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7910发布日期:2020-06-02 19:5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摄像头组件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趋向于全面屏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例的移动终端,具有前置摄像头及后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会占用屏幕之外的空间,前置摄像头的存在使得现有的移动终端无法做到完全的全面屏效果。如何实现移动终端真正的全面屏,又可以保证移动终端薄型化设计为业界在不断研发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实现了真正的全面屏及薄型化的设计。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背盖、中框、旋转模块及驱动机构,所述中框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背盖固定连接,所述移动部与所述旋转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背盖之间,所述背盖顶部设有缺口,所述旋转模块位于所述缺口处,所述旋转模块包括摄像头,所述旋转模块的外表面与所述背盖拼接共同形成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表面,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模块升降及旋转,使得所述摄像头兼具后置摄像头及前置摄像头的功能,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旋转模块升降的过程中,所述移动部连同所述旋转模块同步升降,当所述旋转模块收容在所述缺口内时,所述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拼接形成所述中框。

本申请通过将摄像头设置在旋转模块,当旋转模块位于背盖顶部缺口内时,摄像头作为后置摄像头使用,且此种状态下,摄像头没有被背盖遮挡,无需在背盖上设置摄像头孔,且旋转模块的外壳直接作为移动终端的外表面,旋转模块的外壳包覆摄像头,可以做到较高的密封等级,摄像头处不易被灰尘污染,拍照清晰。背盖与旋转模块这种并排拼接形成移动终端外表面的架构,使得移动终端更容易做到薄型化。通过旋转模块的升降及旋转,摄像头可以转至显示屏一侧作为前置摄像头,移动终端无需配置两个摄像头,无需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外围为前置摄像头预留位置,真正实现了完全的全面屏,即显示区直接邻近移动终端的边框。通过将中框划分为固定部和移动部,使得移动部与旋转模块同步升降,可以保证移动终端旋转模块升降的部分与移动终端主体部分同宽,主体部分指的就是中框固定部所在的部分,这样的架构使得移动终端整体结构更平衡,驱动机构能带动旋转模块平稳升降。

一种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供给所述驱动机构启动信号,当所述驱动机构未启动时,所述旋转模块收容在所述缺口内,所述摄像头作为后置摄像头。当用户需要使用前置摄像头时,控制模块发送启动信号给驱动机构,使得驱动机构带动所述旋转模块升起,并移动至离开所述缺口,再旋转所述旋转模块,将所述摄像头旋转至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控制模块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内的主板上,主板配置在背盖的内侧,背盖的内侧还可以设置电池,电池可以与主板并排设置,驱动机构亦设置在背盖的内侧,驱动机构靠近背盖顶部缺口位置,电池和主板位于驱动机构与背盖底部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转动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旋转模块的正下方,所述控制模块发送驱动信号至所述升降组件时,使得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旋转模块升起且移动至所述缺口之外,所述控制模块发送驱动信号至所述转动组件,使得位于所述缺口之外的所述旋转模块旋转,以使所述摄像头旋转至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的升降组件和转动组件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接,将升降动作和旋转动作分开驱动,使得控制模块能够更精准操纵旋转模块。转动组件可以与旋转模块同步升降,均由升降组件驱动,此种状态下,转动组件与旋转模块共同连接在一个支撑板上。其它实施方式中,转动组件也可以与旋转模块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支撑件上,可以先通过控制模块驱动转动组件使得旋转模块转动,此时,旋转模块在缺口内部转动,转动后,再通过控制模块驱动升降组件使得旋转模块升起。这样升起的部分就只有旋转模块。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电机、固定架、滑块、导引件及顶出件,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终端内部,具体而言,移动终端包括中框,中框包括层叠在显示屏和背盖之间的支撑板,固定架固定在支撑板上,固定架通过螺钉、点胶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至支撑板。所述电机固定至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设收容空间,所述导引件固定在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滑块与所述导引件配合,所述顶出件的一端固定至所述滑块,所述顶出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固定架并用于带动所述旋转模块升降,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滑块相对所述导引件滑动,以带动所述顶出件伸出或缩回所述收容空间。

