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终端的同步控制方法和终端控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64905发布日期:2020-01-10 21:3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多媒体终端的同步控制方法和终端控制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终端同步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媒体终端的同步控制方法和终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多媒体领域,各种音视频终端随处可见,包括监控解码器、广告机、数字公告牌、各种移动设备等等。很多场合会要求对同一个音视频源产生的数据进行分发到各个终端,然后在终端上进行解码展示。由于各个终端的硬件参数、软件系统、网络环境等不一致,从而导致同一个音视频源产生的媒体数据到各个终端上展示的时间差异较大,比方说两个终端的画面出现了2~3s的时间差,即多终端不同步问题,最终导致用户体验差。随着时间越长,可能需要重启整个系统,才能保证各个终端之间的媒体数据展示时间差在合理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媒体终端的同步控制方法和终端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终端不同步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媒体终端的同步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控制系统,所述终端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一网关,多个第二网关以及与各第二网关对应的多个第二终端,所述同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报文时的报文发送时间;测量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报文往返时间,获取最大往返时间;根据所述报文发送时间和最大往返时间计算报文发送至多个第二终端的报文到达时间,并获取最大报文到达时间;将所述最大报文到达时间与每个第二终端的报文到达时间的差值作为同步延时值;根据所述同步延时值计算多个第二终端的动作执行时间,执行所述报文的控制动作。

优选的,所述测量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报文往返时间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同步多个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系统时钟。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同步延时值计算多个第二终端的动作执行时间,执行所述报文的控制动作的步骤包括:记录每个第二终端接收到报文的时刻,根据第二终端接收到报文的时刻和同步延时值计算多个第二终端的动作执行时间,执行所述报文的控制动作。

优选的,所述同步多个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系统时钟的步骤包括:所述第一网关将当前的第一系统时钟发送至多个所述第二网关;所述第二网关获取所述第一系统时钟和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之间的传输时间间隔,根据所述第一系统时钟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调整所述第二网关的第二系统时钟;获取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网关之间的传输时间间隔,根据所述第二系统时钟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调整所述第二终端的终端系统时钟。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控制在系统,所述终端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一网关,多个第二网关以及与各第二网关对应的多个第二终端,还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报文的报文发送时间以及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报文往返时间,并获取最大往返时间;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文发送时间和最大往返时间计算报文发送至多个第二终端的报文到达时间,并获取最大报文到达时间,将所述最大报文到达时间与每个第二终端的报文到达时间的差值作为同步延时值;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同步延时值计算多个第二终端的动作执行时间,执行所述报文的控制动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网关用于将当前的第一系统时钟发送至多个所述第二网关;所述第二网关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系统时钟和所述第二网关与所述第一网关之间的传输时间间隔,根据所述第一系统时钟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调整所述第二网关的第二系统时钟。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提供的多媒体终端的同步控制方法和终端控制系统,通过报文的最大往返时间计算最大报文到达时间,从而计算每个第二终端的报文到达时间与最大报文到达时间的差值,根据该差值调节各第二终端的同步解码时刻,可以提高各第二终端执行控制动作的同步性,进而解决多终端显示不同步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终端的同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终端的同步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终端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终端控制系统的另一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如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媒体终端的同步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控制系统,所述同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报文时的报文发送时间。本发第一终端向各个第二终端发送报文即视频帧数据,标记为同步帧,记录发送同步帧的时刻点为t0。

步骤s20,测量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报文往返时间,获取最大往返时间。本发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报文,使用rtt服务定时测量各个接入的第二终端(第二终端1,第二终端2,第二终端3……终端n)到第一终端的报文往返时间,并记录为rttn(n=1,2,3……n),通过比较,找出最大往返时间,记录为rttmax。

步骤s30,根据报文发送时间和最大往返时间计算报文发送至多个第二终端的报文到达时间,并获取最大报文到达时间。本发明根据报文往返时间rttn,推算出当前报文到达每个第二终端的时刻,称为报文到达时间,记录为tzn(tzn=t0+0.5*rttn),并计算出最大报文到达时间,本发明中tzmax对应的时刻点就是rtt时间最大的终端的到达时刻。

