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解调相关信息和调度终端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63458发布日期:2021-01-15 14:0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反馈解调相关信息和调度终端的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反馈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以及基于所反馈的解调失败相关信息调度上行链路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尤其是高清视频和超高清视频业务的快速增长,对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移动业务需求,需要新的技术来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吞吐量。全双工技术可以在现有系统上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与传统的半双工系统在上下行采用时域(时分双工,tdd)或频域(频分双工,fdd)正交分割不同,全双工系统允许终端的上下行链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同时传输,因此,全双工系统理论上可以达到半双工系统两倍的速率。

全双工技术的应用需要克服两个主要问题:一,自干扰,即设备自身的发送对接收的干扰;二,同一小区内终端间的同道干扰,即上行终端对使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下行终端的干扰。当前的长期演进(lte)或新空口(nr)系统里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所采用的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反馈信息。但是ack和nack不能向基站通知下行终端解调失败的原因,难以帮助基站做出更好的重传或调度决策。

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反馈方法,以帮助基站做出更好的重传或调度决策。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设计一种反馈方法,旨在通过数据解调的反馈信息中携带解调成功与否以及解调失败原因的信息,从而帮助基站在随后的重传或调度时做出更好的决策,实现对系统资源更好的利用。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基站接收并解调数据;当解调所述数据失败时,确定与对第一终端造成终端间干扰的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以及将所述解调失败相关信息发送给基站,并且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

其中,所述终端间干扰是第二终端在使用与第一终端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时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相同的通信资源执行上行链路发送时对第一终端造成的干扰。

其中,每个解调失败原因包括第一原因和第二原因之一。

其中,确定与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的步骤包括: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执行以下步骤:确定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当所述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以及当所述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小于预定阈值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

其中,确定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的步骤包括:利用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所使用的通信资源、和第一终端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与第一终端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时分多址或频分多址的情况下,执行以下步骤:确定第一终端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pd;通过第一终端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平均功率与pd的差值来确定噪声平均功率pnoise;将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平均功率与pnoise的差值确定为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与第一终端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码分多址的情况下,执行以下步骤:确定第一终端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pd;将第一终端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所使用的通信资源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平均功率与pd的差值确定为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其中,确定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的步骤包括:利用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其中,将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pu确定为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其中,确定与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的步骤包括:确定第一终端的信噪比snr、以及最近一次上报的基于先前的全部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来确定的第一终端的信干噪比sinrprev;并且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执行以下步骤:基于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来确定第一终端的信干噪比sinrw;当sinrprev-snr<第一阈值并且snr-sinrw>第二阈值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以及当sinrprev-snr>第一阈值并且snr-sinrw<第二阈值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

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终端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pd与噪声平均功率pnoise的比值来确定snr;并且其中,通过pd与pnoise和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的总和的比值,来确定sinrw;并且其中,通过先前测量的pd与先前测量的pnoise和先前的全部第二终端分别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的总和的比值,来确定sinrprev。

其中,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的步骤包括: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生成m比特的指示信息以作为解调失败相关信息,并且,其中,m是大于0的整数;以及当确定与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时,将所述m比特确定为第一值;以及当确定与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所有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均为第二原因时,将所述m比特确定为第二值。

其中,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的步骤包括: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执行以下步骤:当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时,生成具有第一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其中,m是大于0的整数;以及当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时,生成具有第二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以及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组合具有第一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或者组合具有第一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和具有第二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值是第一预设比特序列;并且第二值是不同于第一预设比特序列的第二预设比特序列。

其中,第一值指示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并且第二值指示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其中,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的步骤包括:基于所述n个解调失败原因确定反馈否定应答nack时所使用的扰码序列和扩频码序列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利用所确定的扰码序列和扩频码序列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对nack进行加扰操作和扩频操作中的相应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用1比特指示解调失败原因,从而确定包含与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1比特的编码序列;以及基于所述编码序列确定所述反馈nack时所使用的扰码序列和扩频码序列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处理从第一终端接收的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第一终端接收所述解调失败相关信息;基于所述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确定与对第一终端造成终端间干扰的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来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并且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

其中,所述终端间干扰是第二终端使用与第一终端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时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相同的通信资源执行上行链路发送时对第一终端造成的干扰。

