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63548发布日期:2020-03-24 21:15阅读:74来源:国知局
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需要拍出车水马龙、绚丽星轨等效果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这样拍摄出来的图片容易出现曝光过度的现象。尤其是某些自然光线特别强的场景下光线比较强,更容易导致过曝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用于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成像模组,所述成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和遮盖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电致变色元件;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当前曝光时长;

获取当前环境亮度;

确定与所述当前曝光时长以及所述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预设增益值;

确定与所述当前曝光时长以及所述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预设透光率;和

将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当前曝光增益调节至所述预设增益值以及将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当前透光率调节至所述预设透光率。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成像模组、环境光传感器和处理器,所述成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和遮盖所述图像传感器的电致变色元件,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感测通过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光线以获取图像信息,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图像传感器、所述环境光传感器以及所述电致变色元件,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当前曝光时长和通过所述环境光传感器获取当前环境亮度,以及用于确定与所述当前曝光时长以及所述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预设增益值和确定与所述当前曝光时长以及所述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预设透光率,并用于将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当前曝光增益调节至所述预设增益值以及将所述电致变色元件的当前透光率调节至所述预设透光率。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上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中,可先获取当前曝光时长和当前环境亮度,然后获取与当前曝光时长和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预设增益值和预设透光率,然后将曝光增益调节至预设增益值并将透光率调节至预设透光率即可避免曝光过度。这样,即使在光线特别强的场景下,电子装置也可以自动调节曝光量以使其达到理想状态,从而实现正常拍摄,而不会出现过曝现象。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的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成像模组的电致变色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致变色元件透过的光谱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和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再一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0、成像模组10、图像传感器11、电致变色元件12、电致变色层121、第一透明电极122、第二透明电极123、第一透明基板124、第二透明基板125、镜头13、封装壳体14、处理器20、壳体30、环境光传感器40、触摸显示屏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电子装置100包括成像模组10,成像模组10包括图像传感器11和电致变色元件12,电致变色元件12遮盖图像传感器11。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0:获取图像传感器11的当前曝光时长;

s20:获取当前环境亮度;

s30:确定与当前曝光时长以及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图像传感器11的预设增益值;

s40:确定与当前曝光时长以及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电致变色元件12的预设透光率;

s50:将图像传感器11的当前曝光增益调节至预设增益值以及将电致变色元件12的当前透光率调节至预设透光率。

请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100还包括处理器20和环境光传感器40,处理器20连接图像传感器11和电致变色元件12以及环境光传感器40,图像传感器11用于感测通过电致变色元件12的光线以获取图像信息,环境光传感器40用于感测当前环境的光线强度。电致变色元件12能够在电压的作用下改变自身的透光率。上述步骤s10至步骤s50可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20可用于获取图像传感器11的当前曝光时长以及通过环境光传感器40获取当前环境亮度。处理器20还可用于确定与当前曝光时长以及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图像传感器11的预设增益值,以及确定与当前曝光时长以及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电致变色元件12的预设透光率和将图像传感器11的当前曝光增益调节至预设增益值以及将电致变色元件12的当前透光率调节至预设透光率。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可为手机、数码相机和平板电脑等具有成像和拍照功能的电子装置100。此外,请参阅图2,通常情况下,电子装置100还包括壳体30,成像模组10安装在壳体30上,处理器20设置在壳体30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曝光增益调节至预设增益值以及将电致变色元件12的当前透光率调节至预设透光率时,图像传感器的曝光量是处于正常状态的,不会导致曝光,也即是说,将图像传感器11的当前曝光增益调节至预设增益值以及将电致变色元件12的当前透光率调节至预设透光率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图像传感器11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曝光时长下获取的图像不会曝光过度。

可以理解,目前,应用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摄像头需要拍出车水马龙、绚丽星轨等效果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这样拍摄出来的图片容易出现曝光过度的现象。尤其是某些自然光线特别强的场景下光线比较强,更容易导致过曝现象。

然而,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装置100中,可先获取当前曝光时长和当前环境亮度,然后获取与当前曝光时长和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预设增益值和预设透光率,然后将曝光增益调节至预设增益值并将透光率调节至预设透光率即可避免曝光过度。这样,即使在光线特别强的场景下,电子装置100也可以自动调节曝光量以使其达到理想状态,从而实现正常拍摄,而不会出现过曝现象。同时,这样扩展了电子装置100的成像模组10在强光场景下的可用性和提升拍摄的图像画质。

具体地,在本文中,“曝光增益”指的是图像传感器11的信号放大系数。需要指出的是,在保持其它条件(例如环境亮度、曝光时间等)不变的情况下,图像传感器11的曝光增益越大,图像的亮度越大,即曝光度越大;反之,曝光增益越小,图像的亮度越小,即曝光度越小。在本文的其它位置有相同或者类似描述时,也可参照此处理解。

