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务光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3996发布日期:2018-12-21 20:2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多业务光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传输网技术,特别是涉及多业务光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光传送设备,有插卡式和标准1U机箱式。

插卡式:整机设备更趋于大而全,虽可以支持不同的业务通信功能,但缺点是这种设备都是高度都在12U(540mm)以上,配备的电源功耗在2000瓦以上。这样在单业务使用中,就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在现场施工中,会有兼容问题需要解决。也不能很好解决运营商的快速布置,快速开通业务的需求。

1U机箱式:缺点就是不同的业务功能,就会有不同的设备外形。例如:电源不能灵活更换,风扇无法插拔,整体的设备外形,接口分布不一致,导致在施工和组网时,问题点太分散,组网不灵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在后期的维护中,需要排除的故障点会无故增加,整体工程作业时间会增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面对不同业务需求时,更会因为不同设备的构造不同,导致电源线,光纤走线,管理线等布线无序,接口分布错乱。

市场急需一款使用简单,通用性强,接口布局一致,整体统一的一款高效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业务光通信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业务光通信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内部形成有沿其前端至后端深度方向设置的空间;至少一个导向组件,固定设于所述空间内,且沿所述深度方向设置;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每个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包括:光传送业务壳体、及固定设于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上的对应于预设光传送业务类型的光传送业务板卡;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结合于所述导向组件并能沿其运动;每个所述光传送业务板卡在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性连接部;网管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性连接部;电源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三电性连接部;背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组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其朝向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的表面设有多个连接器,供与各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第二电性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分别电性接合的;并且,所述背板还设有连接在各所述连接器间的线路,所述线路包括:连接所述网管模块与光传送业务模块的通信线路、连接在各所述光传送业务板卡间的通信线路、以及电源模块至光传送业务模块及网管模块的供电线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固定设置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供与所述背板上对应连接器电性接合的第四电性连接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一或多个散热风扇。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纵向叠放设置于该空间内,所述散热风扇位于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的一侧,且所述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均位于其风道内。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互为备用的至少两个电源单元,其中,所述电源单元的类型为直流电源单元或交流电源单元。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单元包括:模块设备壳体、设于所述模块设备壳体内的电源板卡、及设于所述电源板卡的直流电源转换组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流电源单元包括:模块设备壳体、设于所述模块设备壳体内的电源板卡、及设于所述电源板卡的交流电源转换组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网管模块、和/或电源模块在其靠近所述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凸出的插拔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拔部为一端受限而另一端凸出的弹簧螺丝。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网管模块、和/或电源模块在其靠近所述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的外表面为设有对外接口的面板。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第二电性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三电性连接部与对应连接器间热插拔方式连接。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包括:防尘部件,可插拔地设于所述导向组件朝向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包括上壳及下壳,所述上壳包括一顶面及连接所述顶面相对两侧的侧面,所述下壳与所述相对两侧的侧面连接;所述相对两侧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散热孔。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内部形成有沿其前端至后端深度方向设置的空间;至少一个导向组件,固定设于所述空间内,且沿所述深度方向设置;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每个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包括:光传送业务壳体、及固定设于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上的对应于预设光传送业务类型的光传送业务板卡;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结合于所述导向组件并能沿其运动;每个所述光传送业务板卡在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性连接部;网管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至少一电源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背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组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其与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网管模块及电源模块电性接合;本申请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背板和各个模块之间可以通过需求采用热插拔连接,且其结构便于抽拔更换各种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背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多业务光通信设备

101 上壳

102 下壳

103 导向组件

104 光业务传送模块

105 散热模块

106 直流电源单元

107 交流电源单元

108 网管模块

109 防尘部件

110 背板

111 后盖

112 插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1,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业务光通信设备1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设备壳体、以及设于所述设备壳体内的各种电路模块。

请一并参阅图2所示,展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业务光通信设备1正面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设备壳体包括:上壳101及下壳102,所述上壳101包括一顶面及连接所述顶面相对两侧的侧面,所述下壳102与所述相对两侧的侧面连接,从而围成壳体内的空间,从图中可见,该空间是沿设备壳体前端至后端的深度方向设置;可选的,所述相对两侧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散热孔,优选是两个侧面均设有散热孔;并且,如图3所示,所述设备壳体还包括后盖111,以封闭该空间后端。

所述空间内沿所述深度方向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导向插入的模块的导向组件10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103可有一对,分别固定于所述上壳101的相对两侧。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01、下壳102、后盖111、导向组件103之间均可通过螺锁方式锁紧固定。具体的,所述导向组件103可与所述下壳102螺锁固定;所述上壳101、下壳102、后盖111、导向组件103均可为钣金材质。

如图2所示,设置于所述空间中的电路模块包括: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104、网管模块108、及电源模块,所述设备壳体后端处还设有背板110,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组件103,其朝向各所述电路模块的一面设有多个连接器,用于与该些模块对应电性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后盖111可拆卸,拆下所述后盖111,即可露出所述背板110以供维护。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104为两个,构成2U光通信设备,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数量可加以变化,并非以此为限;每个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104,包括光传送业务壳体、及固定设于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上的对应于预设光传送业务类型的光传送业务板卡。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光传送业务板卡为电路板,每个所述光传送业务板卡在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性连接部,供与所述背板110上的连接器接合,所述第一电性连接部例如为电性接插件等。