具体而言,所述导引件包括导杆和丝杆,所述导杆和所述丝杆分别位于所述顶出件的两侧,所述滑块设有供所述导杆穿过的通孔及与所述丝杆配合的螺纹孔。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外围包覆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使得所述收容空间被密封,密封的收容空间使得丝杆和导杆与外界隔离,灰尘无法进入收容空间,避免了丝杆、导杆与滑块之间受灰尘污染导致卡死的情况,因此,本实放方式中通过防尘罩的设置,提供了更顺畅的升降驱动,提升了用户体验。防尘罩可以为柔性片状结构,例如防尘布、防尘膜等,可以通过粘胶的方式粘贴在固定架上,遮挡收容空间的开口。防尘罩也可以为刚性的盖板结构,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至固定架,且防尘罩和固定架之间可以设置密封胶。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导杆和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连接板包括一对侧板,所述一对侧板之间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电机安装至所述第一固定板。具体而言,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固定板和旋转模块之间,顶出件伸出第二固定板可以将旋转模块顶起。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缓冲装置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旋转模块之间,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所述旋转模块,所述缓冲装置连接至所述支撑架;所述旋转模块收容在所述缺口内时,所述缓冲装置位于在所述一对侧板的两侧;所述顶出件伸出所述固定架的过程中,将所述支撑架连同所述缓冲装置及所述旋转模块顶起。所述旋转模块处于升起状态下,当移动终端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由于缓冲装置的存在,缓冲装置能够受压缩吸收部分冲击力,这样可以减轻顶出件和滑块所受的冲击力,起到缓冲和保护滑块及顶出件的作用。

具体而言,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固定连接至所述支撑架,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支撑架背离所述旋转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收容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一弹簧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在所述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具体而言,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可以与支撑架一体成型设置。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呈l形,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背靠背设置,第一支架与支撑架构形成“匚”形架构,第二支架与支撑架亦形成“匚”形架构,且这两个“匚”形架构背靠背设置,它们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旋转模块连接,且与所述旋转模块同步升降,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分布在所述旋转模块相对两侧的转动电机和转轴,所述旋转模块与所述转动组件通过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电机驱动所述旋转模块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内设中空通道,所述中空通道用于供线缆穿过,所述线缆电连接在所述旋转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电机通过柔性连接件电连接在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旋转模块收容在所述缺口内时,所述柔性连接件呈弯曲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包括固定部和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背盖固定连接,所述移动部与所述转动组件固定连接,且与所述转动组件同步升降,当所述旋转模块收容在所述缺口内时,所述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拼接形成所述中框。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模块还包括闪光灯组件、音频组件、环境光传感器和红外发射灯。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音频组件具有拾音功能,所述摄像头与所述音频组件电连接,以使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音频组件获取被拍摄者的方位信号,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摄像头所获取的方位信号调节所述摄像头的方向。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模块还包括人脸跟踪识别模块和人眼跟踪模块,用于识别被拍摄者的方位信号,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接收所述方位信号并调节所述摄像头的方向。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模块收容在所述缺口内时,所述旋转模块与所述背盖之间保持间隙,所述移动终端内设天线,所述间隙为所述天线的辐射路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的辐射体设置在所述旋转模块的外壳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背盖包括主体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位于所述主体的顶端,所述缺口形成在所述活动部上,所述活动部用于与所述旋转模块同步升降。活动部用于遮挡驱动机构的转动组件,这样不需要为转动组件配置外壳,背盖的活动部即可以作为移动终端的外壳也可以作为转动组件的外壳,有利于移动终端薄型化的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二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侧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中的背盖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后视图,其中旋转模块为未升起的状态;

图6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后视图,其中旋转模块为升起的状态;

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前视图,其中旋转模块为升起并旋转至显示屏一侧的状态;

图8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背盖与旋转模块连接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表达了驱动机构与控制模块之间的关系;

