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组件的制作方法以及扬声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01702发布日期:2019-06-25 22:5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音圈组件的制作方法以及扬声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扬声器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音圈组件的制作方法以及扬声器。



背景技术:

微型电声器件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助听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随着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应用于其中的微型电声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音圈作为微型发声器件的动件,当交变音频电流通过音圈时,音圈产生随音频电流变化而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与微型电声器件的磁路系统的磁场发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导致音圈产生机械振动从而带动微型电声器件的振膜振动,振膜振动反复推动空气而发出声音,可见音圈影响着整个微型电声器件的性能。

传统的音圈通常为单个一体成型,理想情况下音圈应该是在预设位置反复振动,但在实际工作中,音圈在振动过程中会偏离预设设置,偏离预设位置后导致经过音圈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且这种位置的偏移难以被监测到,即无法矫正,从而导致音圈振动不稳定,进而使振膜的振动也不稳定。示例性技术提出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的音圈组件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音圈,以通过检测两音圈连接处的电压差,计算并时时纠正音圈的震动位置,以增强振膜振动的稳定性;该示例性的扬声器的两音圈往往采用粘接的方式相连,可以理解,在扬声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两个音圈不断的上下振动,两者之间容易出现脱离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扬声器,旨在解决示例性技术中双音圈扬声器的两个音圈之间连接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扬声器,包括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组件,所述音圈组件包括:

第一音圈,包括由漆包线绕制多层而成的第一本体、及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的第一引线;以及

第二音圈,包括由漆包线绕制多层而成的第二本体、及与所述第二本体相连的第二引线;其中,

所述第一本体具有面向所述第二本体设置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本体具有对应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互抵接,以使所述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上下层叠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具有一个第一倾斜面或者具有阶梯状连接的多个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本体具有一个第二倾斜面或者具有阶梯状连接的多个第二倾斜面。

可选地,所述音圈组件具有沿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本体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本体靠近所述第二端;

所述第一本体面向所述第二本体的端面上,所述漆包线由内层向外层逐渐朝向所述音圈组件的第一端倾斜排列构成所述第一倾斜面;

所述第二本体面向所述第一本体的端面上,所述漆包线由内层向外层逐渐朝向所述音圈组件的第一端倾斜排列构成所述第二倾斜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面向所述第二本体的端面上,构成第一倾斜面的相邻的两层漆包线,位于外层的漆包线比位于内层的漆包线在音圈组件的轴向上具有0.5倍漆包线直径的高度差;

所述第二本体面向所述第一本体的端面上,相邻的两层漆包线,构成第二倾斜面的位于外层的漆包线比位于内层的漆包线在音圈组件的轴向上具有0.5倍漆包线直径的高度差。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具有阶梯状连接的两个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本体具有阶梯状连接的两个第二倾斜面,两个所述第一倾斜面与两个所述第二倾斜面一一对接;

两个所述第一倾斜面之间相邻的两层漆包线之间具有至少1.5倍漆包线直径的高度差,两个所述第二倾斜面之间相邻的两层漆包线之间具有至少1.5倍漆包线直径的高度差。

可选地,所述第一音圈相对所述第二音圈靠近所述扬声器的振膜设置;或者,所述第二音圈相对所述第一音圈靠近所述扬声器的振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和/或第二本体在自身的径向方向上的漆包线的层数为3层~6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线自所述第一本体背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侧引出,所述第二引线自所述第二本体背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侧引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引线包括第一入线和第一出线,所述第二引线包括第二入线和第二出线;

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为矩形环状结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具有四个边角,所述第一入线、第一出线、第二入线以及第二出线分别从四个边角位置引出。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还包括对所述振动系统进行弹性支撑的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包括内固定部、外固定部以及连接在所述内固定部和所述外固定部之间的形变部;

所述内固定部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内焊盘,所述第一入线、第一出线、第二入线以及第二出线电连接在所述内焊盘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粘接。

可选地,所述漆包线的表面涂覆有自粘性漆,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通过邻近的漆包线上的自粘性漆粘接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串联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音圈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用漆包线在直柱状的绕线工装上绕制形成第一音圈,该第一音圈包括由漆包线绕制多层而成的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具有沿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二端的端面上,所述漆包线由内层向外层逐渐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倾斜排列构成第一倾斜面;

