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局域网集中管理的无线接入点注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1662发布日期:2019-07-17 05:1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局域网集中管理的无线接入点注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局域网集中管理的无线接入点注册系统。



背景技术:

ap就是传统有线网络中的hub,也是组建小型无线局域网时最常用的设备,而ac负责管理某个区域内无线网络中的ap,从而对不同ap下发配置、修改配置、射频智能管理、用户接入控制等,目前的无线控制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集成了三层交换机以及认证系统等众多功能,成为运营商以及企业部署无线局域网的必备设备;

但是现有技术背景下的无线接入点注册系统在进行使用时,需要无线接入点预先进行设置ip地址进行使用,不便于无线接入点与无线控制器之间的快速短时间内进行自动连接,不便于部署无线网络,不利于进行高效管理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局域网集中管理的无线接入点注册系统,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局域网集中管理的无线接入点注册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无线接入点注册系统在进行使用时,需要无线接入点预先进行设置ip地址进行使用,不便于无线接入点与无线控制器之间的快速短时间内进行自动连接,不便于部署无线网络,不利于进行高效管理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局域网集中管理的无线接入点注册系统,包括无线接入点和无线控制器,所述无线接入点通过局域网与无线控制器进行无线连接,且无线控制器与无线接入点之间采用一对多的模式进行设置,既一台无线控制器对应多台无线接入点,同时无线控制器与无线接入点之间以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无线控制器与无线接入点的内部均设置有参数发送模块和参数接收模块。

优选的,所述无线接入点通过局域网与无线控制器进行无线连接的过程为无线接入点的注册操作。

优选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注册操作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组播mac地址0156.7e00.006c,协议号5080;

步骤2:无线接入点在局域网中通过其内部的参数发送模块发送目的mac地址为0156.7e00.006c的报文;

步骤3:无线控制器通过其内部的参数接收模块收到目的mac地址为0156.7e00.006c报文后,取出报文的源mac地址;

步骤4:无线控制器把取到的源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通过其内部的参数发送模块向无线接入点发送注册成功消息;

步骤5:无线接入点通过其内部的参数接收模块收到无线控制器发出的注册成功消息把报文里的无线控制器的mac地址取出,以此作为目的mac地址向无线控制器发送保活报文。

优选的,所述无线接入点注册操作完成后,无线控制器下发配置参数到无线接入点,且从无线接入点获取配置参数。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无线接入点在局域网中发送报文寻找无线控制器,若未寻找到无线控制器,则无线接入点会周期性发送报文寻找无线控制器,直至报文信息成功被无线控制器接收。

优选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注册成功后,则无线接入点定时向无线控制器发送保活单播报文。

优选的,所述无线控制器若一定时间内收不到无线接入点发送的保活单播报文,则默认无线接入点已经掉线。

优选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确认掉线后,则重复进行无线接入点的注册操作。

优选的,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注册成功后,则无线控制器随时可向无线接入点发送配置报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局域网集中管理的无线接入点注册系统,不需要无线接入点预先进行设置ip地址进行使用,便于无线接入点与无线控制器之间的快速短时间内进行自动连接,便于部署无线网络,有利于进行高效管理使用;

1.通过无线接入点直接进行自动发送组播的mac地址和协议号,便于通过局域网自动捕捉无线控制器进行注册,便于进行自动连接使用,从而不用设置ip地址,保证了无线接入点与无线控制器之间的快速连接,便于无线接入点的快速注册使用;

2.无线接入点会定时向无线控制器发送保活单播报文,从而便于及时了解无线控制器对无线接入点的控制连接状态,从而便于保证无线接入点高效与无线控制器进行连接,便于无线网络的管理;

3.若无线控制器未收到无线接入点发送的保活单播报文,则会默认无线接入点已掉线,从而便于无线接入点重复发送目的mac地址,以便于无线网络的保持高效连接状态,进而便于无线网络的管理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星型拓扑结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局域网集中管理的无线接入点注册系统,包括无线接入点和无线控制器,所述无线接入点通过局域网与无线控制器进行无线连接,且无线控制器与无线接入点之间采用一对多的模式进行设置,既一台无线控制器对应多台无线接入点,同时无线控制器与无线接入点之间以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2中所述无线控制器与无线接入点的内部均设置有参数发送模块和参数接收模块,便于进行配置参数信息的传输,所述无线接入点通过局域网与无线控制器进行无线连接的过程为无线接入点的注册操作,使得单个无线控制器通过局域网对多个无线接入点进行集中管理,便于进行调控使用。

如图1和图2中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注册操作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组播mac地址0156.7e00.006c,协议号5080;

步骤2:无线接入点在局域网中通过其内部的参数发送模块发送目的mac地址为0156.7e00.006c的报文;

步骤3:无线控制器通过其内部的参数接收模块收到目的mac地址为0156.7e00.006c报文后,取出报文的源mac地址;

步骤4:无线控制器把取到的源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通过其内部的参数发送模块向无线接入点发送注册成功消息;

步骤5:无线接入点通过其内部的参数接收模块收到无线控制器发出的注册成功消息把报文里的无线控制器的mac地址取出,以此作为目的mac地址向无线控制器发送保活报文。

如图2中所述无线接入点注册操作完成后,无线控制器下发配置参数到无线接入点,且从无线接入点获取配置参数,便于配置参数的互相传输,便于保证高效的连接管理使用。

如图2中所述步骤2中无线接入点在局域网中发送报文寻找无线控制器,若未寻找到无线控制器,则无线接入点会周期性发送报文寻找无线控制器,直至报文信息成功被无线控制器接收,便于无线接入点的自动连接使用,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注册成功后,则无线接入点定时向无线控制器发送保活单播报文,便于及时了解无线接入点的接入情况,从而便于保证对无线网络的管理使用,所述无线接入点的注册成功后,则无线控制器随时可向无线接入点发送配置报文,便于进行配置参数的调节,便于集中调控使用;

所述无线控制器若一定时间内收不到无线接入点发送的保活单播报文,则默认无线接入点已经掉线,所述无线接入点确认掉线后,则重复进行无线接入点的注册操作,便于及时对无线接入点进行连接,减少无线接入点掉线时间,便于进行管理。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基于局域网集中管理的无线接入点注册系统时,首先对无线接入点和无线控制器进行安装,使得1台无线控制器对应多台无线接入点,以便于实现无线控制器对某一区域的无线网络中的无线接入点进行管理;

无线接入点通过其内部的参数发送模块发送目的组播mac地址0156.7e00.006c,协议号5080的报文,寻找无线控制器,使得无线控制器通过其内部的参数接收模块收到目的mac地址,然后取出报文的源mac地址,则无线控制器把取到的源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通过其内部的参数发送模块向无线接入点发送注册成功消息,无线接入点通过其内部的参数接收模块收到无线控制器发出的注册成功消息把报文里的无线控制器的mac地址取出,以此作为目的mac地址定时向无线控制器发送保活报文,以便于管理使用,且无线接入点注册操作完成后,无线控制器可以随时下发配置参数到无线接入点,且从无线接入点获取配置参数,以便于进行调控使用,同时无线控制器若一定时间内收不到无线接入点发送的保活单播报文,则会默认无线接入点已经掉线,进而使用无线接入点进行重复发送mac地址,以便于无线接入点与无线控制器之间的接入,以便于无线网络的部署;

此外,无线接入点在局域网中发送报文寻找无线控制器时,若未寻找到无线控制器,则无线接入点会周期性发送报文寻找无线控制器,直至报文信息成功被无线控制器接收,以便于无线接入点与无线控制器之间的连接,便于管理使用,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