上述“预设增益值”指的是与当前环境亮度和曝光时间相匹配的曝光增益,上述“预设透光率”指的是与当前环境亮度和曝光时间相匹配的透光率,也即是说,在曝光时间和环境亮度一定的情况下,在图像传感器11的曝光增益为预设增益值且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为预设增益值时,图像传感器11获取的图像不会出现过曝现象。这样,即使是在光线特别强的场景下,只需要获取曝光时长和环境亮度就可以找到与曝光时长以及环境亮度相对于的预设增益值和预设透光率,如此,只需要将图像传感器11的当前曝光增益调节至预设增益至和将电致变色元件12的当前透光率调节至预设透光率就可以防止图像传感器11获取的图像过曝。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获取曝光时长和当前环境亮度后,处理器20就可以直接找到与曝光时长和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预设曝光增益和预设透光率。

此外,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0是在步骤s20之前执行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0和步骤s20没有特定的先后顺序,可以是s10在步骤s20之前执行,也可以是步骤s10在步骤s20之后执行,也可以是步骤s10和步骤s20同时执行。另外,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30和步骤s40没有特定的先后顺序,可以是s30在步骤s40之前执行,也可以是步骤s30在步骤s40之后执行,也可以是步骤s30和步骤s40同时执行。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模组10还包括镜头13,镜头13位于图像传感器11上方,电致变色元件12位于图像传感器11与所述镜头13之间。

如此,从镜头13入射的光线会经过电致变色元件12的过滤后再照射在图像传感器11上,从而使得通过改变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来减小图像的曝光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和图5,成像模组10还包括封装壳体14,图像传感器11和镜头13均设置且封装在封装壳体14内,镜头13至少部分地从封装壳体14露出,电致变色元件12卡设在封装壳体14内。

具体地,封装壳体14包括封装基板141、封装侧壁142和封装顶板143,图像传感器11承载在封装基板141上,封装侧板142上形成有卡槽1421,电致变色元件12卡设在卡槽1421内。封装顶板143形成有入光窗口1431,镜头13至少部分从入光窗口1431露出。

需要说明的是,镜头13至少部分地露出封装壳体14可以理解为“从入光窗口1431进入的光线能够顺利地进入镜头13”。具体地,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入光窗口1431可以为开设在封装顶板142上的通孔,镜头13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通孔内以至少部分地从通孔内露出。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入光窗口1431也可以是封装顶板143上选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的部位,具体在此不作限制。

此外,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元件12也可以是位于镜头13的上方,也即是说,镜头13位于电致变色元件12和图像传感器11的之间。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光线会先经过电致变色元件12过滤后再通过镜头13入射至图像传感器11。具体地,请参阅图4和图5,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元件12可以设置在封装壳体14的上表面,例如,通过胶水粘结在封装壳体14的封装顶板143上。

另外,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元件12在镜头13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覆盖镜头13。

如此,在电致变色元件12位于镜头13与图像传感器11之间时,可以保证从镜头13入射的光线全部都会经过电致变色元件12以对所有入射光都进行过滤。

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元件12包括电致变色层121、第一透明电极122和第二透明电极123,第一透明电极122和第二透明电极123连接在电致变色层121的相背两侧,第一透明电极122和第二透明电极123用于给电致变色层121施加电压。

第一透明电极122和第二透明电极123可为ito导电玻璃,第一透明电极122为正极,第二透明电极123为负极。在通电的情况下,第一透明电极122、第二透明电器以及电致变色层121形成电流回路,从而使得电致变色层121的透光率发生变化。

此外,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121可由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电致变色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能够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使得电致变色材料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

具体地,当经过电极向电致变色材料加电压时,由于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或者光电转移效应就会使材料的透过光谱发生变化。电致变色材料可为聚苯胺、聚噻吩、聚吡咯导等导电聚合物,这样的材料在电压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材料能带结构的变化从而使得颜色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透光率。此外,电致变色材料也可以是紫罗精或者联吡啶,这样的材料在被施加电压时,其分子间强烈的光电转移引起的颜色变化,从而改变其透光率。

具体地,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电致变色层121在没有电压的作用下为无色,在通电的情况下,电致变色层121转变为着色态。并且,请参阅图7,图7表示的是电压与透光率的曲线关系图,其横轴代表时间,竖轴代表透光率,曲线1代表电压大小,曲线2代表电致变色元件12透光率。由图可知,在施加电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逐渐降低,在断电后,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会逐渐升高。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层121也可以在不同的电压作用下具有不同的透光率。例如每一个电压可对应一个透光率,这样,只需要给电致变色元件12施加不同的电压即可达到所期望的透光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元件12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125和第二透明基板126,第一透明电极122、电致变色层121和第二透明电极123堆叠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25和第二透明基板126之间。

如此,第一透明基板125和第二透明基板126可以对电致变色层121以及透明电极进行承载和支撑,同时也可保护电致变色元件12不会在外部压力损坏。另外,第一透明基板125和第二透明基板126均是无色的,两者并不会影响电致变色元件12的正常工作。

