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98965发布日期:2018-12-08 06:2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传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综合接入设备为一种接入设备,通过设置多类型和多功能的接口,可以向用户提供数据、语音、多媒体等业务的接入。

在综合接入设备中通常包括一管理模块和多个接入模块,接入模块用于提供接入接口,管理模块用于进行接入模块的管理,其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与相应的接入模块进行通讯,管理模块与这多个接入模块之间通常以串口总线的方式通信,在串行通信的过程中,而当管理模块与某一接入模块之间的通信异常时,会导致管理模块与其他接入模块之间的通信异常,尤其在导致管理模块接收数据超时后,甚至会导致整个综合接入设备的托管,无法正常进行接入业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综合接入设备包括管理模块、接入模块槽位和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所述管理模块与所述接入模块槽位之间通过串口总线连接以及以太网总线连接,所述传输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若是,则所述管理模块与所述接入模块以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

若否,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若是,则所述管理模块与所述接入模块以串口总线进行通信。

可选的,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预先标记有所支持的连接方式,所述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包括以太网总线连接和串口总线连接;则,

所述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包括:通过所述接入模块预先标记的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

所述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包括:通过所述接入模块预先标记的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

可选的,预先标记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包括:

进行第一轮询,所述第一轮询包括:由管理模块通过串口总线向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发送查询信息,若收到应答,则将所述接入模块标记为支持串口总线连接;

进行第二轮询,所述第二轮询包括:由管理模块通过以太网总线向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发送查询信息,若收到应答,则将所述接入模块标记为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

可选的,若所述接入模块不支持串口总线连接,则返回错误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综合接入设备中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之间的通信,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若是,则所述管理模块与所述接入模块以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当所述接入模块不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时,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若是,则所述管理模块与所述接入模块以串口总线进行通信。

可选的,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预先标记有所支持的连接方式,所述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包括以太网总线连接和串口总线连接;则,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中,所述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包括:通过所述接入模块预先标记的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中,所述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包括:通过所述接入模块预先标记的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预标记单元,用于进行第一轮询以及第二轮询,所述第一轮询包括:由管理模块通过串口总线向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发送查询信息,若收到应答,则将所述接入模块标记为支持串口总线连接;

所述第二轮询包括:由管理模块通过以太网总线向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发送查询信息,若收到应答,则将所述接入模块标记为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

错误提示单元,用于当所述接入模块不支持串口总线连接时,返回错误提示信息。

可选的,所述接入模块用于数据、语音和/或多媒体数据的接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综合接入设备以及如上所述的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

所述综合接入设备包括管理模块、接入模块槽位和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所述管理模块与所述接入模块槽位之间通过串口总线连接以及以太网总线连接。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综合接入设备中的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槽位之间通过串口总线以及以太网总线两种方式连接,这样,在数据传输时,先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若是,则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以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若否,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若是,则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以串口总线进行通信。该方法中采用管理模块与接口模块之间采用多种通信方式,使其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同时,优先以以太网总线的方式进行通讯,以太网总线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大的数据传输流量,避免管理模块与其他接入模块之间的通信异常,保证正常接入业务的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先标记接入模块所支持的连接方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在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场景中。综合接入设备设置有多类型和多功能的接口模块,每个接口模块可以提供一种或多种接口,可以用于电话机、计算机、交换机、网关等设备的接入,以便向用户提供数据、语音、多媒体等业务的接入。

在现有技术中,综合接入设备通常通过串行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如果管理模块在与某一接入模块之间的通信异常,将可能导致整个综合接入设备的托管。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综合接入设备中的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槽位之间通过串口总线以及以太网总线两种方式连接,这样,在数据传输时,先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若是,则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以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若否,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若是,则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以串口总线进行通信。该方法中采用管理模块与接口模块之间采用多种通信方式,使其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同时,优先以以太网总线的方式进行通讯,以太网总线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大的数据传输流量,避免管理模块与其他接入模块之间的通信异常,保证正常接入业务的进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综合接入设备进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综合接入设备包括管理模块、接入模块槽位和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其中,接入模块用于提供接入接口,通过接入模块与其他需要接入的设备进行连接,需要接入的设备例如可以为电话机、计算机、交换机、网关等,通过综合接入设备可以向用户提供数据、语音、多媒体等一种或多种业务的接入。管理模块是用于管理接入模块的模块,通常地,管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与相应的接入模块进行数据通讯,本申请中,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槽位之间通过串口总线连接以及以太网总线连接,这样,管理模块可以通过串口总线或者以太网总线与通过接入模块槽位接入的各个接入模块进行通信。

在具体的应用中,管理模块可以设置于管理模块的槽位中或者直接设置于线路板中,通过线路板中预置的电连线实现管理模块与各接入模块槽位的连接,连接方式包括串口总线和以太网总线的通信连接,当接入模块接入至接入模块槽位后,接入模块的数据端口与接入模块槽位相应的端口连接,从而,接入模块可以通过串口总线或者以太网总线与管理模块通讯。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模块是否能够通过串口总线或者以太网总线与管理模块通讯,由于接入模块自身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或者以太网总线连接,也就是说,当接入模块支持串口总线连接时,接口模块中与串口总线连接相关的数据端口与接入模块槽位串口总线连接相应的端口连接起来,从而接入模块能够通过串口总线与管理模块通讯;同样地,当接入模块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时,接口模块中与以太网总线连接相关的数据端口与接入模块槽位以太网总线连接相应的端口连接起来,从而接入模块能够通过以太网总线与管理模块通讯。

基于上述的综合接入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参考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01-s102:

s101: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若是,则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以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

