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长管道和狭窄内腔三维数字场景采集的复眼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7997发布日期:2019-03-19 21:0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用于长管道和狭窄内腔三维数字场景采集的复眼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字化三维场景构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长管道和狭窄内腔三维数字场景采集的复眼照相机。



背景技术:

复杂场景是指陆地/海洋/天空自然场景(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等等)、人工场景(包括建筑、道路、桥梁、工业设施、车辆、舰船,等等)和干扰场景(包括烟雾、火光,等等)及其相关组合。

现有的探测器式的相机,用于狭窄管道的多为单一镜面的单镜头探测相机,其覆盖的探测范围只能局限于一个单一的方向(一般都是向前)。无法实现对狭窄管道的全方位的观察,不利于精准获取狭窄通道的内部信息。

另外,现有的探测器只能在单方向采集信息,无法实现全方位信息采集。为了实现长管道和狭窄内腔内部信息的快速采集以及信息快速合成,以及缩短采集所需的时间,现有的用于狭窄内腔的探测器无法满足本项目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长管道和狭窄内腔三维数字场景采集的复眼照相机,在狭窄内腔或长管道环境时,能快速、全方位的采集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长管道和狭窄内腔三维数字场景采集的复眼照相机,包括壳体、微处理器、电源、插入管、连接杆、连接件、子眼和图像传感器,所述电源和微处理器设置在壳体内,壳体一端与插入管连接,所述插入管与连接杆一端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上设有至少五个用于安装子眼的安装台,其中一个安装台设置在连接件的正面,另外的安装台均匀分布在连接件的侧面,连接杆内设有光源,光源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光源与子眼之间设有用于导光的光纤,光纤均匀分布在子眼的外侧壁处,每个子眼处设有至少两处光纤,每个子眼连接有一个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与连接件上的安装台连接,前述微处理器与电源电连接,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保护子眼的半球形保护罩,该保护罩为透明的保护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端部连接有用于手持的手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处设有用于控制子眼采集信息的控制开关和调节光源亮度的调节开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设有显示器台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图像传感器为CCD图像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个子眼的信息采集方式,减少了采集信息所消耗的时间,同时客服了单一方向信息采集的缺陷,能精确的实现大视场的全方位的信息采集;通过调节开关和控制开关,可以调节光源亮度,适应不同的需要,控制开关可以手动控制信息采集的启停;每个子眼配合一个CCD图像传感器,多个子眼和图像传感器能够并行且协同的实现信息采集,优化了控制交叉产生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位图2中单个子眼与光纤的结构正视图。

其中:1.壳体,2.插入管,3.连接杆,4.连接件,5.子眼,6.图像传感器,7.光源,8.光纤,9.保护罩,10.手柄,11.显示器台面,12.电源,13.控制开关,14.调节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长管道和狭窄内腔三维数字场景采集的复眼照相机,包括壳体1、微处理器(图中未画出)、电源12、插入管2、连接杆3、连接件4、子眼5和图像传感器6,所述电源和微处理器设置在壳体1内,壳体1一端与插入管2连接,所述插入管2与连接杆3一端连接,连接杆3另一端与连接件4连接,连接件4上设有至少五个用于安装子眼的安装台,其中一个安装台设置在连接件4的正面,另外的安装台均匀分布在连接件的侧面,连接杆3内设有光源7,光源7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光源7与子眼5之间设有用于导光的光纤8,光纤8均匀分布在子眼5的外侧壁处,每个子眼5处设有至少两处光纤,每个子眼连接有一个图像传感器6,图像传感器6与连接件4上的安装台连接,前述微处理器与电源电连接,连接件4上设有用于保护子眼的半球形保护罩9,该保护罩9为透明的保护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1端部连接有用于手持的手柄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手柄10处设有用于控制子眼采集信息的控制开关13和调节光源亮度的调节开关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1上设有显示器台面1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图像传感器6为CCD图像传感器。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复眼照相机时,将插入管2和连接杆3前端一起伸入管道内部,通过控制开关来控制光源4的亮度,来实现光纤8照射的亮度调节,5、五个子眼5通过图像传感器6来获取外界的信息,通过上位机传输到显示器台面11的显示屏上,从而实现长管道和和狭窄内腔的信息快速采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