将所述协议报文中添加逻辑通道标识后发送至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用于获取所述协议报文,并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还用于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以使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根据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及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发送数据报文。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拓扑发现方法、装置及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该方法中,通过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获取从所述中心端mstp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协议报文,然后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再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以使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根据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及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发送数据报文。本方案中,中心端接入设备可从中心端mstp设备处获取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从而可以使得中心端接入设备与中心端mstp设备存储的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保持一致,当中心端mstp设备存储的逻辑通道参数发生改变时,中心端接入设备和中心端mstp设备可以及时进行变更,并与中心端mstp设备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网络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并且使得网络变更、维护及故障排错更加高效和便捷。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拓扑发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拓扑发现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心端接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多业务传输网络点到多点组网模型中,运营商网络为了区分与中心端接入设备通信的各个分支端接入设备,在与中心端接入设备互联的mstp设备通道上启用逻辑通道功能,并使用vlan作为通道标识。与此同时,中心端接入设备也需要配置相同的逻辑通道及对应的vlan标识,并根据数据流的一分支端接入设备,为数据流选择对应逻辑通道,并为数据流添加该逻辑通道对应的vlan标识,与中心端接入设备互联的mstp设备根据来自中心端接入设备数据流的vlan标识,进行寻址,并将数据流传输到与该分支端接入设备互联的mstp设备,最终转发给分支端接入设备。同样地,由分支端接入设备发往中心端接入设备的数据流,由运营商网络传输到与中心端接入设备互联的mstp设备后,mstp设备根据分支端mstp设备的标识,为该数据流添加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通过与中心端接入设备互联的以太通道转发给中心端接入设备。

由上述数据通信流程描述可以看出,中心端接入设备及其与之互联的mstp设备之间必须维护统一的逻辑通道及逻辑通道标识定义,保证中心端接入设备和与该中心端接入设备连接的mstp设备之间逻辑通道的一致性,否则可能导致运营商网络数据传输错乱。

而中心端接入设备由用户提供并维护,与中心端接入设备互联的mstp设备则由运营商负责维护,两者之间需通过各自的工作人员协商后通过人工来配置逻辑通道及其参数,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中心端接入设备和与其互联的mstp设备逻辑通道配置错误、逻辑通道与分支端接入设备对应关系配置错误等情况,使得中心端接入设备和与其互联的mstp设备逻辑通道配置不一致,从而造成网络变更、维护及故障排错低效、困难等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拓扑发现方法。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100的结构框图,该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100包括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以三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为例示意说明,分支端接入设备140、分支端接入设备141、分支端接入设备142)、与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连接的中心端mstp设备120以及分别与所述三个分支端接入设备连接的分支端mstp设备130、131、132。

每个分支端接入设备均连接一个分支端mstp设备,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也连接中心端mstp设备120,各个mstp设备组成运营商的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sdh)传输网,各分支端接入设备与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之间通过sdh传输网进行通信,即某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向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发送数据时,分支端接入设备首先将数据发送给与该分支端接入设备连接的分支端mstp设备,然后分支端mstp设备再将数据发送给中心端mstp设备120,中心端mstp设备120将该数据添加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后在发送至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而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在向分支端接入设备发送数据时,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将数据添加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后发送给中心端mstp设备120,中心端mstp设备120从数据中解析出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然后将数据从与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发送至分支端mstp设备,分支端mstp设备再将数据发送至分支端接入设备。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拓扑发现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100,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所述中心端mstp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协议报文。

其中,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为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某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例如,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包括三个分支端接入设备,则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可以是三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其中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与各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之间运行有一个自定义通信协议,分支端接入设备与中心端接入设备110通过该自定义通信协议进行通信,如各个分支端接入设备可以主动周期性地向与之互联的分支端mstp设备发送该自定义通信协议的协议报文,该该自定义通信协议的协议报文中携带有预设协议类型。由于分支端接入设备可以发送多种协议的报文,所以,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从中心端mstp设备120接收到报文后,通过判断报文的报文类型是否为预设协议类型以确定是否来自sdh网络的协议报文,在为是时,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判断所述协议报文中是否携带有逻辑通道标识,在为是时,执行步骤s120。