其中,每个解调失败原因包括第一原因和第二原因之一。

其中,确定与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的步骤包括:从解调失败相关信息中提取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其中,m是大于0的整数;以及当m比特的指示信息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n个解调失败原因中的至少一个为第一原因;以及当m比特的指示信息为第二值时,确定所述n个解调失败原因均为第二原因。

其中,确定与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的步骤包括:从解调失败相关信息中提取分别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n个m比特的指示信息,其中,m是大于0的整数;以及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执行以下步骤:当针对相应的第二终端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为第一值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以及当针对相应的第二终端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为第二值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

其中,第一值是第一预设比特序列;并且第二值是不同于第一预设比特序列的第二预设比特序列。

其中,第一值指示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并且所述强度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并且第二值指示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并且所述强度小于预定阈值。

其中,确定与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的步骤包括:从解调失败相关信息中提取分别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当中的k个第二终端的k个m比特的指示信息,其中,m是大于0的整数,k是大于0并且小于n的整数;以及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执行以下步骤:当所提取的k个m比特的指示信息中包含针对相应的第二终端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以及当所提取的k个m比特的指示信息中不包含针对相应的第二终端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

其中,确定与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的步骤包括:基于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确定第一终端反馈否定应答nack时所使用的扰码序列和扩频码序列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所确定的扰码序列和扩频码序列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确定与所述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

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确定编码序列,所述编码序列包含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的1比特,所述1比特指示解调失败原因;以及基于所述编码序列确定与所述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

其中,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来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步骤包括:当确定所述n个解调失败原因中的至少一个为第一原因时,不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以及当确定所述n个解调失败原因均为第二原因时,继续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

其中,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来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的步骤包括: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来更新基站的终端间干扰配对表和终端间干扰强度表中的至少一个;基于所更新的基站的终端间干扰配对表和终端间干扰强度表中的至少一个来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

其中,基于所确定的结果来更新基站的终端间干扰配对表和终端间干扰强度表中的至少一个的步骤包括: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执行以下步骤:当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时,更新基站的终端间干扰配对表和终端间干扰强度表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当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时,不更新基站的终端间干扰配对表和终端间干扰强度表。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向基站发送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的第一终端,该第一终端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并解调数据;和控制器,被配置为:当解调所述数据失败时,确定与对第一终端造成终端间干扰的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以及控制所述收发器将所述解调失败相关信息发送给基站,并且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

其中,所述终端间干扰是第二终端在使用与第一终端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时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相同的通信资源执行上行链路发送时对第一终端造成的干扰。

其中,每个解调失败原因包括第一原因和第二原因之一。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从第一终端接收的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的基站,该基站包括:收发器,被配置为从第一终端接收所述解调失败相关信息;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确定与对第一终端造成终端间干扰的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来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并且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

其中,所述终端间干扰是第二终端使用与第一终端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时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相同的通信资源执行上行链路发送时对第一终端造成的干扰。

其中,每个解调失败原因包括第一原因和第二原因之一。

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反馈解调结果的信息中携带指示解调失败原因的信息,帮助基站在随后的重传或调度时做出更好的决策,实现对通信资源的更好的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当上下行链路dmrs为时分多址时全双工系统的一个时隙的资源配置。

图3示出当上下行链路dmrs为频分多址时全双工系统的一个时隙的资源配置。

图4示出当上下行链路dmrs为码分多址时全双工系统的一个时隙的资源配置。

图5示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的方法50。

图6示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基站处理从第一终端接收的解调失败相关信息并执行调度的方法60。