在所述直柱状的绕线工装和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倾斜面上继续绕制形成第二音圈,所述第二音圈包括由漆包线绕制多层而成的第二本体,对应于所述第一倾斜面,在所述第二本体上形成第二倾斜面,该第二倾斜面上的漆包线由内层向外层逐渐朝向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倾斜排列;

将所述第一音圈和所述第二音圈从所述绕线工装上取下获得音圈组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将音圈组件的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通过倾斜面相接,以增大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之间的接触面积,继而有效提高两者连接的可靠性,提高音圈组件整体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示例性技术中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分离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连接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扬声器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分离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连接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音圈组件的制作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分离时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连接时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扬声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6,该扬声器包括振动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1和音圈组件2,其中,该音圈组件2包括:

第一音圈21,包括由漆包线绕制多层而成的第一本体211、及与第一本体211相连的第一引线212;以及

第二音圈22,包括由漆包线绕制多层而成的第二本体221、及与第二本体221相连的第二引线222;其中,

第一本体211具有面向第二本体221设置的第一倾斜面211a,第二本体221具有对应第一倾斜面211a的第二倾斜面221a,第一倾斜面211a与第二倾斜面221a相互抵接,以使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上下层叠设置。

参照图3,可以理解,扬声器通常包括外壳3、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其中,外壳3围合形成容置腔,磁路系统以及振动系统设置于容置腔,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7、安装在导磁轭7上的中心磁铁5和边磁铁6、以及设于中心磁铁5上的中心导磁板4和设于边磁铁6上的边导磁板,其中,边导磁板在本实施例中注塑于外壳3上,中心磁铁5、中心导磁板4与边磁铁6、边导磁板之间形成磁通间隙,振动系统包括振膜1和音圈组件2,音圈组件2环设于磁通间隙,振膜1连接于音圈组件2的一端,振膜1的另一侧还会设置补强部11,以降低振动系统的质量,调节整体声学性能。在扬声器的工作过程中,磁通间隙中产生磁场,音圈组件2通电,通电的音圈组件2在磁场中会受安培力的作用而产生振动,振动的音圈组件2会带动振膜1一起振动,从而使振膜1策动空气发声。音圈组件2通常由漆包线绕制形成,音圈绕制成型后,通常会形成环状的本体和连接于本体外周面的引线,容易理解的,该引线通常包括将电流引入本体的入线和将电流引出本体的出线。

对于在扬声器工作过程中,音圈会偏离预设位置振动的情况,以致振膜1振动不稳定的情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相串联连接,使得在音圈组件2工作的过程中,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由于在磁场中的位置不同,因此穿过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的磁感应强度也不同,从而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不同,通过检测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连接处的电压差,可实时计算得出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在磁场中的相对位置,即音圈组件2整体在磁场中的振动位置。若音圈组件2在振动过程中偏离预设位置,则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的位置均会发生变化,此时穿过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的磁感应强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第一音圈21及第二音圈22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会发生变化,即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连接处的电压差发生变化,通过检测到电压差的变化可得出音圈组件2整体的偏移,从而可通过外部输入补偿电流的方式使音圈组件2回到预设位置,实现对音圈组件2位置的矫正,以使音圈组件2在磁场中的振动更加稳定,从而使振膜1的振动也更加稳定,有效提高扬声器的整体声学性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也可以是并联连接,在相同阻值的前提下,可使得音圈组件厚度更薄,磁间隙可以更窄,具有更高的bl值,进而提高振动系统的灵敏度,提高扬声器的发声性能。

通常地,参照图1和图2,第一本体211和第二本体221相互面向的表面(多层漆包线顶端或底端组成的切面)呈水平设置,如此,第一本体211和第二本体221通过相互面向的表面相连时,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以致两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较差。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于第一本体211面向第二本体221的一侧设置第一倾斜面211a,于第二本体221上设置对应第一倾斜面211a的第二倾斜面221a,如此,在音圈径向层数一定的情况下,有效增大第一本体211与第二本体221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可靠性。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倾斜面211a与第二倾斜面221a通过胶水粘接。在本实施例中,如此,通过简单方便的方式实现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的稳固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胶水应不会影响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间的电流流动,以实现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的电性串联。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漆包线的表面涂覆有自粘性漆,第一本体211与第二本体221通过邻近的漆包线上的自粘性漆粘接在一起。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倾斜面211a可以为环绕第一本体211周向的环形设置、也可为仅形成于第一本体211外周的一侧(第二倾斜面221a对应第一倾斜面211a设置),换言之,可以仅针对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周向的某一连接位置处通过倾斜面的方式增大接触面积,以仅加强该位置处的连接可靠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将音圈组件2的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通过倾斜面相接,以增大第一音圈21与第二音圈22之间的接触面积,继而有效提高两者连接的可靠性,提高音圈组件2整体的结构强度。

