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麦克风以及包括其的移动设备、云端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6495发布日期:2019-06-26 00:48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直播麦克风以及包括其的移动设备、云端服务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直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播麦克风以及包括其的移动设备、云端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中,视频直播就是其中一种新兴的应用。视频直播可以同一时间通过网络系统在不同的交流平台以视讯的方式进行现场直播,其具有直观、快速、交互性强的特点。

当前存在一种视频直播方式,即,主播通过视频直播播放歌曲。对于如何在直播过程中将歌曲播放给观众收听,现有技术采用的方式是:主播端利用音频采集设备采集外放的声音,其中包括主播的声音和主播端外放的歌曲的声音,之后,主播端将采集到的声音推送给观众端,这个过程还包括直播声卡对音频的处理,而直播声卡对音频的处理一般都是经过DSP处理的,目前市面上直播声卡都是基于单颗DSP芯片(也称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特别适合于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的微处理器)开发的声音处理设备,其功能仅限于对声音的均衡和混响调节、趣味音效、电音变声等,相对而言功能比较单一,而且直播方式都是基于有线连接,这些都会让直播时声音的音质变差,从而造成不良的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直播麦克风以及包括其的移动设备、云端服务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直播麦克风,包括:

麦克风模块,用于拾取第一声音;

降噪模块,连接所述麦克风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声音进行降噪处理以获得第二声音;

声音处理模块,连接所述降噪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声音进行均衡与混响调节、增加趣味音效和电音变声以获得第三声音;

声音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声音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声音进行存储和/或传送至云端直播平台;

存储模块,连接所述声音控制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第三声音;

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声音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云端直播平台,用于将所述第三声音传输给云端直播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麦克风模块包括咪头以监听并拾取第一声音。

进一步的,所述降噪模块包括AD芯片以对所述第一声音进行降噪处理以获得第二声音。

进一步的,所述声音处理模块包括DSP芯片和连接该DSP芯片的耳机和/或喇叭以监听并拾取第三声音以将所述第二声音进行均衡与混响调节、增加趣味音效和电音变声以获得第三声音。

进一步的,所述声音处理模块还包括调节单元以分别对所述第二声音进行均衡与混响调节、增加趣味音效和电音变声以获得第三声音。

进一步的,所述声音控制模块包括主控IC芯片以将所述第三声音进行存储和/或传送至云端直播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存储模块包括TF卡或SD卡,所述第三声音对应存储在所述TF卡或SD卡内。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包括WiFi单元;

所述声音控制模块将所述第三声音通过WiFi单元传送至云端直播平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包括通信单元、获取单元和响应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连接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直播麦克风的通信模块;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编辑和/或发布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存储模块中的第三声音的指令;

所述响应单元用于响应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指令以编辑和/或发布所述第三声音。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云端直播平台,包括通讯单元和播放单元;

所述通讯单元用于连接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直播麦克风以获取所述第三声音;

所述播放单元用于播放所述第三声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麦克风模块拾取第一声音,降噪模块对该第一声音进行降噪处理,再通过声音处理模块以对降噪后的声音进行均衡与混响调节、增加趣味音效和电音变声,再通过声音控制模块将声音处理模块处理后的声音进行存储或直播,从而实现了对声音的均衡与混响调节以增进趣味音效和电音变声等功能,同时还能够将采集到的声音数据存储在本地,实现了录音功能;

2、本发明通过通信模块的WiFi单元将声音处理模块处理后的声音传送至云端直播平台,与有线传输有损音质相比,无线传播不会损伤音质,不仅实现了通过WiFi与直播平台连接以实时直播音频的功能,无损的音质还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3、本发明通过通信模块的WiFi单元连接移动设备,用户能够对存储的声音数据进行编辑、上传云端等操作,加强了用户体验感。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直播麦克风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直播麦克风连接移动设备和云端直播平台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云端直播平台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设备为手机时手机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零部件,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顺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例,实施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 (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直播麦克风A100,包括:

麦克风模块A101,用于拾取第一声音;

麦克风模块A101包括咪头以监听并拾取第一声音;

咪头,又名咪芯,麦克风,话筒,传声器,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是和喇叭正好相反的一个器件(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的能量转换器件)。这两种都是声音设备的两个终端,咪头是输入,喇叭是输出。

降噪模块A102,连接麦克风模块A101,用于对第一声音进行降噪处理以获得第二声音;

降噪模块A102包括AD芯片以对第一声音进行降噪处理以获得第二声音。

AD芯片就是能够进行模数转换转换的芯片,具体是是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常用的几种类型的AD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如下:

1.积分型(如TLC7135)。积分型AD工作原理是将输入电压转换成时间(脉冲宽度信号)或频率(脉冲频率),然后由定时器/计数器获得数字值。其优点是用简单电路就能获得高分辨率,但缺点是由于转换精度依赖于积分时间,因此转换速率极低。初期的单片AD转换器大多采用积分型,现在逐次比较型已逐步成为主流。

2.逐次比较型(如TLC0831)。逐次比较型AD由一个比较器和DA 转换器通过逐次比较逻辑构成,从MSB开始,顺序地对每一位将输入电压与内置DA转换器输出进行比较,经n次比较而输出数字值。其电路规模属于中等。其优点是速度较高、功耗低,在低分辨率(<12位)时价格便宜,但高精度(>12位)时价格很高。

