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控制方法、耳机盒、耳机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40715发布日期:2020-04-17 22:2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控制方法、耳机盒、耳机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耳机盒、耳机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耳机充电盒对于tws(truewireless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充电及通信,目前往往是使用三根线用于充电盒对耳机的充电和通信,其中,这三根线分别是地线、电源线和通信线。但是,基于这样的充电盒设置,会导致tws耳机与耳机充电盒之间接触点较多,从而影响tws耳机的稳定性。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耳机盒、耳机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提高了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耳机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盒设置有第一电触点,在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为充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触点用于对耳机进行充电;在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为通信状态时,所述第一电触点用于建立所述耳机盒和所述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所述耳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且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耳机盒和所述耳机之间存在通信需求时,调整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以通过所述第一电触点对所述耳机发出预设信号;

在接收到所述耳机基于所述预设信号反馈的响应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

可选地,所述耳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在低电平和高电平之间交替切换,并使切换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

可选地,所述在接收到所述耳机基于所述预设信号反馈的响应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耳机盒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充电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所述耳机盒不存在需要向所述耳机发送的数据;

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耳机发送的数据;

接收到所述耳机发送的空数据包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

检测到所述耳机的电量未充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耳机盒,所述耳机盒包括:

所述耳机盒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耳机的控制程序,所述耳机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耳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设置有第二电触点,在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为充电状态时,所述第二电触点用于与耳机盒的第一电触点导通后,对所述耳机进行充电;在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为通信状态时,所述第二电触点用于与耳机盒的第一电触点导通后,建立所述耳机和所述耳机盒之间的通信连接,所述耳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且所述耳机检测到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发生变化时,进行预设信号的检测;

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并向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以建立所述耳机和所述耳机盒之间的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且所述耳机检测到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发生变化时,进行预设信号的检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预设信号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检测次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次数;

在判定所述预设信号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并向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以建立所述耳机和所述耳机盒之间的通信连接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耳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预设信号时,将所述检测次数累计加一,并在第一时长后,开始检测下一个预设信号;

在所述第一时长后的第二时长内检测到下一个预设信号时,将所述检测次数累计加一,并在所述第二时长后,返回执行所述检测到所述预设信号时,将所述检测次数累计加一,并在第一时长后,开始检测下一个预设信号的步骤;

在所述第一时长后的第二时长内未检测到下一个预设信号时,以及所述检测次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次数时,将所述检测次数清零。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并向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以建立所述耳机和所述耳机盒之间的通信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耳机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充电状态;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所述耳机不存在需要向所述耳机盒发送的数据;

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耳机盒发送的数据;

接收到所述耳机盒发送的空数据包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

所述耳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耳机的控制程序,所述耳机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耳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耳机的控制程序,所述耳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耳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耳机的控制方法、耳机盒、耳机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且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耳机盒和所述耳机之间存在通信需求时,调整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以通过所述第一电触点对所述耳机发出预设信号;在接收到所述耳机基于所述预设信号反馈的响应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这样,基于电触点即可实现耳机盒对耳机的充电和通信,无需再额外增设通信线,通过减少tws耳机与耳机充电盒之间接触点,提高了tws耳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耳机的控制方法涉及的耳机盒的硬件运行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耳机的控制方法涉及的耳机的硬件运行环境示意图;

图3为耳机盒对耳机进行充电的示意图;

图4为耳机盒与耳机进行通信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耳机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耳机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耳机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耳机的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耳机的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耳机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脉冲波形信号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的控制方法,基于电触点即可实现耳机盒对耳机的充电和通信,无需再额外增设通信线,通过减少tws耳机与耳机充电盒之间接触点,提高了tws耳机的稳定性。

参照图1-图4,图1为本发明耳机的控制方法涉及的耳机盒的硬件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耳机的控制方法涉及的耳机的硬件架构示意图,图3充电状态下的耳机盒和与耳机触点连接示意图,图4为通信状态下的耳机盒和与耳机触点连接示意图。