图10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之旋转模块处于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驱动机构的升降组件、转动组件与旋转模块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中驱动机构的升降组件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之旋转模块处于升起状态的局部示意图,主要表达顶出件与支撑架、缓冲装置及固定架之间的关系;

图1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其中旋转模块为未升起的状态;

图1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其中旋转模块为升起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移动终端100包括位于前面的显示屏10、位于后面的背盖20及连接在显示屏10和背盖20之间的中框30。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100的显示屏10为全面屏,即看起来显示屏10内大部分或者所有的区域均为显示区,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100的背盖20没有完全覆盖移动终端的背面,背盖20的顶部设有缺口21(如图4所示),缺口21可以设置在背盖20顶部的中间区域,即背盖20顶部包括u形区域。缺口21的开口开设在移动终端100的顶端。

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100还包括旋转模块40和驱动机构50,所述驱动机构50设于所述显示屏10和所述背盖20之间,图2中驱动机构50为虚线框所表示的区域,驱动机构50设置在背盖20内侧,可以安装在移动终端100内的中框支架上。所述旋转模块40位于所述缺口21处,所述旋转模块40包括摄像头41,所述旋转模块40的外表面与所述背盖20拼接共同形成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外表面,所述驱动机构50用于驱动所述旋转模块40升降及旋转,使得所述摄像头41兼具后置摄像头及前置摄像头的功能。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通过将摄像头41设置在旋转模块40,当旋转模块40位于背盖20顶部缺口21内时(如图5所示),摄像头41作为后置摄像头使用,且此种状态下,摄像头41没有被背盖20遮挡,无需在背盖20上设置摄像头孔,且旋转模块40的外壳直接作为移动终端100的外表面,旋转模块40的外壳包覆摄像头41的内部结构,可以做到较高的密封等级,摄像头41处不易被灰尘污染,具拍照清晰的优势。背盖20与旋转模块40这种并排拼接形成移动终端100外表面的架构,使得移动终端100更容易做到薄型化。图6所示为驱动机构50将旋转模块40升起的状态,此时,旋转模块40移动至缺口21的外部。驱动机构50还能够驱动旋转模块40旋转,围绕转轴a旋转。一种实施方式中,转轴a沿着移动终端100短边方向延伸,且穿过旋转模块40的中心。旋转后,摄像头41旋转至显示屏10的一侧,如图7所示,此时,摄像头41可以作为前置摄像头使用。具体而言,摄像头41旋转的角度可以为180度,也可以为大于180度或小于180度的其它角度,可以根据具体的拍摄需求调整旋转模块40旋转角度,即调整摄像头的拍摄角度。

因此,本申请通过旋转模块40的升降及旋转,摄像头41可以转至显示屏10一侧作为前置摄像头,移动终端100无需配置两个摄像头,无需在显示屏10的显示区外围为前置摄像头预留位置,真正实现了完全的全面屏,即显示区直接邻近移动终端100的边框。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移动终端100还包括控制模块60,所述控制模块60用于供给所述驱动机构50启动信号,当所述驱动机构50未启动时,所述旋转模块40收容在所述缺口21内,所述摄像头41作为后置摄像头。当用户需要使用前置摄像头时,控制模块60发送启动信号给驱动机构50,使得驱动机构50带动所述旋转模块40升起,并移动至离开所述缺口41,即图6所示的状态,再旋转所述旋转模块40,将所述摄像头41旋转至所述显示屏10的一侧,即图7所示的状态。控制模块60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内的主板600上,主板600配置在背盖20的内侧,背盖20的内侧还可以设置电池601,电池601可以与主板600并排设置,驱动机构50亦设置在背盖20的内侧,驱动机构50靠近背盖20顶部缺口21位置,电池601和主板600位于驱动机构50与背盖20的底部之间。

