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链路功率损耗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2396发布日期:2019-04-29 12:2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纤链路功率损耗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率损耗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链路功率损耗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光纤链路是利用光纤通信技术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的链路,光纤链路原理是用各种不同的光学方法来实现网络的互连级,就可以得到各种不同拓扑结构的自由空间光学互连网络。一般由光发送机(电/光转换器)、光纤、光接收机(光/电转换器)及其它必需的光器件(如光放大器、光连接器、光分路器和光衰减器等)组成。因此在光纤链路中,传输介质是光纤,过程走的是物理链路。

其中,光纤链路中的光信号经光纤传输后,由于吸收、散射等原因会引起光功率的减小即光纤损耗,所谓光纤损耗是指光纤每单位长度上的衰减,光纤损耗是光纤传输的重要指标,对光纤通信的传输距离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光纤损耗的高低直接影响传输距离或中继站间隔距离的远近,因此,了解并降低光纤的损耗对光纤通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据此,如何对光纤链路中的功率损耗进行测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对于降低光纤链路损耗对光纤通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而亟待对光纤链路中功率损耗进行测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链路功率损耗测试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链路功率损耗测试装置,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光源、第一光开关、光纤适配器、第一光纤配线架、第二光纤配线架、第二光开关和光功率计,所述光源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一光纤跳线与第一光开关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光开关的第一输出端口通过第二光纤跳线与光纤适配器的输入光纤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光开关的第二输出端口通过第三光纤跳线与第一光纤配线架的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光纤配线架的输出接口与第二光纤配线架的输入接口之间用于连接待测光纤链路,所述光纤适配器的输出光纤接头通过第四光纤跳线与第二光开关的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光纤配线架的输出接口通过第五光纤跳线与第二光开关的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光开关的输出端口通过第六光纤跳线与光功率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链路功率损耗测试装置,在测试之前先将待测光纤链路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光纤配线架的输出接口与第二光纤配线架的输入接口上,在具体对光纤链路功率损耗进行测试时,首先将第一光开关的输入端口切换至与第一输出端口连通,并将第二光开关的第一输入端口切换至与输出端口连通,即让光源通过第一光开关、光纤适配器和第二光开关与光功率计进行连接,其次通过光功率计测量此时的光功率值,并以该光功率值作为参照值,此时需要按下光功率计上的参照值按键,按下以后光功率计屏幕上显示为零;接着将第一光开关的输入端口切换至与第二输出端口连通,并将第二光开关的第二输入端口切换至与输出端口连通,即让光源通过第一光开关、第一光纤配线架、待测光纤链路、第二光纤配线架和第二光开关与光功率计进行连接,然后通过光功率计测量到的光功率值即为待测光纤链路的功率损耗值。本测试装置结构简单,采用现有的机构件即可实现,成本较低,并且可通过第一光开关和第二光开关进行测试线路的自由切换,因而测试过程非常方便快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进一步,所述光源为激光光源或LED光源。

进一步,所述第一光开关为1x2机械式光开关,所述第二光开关为2x1机械式光开关。

进一步,所述光纤适配器选用SC接口或FC接口光纤适配器。

进一步,所述光功率计选用FG510系列光功率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链路功率损耗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源;2、第一光开关;3、光纤适配器;4、第一光纤配线架;5、第二光纤配线架;6、第二光开关;7、光功率计;10、第一光纤跳线;20、第二光纤跳线;30、第三光纤跳线;40、第四光纤跳线;50、第五光纤跳线;60、第六光纤跳线;100、待测光纤链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链路功率损耗测试装置,包括机台,所述机台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光源1、第一光开关2、光纤适配器3、第一光纤配线架4、第二光纤配线架5、第二光开关6和光功率计7,所述光源1的输出端口通过第一光纤跳线10与第一光开关2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光开关2的第一输出端口通过第二光纤跳线20与光纤适配器3的输入光纤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光开关2的第二输出端口通过第三光纤跳线30与第一光纤配线架4的输入接口连接,所述第一光纤配线架4的输出接口与第二光纤配线架5的输入接口之间用于连接待测光纤链路100,所述光纤适配器3的输出光纤接头通过第四光纤跳线40与第二光开关6的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光纤配线架5的输出接口通过第五光纤跳线50与第二光开关6的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光开关6的输出端口通过第六光纤跳线60与光功率计7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纤链路功率损耗测试装置,在测试之前先将待测光纤链路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光纤配线架的输出接口与第二光纤配线架的输入接口上,在具体对光纤链路功率损耗进行测试时,首先将第一光开关的输入端口切换至与第一输出端口连通,并将第二光开关的第一输入端口切换至与输出端口连通,即让光源通过第一光开关、光纤适配器和第二光开关与光功率计进行连接,其次通过光功率计测量此时的光功率值,并以该光功率值作为参照值,此时需要按下光功率计上的参照值按键,按下以后光功率计屏幕上显示为零;接着将第一光开关的输入端口切换至与第二输出端口连通,并将第二光开关的第二输入端口切换至与输出端口连通,即让光源通过第一光开关、第一光纤配线架、待测光纤链路、第二光纤配线架和第二光开关与光功率计进行连接,然后通过光功率计测量到的光功率值即为待测光纤链路的功率损耗值。本测试装置结构简单,采用现有的机构件即可实现,成本较低,并且可通过第一光开关和第二光开关进行测试线路的自由切换,因而测试过程非常方便快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光源1为激光光源或LED光源,具体当所述光源1为激光光源时,其特别适用于单模光纤;当所述光源1为LED光源时,其特别适用于多模光纤,由此可以满足不种链路测试需要。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光开关2为1x2机械式光开关,所述第二光开关6为2x1机械式光开关,该机械式光开关的开关结构和开关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其中,所述1x2机械式光开关表示有一个输入端口和两个输出端口,由此可以实现光源输出的光信号在光纤适配器和第一光纤配线架之间自由切换,即可以决定光源输出的光信号是传输到光纤适配器还是传输到第一光纤配线架,所述2x1机械式光开关表示有两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由此可以实现光功率计输入的光信号在光纤适配器和第二光纤配线架之间自由切换,即可以决定光功率计输入的光信号是来至于光纤适配器还是来至于第一光纤配线架。本实施例采用机械式光开关,由此可对光信号的传输线路进行自由切换,方便快捷,即可以选择光信号具体是沿光纤适配器传输,还是沿第一光纤配线架和第二光纤配线架传输。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光纤适配器3选用SC接口或FC接口光纤适配器,而SC接口或FC接口光纤适配器的具体结构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由此可满足不同光纤跳线连接需要。具体地,所述光纤适配器又叫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量最多的光无源器件,大多数的光纤连接器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两个光纤接头和一个耦合器,两个光纤接头装进两根光纤跳线尾端,耦合器起对准套管的作用,耦合器多配有金属或非金属法兰,以便于连接器的安装固定。另外,所述光纤跳线是用来做从设备到光纤布线链路的跳接线,有较厚的保护层,一般应用在光纤通信系统、光纤接入网、光纤数据传输以及局域网等一些领域;所述光纤配线架是光缆和光通信设备之间或光通信设备之间的配线连接设备,主要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局端主干光缆的成端和分配,可方便地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而所述光纤跳线和光纤配线架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光功率计7选用FG510系列光功率计,该系列光功率计具有超宽的测试量程、精准的测试精度及全新的自校准功能等优点,采用FC/SC/ST通用接口设计,测试时无需复杂转换,同时还具有USB通信与数据存储、波长及频率自动识别等功能,因而特别适用于本申请测量绝对光功率或通过一段光纤的光功率相对损耗。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