在此,以分支端接入设备140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将自定义通信协议的协议报文称为hello报文,预设协议类型为hello报文的报文类型。分支端接入设备140主动周期性地向与之互联的分支端mstp设备130发送hello报文,该hello报文中携带分支端接入设备140的相关设备信息,例如包括分支端接入设备140的设备标识(如ip地址或mac地址)、设备型号、设备名称、设备位置信息等。分支端mstp设备130将hello报文传输到与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互联的中心端mstp设备120,中心端mstp设备120识别从分支端mstp设备130传输过来的hello报文,为该hello报文添加与分支端接入设备140物理位置相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vlanid),并将该hello报文发送给中心端接入设备110。

所以,若所述协议报文为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分支端接入设备140)发送的,则该协议报文中携带有该分支端接入设备140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及该源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

步骤s120: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

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在接收到协议报文后,从该协议报文中获取协议报文中携带的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

例如,该协议报文是从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分支端接入设备140发送的,则获取该分支端接入设备140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以及该分支端接入设备140的设备标识。

步骤s130: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进行存储。

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在获得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后,将该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以使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根据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发送数据报文。

所以,本实施例中,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可以直接从中心端mstp设备120那获取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然后进行存储,从而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中存储的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可以和中心端mstp设备120中存储的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保存一致,从而避免由于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和与其互联的mstp设备逻辑通道配置不一致,造成网络变更、维护及故障排错低效、困难等问题。

另外,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在接收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后可生成逻辑通道对照表,也就是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以逻辑通道对照表的形式进行存储,该逻辑通道对照表的形式如下:

该逻辑通道对照表中存储了各个分支端接入设备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和对应的设备标识,在中心端mstp设备120中也可以有与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中一致的逻辑通道对照表,从而使得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与中心端mstp设备120中存储的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保持一致。

由于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能会进行更改,所以,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在获得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和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后,还可判断预先生成的逻辑通道对照表中是否存在有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在逻辑通道对照表中没有存在有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则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添加到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中。

另外,若逻辑通道对照表中存在有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预设对应关系时,为了保证该逻辑通道对照表中存储的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预设对应关系为正确的,所以还需判断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中存储的所述预设对应关系是否与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一致,在为否时,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对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中的所述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更改,以更改为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一致。

可以理解地,若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为1,其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为100,其对应关系为1->100,在逻辑通道对照表中存储的预设对应关系可能为1->200,则表明逻辑通道对照表中存储的预设对应关系与当前获取的对应关系不一致,则可将预设对应关系更改为1->100。

所以按照上述两种方式,可对预先生成的逻辑对照表进行更新,使得在逻辑通道进行更改时,可以保证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与中心端mstp设备120中的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保持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还可以是获得多个分支端接入设备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和设备标识生成对应的逻辑通道对照表,在后续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与分支端接入设备进行通信过程中,在按照上述方式对逻辑通道对照表进行更新。

另外,若逻辑通道对照表进行更新后,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还可以根据更新后的逻辑通道对照表生成逻辑通道配置指令,然后根据所述逻辑通道配置指令在物理接口上配置与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

或者,为了自动化完成中心端接入设备110的逻辑通道配置动作,所述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100还包括网络控制器,所述网络控制器与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连接,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与网络控制器之间可以通过标准协议(如netconf、snmp等)通信。

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还可以向所述网络控制器发送更新后的逻辑通道对照表,然后获取所述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发送的逻辑通道配置指令,再根据所述逻辑通道配置指令在物理接口上配置与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