图7是示出第一终端70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第二终端80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全双工技术的应用需要克服两个主要问题:一,自干扰,即设备自身的发送对接收的干扰;二,同一小区内终端间的同道干扰,即上行终端对使用相同时频资源的下行终端的干扰。对于自干扰,现在已经有一些技术可以达到比较好的自干扰消除性能,例如文献“fullduplexradios,d.bharadia,e.mcmilin,s.katti,2013”中的方法可以将自干扰降低110多db,基本将自干扰降低到了噪声以下。对于小区内终端间的同道干扰,目前主要方法是通过调度来降低执行上行链路发送的终端对执行下行链路接收的终端的干扰。为了进行有效的终端调度,基站需要获取终端间干扰的强度。一种简单的方式是通过获取终端的位置信息来估计终端间干扰的强度,距离远的终端之间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小,距离近的终端之间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大,那么基站在同一时频资源上调度时选择距离较远的一对终端分别调度上下行传输。基于终端位置信息的调度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终端间的同道干扰,但如果终端的位置信息估计不准确(例如,当前基于参考信号时间差(referencesignaltimedifference:rstd)的定位精度大概为十几米,基于gps的精度为几米),相应的调度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实现更准确的终端调度,需要对终端间干扰的强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基站维持一个终端间干扰强度表,并基于该表来进行终端调度。

基于终端位置的调度开销较小,但存在调度不准确的问题,而基于终端间干扰强度表的调度虽然可以更准确,但需要较大的开销。实际系统中可以结合两种方法来使用,例如当终端刚接入系统或者发生了位置移动,还没有测量该终端与其他终端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时,基站可以基于终端位置信息进行调度;而在传输过程中终端测量彼此间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并上报,基站更新终端间干扰强度表,并基于更新的终端间干扰强度表来进行调度。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基于终端位置信息还是基于测量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的调度方法都存在由于不准确或者过时的信息导致终端调度不准确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执行下行链路接收的终端可能会由于执行上行链路发送的终端带来的干扰过大导致数据解调失败。因此,与半双工系统不同的是,全双工系统里下行链路数据解调失败除了可能由于下行链路信道质量变差外,还有可能由于执行上行链路发送的终端对执行下行链路接收的终端干扰过大。如果基站能够获得终端解调失败的原因,那么在重传时可以更好地决定上行传输的调度。然而,当前的长期演进(lte)或新空口(nr)系统里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所采用的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反馈信息都无法解释解调失败原因,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反馈方法,以帮助基站做出更好的重传或调度决策。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以下描述的所有方法可应用在如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图1包含一个基站100以及多个终端101、102、103、104、105。虽然仅仅示出了5个终端,但是可以存在更多的终端。

在系统10采用全双工技术时,每个终端既受到自干扰,即终端自身的上行链路发送对下行链路接收的干扰,又受到同一小区内的其他终端对其造成的终端间的同道干扰(以下称为“终端间干扰”),即,所述其他终端在使用与该终端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时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相同的通信资源(例如,时频资源)执行上行链路发送时对该终端造成的干扰。

例如,终端101既受到自干扰,又受到终端102、103、104、105对其造成的终端间干扰。在下文中,为了方便描述,将受到由其他终端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终端称为“第一终端”,例如终端101,并且将对第一终端造成终端间干扰的终端称为“第二终端”,例如终端102、103、104、105。在本文的以下描述中,假设对于所讨论的第一终端来说存在n个第二终端,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

本公开采用一种全双工的帧结构,如图2-图4所示。图2示出当上下行链路dmrs为时分多址时全双工系统的一个时隙的资源配置。图3示出当上下行链路dmrs为频分多址时全双工系统的一个时隙的资源配置。图4示出当上下行链路dmrs为码分多址时全双工系统的一个时隙的资源配置。图2-图4分别示出了上行链路dmrs和下行链路dmrs采用时分多址、频分多址或码分多址的情形。

一个典型的全双工的时隙被配置为在前几个ofdm符号上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随后的几个ofdm符号上传输解调参考信号(dmrs),所述dmrs包括用于下行链路数据解调的下行链路dmrs和用于上行链路数据解调的上行链路dmrs。其中,在最后的几个ofdm符号上传输全双工数据。基于所示出的帧结构,基站80在解调上行链路数据时利用上行链路dmrs对上行链路信道进行估计,第一终端70在解调下行链路数据时利用下行链路dmrs对下行链路信道进行估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不完全依赖于如图2-图4所示的帧结构。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70还可以用其它的已知参考信号或上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来替代dmrs。

基站80在全双工符号上接收的上行链路数据可能会受到残留自干扰的影响。一般基站的自干扰消除能力比较强,残留自干扰对上行链路数据的解调不会有太大影响。同时,第一终端70在全双工符号上接收的下行数据会受到小区内其他终端的同道干扰或自干扰,如果基站对小区内的终端的上下行链路传输调度不合理或者全双工的第一终端70的自干扰消除能力下降,则第一终端70有可能发生解调失败。

