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0236发布日期:2020-04-21 21:5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这一类的电子产品都有各自的功能与优势,耳机可以用来听音乐,通话等,但只能依附于其它带有蓝牙设备的手机,电脑等,手环手表功能较为传统,可以测量心率,计时等,现在开始有两者结合的产品开始出现,带有耳机的可穿戴设备不仅可以满足传统的可穿戴设备功能,又能满足耳机的功能。

在使用带耳机的可穿戴设备时,用户需要经常将耳机从可穿戴设备上取下使用,而在取下耳机时,通常需要用户将手伸入到可穿戴设备的腔体内将耳机取出,此种方式拆卸困难,不利于耳机的取下。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旨在解决耳机从可穿戴设备中不便于拆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锁紧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设备主体具有用于容纳耳机的腔体;所述锁紧机构设于所述设备主体;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触发件和与所述触发件驱动连接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耳机固定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触发件被触发时,驱动所述固定组件释放所述耳机;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被释放状态下的所述耳机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外部运动,以使所述耳机至少部分凸出所述腔体外。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传动件和与所述传动件驱动连接的卡持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触发件驱动连接,所述卡持件用于与所述耳机卡持固定;所述触发件被触发时,驱动所述传动件运动,带动所述卡持件释放所述耳机。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卡持件具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抵接;所述耳机具有卡槽,所述卡持件卡合固定于所述卡槽内;所述触发件被触发时,驱动所述传动件运动,带动所述卡持件背离所述耳机运动,以使所述卡持件脱离出所述卡槽。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主体具有壳体,所述壳体上具有开口;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固定支架,所述触发件、所述传动件以及所述卡持件均设于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触发件穿设于所述开口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包括与所述传动件驱动连接的按键和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夹设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且所述按键支架设有条型孔,所述条型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传动件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按键依次穿设于所述开口和所述条型孔设置,并可沿所述条型孔的延伸方向滑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内设有第三磁性件,所述固定支架对应所述第三磁性件的位置设有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四磁性件的磁极相反;

和/或,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卡持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设备主体抵接。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对所述耳机的一端具有吸附力,以吸附所述耳机的一端朝向所述设备主体运动,另一端朝向所述设备主体的外部运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设备主体内的第一磁性件和设于所述耳机内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的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极相反;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沿所述耳机的长度方向上错位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包括与所述耳机的外形相适配的仿形腔和与所述仿形腔连通的避让腔,所述避让腔位于所述仿形腔靠近所述设备主体的一侧,以供所述耳机翻转。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避让腔具有斜侧壁,所述耳机翻转时,所述耳机的一端朝向所述斜侧壁运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耳机设置在设备主体的腔体内,锁紧机构包括触发件和固定组件,在触发件未被触发时,固定组件将耳机固定安装于腔体内,以实现耳机与设备主体的固定安装。当触发件被触发时,驱动固定组件释放耳机,以解除耳机与设备主体的固定连接,同时驱动机构驱动耳机朝向设备主体的外部运动,以使得耳机至少部分凸出腔体外,使得用户能够很轻易地取下耳机,实现了只需触发触发件便能够使得耳机凸设于设备主体的外部的功能,达到了耳机拆卸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可穿戴设备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可穿戴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可穿戴设备耳机取出过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可穿戴设备耳机取出过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该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0、耳机200、锁紧机构300以及驱动机构(图未标);该设备主体100具有用于容纳耳机200的腔体110;锁紧机构300设于设备主体100,该锁紧机构300包括触发件310和与触发件310驱动连接的固定组件320,该固定组件320用于将耳机200固定于该腔体110内;触发件310被触发时,驱动固定组件320释放该耳机200;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被释放状态下的耳机200朝向设备主体100的外部运动,以使耳机200至少部分凸出腔体110外。

