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及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0539发布日期:2018-10-23 17:1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屏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整体式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及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



背景技术:

全面屏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手机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机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显示区域。但实际上受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暂时市场上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只是超高屏占比的手机,没能做到手机正面显示屏的显示区域达到100%的手机。

现在大家所述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是指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可以达到90%以上的手机,为拥有超窄边框设计的手机。

然而现有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面临着种种设计上以及制造工艺技术上的难点,比如听筒、前置摄像头以及各种感应模块的安置及焊接位置;如何解决前置指纹识别的问题等。

目前,电容式指纹识别在手机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电容式指纹识别传感器对识别厚度有严格要求,目前的手机在安装电容式指纹识别模块时,无法确保玻璃盖板上拥有较小的识别区域,该结构加工繁琐,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能够实现全屏显示的手机,该手机能够实现全屏的识别控制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包括手机盖板,所述手机盖板的外表面为全屏显示屏;

所述手机盖板的下部与所述触控感应器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识别模组的安置槽;

所述安置槽设置在所述手机盖板的下部靠近边缘处;

所述安置槽的底面与所述手机盖板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识别区域;

所述识别区域与所述手机盖板为一体结构。

在上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识别模组为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设置在所述安置槽内与所述手机盖板紧密贴合。

在上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安置槽上用于承接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表面与所述手机盖板的外表面之间的区域为识别区域,该识别区域的厚度为0.1mm-0.4mm。

在上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安置槽设置在所述手机盖板的内侧面上,所述安置槽为向所述手机盖板的内部凹陷的凹槽状结构。

在上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安置槽为盲孔。

在上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盲孔的底面为一个平面,所述盲孔的侧面通过圆滑过渡的弧面或斜面与所述盲孔的顶面相连接。

在上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与所述盲孔的底面之间面对面贴合抵接。

在上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指纹识别模组为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

在上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显示模组为TFT-LCD模组。

在上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显示模组为LTPS模组。

在上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显示模组为OLED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能够使手机的显示区域更大,达到显示区域90%以上,有利于做全面屏,而且盲孔虚拟按键防水,防尘,更美观,更耐用;使前置指纹解锁手机使用起来更便利,更顺畅,提高用户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设置有上述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由外及内依次设置有手机盖板、触控感应器和显示模组;所述触控感应器与所述手机盖板和所述显示模组无缝连接。

在上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触控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手机盖板的下方;

或者,所述触控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表面或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包括手机盖板,所述手机盖板的外表面为全屏显示屏;所述手机盖板的下部与所述触控感应器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识别模组的安置槽;所述安置槽设置在所述手机盖板的下部靠近边缘处,使手机的下边框更窄,增大显示面积;所述安置槽的底面与所述手机盖板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识别区域,所述识别区域与所述手机盖板为一体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在手机盖板与触控感应器之间设置有识别模组,识别模组设置在安置槽中,该安置槽为设置在手机盖板的内侧面的结构,识别模组通过安置槽能够实现与手机盖板的外表面,即识别模组通过安置槽能够实现与手机盖板之间的隐藏识别功能,便于将手机盖板设计为全面屏结构,当手指触碰手机盖板设置有识别模组的上方时,能够快速进行指纹的识别,形成前置指纹解锁的手机,前置指纹解锁的手机使用起来更便利,更顺畅。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设置有上述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能够使手机的显示区域更大,达到显示90%以上的区域。设置有内置的盲孔结构,即虚拟的内置盲孔按键结构。虚拟按键比传统的实体按键更牢固,而且防尘、防水,有利于生产防水手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的结构组成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安置槽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整体式指纹识别全面屏的结构组成图二。

附图标记:

100-手机盖板;200-触控感应器;300-显示模组;400-指纹识别模组;

101-安置槽;H1-识别区域;H2-手机盖板厚度;

1011-倒角边;1012-安置槽底面;1013-手机盖板内侧面;