图5示出由第一终端70向基站80发送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的方法50。

在操作500,第一终端70从基站80接收数据并解调所述数据。

在操作505,当解调所述数据失败时,第一终端70确定与对第一终端70造成终端间干扰的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并且其中,所述终端间干扰是第二终端在使用与第一终端70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时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相同的通信资源执行上行链路发送时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干扰,并且其中,每个解调失败原因包括第一原因和第二原因之一。

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一原因可以是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过大,而第二原因可以是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质量差。

第一终端7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确定与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以下以方式一、方式二为例进行说明。

方式一:

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执行以下步骤:

确定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当所述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以及

当所述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小于预定阈值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

通过采用方式一,第一终端70可以基于较少的物理量来确定与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

可以采用下面描述的方法来确定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在第一终端70不知道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序列,只知道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所使用的通信资源(例如,时频资源)的位置时,可以利用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所使用的通信资源、和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近似估计)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具体地,首先,第一终端70可以基于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pd,其中下标d表示下行链路。然后,如果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和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时分多址(例如,如图2所示)或频分多址(例如,如图3所示)的,则第一终端70通过第一终端70的参考信号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平均功率与pd的差值来确定噪声平均功率pnoise。那么用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所在的资源单元(resourceelement,re)的平均功率减去pd可以估计出噪声的平均功率pnoise,然后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所在的资源单元的平均功率减去噪声的平均功率pnoise可以得到估计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pi。如果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和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码分多址(例如,如图4所示)的,则将第一终端70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和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所在的资源单元的平均功率减去pd的差值是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pi和噪声平均功率pnoise的总和。在终端间干扰的强度远大于噪声功率情况下,所述差值可以近似作为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pi。

通过采用前述方式来确定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pi,第一终端70无需从基站获得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序列,从而减少系统的信令开销。

可选地或替换地,可以采用下面描述的另一种方法来确定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如果第一终端70知道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序列,则第一终端70可以直接基于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计算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pi=rsrpu,其中,rsrp表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其中,下标u表示上行链路。

其中,可以由基站80向第一终端70通知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序列,也可以通过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序列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序列绑定,以使得第一终端70能够从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序列推出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序列。

通过采用前述方式来确定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pi,第一终端70能够更准确地确定所述终端间干扰的强度pi。

方式二:

确定第一终端70的信噪比snr、以及最近一次上报的基于先前的全部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来确定的第一终端70的信干噪比sinrprev;并且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执行以下步骤:基于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来确定第一终端70的信干噪比sinrw;当sinrprev-snr<第一阈值sinrth1并且snr-sinrw>第二阈值sinrth2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以及当sinrprev-snr>第一阈值sinrth1并且snr-sinrw<第二阈值sinrth2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

其中,第一终端70可以基于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确定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pd,其中下标d表示下行链路。

其中,第一终端70通过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pd与噪声平均功率pnoise的比值来确定snr,即snr=pd/pnoise。

其中,第一终端70通过pd与pnoise和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的总和的比值,来确定sinrw,即sinrw=pd/(pnoise+pi)。

其中,如果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和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时分多址(例如,如图2所示)或频分多址(例如,如图3所示)的,则第一终端70通过第一终端70的参考信号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平均功率与pd的差值来确定噪声平均功率pnoise。那么用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所在的资源单元(resourceelement,re)的平均功率减去pd可以估计出噪声的平均功率pnoise,然后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所在的资源单元的平均功率减去噪声的平均功率pnoise可以得到估计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pi,从而得到(pnoise+pi)。可选地或者替换地,第一终端70可以直接基于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的平均功率来得到(pnoise+pi)。

如果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和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是码分多址(例如,如图4所示)的,则将第一终端70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和相应的第二终端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所在的资源单元的平均功率减去pd的差值是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pi和噪声平均功率pnoise的总和,即(pnoise+pi)。

其中,sinrth1和sinrth2均为系统设定的阈值。

其中,sinrprev是最近一次上报的值,其被存储在第一终端70中,并且是通过先前测量的pd与先前测量的pnoise和先前的全部第二终端分别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的总和的比值来确定的。

