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5655发布日期:2019-08-09 22:0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通信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是人随身音响的象征。目前市场中,耳机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它的主要应用场景是控制和播放音乐、调整音量、接打电话。在噪声环境下使用耳机,可有效的降低外界的干扰,具有很大的帮助。耳机的使用必须大多数情况需要和一个终端进行绑定,该终端可以是手机、随身听、收音机等播放器,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

目前市场耳机品牌众多,以无线蓝牙耳机为例,大多数的无线蓝牙耳机其内部集成电池、蓝牙模块,可通过自带充电盒进行有线和无线充电,并且耳机下端都具备麦克风,可唤醒与该蓝牙耳机匹配的手机语音助手或者拨打电话,并且不需拿出手机,还能直接通过语音来对手机进行播放音乐、发送讯息、查询天气、开启导航、调整音量等的控制,但是在该蓝牙耳机没有与手机匹配上的情况下,该耳机是无法实现大部分上述功能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耳机,除了能够完成普通通信耳机能够实现的、在手机、笔记本等智能设备的无线或有线连接下发声的功能之外,还能够在脱离手机以及其他联网设备的情况下完成与其他通信耳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耳机,所述通信耳机包括:

麦克风,用于接收语音信息;

处理单元,与所述麦克风相连接,用于对所述语音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对基带通信单元、发声单元和所述麦克风中的一者或多者进行控制;

所述基带通信单元,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的控制下与外界进行通信,支持一种或多种通信方式,其中,所述基带通信单元至少支持广义物联网通信方式;

所述发声单元,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的控制下播放指定语音。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音频编解码单元,用于将所述语音信息转化为数字语音信号;

音频处理单元,与所述音频编解码单元相连,用于对所述数字语音信号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对所述基带通信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和所述麦克风中的一者或多者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通信耳机还包括蓝牙通信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通信相连,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的控制下通过蓝牙与外界进行通信。

可选地,所述通信耳机还包括唤醒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通信相连,用于接收用户的唤醒指令,并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唤醒指令控制所述麦克风开始接收所述语音信息。

可选地,所述唤醒单元包括陀螺仪传感器;

所述唤醒指令为对所述通信耳机的敲击指令和/或语音指令。

可选地,所述唤醒单元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判断所述通信耳机是否置于指定位置上。

可选地,所述唤醒单元还包括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用于判断所述通信耳机是否置于指定位置上。

可选地,所述通信耳机还包括电池,用于为所述通信耳机提供电源。

可选地,所述通信耳机还包括电源管理单元,与所述电池和所述处理单元通信相连,用于对所述通信耳机的功耗进行管理。

可选地,所述通信耳机还包括显示单元,与所述处理单元通信相连,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的控制下显示所述通信耳机的工作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除了能够完成普通通信耳机能够实现的、在手机、笔记本等智能设备的无线或有线连接下发声的功能之外,还能够在脱离手机以及其他联网设备的情况下完成与其他通信耳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耳机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通信耳机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通信耳机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通信耳机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通信耳机的结构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麦克风 2处理单元

3基带通信单元 4发声单元

5蓝牙通信单元 6唤醒单元

7电池 8电源管理单元

9显示单元 21音频编解码单元

22音频处理单元 61陀螺仪传感器

62距离传感器 63光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信耳机的结构示意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通信耳机包括:麦克风1,用于接收语音信息;处理单元2,与所述麦克风1相连接,用于对所述语音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对基带通信单元3、发声单元4和所述麦克风1中的一者或多者进行控制;所述基带通信单元3,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2的控制下与外界进行通信,支持一种或多种通信方式,其中,所述基带通信单元3至少支持广义物联网通信方式;所述发声单元4,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2的控制下播放指定语音。

