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38595发布日期:2019-09-21 01:3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视觉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全面屏已经成为了标配。对于智能手机而言,通常希望在整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将智能手机的显示屏幕设计的尽可能的大,理想状态下实现全面屏的显示效果。为了尽可能的使屏幕充满智能手机的前侧面,部分智能手机在前置摄像头、听筒、光线感应器等位置处留出缺口,其他位置全部设计为显示屏幕。因此,在相应的位置处形成如“刘海儿”、“水滴”等形状的非显示区,但是,此方法依然无法实现智能手机的全面屏,也无法达到全面屏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移动终端及显示装置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显示装置,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主显示屏,所述显示装置用于与所述主显示屏相拼接,以组成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其特点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连接于并作用于所述显示部,以使所述显示部在显示位置与非显示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当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显示位置时,所述显示部用于与所述主显示屏相拼接;当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非显示位置时,所述显示部与所述主显示屏相分离。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驱动部将显示部在显示位置与非显示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使得显示装置能够与主显示屏相互配合,共同组成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显示面积,同时也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此外,在将显示部移动至非显示位置后,位于显示位置的其他零部件能够漏出,从而更加充分的利用显示位置,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主显示屏侧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的产品性能,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显示部为硬质显示屏。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显示部设计为硬质显示屏,简化了显示部的结构形式,降低了显示部的成本。

可选地,所述显示部通过直线移动实现在所述显示位置与所述非显示位置之间的切换。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直线移动实现显示部在显示位置与非显示位置的切换,提高了显示部位置切换的灵敏性。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齿轮及齿条,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主轴传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显示部相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第一电机、齿轮及齿条设计为驱动部,降低了驱动部的成本,提高了驱动部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显示部为柔性屏。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显示部设计为柔性屏,使得显示部能够卷曲,提高了显示部的灵活性。

可选地,所述显示部通过在伸展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的切换实现在所述显示位置与所述非显示位置之间的切换;其中,当所述显示部处于所述伸展状态时,所述显示部处于所述显示位置。当所述显示部处于所述缩回状态时,所述显示部处于所述非显示位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柔性屏能够卷曲的特点,实现了显示部位置的切换,降低了柔性屏在缩回状态的面积,提高了显示位置的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及卷轴,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卷轴传动连接,所述柔性屏与所述卷轴相连接;其中,当所述显示部处于所述缩回状态时,所述柔性屏卷设在所述卷轴上。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第二电机及卷轴设计为驱动部,简化了驱动部的结构形式,提高了驱动部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卷轴通过联轴器或齿轮传动实现连接。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联轴器或者齿轮实现第二电机与卷轴的传动,降低了传动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驱动部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沿所述柔性屏伸展的方向设置。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导向部提高了柔性屏的平整度,有利于提高柔性屏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所述导向部为滑轨,所述滑轨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柔性屏的两侧。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滑轨结构简化了导向部的设计形式,提高了导向部的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显示部的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月牙形或水滴形中的一种。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显示部设计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月牙形或水滴形中的一种,扩大了显示部的使用范围。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主显示屏和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主显示屏相拼接,以组成所述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显示装置与主显示屏配合使用,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显示面积,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前置件,所述主显示屏覆设于所述壳体及所述前置件上,且所述主显示屏在与所述前置件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缺口;当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显示位置时,所述显示部设于所述缺口,以与所述主显示屏相拼接,所述前置件处于被遮挡状态;当所述显示部位于所述非显示位置时,所述显示部与所述主显示屏相分离,所述前置件处于露出状态。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显示装置与主显示屏相配合,遮盖了显示装置的缺口,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提高了移动终端的主屏幕侧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前置件包括摄像头、听筒、光线感应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前置件设计为摄像头、听筒、光线感应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提高了移动终端的产品性能。

一种如上所述的显示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点在于,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驱动部作用于所述显示部,以使所述显示部在显示位置与非显示位置之间切换。

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方法,利用驱动部实现显示部的位置的切换,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空间利用率,也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利用驱动部将显示部在显示位置与非显示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使得显示装置能够与主显示屏相互配合,共同组成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显示面积,同时也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此外,在将显示部移动至非显示位置后,位于显示位置的其他零部件能够漏出,从而更加充分的利用显示位置,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主显示屏侧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的产品性能,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显示装置10

