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传输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1018发布日期:2019-05-28 19:25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图片传输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安防视频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带宽条件下的图片传输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视频监控由看得见、看得清向看得懂的趋势发展,监控摄像头向新一代智能高清监控的发展方向升级,前端智能摄像机内置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对人脸、车辆等关键信息进行快速定位抓拍,为后端分析服务器提供更清晰、更高质量的图片,更出色的成像效果大大提升了后端的资源利用率,同等条件下可大幅节省中心部署空间,同样的投入可以产生更大的效用。

随着监控点的规模不断壮大,高清晰度的视频码流、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传输所需的带宽要求非常高,现有技术中,由于监控数据仅存储于内存中,在数据上传时,若上传失败则一直等待,一直占用监控设备的处理资源;同时各监控点与后端存储分析服务器之间的带宽出于成本考虑,一般比较小,在带宽有限且易波动的环境下,导致视频图像不流畅、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上报丢失等现象,使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因此,在保障良好的视频监控画面质量的同时,确保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能够正常上传到后端服务器,是智能安防视频监控实战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图片传输方法,保障良好的视频监控画面质量的同时,确保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能够正常上传到后端服务器,满足智能安防视频监控实战应用的需要。

本发明提供图片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前端摄像机监控画面中目标特征的抓拍图片,并提取抓拍图片的结构化数据,将所述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到发图队列;

检测所述发图队列中是否存在数据待上传,若存在,则将所述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上传至后端服务器;

检测数据上传是否成功;若上传失败,则将所述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至存储管理队列,通过所述存储管理队列存储于前端摄像机侧配置的存储介质中;

检测所述发图队列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将存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所述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至所述发图队列,用于进行数据重新上传。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

将前端的摄像机侧存储的视频编码格式进行配置,以使得前端的摄像机侧存储的视频编码格式与后端的服务器编码格式一致。

优选地,还包括步骤:

优先级调整,检测发图队列是否成功上传,在检测前端摄像机与后端服务器间链路正常状态下,若发图失败,则调整网络带宽占用优先级,以使得图片优先传输至后端服务器。

优选地,在调整网络带宽占用优先级包括:降低视频编码码率,若仍然发图失败,则将视频编码码率配置成最低码率值,并同时降低帧率;若继续发图失败,则将视频编码码率、帧率同时配置成最低值。

优选地,在降低视频编码码率或帧率后,每隔预设周期检测所述发图队列是否空闲,若空闲同时发图正常,则将视频编码码率或帧率还原至预设配置。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

存储器;以及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图片传输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图片传输方法。

图片传输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数据上传模块、上传检测模块、前端存储模块、重传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前端摄像机监控画面中目标特征的抓拍图片,并提取抓拍图片的结构化数据,将所述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到发图队列;

所述数据上传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发图队列中是否存在数据待上传,若存在,则将所述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上传至后端服务器;

所述上传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数据上传是否成功,若上传失败,则将所述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至存储管理队列进行存储;

所述前端存储模块,用于将存储管理队列中的内容存储于前端的摄像机侧配置的存储介质中;

所述重传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发图队列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将存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所述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至所述发图队列,以进行数据重新上传。

优选地,还包括链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前端摄像机与后端服务器间链路是否正常,若正常,则所述发图队列中所述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允许上传;若异常,则重新注册链路。

优选地,还包括优先级调整模块,用于检测发图队列是否成功上传,在检测前端摄像机与后端服务器间链路正常状态下,若发图失败,则调整网络带宽占用优先级,以使得图片优先传输至后端服务器。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图片传输方法,包括步骤数据获取、数据上传、上传检测、前端存储、重传检测。本发明还涉及图片传输系统、存储介质、电子设备;本发明通过在摄像机侧配置存储介质,监测图片上传链路情况,并通过配置网络带宽占用优先级,实现在低带宽条件下,保障良好的视频监控画面质量的同时,确保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能够正常上传到后端服务器,满足智能安防视频监控实战应用的需要。本发明构思巧妙,逻辑严谨,便于智能安防视频监控领域推广应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图片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图片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的网络带宽占用优先级调整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图片传输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在另一实施例中图片传输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图片传输方法,如图1、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0、获取前端摄像机监控画面中目标特征的抓拍图片,并提取抓拍图片的结构化数据,将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到发图队列;其中,目标特征包括但不限于人脸、车辆等抓拍特征,通过摄像机采集场景视频影像,并在监控画面中捕捉目标特征,获取含有目标特征的抓拍图片。在一实施例中,创建一个任务a,管理算法调度,实现对监控画面中的人脸、车辆等目标进行定位抓拍,并提取结构化数据;当任务a在监控画面中捕捉到人脸、车辆等目标时,进行定位抓拍并提取结构化数据,将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到发图队列;其中,结构化数据为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表示和存储,表现为二维形式的数据,数据以行为单位,一行数据表示一个实体的信息,每一行数据的属性是相同的;在本实施例中,对目标特征的抓拍图片中的信息进行结构化,形成多种特征数据库,例如人脸照片数据库、人脸特征数据库、行为图片及特征库、车辆图像及特征库,便于综合这些数据仓库以及关联视频片段仓库可以建立相应的检索引擎,实现对各类的数据仓库的深度信息挖掘,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提升视频数据的应用价值,提高视频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功能。

s1、检测前端摄像机与后端服务器间链路是否正常,若正常,则发图队列中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允许上传;若异常,则重新注册链路;在一实施例中,通过创建一个监测任务b,用于负责前端智能摄像机和后端服务器的链路状态维护;任务b查询前端摄像机与后端服务器间链路的状态,并进行主动注册、定时心跳保活,若数据上传或保活失败,则重新注册,确保链路状态正常。