如图1所示,耳机盒可包括第一电触点110、第一接地触点120以及第一处理器130以及第一存储器140,第一存储器140中可保存耳机的控制程序以及操作系统,还可保存耳机的第二通信标识、耳机盒的第一通信标识以及地区码,第一电触点110可与耳机盒的电源输入装置连接,电源输入装置可为电池或者电源输入接口,电源输入接口接收外接设备输入的电量。进一步地,第一电触点110还连接有耳机盒的通信接口,其中,在第一电触点110的状态为充电状态时,第一电触点110用于对耳机盒中的耳机进行充电;在第一电触点110的状态为通信状态时,第一电触点110用于建立耳机盒和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可选地,即第一电触点110同时连接有耳机盒的电源线和通信线,而第一接地触点120则连接有耳机盒的接地线。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一般tws耳机具有左右两个分立式耳机,因此,耳机盒可以是设置有两个第一电触点,以及两个第一接地触点。

如图2所示,耳机可包括第二电触点210、第二接地触点220以及第二处理器230以及第二存储器240,第二存储器240中可保存耳机的控制程序以及操作系统,还可保存耳机的第二通信标识、耳机盒的第一通信标识以及通信频率。在本实施例中,耳机还可包括喇叭以及麦克风。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一般tws耳机具有左右两个分立式耳机,因此,tws耳机的左右两个耳机具均有第二电触点和第二接地触点。

参照图3,在耳机放置在耳机盒上时,第一电触点110与第二电触点210导通、以及第一接地触点120与第二接地触点220导通,由于第一电触点110连接有电源,在第一电触点110与第二电触点210导通时,第二电触点210会检测到电压输入。可选地,在第一电触点110处于充电状态时,电源为第一电触点提供有+5v的电压值,以对与第一电触点110和第一接地触点120导通的耳机进行充电。

参照图4,在耳机放置在耳机盒上时,第一电触点110与第二电触点210导通、以及第一接地触点120与第二接地触点220导通,由于第一电触点110连接有电源,在第一电触点110与第二电触点210导通时,第二电触点210会检测到电压输入。可选地,在第一电触点110处于通信状态时,电源为第一电触点提供有+3.3v的电压值作为通信电压值,这时,耳机盒可调用与第一电触点110连接的通信接口,并基于第一电触点110和与耳机盒导通的耳机进行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表示的电触点也可以是以电接口的形式表示,接地触点也可以是以接地接口的形式表示。

对应上述图1和图2,在第一存储器140中的耳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且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耳机盒和所述耳机之间存在通信需求时,调整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以通过所述第一电触点对所述耳机发出预设信号;

在接收到所述耳机基于所述预设信号反馈的响应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在低电平和高电平之间交替切换,并使切换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在接收到所述耳机基于所述预设信号反馈的响应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耳机盒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充电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所述耳机盒不存在需要向所述耳机发送的数据;

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耳机发送的数据;

接收到所述耳机发送的空数据包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

检测到所述耳机的电量未充满。

第二存储器240中的耳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当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且所述耳机检测到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发生变化时,进行预设信号的检测;

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并向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以建立所述耳机和所述耳机盒之间的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当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且所述耳机检测到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发生变化时,进行预设信号的检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预设信号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检测次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次数;

在判定所述预设信号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并向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以建立所述耳机和所述耳机盒之间的通信连接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预设信号时,将所述检测次数累计加一,并在第一时长后,开始检测下一个预设信号;

在所述第一时长后的第二时长内检测到下一个预设信号时,将所述检测次数累计加一,并在所述第二时长后,返回执行所述检测到所述预设信号时,将所述检测次数累计加一,并在第一时长后,开始检测下一个预设信号的步骤;

在所述第一时长后的第二时长内未检测到下一个预设信号时,以及所述检测次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次数时,将所述检测次数清零。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并向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以建立所述耳机和所述耳机盒之间的通信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到所述耳机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充电状态;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所述耳机不存在需要向所述耳机盒发送的数据;

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耳机盒发送的数据;

接收到所述耳机盒发送的空数据包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

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且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耳机盒和所述耳机之间存在通信需求时,调整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以通过所述第一电触点对所述耳机发出预设信号。