同一业务需要两台设备来相互备份工作已经是常态,于本实施例中,展示了两个光传送业务模块104,该两个光传送业务模块104用于相互作为对方的备用,两个光传送业务模块104中的光传送业务板卡通过背板110内部的线路相互连接通讯,优选可以通过总线方式连接各光传送业务模块104,相比跳纤连接可靠性更好,且节省大量施工布局的麻烦和出故障点。

为了令光传送业务板卡能适配其所需设置位置的结构环境,所述光传送业务板卡是设于该光传送业务壳体上,通过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来与结构环境适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结合于所述导向组件103并能沿其运动,所述导向组件103包括例如滑轨、滑槽等,来导向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104沿设备壳体的深度方向运动。

所述网管模块108,设于所述空间内,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二电性连接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网管模块108独立于各光传送业务模块104以外,其可通过背板110中的通信线路与光传送业务模块104连接通讯(优选为一对多的连接),不仅不影响通讯速率,而且网管模块108独立于光传送业务模块104之外,一个网管模块108可以统筹管理两个以上的光传送业务模块104,不仅内部资源协调更快捷,还给光传送业务模块104省下了更多的业务接口空间,使光传送业务模块104能兼容很多的接口和业务数量。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组件103固定设置有散热模块105;所述散热模块105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供与所述背板110上对应连接器电性接合的第四电性连接部。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块105包括:一或多个散热风扇;所述散热模块105实现风扇的模块化设计,可以有效延长风扇使用寿命,方便清洗风扇上的灰尘。对于不同的散热要求,方便更换不同转速风扇,能有效节能和降低噪音;本实施例中,每个散热模块105所包括的散热风扇是两个(但并非以此为限制),所述两个散热风扇可沿所述导向组件103排列设置,所述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104纵向叠放设置于该空间内,所述散热风扇位于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104的一侧,且所述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104均位于其风道内;所述散热风扇与上壳101侧面的散热孔配合使用。

具体的,所述散热模块105还包括:供承载各所述散热风扇、以及散热风扇的控制板卡的散热模块105壳体;散热风扇的控制板卡具有所述第四电性连接部而插接到背板110上对应连接器得到供电,可选的,在散热模块105壳体朝向设备壳体前端的表面有一个带卡勾的拉手来实现散热模块105的定位和插拔受力。

所述电源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三电性连接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互为备用的至少两个电源单元,其中,所述电源单元的类型为直流电源单元106或交流电源单元107,也就是说,所述两个电源单元可以一个是交流电源,另一个是直流电源;或者,两个都是交流电源;或者两个都是直流电源均可。所述第三电性连接部即为各个电源单元的电性接插件。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单元106包括:模块设备壳体、设于所述模块设备壳体内的电源板卡、及设于所述电源板卡的直流电源转换组件。所述直流电源转换组件支持的输入电压可以为-60V到-48V。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交流电源单元107包括:模块设备壳体、设于所述模块设备壳体内的电源板卡、及设于所述电源板卡的交流电源转换组件。所述交流电源转换组件支持的电压输入可以110V到240V。

多个电源模块的相互备份工作可以降低因电源异常、供电异常或电路问题而导致整个光传送平台业务中断的风险,也可以在后期的更换、升级各配件模块(包括电源模块)时可以不断电,不中断业务,让维护、升级变得省力、灵活、高效;并且,从上述实施例可见,所述直流电源单元106和交流电源单元107在结构设计上可以一致,可实现任意混插,非常灵活。

另外优选的,每个所述电源单元在靠近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内置一个风扇,可实现自身内部的主动散热,更好的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

结合上述,所述网管模块108还能提供对多业务光通信设备1的整体控制,如所述散热模块105中散热风扇风速的控制和干涉、电源模块的控制和干涉、及设备告警信息和异常信息的处理。

如图2所示,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104、网管模块108、和/或电源模块在其靠近所述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的外表面为设有对外接口的面板,以使得多业务光传送设备的接口全部前置(即位于前端),一方面可以支持一些机房中,背靠背布局机柜的情况,另一方面,接口全部前置可以大幅降低设备的深度,可以支持一些老旧机房使用的深度较浅机柜的情况。

再如图2所示,优选的,为了便于各个电路模块的插拔,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104、网管模块108、和/或电源模块在其靠近所述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的外表面(即所述面板上)设有凸出的插拔部112。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拔部112为一端受限而另一端凸出的弹簧螺丝,即弹簧松不脱螺丝,利用其可实现各个模块的定位和插拔受力。

可选的,所述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1,还包括:防尘部件109,可插拔地设于所述导向组件103朝向设备壳体前端的一端。具体的,所述防尘部件109可以是可插拔的防尘网罩,不仅可提高个平台的内部防尘等级,有效阻隔灰尘,提高设备散热效果,从而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可插拔的设计也提供了清洗方便,更换自由的便利,在不断电、不拆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做清洗和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内部形成有沿其前端至后端深度方向设置的空间;至少一个导向组件,固定设于所述空间内,且沿所述深度方向设置;多个光传送业务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每个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包括:光传送业务壳体、及固定设于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上的对应于预设光传送业务类型的光传送业务板卡;所述光传送业务壳体结合于所述导向组件并能沿其运动;每个所述光传送业务板卡在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设有第一电性连接部;网管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至少一电源模块,设于所述空间内;背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组件靠近设备壳体后端的一端,其与所述光传送业务模块、网管模块及电源模块电性接合;本申请的多业务光通信设备,背板和各个模块之间可以通过需求采用热插拔连接,且其结构便于抽拔更换各种模块。

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