耳机200设置在设备主体100的腔体110内,锁紧机构300包括触发件310和固定组件320,该固定组件320用于将耳机200固定于该腔体110内,使得耳机200在安装时能够与设备主体10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耳机200与设备主体100的固定安装功能。当需要取下耳机200时,触发触发件310,驱动固定组件320释放耳机200,使得耳机200与设备主体100之间解除固定连接,同时驱动机构驱动耳机200朝向设备主体100外部运动,使得耳机200至少部分凸出该腔体110外,从而实现了触发件310被触发时,耳机200的至少部分能够凸设于设备主体100的外部,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从设备主体100内取下耳机200,达到了耳机200拆卸方便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耳机200安装在设备主体100内时,是通过固定组件320实现耳机200与设备主体100的固定安装,当需要取下耳机200时,固定组件320先释放耳机200使得耳机200处于自由状态,与此同时,驱动机构驱动耳机200朝向设备主体100外部运动,驱动机构驱动耳机200的运动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保证耳机200的至少部分能够凸设在腔体110外部即可,如耳机200可被向外滑动,或者向外翻转的方式或者被向外弹出的方式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耳机200凸出腔体110外的部分可根据实际驱动方式而定,如当耳机200向外滑出时,此时凸设在设备主体100外部的为耳机200的侧部;当耳机200向外翻转时,此时凸设在设备主体100外部的为耳机200的端部;当向外弹出时,可能出现耳机200的端部或者侧部凸出设备主体100的外部;当然,也可能出现耳机200直接全部凸出甚至脱离出设备主体100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固定组件320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能够保证将耳机200固定安装在腔体110内,并且能够释放耳机200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组件320可采用卡扣固定的方式、弹片固定方式或者螺栓固定方式等等。触发件310的主要作用是在被触发时能够驱动固定组件320将耳机200释放,以解除耳机200与设备主体100的固定连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采用按键、旋钮或者掰扣等结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耳机200设置在设备主体100的腔体110内,锁紧机构300包括触发件310和固定组件320,在触发件310未被触发时,固定组件320将耳机200固定安装于腔体110内,以实现耳机200与设备主体100的固定安装;当触发件310被触发时,驱动固定组件320释放耳机200,以解除耳机200与设备主体100的固定连接,同时驱动机构驱动耳机200朝向设备主体100的外部运动,以使得耳机200至少部分凸出腔体110外,使得用户能够很轻易地取下耳机200,实现了只需触发触发件310便能够使得耳机200凸设于设备主体100的外部的功能,达到了耳机200拆卸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固定组件320包括与触发件310驱动连接的传动件321和与传动件321连接的卡持件323,卡持件323用于与耳机200卡持固定;触发件310被触发时,驱动传动件321运动,带动卡持件323释放耳机200运动。卡持件323与耳机200卡持固定,触发件310被触发时,驱动传动件321运动,传动件321运动带动卡持件323运动,进而使得卡持件323释放对耳机200的卡持作用,从而使得耳机200与设备主体100之间解除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传动件321具有第一导向斜面322,卡持件323具有第二导向斜面324,第一导向斜面322与第二导向斜面324抵接;耳机200具有卡槽210,卡持件323卡合固定于卡槽210内;触发件310被触发时,驱动传动件321运动,带动卡持件323背离耳机200运动,以使卡持件323脱离出卡槽210。第一导向斜面322与第二导向斜面324起到传动换向的作用。第一导向斜面322与第二导向斜面324相抵接,使得传动件321横向(图示中方向)运动时,能够带动卡持件323纵向(图示中方向)运动,进而当触发件310被触发驱动传动件321运动时,会带动卡持件323向上运动而脱离出卡槽210,以实现对耳机200的释放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卡持件323与耳机200的卡持固定的配合方式不局限于卡槽210这一种方式,也可以是耳机200的外部设卡勾的方式。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设备主体100具有壳体120,壳体120上具有开口121;锁紧机构300还包括设于壳体120内的固定支架330,触发件310、传动件321以及卡持件323均设于固定支架330上,触发件310穿设于开口121设置。触发件310穿设于开口121,使得用户能够很方便的触发该触发件310。固定支架330起到对触发件310、传动件321以及卡持件323的支撑作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触发件310包括与传动件321驱动连接的按键311和按键支架312,按键支架312夹设在壳体120与固定支架330之间,且按键支架312设有条型孔313,条型孔313的延伸方向与传动件321的运动方向一致;按键311依次穿过开口121和条型孔313设置,并可沿条型孔313的延伸方向滑动。按键311能够在按键支架312的条型孔313内滑动,驱动传动件321一起滑动,进而带动卡持件323运动以释放耳机200。按键支架312夹设在壳体120与固定支架330之间,同时按键311是安装于按键支架312的条型孔313内,防止了按键311脱出的现象。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防止按键311脱出的同时又不影响按键311滑动的功能,该按键支架312可采用两个u型结构拼接而成,两个u型缺口对接形成了用于穿设按键311的条型孔313。按键311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采用工字型结构也可采用跑道型结构。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触发件310内设有第三磁性件314,固定支架330对应第三磁性件314的位置设有第四磁性件331,第三磁性件314与第四磁性件331的磁极相反。耳机200被取出之后,触发件310由被触发状态释放为未触发时,此时第三磁性件314与第四磁性件331之间具有吸附力,以使得触发件310能够回复到未触发状态,起到复位作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固定组件320还包括复位弹簧325,复位弹簧325一端与卡持件323抵接,另一端与设备主体100抵接。耳机200被取出之后,触发件310由被触发状态释放为未触发时,传动件321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解除了对卡持件323的压力,此时复位弹簧325对卡持件323产生的压力使得卡持件323回复到处于对耳机200卡持固定的位置,以使得当耳机200安装到设备主体100上时,卡持件323能够对耳机200卡持固定。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复位弹簧325可采用压簧,以对卡持件323具有压力。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6和图7,考虑到耳机200是成对出现,故该设备主体100可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腔体110,以分别容纳两个耳机200。按键311可沿相对的两个方向滑动,以分别释放两个耳机200,驱动机构分别对应驱动两个耳机200朝向设备主体100的外部运动,实现单耳机200分别取出的作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3、图6和图7,耳机200与设备主体100转动连接,该驱动机构驱动耳机200翻转时,耳机200的一端朝向设备主体100运动,另一端背离设备主体100运动以凸出腔体110外。此时耳机200翻转运动,驱动机构至少存在两种情况:

耳机200的一端产生朝向设备主体100的拉力,根据杠杆原理,耳机200的另一端会朝向设备主体100的外部运动,以凸出腔体110的外部,以方便用户取出;

对耳机200的一端产生向外的推力,直接将耳机200的一端推出到设备主体100的外部,便于用户取出,同时根据杠杆原理,耳机200的另一端会朝向设备主体100的内部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机构只要能够保证驱动耳机200朝向外部运动即可,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采用磁吸件、弹簧或者推杆等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6和图7,驱动机构包括设于设备主体100的吸附组件410,吸附组件410对耳机200的一端具有吸附力,以吸附耳机200的一端朝向设备主体100运动,另一端朝向设备主体100的外部运动。吸附组件410对耳机200的一端具有吸附力,以吸附耳机200的端部朝向吸附组件410运动,从而使得耳机200的另一端能够向外运动,以凸出于设备主体100的外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6和图7,吸附组件410包括设于设备主体100内的第一磁性件411和设于耳机200内的第二磁性件412,第一磁性件411的磁极与第二磁性件412的磁极相反。第一磁性件411与第二磁性件412之间由于磁极相反而相互产生磁吸力,使得耳机200的一端会朝向设备主体100运动,进而使得另一端朝向外部运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磁性件411或者第二磁性件412可采用永磁体、软磁体或者电磁铁等。

可以理解的是,要实现耳机200翻转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如也可采用第一磁性件411和第二磁性件412的磁极相同的方式,此时耳机200与设备主体100之间会产生斥力,从而使得耳机200被释放之后,其一端会直接在斥力作用下向外运动而凸出设备主体100。当然,第一磁性件411和第二磁性件412也可不都是带有磁性的部件,如其中一个是磁体,另一个是铁等。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3、图6和图7,腔体110包括与耳机200的外形相适配的仿形腔111和与仿形腔111连通的避让腔112,避让腔112位于仿形腔111靠近设备主体100的一侧,以供耳机200翻转。仿形腔111起到耳机200安装稳定的作用,防止腔体110过大而导致耳机200掉落的现象。避让腔112优选设置在仿形腔111靠近设备主体100的一侧,用于耳机200在翻转时能够有足够的空间转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图6和图7,避让腔112具有斜侧壁113,耳机200翻转时,耳机的一端朝向斜侧壁113运动。耳机200在翻转时,耳机200的一端会朝向设备主体100运动以与斜侧壁113贴合,耳机200的另一端凸出设备主体100的外部,此时设备主体100内的第一磁性件411与耳机200内的第二磁性件412之间具有吸附力,使得耳机200虽然部分凸出在设备主体100的外部,但是在吸附力的作用下不会从主体设备100上脱落下来,达到了防脱落的效果。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2、图3、图6和图7,第一磁性件411与第二磁性件412之间错位设置,使得第一磁性件411与第二磁性件412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耳机200受到吸附力会翻转运动,在翻转之后,第二磁性件412仍然会受到第一磁性件411的吸附力,使得耳机200会沿着斜侧壁113向上(图示中方向)运动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耳机200凸出设备主体100的一端向上翘起,防止了触发件310被释放之后,耳机200回落到腔体100内的现象,以使得用户更加方便的取下耳机2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