所述处理单元2能够在所述麦克风1接收到语音信息之后对该语音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该语音信息来选择控制基带通信单元3、发声单元4和麦克风1中的一者或者多者工作,其中,所述基带通信单元3至少支持广义物联网通信方式。例如,用户对通信耳机说出“发送语音消息给A”,麦克风1接收该语音信息,处理单元2收到由麦克风1输入的该语音信息之后,对所述语音信息进行识别,在识别得到“发送语音消息给A”之后,从内部存储的联系人中找到联系人A的联系方式,在找到该联系方式之后,可以控制发声单元4发出指示用户的语音指令已被识别的通知声,例如响铃“叮”这样的通知声,并控制麦克风1继续获取用户发出的语音,用户在听到预设的通知声之后就可以说出需要发送的语音,该语音由麦克风1接收并输入处理单元2中,处理单元2收到该语音之后,将该语音与联系人打包发送给基带通信单元3,由该基带通信单元3处理后通过广义物联网发送至该联系人A对应的通信耳机,或者也可以发送至该联系人A对应的任意能够接收语音的设备。其中该广义物联网是一种支持使得耳机接入能进行通信的技术,可以是例如四大物联网通信技术:NB-IoT、LTEeMTC、LoRa与SigFox,或其他无线通信方式例如5G等等,还可以是上述多种技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在此对具体的通信技术不做限定。所述内部存储的联系人可以是在该通信耳机与相匹配的手机等智能设备匹配之后直接同步过来的,也可以是用户直接存储于该通信耳机中的。

所述处理单元2还能够根据用户通过麦克风1输入的语音信息控制基带通信单元3与其他合适的联网设备进行语音实时通信。

所述基带通信单元3还能够接收其他的联网设备发送的语音消息,或者接受其他联网设备发来的语音实时通话请求,其中,在基带通信单元3接收到其他的联网设备发送的语音消息之后,可以由处理单元2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识别,并控制发声单元4根据该语音消息向用户播放相关信息,例如可以先播放该语音消息的发送方信息,然后再播放该语音消息。

所述基带通信单元3还能支持例如CDMA、GSM、WCDMA等网络通信方式。

该发声单元4可以为例如任意型号的扬声器等能够发声的装置,该指定语音即由处理单元2控制该发声单元4进行播放的语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中的通信耳机除了能够完成普通通信耳机能够实现的、在手机、笔记本等智能设备的无线或有线连接下发声的功能之外,还能够在脱离手机以及其他联网设备的情况下完成与其他通信耳机或者其他智能设备之间的通信。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通信耳机的结构示意框图。如图2所示,该通信耳机中的处理单元2包括:音频编解码单元21,用于将所述语音信息转化为数字语音信号;音频处理单元22,与所述音频编解码单元21相连,用于对所述数字语音信号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对所述基带通信单元3、所述发声单元4和所述麦克风1中的一者或多者进行控制。其中,当麦克风1为模拟麦克风时,该麦克风1接收到的是有声波转换而来的电压信号,即音频模拟信号,此时该音频编解码单元21能够将麦克风1接收到的该音频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转化成编码后的音频数字信号,从而便于之后的音频处理单元22进行语音识别。另外,该通信耳机中使用的麦克风1也可以为数字麦克风,那么此时由数字麦克风输入该音频编解码单元21的音频信号就已经是音频数字信号了,因此该音频编解码单元21在接收到的音频信号是音频数字信号时,无需对该音频信号进行处理,直接将该音频信号发送给音频处理单元22进行语音识别即可。

该音频编解码单元21支持的外部接入接口可以包括例如PCM、I2S等。

如图2所示,所述通信耳机还包括蓝牙通信单元5,与所述处理单元2通信相连,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2的控制下与外界进行通信。通过该蓝牙通信单元5,该通信耳机能够与相应的智能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任意也带有蓝牙功能的设备进行匹配,从而实现通过蓝牙通信单元5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通信耳机与联网设备相匹配时,例如,与已联网的手机相匹配时,如果需要通过该通信耳机向其他的设备发送消息,处理单元2会直接通过蓝牙通信单元5发送给手机,进而通过手机向目标设备发送消息,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通信耳机的功耗,使得通信耳机的电量更加持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信耳机与联网设备的匹配状态可以由该联网设备实时在服务器中进行更新,每个通信耳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设备号,例如ID号,通过对该设备号的查询就能得知该通信耳机是否与其他的联网设备相连接。此处的服务器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服务器,例如可以是第三方服务器,也可以是该通信耳机的运营商自己的服务器等。例如,需要给目标通信耳机发送消息时,首先查询该目标通信耳机是否与其他联网设备例如手机相连接,如果有,则可以将该消息发送给与该目标通信耳机相连接的手机,由手机通过蓝牙或其他与该目标通信耳机相连接的通信方式将该消息发送给该目标通信耳机。如果该目标通信耳机没有与其他的联网设备相连接,则直接通过该目标通信耳机支持的通信网络将该消息直接发送给该目标通信耳机。