柔性屏12

驱动部13

电机14

卷轴15

滑轨16

齿轮17

主显示屏20

移动终端30

前置件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显示装置10,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主显示屏20,显示装置10用于与主显示屏20相拼接,以组成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部及驱动部13,驱动部13连接于并作用于显示部,以使显示部在显示位置与非显示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当显示部位于显示位置时,显示部用于与主显示屏20相拼接;当显示部位于非显示位置时,显示部与主显示屏20相分离。本实施例利用驱动部13将显示部在显示位置与非显示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使得显示装置10能够与主显示屏20相互配合,共同组成移动终端的显示区域,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显示面积,同时也提高了移动终端的屏占比。此外,在将显示部移动至非显示位置后,位于显示位置的其他零部件能够漏出,从而更加充分的利用显示位置,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主显示屏20侧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提高移动终端的产品性能,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显示部可以设计为柔性屏12。本实施例将显示部设计为柔性屏12,使得显示部能够卷曲,提高了显示部的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部通过在伸展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的切换实现在显示位置与非显示位置之间的切换;其中,当显示部处于伸展状态时,显示部处于显示位置。当显示部处于缩回状态时,显示部处于非显示位置。本实施例利用柔性屏12能够卷曲的特点,实现了显示部位置的切换,降低了柔性屏12在缩回状态的面积,提高了显示位置的利用率。

具体地,当显示部设计为柔性屏12时,驱动部13还可以设计为电机14及卷轴15,电机14与卷轴15传动连接,柔性屏12与卷轴15相连接;其中,当显示部处于缩回状态时,柔性屏12卷设在卷轴15上。本实施例将电机14、卷轴15设计为驱动部13,简化了驱动部13的结构形式,提高了驱动部13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汇总电机14与卷轴15通过齿轮17传动实现连接。本实施例利用者齿轮17实现第二电机14与卷轴15的传动,降低了传动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驱动部13的可靠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14与卷轴15通过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传动实现连接,比如通过联轴器等方式,均能达到设计效果。

为了提高柔性屏12的平整度,驱动部13还可以包括导向部,导向部沿柔性屏12伸展的方向设置。本实施例利用导向部提高了柔性屏12的平整度,有利于提高柔性屏12的显示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设计为滑轨16,滑轨16对称地设置在柔性屏12的两侧。本实施例利用滑轨16结构简化了导向部的设计形式,提高了导向部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柔性屏12的形状设计为梯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部的形状还可以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月牙形或水滴形中的一种。本实施例将显示部设计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月牙形或水滴形中的一种,扩大了显示部的使用范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显示部还可以设计为硬质显示屏。本实施例将显示部设计为硬质显示屏,简化了显示部的结构形式,降低了显示部的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部通过直线移动实现在显示位置与非显示位置之间的切换。本实施例利用直线移动实现显示部在显示位置与非显示位置的切换,提高了显示部位置切换的灵敏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显示部设计为硬质显示屏时,驱动部13还可以包括电机、齿轮及齿条,齿轮与电机的主轴传动连接,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条与显示部相连接。本实施例将电机、齿轮及齿条设计为驱动部13,降低了驱动部13的成本,提高了驱动部13的可靠性。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移动终端30,其包括主显示屏20和如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10与主显示屏20相拼接,以组成移动终端30的显示区域。本实施例将显示装置10与主显示屏20配合使用,提高了移动终端30的显示面积,提高了移动终端30的屏占比。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移动终端30还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前置件31,主显示屏20覆设于壳体及前置件31上,且主显示屏20在与前置件31相对应的位置处具有缺口;当显示部位于显示位置时,显示部设于缺口,以与主显示屏20相拼接,前置件31处于被遮挡状态;当显示部位于非显示位置时,显示部与主显示屏20相分离,前置件31处于露出状态。本实施例利用显示装置10与主显示屏20相配合,遮盖了显示装置10的缺口,提高了移动终端30的屏占比,提高了移动终端30的主屏幕侧的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前置件31还可以设计为摄像头、听筒、光线感应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施例将前置件31设计为摄像头、听筒、光线感应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提高了移动终端30的产品性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一种如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10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驱动部13作用于显示部,以使显示部在显示位置与非显示位置之间切换。本实施例利用驱动部13实现显示部的位置的切换,提高了显示装置10的空间利用率,也提高了显示装置10的屏占比。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