具体地,第一透明基板125的材质可为蓝玻璃。蓝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磷酸盐或者氟磷酸盐,其对红外光线具有较高的吸收率,蓝玻璃制成的第一透明基板125对红外光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有利于提升拍摄的质量。第二透明基板126的材质可以与第一透明基板125的材质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二透明基板126的材质可以为蓝玻璃,也可以为常规的玻璃。第二透明基板126的材质还可以为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et具有较高的成膜性、光学性能和耐候性,采用pet材质制成的第二透明基板126具有良好的透光性。第二透明基板126的材质还可以为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透光性能较好的材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元件12还可用于对红外光线进行过滤。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元件12在变化颜色后,可以吸收红外光,从而使得成像模组10可以省略红外滤光片,可以降低成像模组10的厚度,节约制造成本,降低制造难度。

请参阅图8,在步骤s10之前,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60:建立曝光时长以及环境亮度与图像传感器11的曝光增益以及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的对应关系。

步骤s30包括步骤:

s31:根据曝光时长以及环境亮度与图像传感器11的曝光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增益值。

步骤s40包括步骤:

s41:根据曝光时长以及环境亮度与电致变色元件12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透光率。

请参阅图2和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60也可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20可用于建立曝光时长以及环境亮度与图像传感器11的曝光增益以及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的对应关系。具体地,曝光时长以及环境亮度与图像传感器11的曝光增益以及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电子装置100出厂时就预设的对应关系,例如每一个曝光时长和亮度范围或者每一个亮度值均对应有一个预设曝光增益和一个预设透光率,也即是说,在曝光时长和环境亮度确定的情况下,只需要曝光增益为预设曝光增益以及透光率为预设透光率,图像传感器11获取的图像的曝光量就是处于理想状态的,不会出现曝光过度。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曝光时长和环境亮度与曝光增益以及透光率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能够用户自身进行调节和设定的,具体不作限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31和步骤s41也可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20还可用于根据曝光时长以及环境亮度与图像传感器11的曝光增益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增益值以及根据曝光时长以及环境亮度与电致变色元件12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透光率。具体地,正如上述,曝光时长以及环境亮度是与曝光增益和透光率是预先就设定好的对应的关系,因此,在获取了曝光时长和环境亮度后,处理器20可以直接读取预先设定好的对应的预设曝光增益和预设透光率。

请参阅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0包括步骤:

s11:接收用户输入;

s12:响应于用户输入,确定当前曝光时长。

请参阅图2和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1和步骤s12可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20可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并相应于用户输入,确定当前曝光时长。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包括触摸显示屏50,触摸显示屏50安装在壳体上,处理器20可接收用户在触摸显示屏50上的触摸操作以确定当前曝光时长。本申请的控制方法可适用于手机的流光快门模式,具体地,在进入流光快门模式后,用户可自行选择设定曝光时长,例如用户可点击进入设置菜单以设置或者输入曝光时长,此时处理器20确认当前曝光时长。然后,处理器20通过环境光传感器40获取当前环境亮度,这样,在获取了当前曝光时长后和当前环境亮度之后,处理器20就可以直接同时实现预设好的对应关系找到与当前曝光时长和当前环境亮度相对应的预设曝光增益和电致变色元件12的预设透光率。然后,只需要将图像传感器11的当前曝光增益调节至预设增益值以及将电致变色元件12的当前透光率调节至预设透光率就可以使得图像传感器11的曝光量正常,这样,即使在光线特别强的场景下,也不会出现过曝现象。

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50后,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s70:根据预设增益值及预设透光率,控制图像传感器11曝光以获得目标图像。

请参阅图2和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70也可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20可根据预设增益值及预设透光率,控制图像传感器11曝光以获得目标图像。具体地,在处理器20将图像的当前曝光增益调节至预设增益值以及将电致变色元件12的当前透光率调节至预设透光率后,则表示此事图像传感器11获取的图像曝光量正常,此事可控制图像传感器11曝光以获得目标图像,获取的目标图像不会出现曝光过度的现象。

此外,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可包括步骤:

改变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通电时间以调节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在中,上述步骤也可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20可用于改变改变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通电时间以调节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

具体地,有图7和上述可知,在施加电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会逐渐发生改变,也即是说,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通电时间会导致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通电时间来调节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可包括步骤:

改变电致变色元件12的施加电压的大小以调节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在中,上述步骤也可由处理器20实现,也即是说,处理器20可用于改变电致变色元件12的施加电压的大小以调节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

具体地,电致变色元件12在没有施加电压时,呈透明态,此时透过率最高。在施加电压时,电致变色元件12呈着色态,并且施加的电压的大小不同,其着色的程度也不同,也即是说,施加的电压的大小不同,其透光率也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电致变色元件12的施加电压的大小以调节电致变色元件12的透光率。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20执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

例如,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0执行时,使得处理器20执行以下步骤:

s10:获取图像传感器11的当前曝光时长;

s20:获取当前环境亮度;

s30:确定与当前曝光时长以及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图像传感器11的预设增益值;

s40:确定与当前曝光时长以及当前环境亮度相匹配的电致变色元件12的预设透光率;

s50:将图像传感器11的当前曝光增益调节至预设增益值以及将电致变色元件12的当前透光率调节至预设透光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装置100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装置100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等。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