s2、检测发图队列中是否存在数据待上传,若存在,则将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上传至后端服务器;在一实施例中,创建一个监测任务c,管理发图队列,将人脸、车辆等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上传至后端服务器。

s3、检测数据上传是否成功,若上传失败,则将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至存储管理队列进行存储;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步骤s2中的任务c检测到发图队列有数据待上传,同时前端与后端链路正常,则进行上传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如果链路不正常或多次重传失败,则将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到存储管理队列进行存储。

s4、前端的摄像机侧配置有存储介质,用于将存储管理队列中的内容存储于存储介质中;在一实施例中,创建一个任务d,用于管理存储队列,将内存中的人脸、车辆等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与存储介质进行数据同步;其中,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smartmedia(sm卡)、compactflash(cf卡)、multimediacard(mmc卡)、securedigitalcard(sd卡)、memorystick(ms卡)、extremedigitalcard(xd卡)、transflashcard(tf卡);例如,当任务d检测到存储队列中有数据,则在tf卡上将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保存为二进制文件。

s5、检测发图队列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将存储于存储介质中的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至发图队列,用于进行数据重新上传。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到前端智能摄像机和后端服务器的链路状态正常,且发图队列空闲,则读取tf卡上的数据,送入发图队列进行数据上传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编码格式匹配,将前端的摄像机侧存储的视频编码格式进行配置,以使得前端的摄像机侧存储的视频编码格式与后端的服务器编码格式一致。例如,前端智能摄像机默认为h264视频编码格式,如果后端分析服务器支持h265编码格式,则设置视频编码格式为h265,在相同画质的情况下,将码率设置为h264的一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

优先级调整,检测发图队列是否成功上传,在检测前端摄像机与后端服务器间链路正常状态下,若发图失败,则调整网络带宽占用优先级,以使得图片优先传输至后端服务器。优选地,在优先级调整中调整网络带宽占用优先级包括:先降低视频编码码率,若仍然发图失败,则将视频编码码率配置成最低码率值,并同时降低帧率;若继续发图失败,则将视频编码码率、帧率同时配置成最低值。一般地,在优先级调整中包括:降低视频编码码率或帧率后,每隔预设周期检测发图队列是否空闲,若空闲同时发图正常,则将视频编码码率或帧率还原至预设配置。

例如,如图3所示,先创建一个任务e,管理带宽占用优先级,确保人脸、车辆等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能正常上传至后端服务器;任务e检测发图返回状态码,前端智能摄像机和后端服务器的链路状态正常的情况下,发图出现多次重传失败,则认定当前网络负载过大,此时需对网络带宽占用优先级进行调整,图片优先传输;在保障良好的视频监控画面质量的同时,确保人脸、车辆等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能正常上传至后端服务器;如图3所示,网络带宽占用优先级控制策略包含三个等级,第一次出现网络负载过大(即统计值大于一级阈值),图片上传失败,则将视频编码码率降低为用户设置的二分之一;在等级一的状态下,继续出现图片上传失败(即统计值大于二级阈值),则将视频编码码率设置为预先设置的最低码率值128kbps,帧率降低为用户设置的二分之一;在等级二的状态下,继续出现图片上传失败(即统计值大于三级阈值),则将视频编码码率设置为预先设置的最低码率值128kbps,帧率设置为预先设置的最低帧率值5fps;为还原至预设配置,每隔两分钟检测一次发图队列是否空闲和发图状态是否正常,根据状态确认是否将码率和帧率还原到用户设置的参数。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林地提方法。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图片传输方法。

如图4、图5所示,图片传输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数据上传模块、上传检测模块、前端存储模块、重传检测模块;其中,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前端摄像机监控画面中目标特征的抓拍图片,并提取抓拍图片的结构化数据,将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到发图队列;

数据上传模块,用于检测发图队列中是否存在数据待上传,若存在,则将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上传至后端服务器;

上传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数据上传是否成功,若上传失败,则将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至存储管理队列进行存储;

前端存储模块,用于将存储管理队列中的内容存储于前端的摄像机侧配置的存储介质中;

重传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发图队列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将存储于存储介质中的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推送至发图队列,以进行数据重新上传。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还包括链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前端摄像机与后端服务器间链路是否正常,若正常,则发图队列中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允许上传;若异常,则重新注册链路。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还包括优先级调整模块,用于检测发图队列是否成功上传,在检测前端摄像机与后端服务器间链路正常状态下,若发图失败,则调整网络带宽占用优先级,以使得图片优先传输至后端服务器。

其中,图4所示为存储介质配置在摄像机内部,包括但不限于smartmedia(sm卡)、compactflash(cf卡)、multimediacard(mmc卡)、securedigitalcard(sd卡)、memorystick(ms卡)、extremedigitalcard(xd卡)、transflashcard(tf卡);通过摄像机内配置本发明的图片传输系统,实现图片的传输,以在低带宽条件下,保障良好的视频监控画面质量的同时,确保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能够正常上传到后端服务器,满足智能安防视频监控实战应用的需要;图5所示为存储介质配置在与摄像机内,此时,本发明的图片传输系统配置在与摄像机连接的终端设备内,其中,终端设备为可连接多台摄像机的总线设备或路由设备,用于将摄像机与后端服务器进行衔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图未示),存储介质也可配置在终端设备内,防止摄像机内存储介质被随意取出,确保设备安全与整体运行,同时实现图片的传输,以在低带宽条件下,保障良好的视频监控画面质量的同时,确保抓拍图片和结构化数据能够正常上传到后端服务器,满足智能安防视频监控实战应用的需要。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