如图2所示,所述通信耳机还包括唤醒单元6,与所述处理单元2通信相连,用于接收用户的唤醒指令,并将所述唤醒指令发送至所述处理单元2;所述处理单元2还用于根据所述唤醒指令控制所述麦克风1开始接收所述语音信息。该通信耳机如果一直处于接收语音信息,识别语音信息的状态,会消耗大量的功耗,为了减少在用户发送语音指令之前的等待状态的通信耳机的功耗,该唤醒单元6能够作为一个开启语音接收和识别的开关,只有当该唤醒单元6接收到唤醒指令,才会根据该唤醒指令使得处理单元2控制麦克风1开始接收语音信息并对接收的语音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大大节省了了通信耳机的功耗。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通信耳机的结构示意框图。如图3所示,所述唤醒单元6包括陀螺仪传感器61;所述唤醒指令为对所述通信耳机的敲击指令和/或语音指令。该陀螺仪传感器61(Gyro sensor)中的陀螺仪能够在用户敲击通信耳机时输出包括代表敲击的波形的三轴数据,此三轴数据中的波形和未敲击通信耳机时陀螺仪输出的波形有明显的区别,因此陀螺仪可以以此来区分通信耳机是否有敲击动作。唤醒单元6由此来判断是否接收到唤醒指令。其中,该敲击指令可以为预设时间间隔的敲击动作,其中该预设时间间隔的具体长度可以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该唤醒指令还可以为语音指令,例如,可以预先设置固定的唤醒语音指令,通过对麦克风1接收到语音信息进行识别来判断该用户发出的语音信息中是否有符合唤醒指令的语音。该唤醒指令可以仅包括敲击指令,用户只能通过对通信耳机进行敲击来对通信耳进行唤醒,也可以仅包括语音指令,用户只能通过对通信耳机进行发送语音唤醒指令来对其进行唤醒,还可以同时包括敲击指令和语音指令,即用户既能够通过对通信耳机进行敲击来唤醒该通信耳机,也能够通过对通信耳机进行发送语音唤醒指令来对其进行唤醒。

另外,还可以预先设置相关的功能唤醒语音指令,该功能能够通过相关服务器来进行实现,这样用户就能够通过说出这些不同的功能唤醒语音指令来向耳机发出相应的命令。例如,用户通过语音说出“打车”这样的语音指令,通信耳机中的处理单元2的通过对该语音指令进行相应,就能够发送相关的打车指令给服务器,由服务器来完成打车服务,上车地点、目的地、支付方式等都能够通过与通信耳机相匹配的通信设备或者该通信耳机自身来进行设置。

如图3所示,所述唤醒单元6还包括距离传感器62,所述距离传感器62用于判断所述通信耳机是否置于指定位置上。该指定位置可以为例如用户的耳朵上,此时,只有当距离传感器62确定通信耳机处在佩戴状态时,唤醒单元6接收到的唤醒指令才是有效的,才会对所述处理单元2进行唤醒。

另外,所述唤醒单元6还可以包括光敏传感器63,如图4所示。该光敏传感器63也用于判断该通信耳机是否置于指定位置上。即,只有当该光敏传感器63判定该通信耳机处在佩戴状态,即用户的耳朵上时,收到的唤醒指令才是有效的。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通信耳机的结构示意框图。如图5所示,所述通信耳机还包括电池7,用于为所述通信耳机提供电源。该电池7可以为可充电电池7。所述通信耳机还包括电源管理单元8,与所述电池7和所述处理单元2通信相连,用于对所述通信耳机的功耗进行管理,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延长该通信耳机的续航时间,不用频繁充电或者更换电池7。所述通信耳机还包括显示单元9,与所述处理单元2通信相连,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2的控制下显示所述通信耳机的工作状态。该状态可以为开机状态、蓝牙搜索状态、蓝牙连接状态、充电状态、联网状态等等各种通信耳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状态。该显示单元9可以为LED灯或者LED显示屏等各种显示装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