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血迹可视化提取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9977发布日期:2019-02-12 21:25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潜血迹可视化提取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刑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提取血迹的潜血迹可视化提取仪。



背景技术:

在案发现场的取证过程中,血迹的提取对于案件的侦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嫌疑人为了毁灭证据,通常将血迹擦除,使得办案人员无法用肉眼发现,即使喷洒相应的显影试剂,使用现有的摄像机、照相机和人眼都无法捕捉到擦除后剩余的潜在血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潜血迹可视化提取仪,可以对擦除后留下的潜在血迹进行提取。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潜血迹可视化提取仪,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内的摄像机,所述摄像机的显示屏位于机壳的后侧面,摄像机的取景口通过直筒连接有镜头,所述直筒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设有镜架,所述镜架上至少固定有波长为410nm~440nm的带通滤光片。

本方案通过在摄像机与镜头之间设置波长为410nm~440nmm的带通滤光片,只允许现场潜在微量血迹喷上鲁米诺后发出的波峰在425nm左右的蓝光能够通过,从而可以被摄像机捕捉,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实现可视化提取;而且带通滤光片通过镜架插设在插槽中,方便更换和安装。

作为优化,所述带通滤光片与摄像机之间的直筒内还固设有高感光度元器件。通过设置高感光度元器件,使微光信号放大,从而使提取的血迹更清晰。

作为优化,所述镜架上还固定有波长大于900nm的长通截止滤光片,所述带通滤光片和长通截止滤光片沿镜架的插设方向布置。本优化方案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改变插入的深度进行带通滤光片和长通截止滤光片的切换,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作为优化,所述机壳上还固定有连接电池的红光灯。在案发现场较暗时,打开红光灯,可以防止暗室看不清现场情况,同时潜在血迹在黑色客体的时候,红光里的红外光照在潜在血迹上,潜血迹将红外光吸收,其他部分的红外光反射回来,摄像机捕捉到反射回来未被吸收的光,成像中的暗处即为潜在血迹,使得对潜在血迹的提取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扩大了适用场合。

作为优化,所述红光灯位于机壳的前侧面。本优化方案的设置,使红光灯的光线传输方向与摄像机取景方向一致,血迹与其周围的光线强弱对比更加明显,提取更加清晰。

作为优化,所述摄像机的操作按钮位于机壳上表面。本优化方案的设置方便办案人员操作,同时避免了在放置时误操作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化,所述机壳的右侧面设有抓握绳,所述抓握绳包括两端分别与机壳连接的套绳,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绳连接的握绳。由于办案中经常遇到突发情况,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可靠抓握,防止掉落,本优化方案在使用时,将手从套绳与握绳之间穿过,如果抓持不紧,套绳和握绳被手掌卡住,即使继续下滑,办案人员本能的抓握即可抓到握绳,避免了设备从手中滑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波长为410nm~440nm的带通滤光片,只允许现场潜在微量血迹喷上鲁米诺后发出的波峰在425nm左右的蓝光能够通过,避免了其他波段的光进行干扰,实现了对潜在血迹的提取,给案件的侦破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右视图;

图3为镜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机壳,2、摄像机,3、红光灯,4、镜架,5、直筒,6、镜头,7、长通截止滤光片,8、带通滤光片, 9、开关,10、套绳,11、握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潜血迹可视化提取仪,包括机壳1和安装在机壳内的带照相功能的摄像机2,摄像机2的操作按钮位于机壳上表面,方便操作,同时满足办案过程中放置需求,在放置状态仍能单手操作。

摄像机2的显示屏位于机壳的后侧面,摄像机的取景口通过直筒5连接有镜头6,直筒与机壳固接,所述直筒5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设有镜架4,所述镜架4上至少固定有波长为410nm~440nm的带通滤光片8,带通滤光片与摄像机之间的直筒内还固设有高感光度元器件12。为了避免镜架掉落,本实施例中的插槽开口朝上,镜架由上向下插入。

镜架上还固定有波长大于900nm的长通截止滤光片7,所述带通滤光片8和长通截止滤光片7沿镜架的插设方向布置。

机壳的前侧面固定有连接电池的红光灯3,红光灯3的开关9位于红光灯的下方,方便控制红光灯开灭的操作。

机壳的右侧面设有抓握绳,所述抓握绳包括两端分别与机壳连接的套绳10,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绳10连接的握绳11。

使用时,将手伸过套绳和握绳之间后抓握机壳,由于带通滤光片和高感光元件的设置,使擦除后残留的血迹仍能不清晰捕捉、显示和提取,提高了办案效率;在光线较暗时,通过红光灯进行照明,同时利用血迹吸收红光的原理,提取潜在血迹;通过在镜架上设置带通滤光片和长通截止滤光片,可以实现两者间的快速切换,满足使用需求。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