步骤s40,将最大报文到达时间与每个第二终端的报文到达时间的差值作为同步延时值。在本发明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第一终端的报文的时间一般存在较大差异,若直接根据报文到达时间执行报文的控制动作,将导致各第二终端的动作不同步,因此本实施例中,需要计算同步延时值,即最大报文到达时间与每个第二终端的报文到达时间的差值,根据所述同步延时值调整同步解码时间,使得各第二终端能同步执行报文的控制动作。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tzmax时间为同步解码时刻,同步解码时间也就是上述所说的各第二终端执行报文的控制动作对应的动作执行时间。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一个第二终端,解码时间与到报文到达时间存在差值,即tzmax–tzn,这个值我们简称为同步延时值,记录为tdn。

步骤s50,根据同步延时值计算多个第二终端的动作执行时间,执行报文的控制动作。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记录每个第二终端接收到报文的时刻trn,根据第二终端接收到报文的时刻和同步延时值计算多个第二终端的动作执行时间,执行所述报文的控制动作。本发明根据第二终端接收到报文的时刻trn和同步延时值tdn来计算报文的同步解码时刻为trn+tdn。

本发明通过定期的执行上述步骤,通过报文的最大往返时间计算最大报文到达时间,并根据最大报文的到达时间计算同步延时值,根据该同步延时值调节各第二终端的同步解码时刻,可以提高各第二终端执行控制动作的同步性,进而解决多终端显示不同步的问题。

本发明中,考虑到各第二终端的终端系统时钟存在较大差异,将影响各第二终端系统的控制动作执行的同步性,因此,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所示,所述测量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报文往返时间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同步多个第二终端的终端系统时钟,具体步骤为:

步骤s11,第一网关将当前的第一系统时钟发送至多个第二网关。

步骤s12,第二网关获取第一系统时钟和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之间的传输时间间隔,根据第一系统时钟和传输时间间隔调整第二网关的第二系统时钟。

本发明中,获取每个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之间的传输时间间隔的方式不受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获取每个第二网关与第一网关之间的传输时间间隔的步骤包括:第一网关向第二网关发送对时响应报文,该第二网关根据接收的对时响应报文向第一网关发送对时回复报文,根据第一网关发送对时响应报文时的第一系统时钟,第一网关接收到对时回复报文时的第一系统时钟以及第二网关接收对时响应报文和发送对时回复报文之间的延时时间间隔计算得到传输时间间隔。

步骤s13,获取第二终端与第二网关之间的传输时间间隔,根据第二系统时钟和传输时间间隔调整第二终端的终端系统时钟。

请参考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终端110,第一网关120,多个第二网关130以及与各第二网关130对应的多个第二终端140。

第二终端140用于接收第一终端110发送的报文,所述第一网关120用于将当前的第一系统时钟发送至多个第二网关130;第二网关130用于获取第一系统时钟和第二网关130与第一网关120之间的传输时间间隔,根据第一系统时钟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调整所述第二网关130的第二系统时钟。

请参考图4所述,本发明还包括获取模块150,处理模块160和控制模块170,其中,获取模块150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终端110发送报文的报文发送时间以及所述第一终端110与所述第二终端140之间报文往返时间,并获取最大往返时间;处理模块160用于根据所述报文发送时间和最大往返时间计算报文发送至多个第二终端140的报文到达时间,并获取最大报文到达时间,将所述最大报文到达时间与每个第二终端140的报文到达时间的差值作为同步延时值;控制模块170根据所述同步延时值计算多个第二终端140的动作执行时间,执行所述报文的控制动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媒体终端的同步控制方法和终端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每个第二终端的报文到达时间与最大报文达到时间的差值,根据该差值调节各第二终端的同步解码时刻,可以提高各第二终端执行控制动作的同步性,进而解决多终端显示不同步的问题,提升了用户体验。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如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