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开关交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8458发布日期:2018-08-04 17:48阅读:13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换机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开关交换机。



背景技术: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

交换机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电能消耗,由于目前的交换机并不具备自动关机的功能,因此,如果不是人为关闭交换机的话,交换机便会一直处于开启,这就产生了不必要的电能消耗,并且,交换机的长期开启会加快交换机的衰老,进而影响交换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开关交换机,可根据流量传输,使得交换机自动开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开关交换机,包括:

壳体;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和网口;

所述电源接口与电源线通过电子开关连接,所述网口与数据线连接;

所述壳体内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一端与所述壳体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底部连接;所述第二隔板水平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一端与所述壳体内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连接;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壳体围成的区域为散热区;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围成的区域包括上方区域和下方区域,所述上方区域为工作区,所述下方区域为电源区;

所述工作区设置有网络流量监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电源区设置有备用电池;所述散热区设置有散热风扇;

所述备用电池分别与所述网络流量监测装置、所述网口、所述控制器、所述电子开关连接;所述电源接口分别与所述网络流量监测装置、所述网口、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子开关、所述网络流量监测装置、所述散热风扇连接;

所述壳体、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均均匀地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优选地,所述壳体外表面覆有防水透气膜。

优选地,与所述散热区对应的所述散热孔上设置有防尘网。

优选地,所述防尘网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防尘棉和聚丙烯防尘网。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一端与所述壳体内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壳体内底部连接;

所述第一隔板包括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一端与所述壳体内顶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挡板连接;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四挡板之间的夹角为120~150°,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壳体内底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板逆时针倾斜,所述第一挡板顺时针倾斜;所述第四挡板顺时针倾斜,所述第三挡板逆时针倾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开关交换机,网络流量监测装置用于检测网络流量的使用情况,当传网络流量监测装置监测不到流量传输时,控制器控制电子开关关闭,可防止交换机在无人使用网络的情况下继续运行,节省了电能的消耗,同时也降低了交换机的损耗,使得交换机的使用寿命更长。散热风扇的设置能够使得排风扇转动时,气流从第一隔板上的布风孔进入工作区和电源区,将工作区和电源区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有效提高工作区内各个部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交换机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换机结构简单,具有自动断电、节能电能的同时,还具有高的散热效果,延长交换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开关交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电源接口;3、网口;4、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7、第四挡板;8、工作区;9、电源区;10、散热区;11、散热风扇;12、散热孔;13、防水透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开关交换机,包括:

壳体1;

壳体1上设置有电源接口2和网口3;

电源接口2与电源线通过电子开关连接,网口3与数据线连接;

壳体1内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竖直设置在壳体1内,其一端与壳体1顶部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底部连接;第二隔板水平设置在壳体1内,其一端与壳体1内一侧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隔板连接;第一隔板与壳体1围成的区域为散热区10;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围成的区域包括上方区域和下方区域,上方区域为工作区8,下方区域为电源区9;

工作区8设置有网络流量监测装置和控制器;电源区9设置有备用电池;散热区10设置有散热风扇11;

备用电池分别与网络流量监测装置、网口3、控制器、电子开关连接;电源接口2分别与网络流量监测装置、网口3、控制器连接;

控制器分别与电子开关、网络流量监测装置、散热风扇11连接;

壳体1、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上均均匀地设置有若干散热孔12。

上述技术方案中,网络流量监测装置用于检测网络流量的使用情况,当传网络流量监测装置监测不到流量传输时,控制器控制电子开关关闭,可防止交换机在无人使用网络的情况下继续运行,节省了电能的消耗,同时也降低了交换机的损耗,使得交换机的使用寿命更长。散热风扇11的设置能够使得排风扇转动时,气流从第一隔板上的布风孔进入工作区8和电源区9,将工作区8和电源区9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有效提高工作区8内各个部件的散热效率,提高交换机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换机结构简单,具有自动断电、节能电能的同时,还具有高的散热效果,延长交换机的使用寿命。

备用电池的设置能够使得交换机在断电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检测网络的使用情况,便于有人使用网络时,控制器控制电子开关打开,使得电源结构与电源线处理连通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外表面覆有防水透气膜13;上述结构中,在保证交换机散热的同时,还能够避免水进入机体内,影响交换机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灰尘从散热孔12进入机体内,影响交换机正常工作,与散热区10对应的散热孔12上设置有防尘网。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尘网的防尘效果,防尘网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防尘棉和聚丙烯防尘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隔板包括第一挡板4和第二挡板5;第一挡板4一端与壳体1内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板5连接;第一挡板4与第二挡板5之间的夹角为120~150°,第二挡板5与壳体1内底部连接;第一隔板包括第三挡板6和第四挡板7;第三挡板6一端与壳体1内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挡板7连接;第三挡板6与第四挡板7之间的夹角为120~150°,第四挡板7与壳体1内底部连接。上述结构设置能够使得交换机具有高的散热效果的同时,还能够具有高的防尘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挡板5逆时针倾斜,第一挡板4顺时针倾斜;第四挡板7顺时针倾斜,第三挡板6逆时针倾斜;上述设置能够使得交换机的散热性能和防尘效果最好。

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