本实施例中,实施例终端为耳机盒。

tws耳机又称tws蓝牙耳机,tws耳机不需要有线连接,左右2个耳机模组通过蓝牙组成立体声系统,听歌效果、通话效果、佩戴效果都得到了提升。由于tws耳机存在电池容量小、待机时间短问题,tws耳机一般都会配合充电盒一起使用。当tws耳机不在使用时,可以将tws耳机放置在充电盒内进行充电。充电盒可以显示tws耳机电量状态,如满电、正常电量、低电。充电盒可以与耳机之间通信,实现tws耳机强制配对、开关盒动作、ota升级等。

可选地,耳机盒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从而控制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在充电状态和通信状态间切换。

可选地,当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调整为正5v电压值时,则此时第一电触点处于充电状态;当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调整为正3.3v电压值时,则此时第一电触点处于通信状态。

可选地,耳机盒可以实时或定时,检测耳机盒和所述耳机之间是否存在通信需求。可选地,当耳机盒检测到存在需要向耳机发送的数据时,则判定存在通信需求,否则判定不存在通信需求。

可选地,检测到耳机盒和所述耳机之间不存在通信需求时,则耳机盒将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充电状态;检测到耳机盒和所述耳机之间存在通信需求时,则耳机盒将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通信状态。

可选地,当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处于充电状态时,这时第一电触点可用于对放置在耳机盒中,且与耳机盒导通的耳机进行充电。此时,当耳机盒检测到当前存在通信需求时,则可先通过第一电触点向耳机发出预设信号,以通知耳机,当前耳机盒需要与耳机建立通信连接,并需要暂时停止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与耳机盒导通的耳机,其第二电触点需与耳机盒的第一电触点导通,第二接地触点需与耳机盒的第一接地触点导通。

可选地,耳机盒可以是通过控制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在低电平(如0v电压)和高电平(如5v电压)之间交替切换,并使切换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以向耳机发出预设信号。其中,每进行一次高低电平的切换,就相当于生成一个预设信号。

进一步地,耳机盒控制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在低电平和高电平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控制每次切换间隙的时间间隔为预设间隔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次数和预设间隔时长均可以是由工程师预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的,如第一预设次数可选为5次,预设间隔时长可选为4ms。

如图10所示,如当以4ms为预设间隔时长,耳机盒控制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在低电平和高电平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就相当于会形成一个周期为8ms的脉冲波形信号。这时,预设信号对应为脉冲波形信号的下降沿信号和上升沿信号。

步骤s20、在接收到所述耳机基于所述预设信号反馈的响应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

可选地,当耳机检测到耳机盒基于第一电触点形成的预设信号后,可以识别检测到的预设信号的次数(即识别脉冲波形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信号个数)。并在检测到预设信号对应的检测次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次数时,耳机将第二电触点的状态从充电状态切换为通信状态,以停止充电,并将通信状态下的第二电触点的收发状态切换为tx发信状态,通过第二电触点向耳机盒传输基于预设信号响应得到的响应信号。

可选地,为了防止耳机对预设信号的漏检,耳机盒所发出的预设信号可以大于预设次数。例如,在预设间隔时长为4ms,预设次数为5次时,则对应生成整个周期为20ms的脉冲波形信号即可,但为了防止耳机对预设信号的漏检,耳机盒可以对应生成整个周期为40ms的脉冲波形信号,这样,脉冲波形信号对应包含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之和可超过5个。

可选地,耳机盒在接收到耳机基于所述预设信号反馈的响应信号时,则将第一电触点的状态从充电状态切换为通信状态(即将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调整为3.3v),以建立耳机盒和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耳机盒的第一电触点的收发状态为tx发信状态时,则可以用于向耳机发送数据;当耳机盒的第一电触点的收发状态为rx收信状态时,则可以用于接收耳机发送的数据。同理,当耳机的第二电触点的收发状态为tx发信状态时,则可以用于向耳机盒发送数据;当耳机的第二电触点的收发状态为rx收信状态时,则可以用于接收耳机盒发送的数据。

