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5199发布日期:2019-07-24 10:07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路由器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由器保护壳。



背景技术:

目前,路由器等设备接入光纤进行通信,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需要预留一部分光纤在路由器内,在后续的检测检修中可以使用。

一般来说,预留的光纤为了防止人为的破坏,都是放在路由器的保护壳内部。由于光纤外包覆的树脂材料通常热传导能力较差,盘在路由器内的光纤卷会对路由器散热造成不良影响。

有鉴于此,中国专利201610547285.X公开了一种光网络平台,包括平台外壳,平台壳体包括旋转连接的壳体上盖和壳体底壳,壳体上盖能够旋转后封盖在壳体底壳上构成密封腔体,壳体底壳和壳体上盖的外部分别设置有散热翅片,壳体底壳和壳体上盖的内部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有散热底板,散热底板以及壳体底壳和壳体上盖之间设有导热硅脂,散热底板有安装有电源模块、EDFA模块、OLT模块、盘纤轮,电源模块分别与EDFA模块以及OLT模块电控连接,散热底板与电源模块以及OLT模块之间分别设有散热层。

可见,文献201610547285.X的方案中,为了避免光纤卷对路由器散热的影响,该方案涉及的路由器增设了散热翅片、散热底板、散热层以及导热硅脂。但是,散热翅片会增加装置的重量和体积。另一方面,导热硅脂本身容易粘上灰尘,其在涂敷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沟回,导致灰尘在沟回内积淀,难以清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路由器散热结构及盘纤结构复杂成本过高的缺点,提供一种成本更低散热更好、盘纤量更大的路由器保护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路由器保护壳,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一底壳,所述底壳容纳路由器的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光纤接口,且所述主电路板上包括有若干发热部件,所述底壳在所述发热部件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至少一散热窗,所述散热窗外周凹陷形成有用于光纤走线的走线槽,所述走线槽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壳靠近所述光纤接口一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壳远离所述光纤接口的一侧,所述散热窗外周还形成有用于盘绕光纤的第一挂架。

此处,主电路板上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经过散热窗逸出。而用于盘绕光纤的第一挂架设置在散热窗的外周,那么光纤经过走线槽盘绕就会在散热窗周围。这样一来,热量就不会被大量的光纤上的树脂外皮所阻隔,可以更加容易的到达外面。

较佳的,所述路由器保护壳还包括有一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壳形状匹配并拼合到所述底壳。

为了使得盘起的光纤不被裸露,且,可以使得主电路板上的一些接口、结构能得到更多保护,有必要设置一个上盖。

较佳的,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靠近所述底壳一侧的外周上突出形成有用于盘绕光纤的第二挂架。

上盖上再开设散热孔,是为了使得从后壳上散热窗上散出的热量能顺利到达外界,同样的道理,散热孔外周盘绕光纤,使得光纤外皮不会阻挡热量散发。在上盖上再设置第二挂架,使得被盘绕的光纤量可以扩大一倍。

较佳的,所述散热孔与所述散热窗在俯视时不重叠。

散热孔和散热窗不重叠可以使得二者周围盘绕着的光纤不会阻挡到散热孔和散热窗,同时,光纤也不会暴露在外。如果直接将散热孔和散热窗完全重叠起来,虽然也也可以达到上述效果,但是外界的异物可以毫无阻隔的进入底壳内,落在主电路板上。

较佳的,所述散热孔与所述走线槽在俯视时至少部分重叠。

散热孔和走线槽部分重叠时,可以形成供空气流动的通道。利于散热。

较佳的,所述第一挂架、所述第二挂架以及所述走线槽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引导光纤的护耳。