如图8所示,本申请背盖20的顶部缺口21处容纳旋转模块40,旋转模块40收容在缺口21内时,旋转模块40与背盖20之间保持间隙g,例如间隙g可以为0.15mm,旋转模块40和背盖20之间的间隙g能够作为移动终端内部天线101的辐射路径。移动终端100内设天线101(图8中示意性地表达了天线101位于背盖20的内侧),为保证移动终端的质感,将背盖20设计为金属材质,这样,移动终端100内的天线101就可以通过旋转模块40和背盖20之间的间隙g辐射出去,不需要在背盖上加设天线缝,只需要借助缺口21位置所形成的间隙g,即可形成天线缝功能。因此,本申请背盖20的缺口21,及背盖20与旋转模块40配合的结构的设计,不但有助于移动终端100薄型化发展,还可以在简化背盖20结构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满足天线缝的功能,使移动终端100具有低成本的优势。移动终端100内的天线101的辐射体可以设置在背盖20内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旋转模块40的外壳上。当天线101的辐射体设计在旋转模块40外壳上时,随着旋转模块40的升降和旋转,可以对天线101进行调谐,使其功能更强,辐射效果更好。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所述驱动机构50包括升降组件51和转动组件52,所述控制模块60发送驱动信号至所述升降组件51时,使得所述升降组件51带动所述旋转模块40升起且移动至所述缺口21之外,所述控制模块60发送驱动信号至所述转动组件52,使得位于所述缺口21之外的所述旋转模块41旋转,以使所述摄像头41旋转至所述显示屏10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的升降组件51和转动组件52分别与控制模块60电连接,将升降动作和旋转动作分开驱动,使得控制模块60能够更精准操纵旋转模块40。转动组件52可以与旋转模块40同步升降,均由升降组件51驱动,此种状态下,转动组件52与旋转模块40共同连接在一个支撑板上。其它实施方式中,转动组件52也可以与旋转模块40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支撑件上,可以先通过控制模块60驱动转动组件52工作,使得旋转模块40转动,此时,旋转模块40在缺口21内部转动,转动后,再通过控制模块60驱动升降组件51使得旋转模块40升起,这样升起的部分就只有旋转模块40。

图10为本申请移动终端之旋转模块40处于初始状态,即未被升起状态下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移动终端中的驱动机构50之升降组件51、转动组件52与旋转模块40的内部细节结构图示。请结合图10和图11,图10和图11分别从前、后两个方向(即显示屏一侧和背盖一侧)观看的具体结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51设置在所述旋转模块40的正下方,以增加移动终端内部的空间,并且使得所述旋转模块40伸出或缩回移动终端时受力比较均衡。所述升降组件51包括电机512、固定架514、滑块516、导引件517及顶出件518。所述固定架514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终端100内部,具体而言,移动终端100包括中框30,中框30包围的空间内设层叠在显示屏10和背盖20之间的支撑板(图中为了显示驱动机构的结构,将支撑板隐藏了,支撑板理解为移动终端内中框支架,用于安装显示屏、电池、电路板等电子器件),固定架514固定在支撑板上,固定架514可以通过螺钉、点胶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至支撑板。所述电机512固定至所述固定架514,所述固定架514内设收容空间5142,所述导引件517固定在所述收容空间5142内,所述滑块516位于所述收容空间5142内,所述滑块516与所述导引件517配合,所述顶出件518的一端固定至所述滑块516,所述顶出件518的另一端用于伸出所述固定架514并用于带动所述旋转模块40升降,所述电机512用于驱动所述滑块516相对所述导引件517滑动,以带动所述顶出件518伸出或缩回所述收容空间5142。