可选地,在耳机盒和耳机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后,可能会出现耳机突然从耳机盒中拔出,或者耳机状态处于异常、休眠等场景,这时耳机盒如果马上开始通信,则可能会造成丢数据,程序逻辑异常等后果。为了应对这种场景,当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通信状态后,耳机盒立刻向耳机发起握手(即发送握手信号),然后将第一电触点的收发状态切换至rx收信状态,并等待耳机反馈握手信号,通过这样的握手操作,以确保耳机在耳机盒中,并且耳机处于正常的活跃状态。

可选地,耳机盒将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通信状态后,可以通过第一电触点向第二电触点(即向耳机)传输一个握手信号,而耳机接收到耳机盒传输的握手信号后,也向耳机盒返回一个握手信号。这样,耳机盒和耳机互传一个握手信号后,则两者正式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当耳机盒和耳机基于第一电触点建立通信连接后,此时耳机盒处于发信状态,耳机处于收信状态,接下来,由耳机盒控制数据交换的节奏,及时的交换耳机盒的tx数据至耳机。

可选地,首先耳机盒先把自己的txbuffer发信缓存中缓存的数据发送到耳机,并向耳机发送inquery询问指令,以询问耳机是否有缓存的数据要给到耳机盒端,在发送完毕后,耳机盒立刻切换至收信状态。当耳机收到inquery询问指令后,从rx收信状态切换为tx发信状态。这时,耳机如果有要发送的数据,收到inquery询问指令后就可以开始传输,直到txbuff发信缓存清空,然后耳机会发送一个empty的空包ack(即空数据包),即如果耳机没有数据传输则直接向耳机盒回复一个空数据包,耳机在数据发送完毕后,主动从tx发信状态切换为rx收信状态,以表示已经发完了所要发送的数据。当耳机盒收到耳机发送的emptyack后,立刻从rx收信状态切换为tx发信状态。这样,耳机盒和耳机之间的一个数据交换就完成了,接下来耳机盒立刻发起下次交换流程。直到多次交换流程中没有任何数据交换。

两边再次回到充电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且所述耳机盒检测到所述耳机盒和所述耳机之间存在通信需求时,调整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以通过所述第一电触点对所述耳机发出预设信号;在接收到所述耳机基于所述预设信号反馈的响应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这样,基于电触点即可实现耳机盒对耳机的充电和通信,无需再额外增设通信接触点,通过减少tws耳机与耳机充电盒之间接触点,提高了tws耳机的稳定性。

在第二实施例中,参照图6,在上述图5所示的实施例基础上,所述在接收到所述耳机基于所述预设信号反馈的响应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30、检测到所述耳机盒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充电状态。

本实施例中,实施例终端为耳机盒。

可选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耳机盒不存在需要向所述耳机发送的数据;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耳机发送的数据;接收到所述耳机发送的空数据包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检测到所述耳机的电量未充满。

其中,耳机盒不存在需要向耳机发送的数据,即耳机盒的txbuffer发信缓存中缓存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

其中,预设时长可以是由工程师预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的,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其中,接收到耳机发送的空数据包的次数,即为连续统计得到的耳机所发送至耳机盒的空数据包的次数。第二预设次数可以是由工程师预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的,可选为5次。

其中,耳机盒可以实时或定时对与耳机盒导通的耳机进行电量检测。

可选地,当耳机盒检测到第一预设条件满足时,即可判定当前与耳机不存在通信需求,这时,耳机盒将第一电触点的状态从通信状态切换为充电状态,以重新对与耳机盒导通的耳机进行充电。

可选地,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需要同时满足耳机盒不存在需要向耳机发送的数据,以及接收到所述耳机发送的空数据包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这两个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到所述耳机盒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充电状态。这样,通过控制第一电触点从通信状态和充电状态间的自动切换,优化基于第一电触点实现对耳机的通信和充电的效果。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上述图5至图6的实施例基础上,所述耳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当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且所述耳机检测到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发生变化时,进行预设信号的检测。

步骤s50、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并向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以建立所述耳机和所述耳机盒之间的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施例终端为耳机。