具体的,第一本体具有一个第一倾斜面或者具有阶梯状连接的多个第一倾斜面;第二本体具有一个第二倾斜面或者具有阶梯状连接的多个第二倾斜面。例如,第一本体具有一个第一倾斜面,第二本体也具有一个第二倾斜面;或者,第一本体具有两个第一倾斜面,第二本体具有两个第二倾斜面;还可以是第一本体具有一个第一倾斜面,第二本体具有两个第二倾斜面,等等。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本体具有一个第一倾斜面211a,第二本体也具有一个第二倾斜面221a。

进一步地,音圈组件2具有沿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本体211靠近第一端,第二本体221靠近第二端;第一本体211面向第二本体221的端面上,漆包线由内层向外层逐渐朝向音圈组件2的第一端倾斜排列构成第一倾斜面211a;第二本体221面向第一本体211的端面上,漆包线由内层向外层逐渐朝向音圈组件2的第一端倾斜排列构成第二倾斜面221a。可以理解,通过保持第一本体211和第二本体221漆包线由内层至外层线性变化,以形成第一倾斜面211a和第二倾斜面221a,能够更好地避免第一倾斜面211a与第二倾斜面221a之间的抵接产生间隙。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本体211面向第二本体221的端面上,漆包线由内层向外层逐渐朝向音圈组件2的第二端倾斜排列构成第一倾斜面211a,第二本体221面向第一本体211的端面上,漆包线由内层向外层逐渐朝向音圈组件2的第二端倾斜排列构成第二倾斜面221a。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211面向第二本体221的端面上,构成第一倾斜面211a的相邻的两层漆包线,位于外层的漆包线比位于内层的漆包线在音圈组件2的轴向上具有0.5倍漆包线直径的高度差;第二本体221面向第一本体211的端面上,构成第二倾斜面221a的相邻的两层漆包线,位于外层的漆包线比位于内层的漆包线在音圈组件2的轴向上具有0.5倍漆包线直径的高度差。可以理解,相邻两层漆包线的高度差过大,不方便音圈的绕线。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外层的漆包线与内层的漆包线在音圈组件2的轴向上的高度差也可具体为其他尺寸,例如还可以是1.5倍漆包线直径的高度差。具体地,第一本体211面向第二本体221的端面上,构成第一倾斜面211a的位于外层的一匝漆包线相切于位于相邻内层的上下排列的两匝漆包线;第二本体221面向第一本体211的端面上,构成第二倾斜面221a的位于内层的一匝漆包线相切于位于相邻外层的上下排列的两匝漆包线。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保证第一倾斜面211a和第二倾斜面221a的平滑度,继而更好地提高两者连接的紧密性。

参照图3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音圈21相对第二音圈22靠近振膜1设置,按照扬声器装配时通常的放置方式(振膜1朝上),第一音圈21位于第二音圈22的上侧,不失一般性,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第一倾斜面211a自第一本体211的径向外侧朝径向内侧延伸,第二倾斜面221a自第二本体221的径向外侧朝径向内侧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211(第二本体221)在自身的径向方向上的漆包线的层数为3层~6层。可以理解,漆包线层数过多,容易造成音圈结构材料的浪费,而线圈层数过少,则可能导致两音圈的接触面积过小等问题。不失一般性,第一本体211(第二本体221)在自身的径向方向上的漆包线的层数为4层。

参照图3至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212自第一本体211背离第二本体221的一侧引出,第二引线222自第二本体221背离第一本体211的一侧引出;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尽量降低第一引线212和第二引线222的走线,对第一本体211和第二本体221之间连接的干扰。需要说明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引线212和第二引线222中至少一者自第一本体211与第二本体221相互面对的一侧引出,本设计不限于此。

