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1535发布日期:2019-08-20 20:2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车载电子是汽车上用于增加汽车功能性的电子系统和产品。车载电子包括车载音响系统、导航系统、汽车信息系统和车载家电产品等,车载电脑、车载网络和巡航系统将汽车变为一个新的it和通讯中心,车载信息系统是运用计算机、卫星定位、通讯和控制等技术来提供安全、环保及舒适性功能和服务的汽车电子设备,它是智能汽车的组成部分,也叫汽车电子装置,车载信息系统包括汽车电脑、智能导航仪、行车记录仪和车载多媒体等,车载信息系统有4个层面,从高到低依次是客户层、服务层、通讯层和车载层,所谓车载通信系统,是在智能交通系统、传感器网络技术发展基础上,在车辆上应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交通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车载通讯系统的广泛定义是指装载在汽车上的移动通讯系统,车载通信系统通过车车、车路通信将交通参与者、交通工具及其环境有机结合,提高了交通系统的安全和效率,车载通讯系统以车为载体,同时能够随车的移动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车载通讯系统可以解决驾驶中遇到通讯的问题,使驾驶更安全便捷。

现有车载电子设备大都不具备实时通话的功能,同时也不能进行视频互动,大大降低了通话的效果,现有电子设备上功能较为单一,仅仅是起到导航以及娱乐的作用,给驾驶者降低了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解决了现有车载电子设备不能实时进行视频通话以及功能性较为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包括中央处理系统,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联系人选择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且联系人选择模块的输出端与视频通信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视频通信模块与中央处理系统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显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与lora模块实现双向连接,且lora模块与移动终端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与系统安全维护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与报警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中央处理系统与信息检索提取模块实现双向连接,且信息检索提取模块与存储单元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与gps定位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无线信号收发器的输出端与信息转码器的输入端连接,且信息转码器的输出端与微型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型处理器与led显示屏实现双向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与控制开关实现双向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与信息存储器实现双向连接。

优选的,所述报警单元包括数据比较系统,所述数据比较系统的输入端与烟雾报警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比较系统的输入端与温度感应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比较系统的输入端与湿度感应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比较系统的输出端与警报器的输入端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车载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通过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联系人选择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且联系人选择模块的输出端与视频通信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视频通信模块与中央处理系统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与显示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系统与lora模块实现双向连接,且lora模块与移动终端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中央处理系统与信息检索提取模块实现双向连接,且信息检索提取模块与存储单元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与gps定位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显示单元包括无线信号收发器,无线信号收发器的输出端与信息转码器的输入端连接,且信息转码器的输出端与微型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微型处理器与led显示屏实现双向连接,微型处理器与控制开关实现双向连接,微型处理器与信息存储器实现双向连接,可实现对该车载电子设备可随时与联系人进行通信,同时可进行视频互动,实现车载电子设备与互联网的独立连接,为驾驶者提供了便利。

(2)、该车载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通过中央处理系统的输入端与报警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报警单元包括数据比较系统,数据比较系统的输入端与烟雾报警器的输出端连接,数据比较系统的输入端与温度感应器的输出端连接,数据比较系统的输入端与湿度感应器的输出端连接,数据比较系统的输出端与警报器的输入端连接,可实现对车内的温度、烟雾以及湿度进行监测,一旦超出了范围值,会启动报警器,同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联系人,大大加强了该车载电子设备的实用性。

(3)、该车载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通过中央处理系统与系统安全维护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可实现在整个系统运行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避免病毒进入到系统内部造成系统的瘫痪,从而影响后续的正常使用,为使用者减少了诸多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报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央处理系统、2-联系人选择模块、3-视频通信模块、4-显示单元、41-无线信号收发器、42-信息转码器、43-微型处理器、44-led显示屏、45-控制开关、46-信息存储器、5-lora模块、6-移动终端、7-系统安全维护模块、8-报警单元、81-数据比较系统、82-烟雾报警器、83-温度感应器、84-湿度感应器、85-警报器、9-输入模块、10-信息检索提取模块、11-存储单元、12-gps定位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载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包括中央处理系统1,中央处理系统1的输入端与gps定位系统12的输出端连接,通过gps定位系统12可对车辆的位置信息进行准确定位,且可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联系人的手机上,降低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保障了人身安全,给驾驶者提高了驾驶舒适感,显示单元4包括无线信号收发器41,联系方式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41传送至信息转码器42内进行处理,处理过后通过微型处理器43控制打开led显示屏44,然后将联系方式传送至led显示屏44上,无线信号收发器41的输出端与信息转码器42的输入端连接,且信息转码器42的输出端与微型处理器43的输入端连接,微型处理器43与led显示屏44实现双向连接,微型处理器43与控制开关45实现双向连接,微型处理器43与信息存储器46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系统1的输入端与输入模块9的输出端连接,通过输入模块9可输入联络人的联系方式,然后将联系方式通过中央处理系统1发送至存储单元11内进行保存,中央处理系统1与信息检索提取模块10实现双向连接,且信息检索提取模块10与存储单元11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系统1与系统安全维护模块7实现双向连接,通过系统安全维护模块7可对该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中央处理系统1的输入端与报警单元8的输出端连接,报警单元8包括数据比较系统81,数据比较系统81的输入端与烟雾报警器82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温度感应器83、烟雾报警器82和湿度感应器84,可实现对车内的温度、烟雾以及湿度进行监测,一旦超出了范围值,会启动报警器85,同时将位置信息发送给联系人,大大加强了该车载电子设备的实用性,数据比较系统81的输入端与温度感应器83的输出端连接,数据比较系统81的输入端与湿度感应器84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数据比较系统81可将检测到的温度值、湿度值和烟雾值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数据比较系统81的输出端与警报器85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系统1的输出端与联系人选择模块2的输入端连接,且联系人选择模块2的输出端与视频通信模块3的输入端连接,通过联系人选择模块2可选择联系人,视频通信模块3与中央处理系统1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系统1的输出端与显示单元4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系统1与lora模块5实现双向连接,且lora模块5与移动终端6实现双向连接。

使用时,通过输入模块9可输入联络人的联系方式,然后将联系方式通过中央处理系统1发送至存储单元11内进行保存,通过联系人选择模块2可选择联系人,联系方式通过无线信号收发器41传送至信息转码器42内进行处理,处理过后通过微型处理器43控制打开led显示屏44,然后将联系方式传送至led显示屏44上,通过视频通信模块3可进行视频通信,通过报警单元8内烟雾感应器82、温度感应器83和湿度感应器84可检测车内的烟雾值、温度值和湿度值,然后传送至数据比较系统81内进行比较处理,一旦超出预定范围,则控制警报器85发出警报声,通过系统安全维护模块7可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