可选地,在耳机的第二电触点的状态为充电状态时,第二电触点用于与耳机盒的第一电触点导通后,对耳机进行充电;在耳机的第二电触点的状态为通信状态时,第二电触点用于与耳机盒的第一电触点导通后,建立耳机和耳机盒之间的通信连接。

可选地,当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处于充电状态时,耳机可以通过同处于充电状态的耳机盒的第一电触点,进行充电。此时,当耳机盒检测到当前存在通信需求时,则可先通过第一电触点向耳机发出预设信号,以通知耳机,当前耳机盒需要与耳机建立通信连接,并需要暂时停止充电。

可选地,耳机盒可以是通过控制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在低电平(如0v电压)和高电平(如5v电压)之间交替切换,并使切换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以向耳机发出预设信号。其中,每进行一次高低电平的切换,就相当于生成一个预设信号。

进一步地,耳机盒控制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在低电平和高电平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控制每次切换间隙的时间间隔为预设间隔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次数和预设间隔时长均可以是由工程师预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的,如第一预设次数可选为5次,预设间隔时长可选为4ms。

如图10所示,如当以4ms为预设间隔时长,耳机盒控制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在低电平和高电平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就相当于会形成一个周期为8ms的脉冲波形信号。这时,预设信号对应为脉冲波形信号的下降沿信号和上升沿信号。

可选地,耳机的第二处理器(muc)内部设有pum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与第二电触点导通的第一电触点的高低电平值,即可以检测得到第一电触点的高低电平值的变化。

可选地,当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处于充电状态,且耳机检测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发生变化时,进行预设信号的检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耳机盒通过第一电触点对耳机进行有效充电时,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此时为高电平值(5v)。当耳机检测到第一电触点从高电平值跳变为低电平值时,则进行预设信号的检测。当然,在这之后,当耳机检测到第一电触点又从低电平值跳变为高电平值时,此时也可以判定检测到一次预设信号,就这样通过检测第一电触点电平值的反复跳变,以检测预设信号。

可选地,当耳机检测到耳机盒基于第一电触点形成的预设信号后,可以识别检测到的预设信号的次数(即识别脉冲波形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信号个数),作为预设信号的检测次数。并基于检测次数判断预设信号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检测次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次数。

可选地,当耳机检测到预设信号对应的检测次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次数时,即判定预设信号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这时,耳机将第二电触点的状态从充电状态切换为通信状态,以停止充电,并将通信状态下的第二电触点的收发状态切换为tx发信状态,通过第二电触点向耳机盒传输基于预设信号响应得到的响应信号。

即当耳机在判定所述预设信号满足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时,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并向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以建立所述耳机和所述耳机盒之间的通信连接的步骤(步骤s50)。

可选地,当耳机检测到预设信号对应的检测次数小于第一预设次数时,即判定预设信号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这时,耳机依然控制第二电触点维持充电状态。

例如,在预设次数为5次时,当耳机检测到预设信号的检测次数为6次时,判定预设信号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当耳机检测到预设信号的检测次数为3次时,判定预设信号不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可选地,耳机每检测到一次预设信号,则将检测次数累计加一。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处于所述充电状态,且所述耳机检测到所述第一电触点的电平值发生变化时,进行预设信号的检测;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并向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以建立所述耳机和所述耳机盒之间的通信连接。这样,基于电触点即可实现耳机盒对耳机的充电和通信,无需再额外增设通信接触点,通过减少tws耳机与耳机充电盒之间接触点,提高了tws耳机的稳定性。

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上述图5至图7的实施例基础上,所述耳机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检测到所述预设信号时,将所述检测次数累计加一,并在第一时长后,开始检测下一个预设信号。

步骤s61、在所述第一时长后的第二时长内检测到下一个预设信号时,将所述检测次数累计加一,并在所述第二时长后,返回执行所述检测到所述预设信号时,将所述检测次数累计加一,并在第一时长后,开始检测下一个预设信号的步骤。

步骤s62、在所述第一时长后的第二时长内未检测到下一个预设信号时,以及所述检测次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次数时,将所述检测次数清零。