1014-手机盖板内侧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6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一、二、三和四中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及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为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的组成结构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包括手机盖板100,手机盖板100的外表面为全屏显示屏;如图2和3所示,手机盖板100的下部与触控感应器20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识别模组的安置槽101;安置槽101设置在手机盖板100的下部靠近边缘处;安置槽底面1012与手机盖板100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识别区域H1;识别区域H1与手机盖板100为一体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手机盖板100为一块整体的面板,手机盖板100与触控感应器200连接的一侧为手机盖板100的内侧,在手机盖板100的内侧根据设计需要设置有安置槽101,如图2,该安置槽101设置在手机盖板100的下部靠近边缘处,该安置槽底面1012与手机盖板100的外表面之间为可穿透的识别区域H1,手指通过接触手机盖板100上设置有安置槽101的外表面,能够使设置在该安置槽101内的识别模组收集指纹信息,从而实现内置隐藏的识别按键来进行指纹解锁或操控手机;进一步需要指出的是,该识别区域H1与手机盖板100为一体结构,相较于现有实体按键技术,用于识别的识别区域H1均与手机盖板100为分体式结构,实现分体式结构安装的装置无法进行本实施例的识别区域H1与手机盖板100一体结构的安装,即,采用现有技术无法实现本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技术方案的该安装槽设置在手机盖板100的内侧面上,采用一种特定的安装设备及成型工艺,首先在手机盖板100上通过化学蚀或CNC冷雕工艺,抛光工艺等能够形成具有准确的深度、底部尺寸和倾斜角的安置槽101,以确保安置槽底面1012与手机盖板100的外表面之间的H1。此外,安置槽101的底部尺寸,斜面的长度和角度可以根据用户的体验感来任意调整,不受具有限制,之后检查并清洗安置槽101;手机盖板100的结构构造设定完成后,进而进行触控感应器200、显示模组300的安装,由于手机盖板100安装识别模组的简单操控,使得本实施例的全面屏结构的安装更加简便,使用也更加便捷。

具体的,识别区域H1相对手机盖板厚度H2为较小尺寸。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识别模组为指纹识别模组400。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便于屏幕对指纹信息提取,可以选用指纹识别模组400;当识别模组采用上述的指纹识别模组400时,上述的手机等显示装置上均设置有识别区域H1,该识别区域H1与手机盖板100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指纹识别模组400设置在安置槽101内与手机盖板100紧密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识别模组选用指纹识别模组400,主要用于指纹识别控制,该指纹识别模组400设置在手机盖板100下方的凹槽内。

指纹识别模组400的一侧与手机盖板100上的安置槽底面1012抵接,指纹识别模组400的另一侧与触控感应器200的表面抵接,同时,安置槽101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指纹识别模组400的侧面,以避免指纹识别模组400出现沿手机盖板100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位移,确保指纹识别模块在手机盖板100、安置槽101及触控感应器200之间稳定设置,避免进行指纹识别时出现错位偏差。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安置槽101上用于承接指纹识别模组400的表面与手机盖板100的外表面之间的区域为识别区域H1,该识别区域H1的厚度为0.1mm-0.4mm,表现形式为虚拟按键。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现有的常规技术手段,无法实现安置槽底面1012与手机盖板100的外表面之间的较小厚度的制定,即,本实施例的安置槽底面1012与手机盖板100的外表面之间设置为0.1mm-0.4mm为本实施例独有的设计,能够辅助实现全面屏的设计。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安置槽101设置在手机盖板100的内侧面上,安置槽101为向手机盖板100的内部凹陷的凹槽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安置槽101为如图2的槽状结构,该安置槽101为由手机盖板100的内侧面向其内部凹陷的结构,便于放置指纹识别模组400。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安置槽101为盲孔。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盲孔的底面为一个平面,盲孔的侧面通过圆滑过渡的弧面与盲孔的顶面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安置槽101为盲孔,该盲孔设置在手机盖板100的下部近边缘处,并且,该盲孔用于与指纹识别模组400抵接的底面为一个平面,在盲孔的侧面设置为与底面的平面圆滑过渡的弧面,图2中视出的为盲孔侧面为弧面的形式。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指纹识别模组400与盲孔的底面之间面对面贴合抵接。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指纹识别模组400与盲孔的底面抵接时,主要应用面对面贴合抵接的方式,采用面对面贴合抵接的方式连接,能够增强手机盖板100与触控感应器200之间的固定强度,放置指纹识别模组400在手机盖板100与触控感应器200之间产生错位移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指纹识别模组400为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400。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指纹识别模组400包括光学指纹模块和电容指纹模块,其中电容指纹模块即为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400,本实施例主要应用电容指纹模块进行指纹的采集,具体的,是通过电容的数值变化来采集指纹,即在一块集成有成千上万半导体器件的“平板”上,手指贴在其上与其构成了电容(电感)的另一面(即手机盖板100外表面),由于手指平面凸凹不平,凸点处和凹点处接触平板的实际距离大小就不一样,形成的电容/电感数值也就不一样,设备根据这个原理将采集到的不同的数值汇总,也就完成了指纹的采集。采用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400更加便捷。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显示模组300为TFT-LCD模组。