通过采用方式二,第一终端70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终端间干扰和下行链路质量对于解调失败所作的贡献有多大,从而更准确地确定解调失败原因。

返回参考图5,在操作510,第一终端70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7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以下以方式a、方式b、方式c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第一终端70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的方式不限于此。

方式a:

第一终端70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生成m比特的指示信息以作为解调失败相关信息,并且,其中,m是大于0的整数;当确定与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时,将所述m比特确定为第一值;以及当确定与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所有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均为第二原因时,将所述m比特确定为第二值。

其中,第一值可以是第一预设比特序列;并且第二值可以是不同于第一预设比特序列的第二预设比特序列。

例如,当m为1时,第一预设比特序列可以是1,并且第二预设比特序列可以是0。也就是说,当m为1时,如果确定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是终端间干扰过大,则第一终端70在反馈1比特或2比特的nack(1比特用于反馈1个码块的解调结果,2比特用于反馈2个码块的解调结果)时多反馈1比特的1,否则,如果确定与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所有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均为第二原因,则第一终端70在反馈nack时多反馈1比特的0。

通过采用方式a,第一终端70能够通过较少的信令开销来上报解调失败原因。

方式b:

第一终端70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执行以下步骤:当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时,生成具有第一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其中,m是大于0的整数;以及当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时,生成具有第二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以及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来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组合具有第一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或者组合具有第一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和具有第二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

其中,第一值是第一预设比特序列;并且第二值是不同于第一预设比特序列的第二预设比特序列。

例如,当m为1时,第一预设比特序列可以是1,并且第二预设比特序列可以是0。也就是说,当m为1时,如果确定与一个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是终端间干扰过大,则第一终端70在反馈nack时针对该第二终端多反馈1比特的1,否则,如果确定与该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则第一终端70在反馈nack时针对该第二终端多反馈1比特的0。

可选地或者替换地,第一值可以指示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并且第二值也可以指示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在这种情况下,取决于基站80有没有配置允许第一终端70将信道状态信息(csi)信息与ack/nack信息复用上报,第一终端70在反馈终端间干扰的强度时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果基站80配置了允许第一终端70将csi信息与ack/nack信息复用上报,那么第一终端70在反馈nack时与将其与测量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复用后上报;如果基站80没有配置允许第一终端70在反馈nack时与将其与测量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复用后上报,那么第一终端70在基站80配置的用于上报csi信息的通信资源上上报测量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其中上报的干扰强度信息是量化的等级,例如将干扰强度量化为256个等级i0~i255,终端上报相应的量化等级。

第一终端70以一定的顺序仅组合具有第一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或者第一终端70以一定的顺序组合具有第一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和具有第二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两者,以便基站80能够区分出每个m比特的指示信息对应于哪个第二终端。例如,如果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是时分多址(例如,如图2所示)的,那么按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反馈的若干个m比特信息的顺序,即,时间在前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应的m比特信息在前;如果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是频分多址(例如,如图3所示)的,那么按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在频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反馈的若干个m比特信息的顺序,也就是说,频率位置在前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应的m比特信息在前;如果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是码分多址(例如,如图4所示)的,则按照由基站80事先规定的由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所用的不同码的顺序来安排反馈的若干个m比特信息的顺序。

通过采用方式b,第一终端70能够向基站80反映每个第二终端对于解调失败所作的贡献,从而有利于基站80针对每个第二终端做出不同的调度决策。

方式c:

第一终端70基于所述n个解调失败原因确定反馈否定应答nack时所使用的扰码序列和扩频码序列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利用所确定的扰码序列和扩频码序列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对nack进行加扰操作和扩频操作中的相应的至少一个。

作为示例,第一终端70可以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用1比特指示解调失败原因,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这n个比特,从而确定编码序列,所述一定的顺序可以是前述的基于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时间顺序/频域顺序/码顺序来确定的顺序。