其中,网络控制器在获得上述逻辑通道对照表后,可以根据系统内置策略或是管理员人工干预的方式,确定是否为对应逻辑对照表数据项在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上创建逻辑通道,例如,可以选择创建部分逻辑通道,在默认情况下,可以创建逻辑对照表中的全部逻辑通道,从而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可以与该逻辑通道对应的分支端接入设备建立起跨越运营商传输网络的通信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若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在初始状态时创建了逻辑通道对照表时,则相应配置有与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则在逻辑通道对照表进行更新后,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可再次配置逻辑通道,或者只对错误的逻辑通道进行再次配置。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拓扑发现方法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r0、r1、r2、r3为用户接入设备,通常使用路由器或交换机;dev-a、dev-b、dev-c、dev-d为mstp设备,用户接入设备与mstp设备之间使用以太接口连接。r0为中心端接入设备110,r1、r2、r3为分支端接入设备。dev-a连接r0的物理以太通道上划分三个逻辑通道,分别对应于dev-b、dev-c、dev-d三个传输节点,为便于说明,三个逻辑通道分别使用10、20、30作为逻辑通道标识(vlanid)。

分支端接入设备与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之间运行一种自定义通信协议,该自定义通信协议基于以太协议之上。用户接入设备运行该自定义通信协议,并在以太接口上周期性发送该协议报文,此协议报文称为hello报文。hello报文格式如下:

其中以太目的地址为全’1’,以太源地址为发送hello报文设备以太接口对应的地址,hello报文数据各字段则来自于发送报文的用户接入设备相关信息。

以用户接入设备r1、r2、r3分别向r0发送hello报文为例(同时r0也在向分支端接入设备发送hello报文,在本实施例不予说明),如下为三个分支端接入设备各自发送的hello报文内容:

上述由r1、r2、r3通过各自接口gi0发出hello报文,分别被与之直连的分支端mstp设备130(dev-b、dev-c、dev-d)所接收,并通过sdh传输网传送给dev-a设备(中心端mstp设备120),后者按照运营商网络设置对hello报文进行如下处理:

1.中心端mstp设备120按照报文的源端(dev-b、dev-c、dev-d)不同,分别添加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10、20、30),修改后的报文变为如下形式:

dev-a为来自于其它三个mstp设备的报文添加如上协议id和vid的字段内容,用于标识对应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r1或r2或r3)的逻辑通道,其中vid为逻辑通道标识,r1、r2、r3为设备标识。

2.中心端mstp设备120将添加逻辑通道标识的协议报文由连接中心端接入设备110的物理以太通道发送给r0,r0由接口gi0接收到带逻辑通道标识的hello报文(即协议报文)。

中心端接入设备110接收到来自分支端接入设备发送的协议报文后,可以解析该协议报文,识别协议报文携带的“标签协议id+vid”、“协议类型”,对不同协议类型的报文做不同的处理,如当协议类型不为“0x3030”,丢弃该协议报文;当协议类型为“0x3030”时,判断协议报文是否携带“逻辑通道标识”,若不携带,直接丢弃该协议报文,若携带,则提取该协议报文接收接口,即为r0的接口gi0,解析hello报文中的各字段信息。

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还可以根据上述信息构建逻辑通道对照表,或对逻辑通道对照表进行更新,构建的逻辑通道对照表如下所示:

上述的逻辑通道对照表即为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与各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互联使用的逻辑通道及通道参数,这些信息都是由中心端接入设备110通过来自于分支端接入设备的hello协议报文自动获取并发现的。在此基础上,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可以使用逻辑通道对照表中的相关数据自动完成本端物理接口上的逻辑通道配置,也可以将逻辑通道对照表发送给网络控制器,由网络控制器向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下发逻辑通道配置。

以netconf为例描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与网络控制器之间交互。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可以主动向网络控制器建立netconf通信,并按照yang模型定义要求,将逻辑通道对照表数据进行编码封装,通过netconf通信通道上传网络控制器。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的具体方案选择不同,两者之间的交互形式、通信协议可以有多种差异,如下:

1.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可以主动向网络控制器发起通信请求,也可以由网络控制器主动发起方向请求;

2.两者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snmp、telnet等,并不局限于netconf;

3.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可以主动向网络控制器发送逻辑通道对照表,也可以由网络控制器主动发起查询请求;

4.两者间交互逻辑通道对照表数据既可以每次全量上传,也可以仅将本次变化的数据进行增量同步。

网络控制器由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获得逻辑通道对照表数据后,解析每一个数据条目(对应于某个中心端接入设备110的一个逻辑通道),并向该数据条目对应的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下发一条逻辑通道配置指令,该逻辑通道配置指令包括的主要信息如下:

