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发电路、收发开关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0387发布日期:2018-12-25 20:4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发电路、收发开关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收发电路、收发开关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收发开关主要分为两种:集成芯片和分立器件,其中,集成芯片收发开关性能好,但价格昂贵。而采用传统的分立器件搭建的收发开关,价格相对便宜,但传统的分立器件搭建的收发开关,在强信号干扰下不能正常发射。

例如,在现有对讲机行业中,一般是通过二极管实现对讲机的收发隔离,即发射时电源上电,二极管导通,发射功率输出端经过二极管到达天线,此时进行接收端的功率非常微弱。在接收时,电源未上电,二极管作为开关均未导通,此时,由于二极管处于反向截止状态,从天线接收的信号主要流向接收端,进入接收信道。然而,该技术方案存在一个弊端,即在强信号干扰下不能正常开机发射,影响产品的正常收发,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在强信号干扰下不能正常开机发射的缺陷,提供一种收发电路、收发开关和移动终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收发电路,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还包括:

用于发送发射信号或接收射频信号的天线;

分别与所述天线和所述发射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发射信号并将所述发射信号发送至所述天线、以及用于抵消所述天线遭遇强信号干扰时产生的负电压的发射通路;

分别与所述天线和所述接收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发送至所述接收端、以及用于抵消所述天线遭遇强信号干扰时产生的负电压的接收通路。

优选地,还包括:

分别与所述发射端和所述发射通路连接、用于向所述发射通路提供供电电压的供电电路。

优选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隔离电感,所述隔离电感一端接电源,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发射端和所述发射通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射通路包括二极管D7002和二极管D9002;

所述二极管D7002的阳极与所述发射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7002的阳极与所述发射端的连接节点还通过所述隔离电感接电源,所述二极管D7002的阴极连接至所述天线;

所述二极管D9002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7002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9002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7002的阳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二极管D7002与所述二极管D9002相同。

优选地,所述接收通路包括导通电感、二极管D7004和二极管D9003;

所述导通电感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7002和所述天线的连接节点连接,所述导通电感另一端通过所述二极管D7004接地,所述导通电感与所述二极管D7004的连接节点还连接至所述接收端;

所述二极管D9003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7004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9003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7004的阴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二极管D7004与所述二极管D9003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收发开关,包括以上所述的收发电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以上所述的收发电路。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收发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收发电路在不改变原有电路结构整体方案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抵消原理,在遭遇强信号干扰时可以有效抵消所产生的负电压,使信号可以正常收发,解决了现有产品在强信号干扰下不能正常发射的问题,同时还可提高发射谐波的指标、电路结构简单、易实现、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发电路的逻辑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发电路从产品天线口到收发口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改进前和改进后TX到ANT的波形图;

图4为改进前和改进后ANT到RX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发电路,该收发电路可以在强信号干扰下时,利用对称抵消原理消除了强信号干扰下产生的负电压,可以在强信号干扰下正常发射,解决了现有产品强信号干扰下不能发射的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发电路可以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天线、连接在发射端与天线之间的发射通路10、以及连接在天线与接收端之间的接收通路20。

其中,天线可以用于发送发射信号或接收射频信号,即当需要发射信号时,天线则用于将所接收的发射信号发射出去;当不进行信号发射时,若有信号接入,则天线则用于将所接入的射频信号接收进来,并通过接收通路20传输至接收端,通过接收端将所接收的射频信号接入接收信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发射通路10可以用于接收发射端输出的发射信号,并将该发射信号发送至天线,通过天线将信号发射出去。进一步地,该发射通路10还可以抵消天线遭遇强信号干扰时产生的负电压的发射通路10。可以理解地,该发射通路10可以在原有的发射通路10的基础上,并联一个反向二极管,并利用对称抵消的原理实现将强信号干扰时产生的负电压抵消掉。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发射通路10可以包括二极管D7002和二极管D9002。二极管D7002在发射信号时导通,并通过该二极管D7002将发射端(TX)输出的发射信号传输至天线(ANT),当接收外来的射频信号时,二极管D7002则处于反向截止状态,不导通。二极管D9002则用于抵消强信号干扰下所产生的负电压。具体的,如图2所示,发射信号时,当天线(ANT)遭遇到强信号干扰时,二极管D7002的左侧(即阳极端)产生一负电压,此时,由于二极管D9002的对称抵消作用,可将该负电压抵消掉,从而可以确保可以正常开机发射。