本实施例中,实施例终端为耳机。

可选地,当耳机当前检测到一个预设信号后的第一时长内,不再进行预设信号的检测,即便在第一时长内即便检测到预设信号,也不作出检测次数的计数。接着,在第一时长过后,且在接着第一时长后的第二时长内又重新进行预设信号的检测,即若耳机在第二时长内检测到下一个预设信号时,则将检测次数累计加一。然后,在第二时长后,耳机又返回执行所述检测到所述预设信号时,将所述检测次数累计加一,并在第一时长后,开始检测下一个预设信号的步骤(即步骤60),对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重新计时。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时长的结束时间点对应为第二时长的开始时间点。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时长小于预设间隔时长,且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之和大于预设间隔时长,而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之和则小于两倍的预设间隔时长。例如,在预设间隔时长为4ms时,第一时长可为3ms,第二时长可为2ms。

可选地,若耳机在第一时长后的第二时长内未检测到下一个预设信号时,这时,如若预设信号的检测次数小于第一预设次数时,则耳机将检测次数清零,并控制第二电触点维持于充电状态。

可选地,若耳机在第一时长后的第二时长内未检测到下一个预设信号时,这时,如若预设信号的检测次数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次数时,则耳机将第二电触点的状态从充电状态切换为通信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每当耳机将第二电触点的状态从充电状态切换为通信状态时,则将检测次数清零。

进一步地,耳机还设置有第三时长,第三时长的取值可选为五倍的预设间隔时长。例如,在预设间隔时长为4ms时,第三时长可为20ms。

可选地,耳机在检测到第一个预设信号开始进行第三时长的计时,当第三时长结束后,若耳机检测到预设信号的检测次数小于第一预设次数,则耳机将检测次数清零,并控制第二电触点维持于充电状态。

可选地,通过增设第一时长、第二时长,和/或第三时长,可以实现耳机对预设信号的有效检测。即只在规定的时长内检测到的预设信号才算是有效信号,并进行检测次数的计数。否则,则不作检测次数的计数,或者将检测次数清零。

这样,可以避免用户可能会突然拿起耳机,造成脉冲波形信号有波形的中断,如果没有预设信号有效检测的异常处理机制,则会影响下一次的预设信号触发。又或者,可以避免因耳机突然放到盒子上,突然的接触会带来机械振动,导致耳机盒的通信线上出现毛刺干扰,而被动生成了一个预设信号的情况。

这样一来,即可以避免耳机检测到无效的预设信号并计数(无效的预设信号并非是由耳机盒主动发起的,而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而产生的)。

在第五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上述图5至图8的实施例基础上,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通信状态,并向所述耳机盒发送所述预设信号对应的响应信号,以建立所述耳机和所述耳机盒之间的通信连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70、检测到所述耳机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充电状态。

本实施例中,实施例终端为耳机。

可选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所述耳机不存在需要向所述耳机盒发送的数据;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耳机盒发送的数据;接收到所述耳机盒发送的空数据包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

其中,耳机不存在需要向耳机盒发送的数据,即耳机的txbuffer发信缓存中缓存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

其中,预设时长可以是由工程师预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的,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其中,接收到耳机盒发送的空数据包的次数,即为连续统计得到的耳机盒所发送至耳机的空数据包的次数。第二预设次数可以是由工程师预先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设置的,可选为5次。

可选地,当耳机检测到第三预设条件满足时,即可判定当前与耳机盒不存在通信需求,这时,耳机将第二电触点的状态从通信状态切换为充电状态,以重新基于与第二电触点导通的第一电触点进行充电。

可选地,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情况,需要同时满足所述耳机不存在需要向所述耳机盒发送的数据,以及耳机接收到所述耳机盒发送的空数据包的次数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次数,这两个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检测到所述耳机满足第三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二电触点的状态切换为所述充电状态。这样,通过控制第二电触点从通信状态和充电状态间的自动切换,优化基于一个电触点实现对耳机的通信和充电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耳机盒,所述耳机盒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耳机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耳机的控制程序时实现如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耳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耳机的控制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耳机的控制程序时实现如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耳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耳机的控制程序,所述耳机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耳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可选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