在实际应用中,相比于通过串口总线进行通信的方式,通过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的方式具有数据传输速率更快的优点,因此应优先选择通过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的方式。此外,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设备需要与该接入模块槽位上的总线相连接时才可支持与该总线对应的通信方式,反之,该接入设备不支持与该总线对应的通信方式。例如: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设备与该接入模块槽位上的以太网总线相连接时才可支持通过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的方式,反之,该接入设备不支持通过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的方式。由此可知,每个接入模块支持的通信方式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接入模块a只支持通过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的方式;接入模块c可支持通过串口总线和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的两种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如果支持,即表示该接入模块支持通过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的方式,则管理模块可以通过以太网总线与该接入模块进行通信。

s102:若否,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若是,则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以串口总线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接入模块不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即表示该接入模块不支持通过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的方式;则可以判断该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以确定其是否支持通过串口总线进行通信的方式,如果支持,则管理模块可以通过串行总线与该接入模块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若接入模块不支持串口总线连接,则返回错误提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通过判断确定接入模块同时不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和串口总线连接时,则可确定该接入模块既不支持通过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的方式,又不支持通过串口总线进行通信的方式。此时,可向管理模块返回错误提示消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获得接入模块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具体的,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预先标记有所支持的连接方式,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包括以太网总线连接和串口总线连接;则,

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包括:通过接入模块预先标记的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

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包括:通过接入模块预先标记的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预先确定每一个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并对其进行标记。其中,接入模块支持的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以太网总线连接和串口总线连接。例如:预先确定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a只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则标记接入模块a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的方式;预先确定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b只支持串口总线连接,则标记接入模块b支持串口总线连接的方式;预先确定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c既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又支持串口总线连接,则标记接入模块c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和串口总线连接的方式。预先确定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d既不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又不支持串口总线连接,则标记接入模块d既不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又不支持串口总线连接的方式。具体应用中,例如可以通过文本、表格、数据库、赋值等方式对接入模块所支持的连接方式进行标记。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中预先标记接入模块所支持的连接方式的方法流程图,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201-s202:

s201:进行第一轮询,所述第一轮询包括:由管理模块通过串口总线向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发送查询信息,若收到应答,则将所述接入模块标记为支持串口总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通过进行第一轮询的方式对每一个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进行标记。具体包括:由管理模块通过串口总线向每一个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都发送查询信息,若管理模块接收到接入模块的应答,则对该接入模块标记其支持串口总线连接;若管理模块没有接收到接入模块的应答,则对该接入模块标记其不支持串口总线连接。由此可以将每一个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都标记其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

s202:进行第二轮询,所述第二轮询包括:由管理模块通过以太网总线向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发送查询信息,若收到应答,则将所述接入模块标记为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进行第一轮询的方式对每一个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进行标记之后,可以通过进行第二轮询的方式对每一个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进行标记。具体包括:由管理模块通过以太网总线向每一个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都发送查询信息,若管理模块接收到接入模块的应答,则对该接入模块标记其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若管理模块没有接收到接入模块的应答,则对该接入模块标记其不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由此可以将每一个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都标记其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上述第一轮询和第二轮询的顺序并不做特别限定,可以先进行步骤s201,而后进行s202;也可以先进行步骤s202,而后进行s201。

在具体的应用中,可以通过在管理模块的轮询部分中添加轮询线程,以查询每一个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所支持的连接方式。

因此,在对每一个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所支持的连接方式都进行标记之后,则,对于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的方法可以包括:通过该接入模块预先标记的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判断该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例如:根据接入模块a标记的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的连接方式,则可判断出接入模块a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根据接入模块b标记的支持串口总线连接的连接方式,则可判断出接入模块b不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同理,可判断出接入模块c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接入模块d不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

同理,对于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的方法可以包括:通过该接入模块预先标记的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判断该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例如:根据接入模块a标记的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的连接方式,则可判断出接入模块a不支持串口总线连接;根据接入模块b标记的支持串口总线连接的连接方式,则可判断出接入模块b支持串口总线连接。同理,可判断出接入模块c支持串口总线连接,接入模块d不支持串口总线连接。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将综合接入设备中的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槽位之间通过串口总线连接以及以太网总线连接,则,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若是,则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以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若否,判断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若是,则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以串口总线进行通信。通过该种方法,可以保证管理模块先通过传输速率更快的以太网总线与接入模块之间进行通信,从而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此外,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之间可以通过以太网总线以及串口总线两种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从而降低了管理模块在与某一接入模块之间的通信异常时导致的管理模块与其他接入模块之间的通信异常的可能性,进一步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应用于综合接入设备中管理模块与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之间的通信,所述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301,用于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若是,则所述管理模块与所述接入模块以以太网总线进行通信

第二通信单元302,用于当所述接入模块不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时,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若是,则所述管理模块与所述接入模块以串口总线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预先标记有所支持的连接方式,所述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包括以太网总线连接和串口总线连接;则,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301中,所述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包括:通过所述接入模块预先标记的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302中,所述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包括:通过所述接入模块预先标记的所支持的连接方式,判断所述接入模块是否支持串口总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预标记单元,用于进行第一轮询以及第二轮询,所述第一轮询包括:由管理模块通过串口总线向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发送查询信息,若收到应答,则将所述接入模块标记为支持串口总线连接;

所述第二轮询包括:由管理模块通过以太网总线向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发送查询信息,若收到应答,则将所述接入模块标记为支持以太网总线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错误提示单元,用于当所述接入模块不支持串口总线连接时,返回错误提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入模块用于数据、语音和/或多媒体数据的接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综合接入设备以及上述所述的综合接入设备的数据传输装置;

所述综合接入设备包括管理模块、接入模块槽位和接入模块槽位中的接入模块,所述管理模块与所述接入模块槽位之间通过串口总线连接以及以太网总线连接。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