作为选择,本实用新型的二极管D7002和二极管D9002为相同的二极管,通过采用相同的二极管,进而利用对称抵消原理以抵消强信号干扰下所产生的负电压。其中,如图2所示,二极管D9002与二极管D7002为反向并联的对称结构。具体的,二极管D7002的阳极与发射端连接,二极管D7002的阳极与发射端的连接节点还通过隔离电感接电源,二极管D7002的阴极连接至天线;二极管D9002的阳极与二极管D7002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9002的阴极与二极管D7002的阳极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发电路还可以包括供电电路30,该供电电路30分别与发射端和发射通路10连接、用于向发射通路10提供供电电压。另外,该供电电路30还用于给接收通路20提供供电电压。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发射信号时,供电电路30输出供电电压,该供电电压传输至发射通路10和接收通路20,此时,发射通路10和接收通路20均导通,发射端输出的射频信号可通过发射通路10传输至天线。可以理解地,在发射信号时,当天线遭遇强信号干扰时,由于发射通路10中设置有抵消电路(如前述的二极管D9002),可将强信号干扰下所产生的负电压抵消掉,供电电路30产生的供电电压可正常传输到发射通路10,进而确保了在强信号干扰下仍可以正常开机发射。

作为选择,该供电电路30可以包括隔离电感,隔离电感一端接电源,另一端分别与发射端和发射通路10连接。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供电电路30包括隔离电感L9034,其中,隔离电感L9034一端接电源(Vcc),隔离电感L9034另一端分别发射端(TX)和二极管D7002的阳极连接。通过在电源(Vcc)与发射端和二极管D7002的阳极之间设置隔离电感L9034可以使电源(Vcc)输出的供电电压可顺利传输给二极管D7002。具体的,在发射信号时,电源(Vcc)上电,由于隔离电感L9034的通交隔直性能,发射端(TX)输出的发射信号(交流信号)不会进入电源(Vcc),电源(Vcc)输出的供电电压经过隔离电感L9034后可顺利传输至二极管D7002,二极管D7002导通,进而将发射端(TX)输出的发射信号通过二极管D7002后传输至天线(ANT),通过天线(ANT)将发射信号发射出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收通路20可以用于接收天线所接收的射频信号,并将该射频信号发送到接收端。另外,该接收通路20还可以用于抵消天线遭遇强信号干扰时产生的负电压,确保能正常开机发射。可以理解地,该接收通路20可以在原有的接收通路20的基础上,并联一个反向二极管,并利用对称抵消的原理实现将强信号干扰时产生的负电压抵消掉。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接收通路20可以包括导通电感、二极管D7004和二极管D9003。二极管D7004和二极管D9003在发射信号时导通,在接收信号时截止。其中,二极管D9003在发射信号时产生抵消作用。具体的,如图2所示,发射信号时,当天线(ANT)遭遇到强信号干扰时,二极管D7004的阳极端也产生一负电压,此时,由于二极管D9003的对称抵消作用,可将该负电压抵消掉,从而确保可以正常开机发射。

作为选择,本实用新型的二极管D7004和二极管D9003为相同的二极管。通过采用相同的二极管,并利用对称抵消原理,可以完全抵消强信号干扰下所产生的负电压。其中,如图2所示,二极管D9003与二极管D7004为反向并联的对称结构。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通电感L9035一端与二极管D7002和天线的连接节点连接,导通电感L9035另一端通过二极管D7004接地,导通电感L9035与二极管D7004的连接节点还连接至接收端(RX);二极管D9003的阴极与二极管D700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9003的阳极与二极管D7004的阴极连接。可以理解地,通过导通电感L9035的作用,可使电路的信号满足正常的回路要求,信号可正常流通。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收发电路中的导通电感L9035的电感值小于隔离电感L9034的电感值。可以理解地,在接收射频信号时,由于电源(Vcc)未上电,二极管D7002、二极管D9002、二极管D7004以及二极管D9003均处于截止状态,天线(ANT)所接收的射频信号经导通电感L9035后直接流入接收端(RX),射频信号进入接收信道。

本实用新型的收发电路,在不改变原有电路结构整体方案的基础上,移用对称抵消原理,分别在二极管D7002和二极管D7004各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D9002和D9003),有效地将在发射信号、且天线遭遇强信号干扰时所产生的负电压抵消掉,解决了现有产品强信号干扰下无发射的问题。

另外,通过在二极管D7002和二极管D7004各并联一个相同的反向二极管后,发射端(TX)至天线(ANT)和天线(ANT)至接收端(RX)的天线的带内插损不增加。具体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改进前和改进后TX到ANT的波形图,图4为改进前和改进后ANT到RX的波形图。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改进前后的波形几乎重合在一起,即改进后发射端(TX)至天线(ANT)和天线(ANT)至接收端(RX)的天线的带内插损不增加。

进一步地,改进后整机灵敏度和功率没有恶化,二极管采用互补对称结构,利用互补对称结构二极管能够抵消自身非纯属失真分量,改善了整体的非线性,同时还能提高发射谐波的指标。具体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可以看出,改进后,整体的灵敏度及功率均没有恶化,且改进后的射频谐波指标均高于原有方案的射频谐波指标,收发性能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收发开关,包括以上所述的收发电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以上所述的收发电路。其中,移动终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对讲机等。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