具体地,如果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是时分多址(例如,如图2所示)的,那么可以按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时间先后顺序在编码序列中安排针对第二终端的1比特的顺序,即,时间在前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应的1比特在前;如果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是频分多址(例如,如图3所示)的,那么可以按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在频域的先后顺序在编码序列中安排针对第二终端的1比特的顺序,也就是说,频率位置在前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应的1比特在前;如果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是码分多址(例如,如图4所示)的,则可以按照由基站80事先规定的由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所用的不同码的顺序在编码序列中安排针对第二终端的1比特信息的顺序。

在确定了编码序列之后,第一终端70可以基于所述编码序列确定所述反馈nack时所使用的扰码序列和扩频码序列中的至少一个。

作为示例,假设第一终端70将扰码序列/扩频码序列划分为多个类别,或将预留扰码进行编号,则第一终端70可以例如采用以下方法来确定反馈时使用的扰码序列/扩频码序列的类别、或者预留扰码的编号:将所述n个比特对应的十进制数确定为要采用的扰码序列/扩频序列的类别或预留扰码的编号。

例如,假设有三个第二终端102、103、104,其中,与第二终端102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是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质量差,与第二终端103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是第二终端103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过大,与第二终端104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是第二终端104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过大,那么第一终端70根据与它们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来确定的编码序列为011。由于与二进制序列011对应的十进制数字为3,第一终端70在反馈nack时采用类别3中扰码序列/扩频码序列,或采用编号为3的预留扰码来多做一级扰码。

通过采用方式c,第一终端70可以无需增加额外的比特就反馈解调失败原因,从而减少信令开销。

返回参考图5,在操作515,第一终端70将所述解调失败相关信息发送给基站80。

图6示出由基站80处理从第一终端70接收的解调失败相关信息并执行调度的方法60。

在操作600,基站80从第一终端70接收所述解调失败相关信息。

在操作605,基站80基于所述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确定与对第一终端70造成终端间干扰的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并且其中,所述终端间干扰是第二终端使用与第一终端70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时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相同的通信资源执行上行链路发送时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干扰,并且其中,每个解调失败原因包括第一原因和第二原因之一。

在下面的描述中,第一原因可以是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过大,而第二原因可以是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质量差。

基站8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确定与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以下以方式1、方式2、方式3、方式4为例进行说明。

方式1:

基站80可以从解调失败相关信息中提取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其中,m是大于0的整数;以及当m比特的指示信息为第一值时,确定所述n个解调失败原因中的至少一个为第一原因;以及当m比特的指示信息为第二值时,确定所述n个解调失败原因均为第二原因。

其中,第一值可以是第一预设比特序列;并且第二值是可以是不同于第一预设比特序列的第二预设比特序列。

例如,第一值可以是“1”,并且第二值可以是“0”。

例如,当第一终端70采用前述方式a来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时,基站80可以采用方式1来确定n个解调失败原因。然而,基站80采用方式1的情形不限于此。

通过采用方式1,基站80能够以较少的信令信息快速地减小第一终端70所受到的终端间干扰,改善第一终端70的用户的使用体验。

方式2:

基站80可以从解调失败相关信息中提取分别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n个m比特的指示信息,其中,m是大于0的整数;以及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执行以下步骤:当针对相应的第二终端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为第一值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以及当针对相应的第二终端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为第二值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

作为示例,第一值可以是第一预设比特序列;并且第二值可以是不同于第一预设比特序列的第二预设比特序列。

例如,第一值可以是“1”,并且第二值可以是“0”。

可选地或替换地,第一值可以指示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并且所述强度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pth;并且第二值可以指示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并且所述强度小于预定阈值pth。

具体地,基站80可以从解调失败相关信息中提取n个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分别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当基站80确定某个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pi大于或等于预定阈值pth时,基站80确定与该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并且当基站80确定该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pi小于预定阈值pth时,基站80确定与该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

例如,当第一终端70以前述方式b中描述的通过以一定的顺序组合具有第一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和具有第二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两者来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时,基站80可以采用方式2来确定n个解调失败原因。然而,基站80采用方式2的情形不限于此。

通过采用方式2,基站80能够确定每个第二终端对于解调失败所作的贡献,从而针对不同的第二终端确定不同的调度决策,以避免未对第一终端70造成终端间干扰的第二终端被限制上行链路传输而恶化第二终端的用户的体验,从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方式3:

基站80可以从解调失败相关信息中提取分别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当中的k个第二终端的k个m比特的指示信息,其中,m是大于0的整数,k是大于0并且小于n的整数;以及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执行以下步骤:当所提取的k个m比特的指示信息中包含针对相应的第二终端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一原因;以及当所提取的k个m比特的指示信息中不包含针对相应的第二终端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时,确定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为第二原因。

例如,当第一终端70以前述方式b中描述的通过以一定的顺序仅组合具有第一值的m比特的指示信息来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时,基站80可以采用方式3来确定n个解调失败原因。然而,基站80采用方式3的情形不限于此。

通过采用方式3,基站80能够通过相对较少的信令开销了解具体哪些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过大。

方式4:

基站80可以基于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确定第一终端70反馈否定应答nack时所使用的扰码序列和扩频码序列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基于所确定的扰码序列和扩频码序列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确定与所述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

例如,当第一终端70采用前述方式c来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时,基站80可以采用方式4来确定n个解调失败原因。然而,基站80采用方式4的情形不限于此。

举例来说,基站80可以基于解调失败相关信息,提取包含针对所述n个第二终端中的每一个的用于解调失败原因的1比特的编码序列,并且基于所述编码序列确定与所述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

具体地,基站80基于第一终端70所使用的扰码序列/扩频码序列的类别、或者所使用的预留扰码的编号来确定编码序列。例如,假设有三个第二终端102、103、104,如果基站80确定第一终端70在反馈nack时采用类别3中的扰码序列/扩频码序列,或采用编号为3的预留扰码来多做一级扰码,则基站80可以将类别号/编号“3”转换为二进制数“011”,从而确定与第二终端102相关联的所述编码序列中的1比特是“0”,与第二终端103相关联的所述编码序列中的1比特是“1”,与第二终端102相关联的所述编码序列中的1比特是“1”,其中,“1”可以表示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是第一原因,并且“0”可以表示与相应的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是第二原因。由此,基站80确定了与每个第二终端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

基站80基于该更新后的终端配对情况表来进行重传调度,或者在重传时不再调度任何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

通过采用方式4,基站80能够无需接收额外的比特就了解第一终端70的解调失败原因,从而减少信令开销。

返回参考图6,在操作610,基站80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来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

基站80维护终端间干扰配对表(如表1所示)和/或终端间干扰强度表(如表2所示)。

表1:

表1终端配对情况表

在表1中,位置(i,j)处的数值表示第二终端i能否与第一终端j配对,“0”表示不可以,“1”表示可以,“-”表示还没有确定配对关系。基站80基于该终端配对情况表来进行终端调度,只有能配对的终端才会在相同的通信资源(例如,时频资源)上分别被调度上下行链路传输。也就是说,当(i,j)=0时,第二终端i不能够在第一终端j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所采用的通信资源上执行上行链路发送;当(i,j)=1时,第二终端i可以在第一终端j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所采用的通信资源上执行上行链路发送;以及当(i,j)=-时,基站80还未确定第二终端i是否可以在第一终端j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所采用的通信资源上执行上行链路发送。

表2:

表2终端间干扰强度信息表

在表2中,位置(i,j)处的数值表示第二终端i对第一终端j所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的量化的等级。例如,如表2中所示,可以将终端间干扰的强度量化为256个等级i0~i255,也可以量化成其他数量的等级。当(i,j)=-时,基站80还未确定第二终端i对第一终端j所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基站80可以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在重传时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具体地,基站80可以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来更新基站80的终端间干扰配对表和终端间干扰强度表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基于所更新的基站80的终端间干扰配对表和终端间干扰强度表中的至少一个来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

具体地,当基站80从第一终端j接收到的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确定与第二终端i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是第一原因时,基站80可以将终端配对情况表中的元素(i,j)更新为“0”以表示第一终端j不能与第二终端i配对,或者可以将终端间干扰强度信息表中的元素(i,j)更新为第二终端i对第二终端j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

当基站80从第一终端j接收到的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确定与第二终端i相关联的解调失败原因是第二原因时,基站80可以将终端配对情况表中的元素(i,j)更新为“1”以表示第一终端j能够与第二终端i配对,或者基站80可以不更新终端配对情况表。另外,基站80可以将终端间干扰强度信息表中的元素(i,j)更新为第二终端i对第二终端j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或者不更新终端间干扰强度信息表。