参照图3至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引线212包括第一入线212a和第一出线212b,第一本体211和第二本体221为矩形环状结构,第二引线222包括第二入线222a和第二出线222b,第一入线212a、第一出线212b、第二入线222a以及第二出线222b两两分设于音圈组件2宽度方向的两侧。可以理解,第一音圈21和第二音圈22各自的两条引线分设于音圈组件2的相对两侧,以平衡音圈组件2因引线而额外受到的振动,避免音圈组件2出现偏振情况,提高扬声器的整体声学性能。具体地,第一入线212a和第二入线222a位于音圈组件2的圈内,且关于音圈组件2宽度尺寸的中线呈轴对称设置,第一出线212b和第二出线222b分设于音圈组件2相对的两对角上,且关于音圈组件2的中心呈对称设置,如此,以更好地保证音圈组件2的振动平衡。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第一本体211和第二本体221具有四个边角,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入线212a、第一出线212b、第二入线222a以及第二出线222b分别从四个边角位置引出。

可以理解,为了给音圈组件2通电,其引线必须要与外壳3电连接,为了提高音圈组件2与外壳3电连接的便捷性以及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扬声器还包括对振动系统进行弹性支撑的定心支片8,定心支片8包括内固定部82、外固定部81以及连接内固定部82和外固定部81的形变部83,外固定部81与外壳3电连接,内固定部82用以支撑音圈组件2,且内固定部82上设有若干内焊盘821,该内焊盘821包括对应第一入线212a设有第一焊盘、对应第一出线212b设有第二焊盘、对应第二入线222a设有第三焊盘、对应第二出线222b设有第四焊盘。具体地,定心支片8为多层结构,内嵌有导电的铜箔层,该铜箔层于各内焊盘821处显露于外,以便与对应的引线相焊接。不失一般性,针对本实施例中,第一入线212a和第二入线222a位于音圈组件2内圈长度尺寸的中线上,则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均凸设于定心支片8的开口内、且相对设置,而第一出线212b和第二出线222b分别位于音圈组件2的两对角上,则第三焊盘和第四焊盘分别位于变形部82对应两对角的位置处。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扬声器也可不包括该定心支片8,音圈组件2直接与外壳3电连接。

结合图8和图9所示,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与图5和图6所展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本体211具有阶梯状连接的两个第一倾斜面211a,第二本体221也具有阶梯状连接的两个第二倾斜面221a。两个第一倾斜面211a与两个第二倾斜面221a一一对接。本实施例除具有前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效果外,由于两个第一倾斜面211a之间还形成第一连接侧面,两个第二倾斜面221a之间还形成第二连接侧面,第一连接侧面与第二连接侧面对应接触连接,相比于前述实施例,进一步增大了第一本体211与第二本体221之间的接触面,提高了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连接的可靠性,提高了音圈组件整体的结构强度。

具体的,第一本体211面向第二本体221的端面上,构成每个第一倾斜面211a的相邻的两层漆包线,位于外层的漆包线比位于内层的漆包线在音圈组件2的轴向上具有0.5倍漆包线直径的高度差;第二本体221面向第一本体211的端面上,构成每个第二倾斜面221a的相邻的两层漆包线,位于外层的漆包线比位于内层的漆包线在音圈组件2的轴向上具有0.5倍漆包线直径的高度差。并且两个第一倾斜面211a之间相邻的两层漆包线之间具有2.5倍漆包线直径的高度差;两个第二倾斜面221a之间相邻的两层漆包线之间具有2.5倍漆包线直径的高度差,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倾斜面之间相邻的两层漆包线之间的高度差不局限于2.5倍漆包线直径,还可以是1.5倍、3.5倍等。

参照图7,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音圈组件的制作方法,该音圈组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扬声器的音圈组件。该音圈组件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漆包线在直柱状的绕线工装上绕制形成第一音圈,该第一音圈包括由漆包线绕制多层而成的第一本体,第一本体具有沿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第一本体的第二端的端面上,漆包线由内层向外层逐渐朝向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倾斜排列构成第一倾斜面;

步骤s2、在直柱状的绕线工装和第一本体的第一倾斜面上继续绕制形成第二音圈,第二音圈包括由漆包线绕制多层而成的第二本体,对应于第一倾斜面,在第二本体上形成第二倾斜面,该第二倾斜面上的漆包线由内层向外层逐渐朝向第一本体的第一端倾斜排列;

步骤s3、将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从绕线工装上取下获得音圈组件。

容易理解的是,为了保证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紧密相连,步骤s2之后还包括将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固定的步骤,例如但不限于,通过胶水或自粘性漆等方式将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粘接,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通过卡接等其他方式实现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的固定,本设计不限于此。可以理解,通过以上绕线过程,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形成相互面对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如此,以增大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音圈与第二音圈连接的可靠性,提高音圈组件整体的结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