具体而言,如图12所示,所述导引件517包括导杆5172和丝杆5174,所述导杆5172和所述丝杆5174分别位于所述顶出件518的两侧,所述滑块516设有供所述导杆5172穿过的通孔及与所述丝杆5174配合的螺纹孔。通过滑块516与丝杆5174之间的螺纹配合实现滑块516沿着丝杆5174的移动,导杆5172与滑块516之间为光滑配合,用于为滑块516提供导向,导杆5172和丝杆5174对称分布在顶出件518的两侧,为滑块516的滑动提供了平稳的导向架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514外围包覆防尘罩(图中未显示防尘罩结构,可以理解,防尘罩即是遮罩在固定架514外部的壳体或罩体或膜状结构,目的是将收容空间5142包裹,形成密封空间),所述防尘罩使得所述收容空间5142被密封,密封的收容空间5142使得丝杆5174和导杆5172与外界隔离,灰尘无法进入收容空间5174,避免了丝杆5174、导杆5172与滑块518之间受灰尘污染导致卡死的情况,因此,本实放方式中通过防尘罩的设置,提供了更顺畅的升降驱动,提升了用户体验。防尘罩可以为柔性片状结构,例如防尘布、防尘膜等,可以通过粘胶的方式粘贴在固定架上,遮挡收容空间5142的开口。防尘罩也可以为刚性的盖板结构,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至固定架514,且防尘罩和固定架514之间可以设置密封胶。如图12所示,固定架514包括卡扣5145,图中显示的卡扣5145的数量为四个,固定架514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卡扣5145,这种实施方式中,防尘罩为刚性盖板结构,通过盖板上的卡孔与卡扣5145的配合,将防尘罩固定至固定架514。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514包括第一固定板5141、第二固定板5143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514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5143之间的连接板,所述导杆5172和所述丝杆5174的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第一固定板514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5143,所述连接板包括一对侧板5147,所述一对侧板5147之间形成所述收容空间5142,所述电机512安装至所述第一固定板5141。具体而言,第二固定板5143位于第一固定板5141和旋转模块40之间,顶出件518伸出第二固定板5143可以将旋转模块40顶起。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51还包括缓冲装置511和支撑架519,所述支撑架519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143和所述旋转模块40之间,所述支撑架519用于支撑所述旋转模块40,所述缓冲装置511连接至所述支撑架519;所述旋转模块40收容在所述缺口21内时,所述缓冲装置40位于在所述一对侧板5147的两侧;所述顶出件518伸出所述固定架514的过程中,将所述支撑架519连同所述缓冲装置511及所述旋转模块40共同被顶起。所述旋转模块40处于升起状态下,当移动终端100受到外力冲击的时候,由于缓冲装置511的存在,缓冲装置511能够受压缩吸收部分冲击力,这样可以减轻顶出件518和滑块516所受的冲击力,起到缓冲和保护滑块516及顶出件518的作用。

具体而言,所述缓冲装置511位于所述旋转模块40的正下方,以吸收所述旋转模块40受到的外部冲击,所述缓冲装置511包括第一弹簧5112、第二弹簧5114、第一支架5116和第二支架5118,所述第一支架5116和所述第二支架5118均固定连接至所述支撑架519,且所述第一支架5116和所述第二支架5118位于所述支撑架519背离所述旋转模块40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架5116和所述第二支架5118之间形成容置空间5111(如图13所示,图13所示的状态为旋转模块40被顶出件518顶起,此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容置空间5111),所述容置空间5111用于收容所述固定架514,所述第一弹簧5112连接在所述支撑架519与所述第一支架5116之间,所述第二弹簧5114连接在所述支撑架519和所述第二支架5116之间。具体而言,第一支架5116和第二支架5118可以与支撑架519一体成型设置。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5116和第二支架5118呈l形,第一支架5116与第二支架5118背靠背设置,第一支架5116与支撑架519构形成“匚”形架构,第二支架5118与支撑架519亦形成“匚”形架构,且这两个“匚”形架构背靠背设置,它们之间形成容置空间5111。

如图11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组件52与所述旋转模块40连接,且与所述旋转模块40同步升降,所述转动组件52包括分布在所述旋转模块40相对两侧的转动电机522和转轴524,所述旋转模块40与所述转动组件52通过所述转轴52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电机522驱动所述旋转模块40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524内设中空通道5241,所述中空通道5241用于供线缆526穿过,所述线缆526电连接在所述旋转模块40和所述控制模块60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电机522通过柔性连接件528电连接在至所述控制模块60,所述旋转模块40收容在所述缺口21内时,所述柔性连接件528呈弯曲状态,这样当旋转模块40升起时,柔性连接件528弯曲的部分就可以为旋转模块移动的行程提供伸长量。