在更新了终端间干扰配对表和/或终端间干扰强度表之后,基站80可以基于更新的终端间干扰配对表和/或更新的终端间干扰强度表在重传时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

具体地,当基站80基于更新的终端间干扰配对表在重传时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时,以更新的终端间干扰配对表的元素(i,j)为例,当(i,j)=1时,基站80可以在第一终端j进行下行链路接收所用的通信资源上调度第二终端i的上行链路发送,并且当(i,j)=0时,基站80可以在第一终端j进行下行链路接收所用的通信资源上不调度第二终端i的上行链路发送。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基站80能够针对每个第二终端进行快速的有针对性的调度。

当基站80基于更新的终端间干扰强度表在重传时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时,以更新的终端间干扰强度表的元素(i,j)为例,当(i,j)<预定阈值pth时,基站80可以在第一终端j进行下行链路接收所用的通信资源上调度第二终端i的上行链路发送,并且当(i,j)≥预定阈值pth时,基站80可以在第一终端j进行下行链路接收所用的通信资源上不调度第二终端i的上行链路发送。通过这种方式,基站80能够利用及时的终端间干扰强度来实现准确调度。

可选地或者可替换地,基站80可以不更新基站80的终端间干扰配对表和终端间干扰强度表中的任何一个,并且在确定所述n个解调失败原因中的至少一个为第一原因时,在接下来的预定时间段内不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以及在确定所述n个解调失败原因均为第二原因时,在接下来的预定时间段内继续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通过这种方式,基站80能够快速减小第一终端70受到的终端间干扰,改善第一终端70的用户的体验。

图7是示出第一终端70的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7中,第一终端70包括收发器710和控制器720。收发器710被配置为从基站80接收并解调数据。控制器720被配置为:当解调所述数据失败时,确定与对第一终端70造成终端间干扰的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生成解调失败相关信息;以及控制所述收发器将所述解调失败相关信息发送给基站80,并且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并且其中,所述终端间干扰是第二终端在使用与第一终端70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时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相同的通信资源执行上行链路发送时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干扰,并且其中,每个解调失败原因包括第一原因和第二原因之一。

第一原因可以是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过大,而第二原因可以是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质量差。

图8是示出基站80的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8中,基站80包括收发器810和控制器820。

收发器810被配置为从第一终端70接收所述解调失败相关信息。控制器820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解调失败相关信息,确定与对第一终端70造成终端间干扰的n个第二终端分别相关联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基于所确定的n个解调失败原因来调度所述n个第二终端的上行链路发送,并且其中,n是大于0的整数,并且其中,所述终端间干扰是第二终端使用与第一终端70执行下行链路接收时所使用的通信资源相同的通信资源执行上行链路发送时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干扰,并且其中,每个解调失败原因包括第一原因和第二原因之一。

第一原因可以是相应的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70造成的终端间干扰的强度过大,而第二原因可以是第一终端70的下行链路质量差。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被实现为从特定视角具体实现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可以存储计算机系统可读的数据的任何数据存储设备。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磁带、软盘、光学数据存储设备、载波(例如,经由因特网的数据传输)等等。可以通过通过网络所连接的计算机系统来分布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并且因此可以以分布式方式存储和执行计算机可读代码。而且,可以由应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容易地解释用于实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功能程序、代码和代码段。

将理解到,可以以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的形式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软件可以被存储为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处理器上可执行的程序指令或计算机可读代码。非暂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磁性存储介质(例如,rom、软盘、硬盘等等)和光学记录媒体(例如,cd-rom、数字视频盘(dvd)等等)。非暂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还可以分布在网络耦合的计算机系统上,使得计算机可读代码以分布式方式存储和执行。该介质可以由计算机读取、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由处理器执行。可以通过计算机或包括控制器和存储器的便携式终端实现各种实施例,并且存储器可以是适于存储具有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指令的(多个)程序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示例。可以通过具有用于具体实现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装置和方法的代码的程序实现本公开,所述程序存储在机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可以电子地携载在任何介质上,诸如经由有线或无线连接所传递的通信信号,并且本公开适合地包括它的等同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