需要指出的是,TFT-LCD是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英文thinfilm 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字头的缩写。TFT-LCD技术是微电子技术与液晶显示器技术巧妙结合的一种技术。人们利用在si上进行微电子精细加工的技术,移植到在大面积玻璃上进行tft阵列的加工,再将该阵列基板与另一片带彩色滤色膜的基板,利用与业已成熟的lcd技术,形成一个液晶盒相结合,再经过后工序如偏光片贴覆等过程,最后形成液晶显示器。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显示模组300为LTPS模组。

需要指出的是,LTPS为低温多晶硅技术(LowTemperature Poly-silicon)最初是日本北美的技术企业为了降低Note-PC显示屏的能耗,令Note-PC显得更薄更轻而研发的技术,大约在九十年代中期这项技术开始走向试用阶段。由LTPS衍生的新一代有机发光面板OLED也于1998年正式走上实用阶段,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超薄、重量轻、低耗电,可以提供更艳丽的色彩和更清晰的影像。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为,显示模组300为OLED模组。

需要指出的是,OLED称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由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ChingW.Tang)于1979年在实验室中发现。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但是,作为高端显示屏,价格上也会比液晶电视要贵。

据以上实施例的方案,本实施例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可以应用到手机、iPAD或电视等领域,便于指纹识别控制,同时,还能使全面屏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采用本实施例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包括手机盖板100,手机盖板100的外表面为全屏显示屏;手机盖板100的下部与触控感应器200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识别模组的安置槽101;安置槽101设置在手机盖板100的下部边缘处;安置槽底面1012与手机盖板100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识别区域H1,识别区域H1与手机盖板100为一体结构。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的手机盖板,在手机盖板100与触控感应器200之间设置有识别模组,识别模组设置在安置槽101中,该安置槽101为设置在手机盖板100的内侧面的结构,识别模组通过安置槽101能够实现与手机盖板100的外表面,即识别模组通过安置槽101能够实现与手机盖板100之间的隐藏识别功能,便于将手机盖板100设计为全面屏结构,当手指触碰手机盖板100设置有识别模组的上方时,能够快速进行指纹的识别,形成前置指纹解锁的手机,前置指纹解锁的手机使用起来更便利,更顺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包括上述实施例一的手机盖板100,由内及外依次设置有手机盖板100、触控感应器200和显示模组300,触控感应器200与手机盖板100和显示模组300无缝连接该触控感应器200为ITO触控感应器200,如图2。触控感应器200可以做在手机盖板100的下方与盖板无缝连接,或做在显示模组300的表面(On-cell)或内部(In-cell),触控感应器200与手机盖板100和显示模组300无缝连接。

具体的,触控感应器200设置在手机盖板100的下方;或者,触控感应器200设置在显示模组300的表面或内部。

本实施例的前置指纹识别全面屏能够使手机的显示区域更大,达到显示90%以上的区域,设置有内置的盲孔结构,即虚拟的内置盲孔按键结构,使手机的使用功能增加,更加耐用。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盖板100,与上述实施例一相比,只需将手机盖板100限定为3D曲面屏,该手机盖板100上设置有盲孔,该盲孔的设置位置与实施例一中位置相同或相近,其中,安置槽底面1012与手机盖板内侧面1013之间通过倒角边1011连接,该盲孔内依然设置有指纹识别模组400,该手机盖板内侧面1013以及盲孔的内侧面均丝印油墨,在该倒角边1011处设置有镜面银银环,在手机盖板内侧面1013的边缘设置有手机盖板内侧圆角1014,相对应的,手机盖板100外侧面的边缘也设置有与手机盖板内侧圆角1014相对应的手机盖板100外侧圆角,需要指出的是,图4仅为本实施例的手机盖板100的沿盲孔所在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实际加工使用时,盲孔边缘的倒角边为一环形面,该环形面为斜面组成。本实施例手机盖板100的其他结构限定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产生的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整体式指纹识别全面屏的结构示意图,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三的手机盖板100,效果与实施例二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