如图3、图6和图13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中框30,所述中框30包括固定部31和移动部32,所述固定部31与所述显示屏10和所述背盖20固定连接,所述移动部32与所述旋转模块40连接,所述驱动机构50驱动所述旋转模块40升降的过程中,所述移动部32连同所述旋转模块40同步升降,当所述旋转模块40收容在所述缺口内时,所述移动部32与所述固定部31拼接形成所述中框30。通过将中框划分为固定部和移动部,使得移动部与旋转模块同步升降,可以保证移动终端旋转模块升降的部分与移动终端主体部分同宽,主体部分指的就是中框固定部所在的部分,这样的架构使得移动终端整体结构更平衡,驱动机构能带动旋转模块平稳升降。

具体而言,所述移动部32与所述转动组件52固定连接(如图13所示),且与所述转动组件21同步升降。当旋转模块40升起时,移动部32亦升起,移动部32与固定部31之间分离,如图6所示的状态,移动部32和固定部31之间形成间隔33。当所述旋转模块40收容在所述缺口21内时,所述移动部32与所述固定部31拼接形成所述中框30,即移动部32和固定部31相接触,间隔33的位置被移动部32占据,如图3所示的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模块还包括闪光灯组件、音频组件、环境光传感器和红外发射灯,这样将多种功能的元件集合在旋转模块内,有利于移动终端的器件的布局,节约其内部空间,特别是不需要在显示屏10的一侧设置闪光灯组件、音频组件、环境光传感器和红外发射灯,提升了屏占比,实现完全的全面屏。具体而言,旋转模块40内设电路板,闪光灯组件、音频组件、环境光传感器和红外发射灯设置在电路板上,电路板通过线缆电连接至控制模块60。旋转模块40内的摄像头也可以包括主摄像头、长焦摄像头及广角摄像头等不同的各类的摄像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音频组件具有拾音功能,所述摄像头与所述音频组件电连接,以使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音频组件获取被拍摄者的方位信号,所述控制模块60通过所述摄像头所获取的方位信号调节所述摄像头的方向。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模块还包括人脸跟踪识别模块和人眼跟踪模块,用于识别被拍摄者的方位信号,所述控制模块60通过接收所述方位信号并调节所述摄像头的方向。

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背盖20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的结构的背盖20会遮盖驱动机构50,当旋转模块40连同驱动机构的转动组件52升起时,转动组件52会离开背盖20,这样转动组件52需要独立的壳体。

其它实施方式中,背盖20也可以为分体式的结构,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的背盖20包括主体20a和活动部20b,活动部20b位于主体20a的顶端。主体20a覆盖移动终端内的电路板、电池及驱动机构50的升降组件51。活动部20b与主体20a互为独立的元件,活动部20b遮盖驱动机构50的转动组件51,且能够随着旋转模块的升降,同步升降,这样活动部20b即作为转动组件51的外壳,不需要为转动组件51再设置外壳,有利于终端薄型化设计。具体而言,主体20a呈矩形,活动部20b呈u形,活动部20b上设有缺口,此缺口相当于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背盖20上的缺口21,其中用于容纳旋转模块40。

如图14所示,当旋转模块40处于未升起状态时,背盖20的主体20a和活动部20b之间形成缝隙20c,缝隙20c可以用作缝隙天线用,当背盖20为金属时,缝隙20c可以作为移动终端内部的天线的辐射路径。

如图15所示,当旋转模块40升起时,背盖20的主体20a和活动部20b分离,活动部20b与旋转模块40同步升起,活动部20b所遮盖的元件为驱动机构50的转动组件,图15所示为转动组件带动旋转模块40转动后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