3.并行比较型/串并行比较型(如TLC5510)。并行比较型AD采用多个比较器,仅作一次比较而实行转换,又称FLash(快速)型。由于转换速率极高,n位的转换需要2n-1个比较器,因此电路规模也极大,价格也高,只适用于视频AD转换器等速度特别高的领域。串并行比较型AD结构上介于并行型和逐次比较型之间,最典型的是由2个n/2位的并行型AD转换器配合DA转换器组成,用两次比较实行转换,所以称为Half flash(半快速)型。还有分成三步或多步实现AD转换的叫做分级(Multistep/Subrangling)型AD,而从转换时序角度又可称为流水线 (Pipelined)型AD,现代的分级型AD中还加入了对多次转换结果作数字运算而修正特性等功能。这类AD速度比逐次比较型高,电路规模比并行型小。

4.Σ-Δ(Sigma/FONT>delta)调制型(如AD7705)。Σ-Δ型AD由积分器、比较器、1位DA转换器和数字滤波器等组成。原理上近似于积分型,将输入电压转换成时间(脉冲宽度)信号,用数字滤波器处理后得到数字值。电路的数字部分基本上容易单片化,因此容易做到高分辨率。主要用于音频和测量。

5.电容阵列逐次比较型。电容阵列逐次比较型AD在内置DA转换器中采用电容矩阵方式,也可称为电荷再分配型。一般的电阻阵列DA转换器中多数电阻的值必须一致,在单芯片上生成高精度的电阻并不容易。如果用电容阵列取代电阻阵列,可以用低廉成本制成高精度单片AD转换器。最近的逐次比较型AD转换器大多为电容阵列式的。

6.压频变换型(如AD650)。压频变换型(Voltage-Frequency Converter) 是通过间接转换方式实现模数转换的。其原理是首先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频率,然后用计数器将频率转换成数字量。从理论上讲这种AD的分辨率几乎可以无限增加,只要采样的时间能够满足输出频率分辨率要求的累积脉冲个数的宽度。其优点是分辨率高、功耗低、价格低,但是需要外部计数电路共同完成AD转换。

声音处理模块A103,连接降噪模块A102,用于将第二声音进行均衡与混响调节、增加趣味音效和电音变声以获得第三声音;

声音处理模块A103包括DSP芯片和连接该DSP芯片的耳机和/或喇叭以监听并拾取第三声音以将第二声音进行均衡与混响调节、增加趣味音效和电音变声以获得第三声音。

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即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SP芯片即指能够实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芯片。

DSP芯片的内部采用程序和数据分开的哈佛结构,具有专门的硬件乘法器,广泛采用流水线操作,提供特殊的DSP指令,可以用来快速的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

根据数字信号处理的要求,DSP芯片一般具有如下的一些主要特点:

(1)在一个指令周期内可完成一次乘法和一次加法。

(2)程序和数据空间分开,可以同时访问指令和数据。

(3)片内具有快速RAM,通常可通过独立的数据总线在两块中同时访问。

(4)具有低开销或无开销循环及跳转的硬件支持。

(5)快速的中断处理和硬件I/O支持。

(6)具有在单周期内操作的多个硬件地址产生器。

(7)可以并行执行多个操作。

(8)支持流水线操作,使取指、译码和执行等操作可以重叠执行。

在其他实施例中,DSP芯片可以用通用的微处理器替代,但与通用微处理器相比,DSP芯片的其他通用功能相对较弱些。

声音处理模块A103还包括调节单元以分别对第二声音进行均衡与混响调节、增加趣味音效和电音变声以获得第三声音。

声音控制模块A104,连接声音处理模块A103,用于将第三声音进行存储和/或传送至云端直播平台;

声音控制模块A104包括主控IC芯片以将第三声音进行存储和/或传送至云端直播平台A300。

主控IC芯片是一块集成电路有它和CPU共同完成接受信号的输出与调整。

主控IC芯片也称主控芯片,是主板或者硬盘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联系各个设备之间的桥梁,也是控制设备运行工作的大脑。在主板中,两大芯片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南桥芯片,它控制着扩展槽,USB接口,串口,并口,1394接口,VGA接口,等,它主要负责外部接口和内部cpu的联系,而另一个是北桥芯片,它控制着CPU的类型,型号,主板的总线频率,内存类型,容量,显卡,等。

存储模块A105,连接声音控制模块A104,用于存储第三声音;

存储模块A105包括TF卡或SD卡,第三声音对应存储在TF卡或SD 卡内。

SD卡是一张存储卡,尺寸比较大,一般用于数码相机等做外存储器用; TF卡又称micro SD,仅从字面理解就明白了(微型SD),TF卡一般也是用于手机、MP4等小型数码电子产品的外存储器用;TF卡用一个专用的卡套就可以把TF卡转换成SD卡那么大,可以当作SD卡用。

TF卡和SD卡都是闪存卡(Flash memoery card),可以用来存歌、电影等文件。

如图2所示,通信模块A106,连接声音控制模块A104,并连接云端直播平台A300,用于传输第三声音。

如图2所示,直播麦克风A100还通过通信模块A106连接移动设备 A200;

通信模块A106包括WiFi单元;

声音控制模块A104将第三声音通过WiFi单元传送至云端直播平台 A300。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设备A200,包括通信单元A201、获取单元A202和响应单元A203;

通信单元A201用于连接如实施例一中的直播麦克风的通信模块 A106;

获取单元A202用于获取编辑和/或发布如实施例一中的存储模块 A105中的第三声音的指令;

响应单元A203用于响应获取单元所获取的指令如实施例一中以编辑和/或发布第三声音。

该移动设备可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等任意终端设备,以终端为手机为例:

参考图5,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 RF)电路1510、存储器1520、输入单元1530、显示单元1540、传感器 1550、音频电路15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570、处理器1580、以及电源15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云端直播平台A300,包括通讯单元A301和播放单元A302;

通讯单元A301用于连接如上任意一项的直播麦克风以获取第三声音;

播放单元A302用于播放第三声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