1.逻辑通道对应的物理接口——gi0;

2.逻辑通道的通道标识参数——vid(同一物理接口上的每一逻辑通道具有唯一的vid);

3.逻辑通道名——由物理接口名+’连接符’+通道标识参数构成(如gi0.10/20/30)。

中心端接入设备110(r0)获得上述逻辑通道配置指令后,即按照数据要求依次创建逻辑通道gi0.10、gi0.20、gi0.30,并分别为这些逻辑通道设置逻辑通道标识10、20、30,完成与dev-a对接通信所需的逻辑通道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hello报文中可以包括有其它任何不冲突的协议类型编码,不局限于案例中的”0x3030”。

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不需要人工来管理运营商设备与用户端接入设备,使得运营商设备与用户端接入设备的逻辑通道配置参数一致性,而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可以通过自动化探测和发现避免中心端接入设备110与中心端mstp设备120出现逻辑通道配置参数出现差错而导致通信故障的问题。

请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拓扑发现装置200的结构框图,所述装置应用于上述的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100的中心端接入设备110,所述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100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与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连接的中心端mstp设备120以及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连接的分支端mstp设备130;所述装置包括:

报文获取模块210,用于获取所述中心端mstp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协议报文;

标识获取模块220,用于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

对应关系存储模块230,用于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以使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根据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及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发送数据报文。

可选地,所述对应关系存储模块230具体用于:判断预先生成的逻辑通道对照表中是否存在有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在为否时,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添加到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中;在为是时,判断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中存储的所述预设对应关系是否与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一致,如果不一致,对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中的所述预设对应关系进行更改,以更改为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一致。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指令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更新后的逻辑通道对照表生成逻辑通道配置指令;逻辑通道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通道配置指令在接收所述协议报文的接口上配置与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

可选地,所述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还包括网络控制器,所述网络控制器与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逻辑对照表上传模块,用于向所述网络控制器发送更新后的逻辑通道对照表;配置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网络控制器根据所述逻辑通道对照表发送的逻辑通道配置指令;逻辑通道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逻辑通道配置指令在接收所述协议报文的接口上配置与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对应的逻辑通道。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协议类型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协议报文的报文类型是否为预设协议类型;逻辑通道标识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协议报文的报文类型为预设协议类型时,判断所述协议报文中是否携带有逻辑通道标识;所述标识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协议报文中携带有逻辑通道标识时,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100,所述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100包括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与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连接的中心端mstp设备120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分别连接的分支端mstp设备130。

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用于周期性广播发送协议报文;

所述分支端mstp设备13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协议报文后,发送给所述中心端mstp设备120;

所述中心端mstp设备120,用于将所述协议报文中添加逻辑通道标识后发送至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

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用于获取所述协议报文,并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还用于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以使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根据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及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发送数据报文。

请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心端接入设备11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1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10,例如cpu,至少一个通信接口320,至少一个存储器330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340。其中,通信总线340用于实现这些组件直接的连接通信。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通信接口320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存储器330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330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存储器330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指令由所述处理器310执行时,中心端接入设备110执行上述图2所示方法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中中心端接入设备110所执行的方法过程。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拓扑发现方法、装置及多业务传输网络系统,该方法中,通过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获取从所述中心端mstp设备发送的来自所述至少一个分支端接入设备中的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协议报文,然后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的设备标识,然后从所述协议报文中获取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以及所述设备标识,再将所述逻辑通道标识与所述设备标识作为对应关系进行存储,以使所述中心端接入设备根据所述逻辑通道标识及所述设备标识向所述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发送数据报文。本方案中,中心端接入设备可从中心端mstp设备处获取某一分支端接入设备对应的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从而可以使得中心端接入设备与中心端mstp设备存储的逻辑通道标识与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保持一致,当中心端mstp设备存储的逻辑通道参数发生改变时,中心端接入设备和中心端mstp设备可以及时进行变更,并与中心端mstp设备保持一致,从而保证了网络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并且使得网络变更、维护及故障排错更加高效和便捷。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目标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