护耳可以引导光纤的走向,防止盘绕好的光纤散开。

较佳的,所述散热窗上设置有若干栅格。

由于散热窗的一侧就是主电路板,需要防止异物进入。

较佳的,所述散热窗和所述散热孔分别为两个,且形状均为圆形。

圆形更加便于光纤盘绕,使得光纤盘绕后不易损折。

较佳的,所述走线槽内以及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走线的挡块。

挡块的目的是为了在走线槽内形成通道。

较佳的,所述散热窗、所述第一挂架以及所述底壳一体成型;所述散热口、所述第二挂架以及所述上盖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在散热孔外形成用于盘光纤的第一挂架,使得光纤在盘绕后,其树脂外皮不会影响到路由器的散热;进一步,通过上盖上也设置第二挂架,使得可以盘绕的光纤总量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路由器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路由器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路由器保护壳包括有:底壳1,底壳1容纳路由器的主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主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光纤接口13,且主电路板上包括有若干发热部件,底壳1在发热部件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至少散热窗11,散热窗11外周凹陷形成有用于光纤走线的走线槽12,走线槽12一端延伸至底壳1靠近光纤接口13一侧,另一端延伸至底壳1远离光纤接口13的一侧,散热窗11外周还形成有用于盘绕光纤的第一挂架14。

散热窗11和散热孔21分别为两个,且形状均为圆形。圆形更加便于光纤盘绕,使得光纤盘绕后不易损折。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散热窗散热孔各一个,或者各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窗11为一个圆形的窗口,在散热窗11的外周凹陷的形成有一个类圆台结构即第一挂架14。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挂架14上设置有一圈护耳15。

此处,主电路板上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经过散热窗11逸出。而用于盘绕光纤的第一挂架14设置在散热窗11的外周,那么光纤经过走线槽12盘绕就会在散热窗11周围。这样一来,热量就不会被大量的光纤上的树脂外皮所阻隔,可以更加容易的到达外面。

路由器保护壳还包括有上盖2,上盖2与底壳1形状匹配并拼合到底壳1。在本实施例中,上盖2和底壳1上分布有若干卡扣式的紧固结构,使得上盖2可以以卡扣的形式固定到底壳1。

为了使得盘起的光纤不被裸露,且,可以使得主电路板上的一些接口、结构能得到更多保护,有必要设置一个上盖2。

上盖2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散热孔21,散热孔21靠近底壳1一侧的外周上突出形成有用于盘绕光纤的第二挂架22。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孔21也设置成圆形开口状,散热孔21周围也形成有圆台装结构,即第二挂架22。相应的在第二挂架22上也设置有一圈护耳(图中因遮挡未示出)。

上盖2上再开设散热孔21,是为了使得从后壳上散热窗11上散出的热量能顺利到达外界,同样的道理,散热孔21外周盘绕光纤,使得光纤外皮不会阻挡热量散发。在上盖2上再设置第二挂架22,使得被盘绕的光纤量可以扩大一倍。

散热孔21与散热窗11在俯视时不重叠。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孔21和散热窗11在俯视时相互错开。使得二者上形成的第一挂架14和第二挂架22之间相互不会干涉,且上述各构造组合形成的通道是曲折的。

散热孔21和散热窗11不重叠可以使得二者周围盘绕着的光纤不会阻挡到散热孔21和散热窗11,同时,光纤也不会暴露在外。如果直接将散热孔21和散热窗11完全重叠起来,虽然也也可以达到上述效果,但是外界的异物可以毫无阻隔的进入底壳1内,落在主电路板上。

散热孔21与走线槽12在俯视时至少部分重叠。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散热孔21与走线槽12部分重叠,使得走线槽的一部分可以与外界连通。

散热孔21和走线槽12部分重叠时,可以形成供空气流动的通道。利于散热。处于折衷,也可以尽量将走线槽12暴露的部分设置到没有走线的路径上。

第一挂架14、第二挂架22以及走线槽12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引导光纤的护耳15。

护耳15可以引导光纤的走向,防止盘绕好的光纤散开。

散热窗11上设置有若干栅格。由于散热窗11的一侧就是主电路板,需要防止异物进入。

走线槽12内以及上盖2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走线的挡块。

挡块的目的是为了在走线槽12内形成通道。

散热窗11、第一挂架14以及底壳1一体成型;散热口、第二挂架22以及上盖2一体成型。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