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5560发布日期:2019-08-07 02:04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音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用户对音箱的功能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逐渐催生了智能音箱。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音箱包括音箱本体和扬声器,为了使智能音箱同时具有麦克风的功能,在智能音箱上设置了麦克风插口,将麦克风插接于麦克风插口,使得智能音箱同时具有麦克风的功能。但是,这就需要用户额外配置麦克风,从而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且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音箱的音效较差,无法满足用户用对音箱质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音箱,以解决用户需要在智能音箱上插接麦克风而带来不便的问题,及提升智能音箱的音效。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音箱,包括:

盖体;

主板,设置于所述盖体内;

拾音模块,连接于所述盖体上端,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拾音模块包括拾音板和麦克风元件,所述拾音板上开设有多个孔径由上向下逐渐减小的拾音孔,所述麦克风元件设置于所述拾音孔的小直径端,并拾取由所述拾音孔传播的声音;

摄像头模块,连接于所述盖体上,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音腔模块,设置于所述盖体内,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音腔模块包括相连接的导音椎体和喇叭,所述导音椎体设置有向所述喇叭所在侧逐渐凸起的导音面。

作为优选,多个所述拾音孔均布于同一圆周上。

作为优选,所述拾音模块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拾音板和所述麦克风元件之间的防尘网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与所述拾音孔连通的通音孔。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件和所述麦克风元件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主板电连接的第一PCB板,所述第一PCB板连接有所述麦克风元件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照明元件,所述拾音板为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所述照明元件和所述麦克风元件均与所述第一PCB板电连接,且所述触摸面板能够通过所述第一PCB板控制所述照明元件的亮度。

作为优选,所述拾音板靠近所述照明元件的一侧连接有透光环,所述照明元件设置于所述透光环的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拾音板的下侧设置有连接柱,所述盖体上与所述连接柱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插孔,所述连接柱插设于所述插孔,并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盖体,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盖体之间以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盖体之间设置有防震件。

作为优选,所述音腔模块还包括中空且下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喇叭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导音椎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且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音腔模块还包括振动盘,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振动盘安装于所述安装口上。

作为优选,所述盖体包括相扣合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喇叭位于所述下盖体内,所述下盖体上开设有多个透音孔,且所述下壳体外包覆有透声布。

作为优选,所述摄像头模块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盖体上开设有容纳孔,所述摄像头模块的一端通过所述容纳孔伸出所述盖体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音腔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导音椎体和喇叭,导音椎体设置有向喇叭所在侧逐渐凸起的导音面,声音通过喇叭传递到导音椎体的导音面上,并向四周360°散发出去,大大地降低了音噪,提高了音腔模块的音质。

拾音模块包括拾音板和麦克风元件,拾音板上开设有多个孔径由上向下逐渐减小的拾音孔,提高拾音孔的拾音效果,并提高拾音模块的灵敏度,多个拾音孔可以拾取不同方向的声音,确保拾音模块的拾音灵敏度不受用户所处位置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音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音箱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音腔模块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音箱的第一位置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音箱的第二位置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音箱第三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盖体;11、上盖体;111、容纳孔;12、下盖体;121、透音孔;13、底盖;

2、主板;

3、拾音模块;31、拾音板;311、拾音孔;312、连接柱;32、麦克风元件;33、防尘网;34、密封件;341、通音孔;35、第一PCB板;36、照明元件;37、透光环;38、防震件;381、圆筒形结构;382、上凸缘;383、下凸缘;39、连接件;

4、摄像头模块;

5、音腔模块;51、导音椎体;511、导音面;52、喇叭;53、壳体;531、上壳体;532、下壳体;5321、安装口;54、振动盘;55、功放PCB板;

6、透声布;7、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音箱,该智能音箱同时具有麦克风功能、摄像头功能和音箱外放功能,且拾音模块3能够灵敏的接受语音,音腔模块5的音噪更低,能够满足用户对智能音箱提出的多功能和高质量的要求。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音箱包括盖体1、主板2、拾音模块3、摄像头模块4和音腔模块5。

为了便于装备,盖体1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相扣合的上盖体11和下盖体12。为了进一步便于装配,下盖体12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处盖设有底盖13,底盖13与下盖体12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接连接。

拾音模块3、摄像头模块4、音腔模块5和主板2由上向下依次设置,当然,拾音模块3、摄像头模块4、音腔模块5和主板2的设置顺序不限于此。主板2设置于盖体1内,摄像头模块4连接于盖体1上,并与主板2电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音腔模块5设置于盖体1内,并与主板2电连接,其包括中空且下端开口的壳体53。为了便于组装,壳体53包括相扣合的上壳体531和下壳体532,下壳体532的上端和下端均具有开口。

音腔模块5还可以包括相连接的导音椎体51和喇叭52,喇叭52可以通过功放PCB板55与主板2电连接。导音椎体51设置有向喇叭52所在侧逐渐凸起的导音面511。优选地,导音面511由弧线组成,进一步第,凹弧线可以为椭圆的一部分。声音通过喇叭52传递到导音椎体51的导音面511上,并向四周360°散发出去,大大地降低了音噪,提高了音腔模块5的音质。

如图2-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喇叭52位于壳体53内,导音椎体51设置于壳体53的开口处,且与壳体53密封连接。优选地,喇叭52位于下壳体532内,导音椎体51设置于下壳体532的开口处,且与下壳体532密封连接。功放PCB板55连接于导音椎体51的下侧,以方便走线与安装。

优选地,音腔模块5还可以包括振动盘54,壳体53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5321,振动盘54安装于安装口5321上。优选地,安装口5321也开设在下壳体532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下壳体532的相对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口5321,两个安装口5321上均安装有振动盘54。为了进一步提升音腔模块5的音效,振动盘54通过密封胶棉和3M胶与安装口5321密封连接。

上壳体531、下壳体532、导音椎体51和振动盘54围合形成一个密闭音腔空间,声音通过振动盘54传出,大大提升了音腔模块5的音效。

在本实施例中,喇叭52位于下盖体12内。优选地,振动盘54与下盖体12正对设置,下盖体12上开设有多个透音孔121,且下壳体532外包覆有透声布6,从而进一步提提升音腔模块5的音效。

如图5所示,为了便于收取声音,拾音模块3连接于盖体1上端。优选地,拾音模块3设置于盖体1外,拾音模块3与主板2电连接。拾音模块3包括拾音板31和麦克风元件32。优选地,麦克风元件32设置于拾音板31的下侧。拾音板31上开设有多个孔径由上向下逐渐减小的拾音孔311,麦克风元件32设置于拾音孔311的小直径端,并拾取由拾音孔311传播的声音。拾音孔311的直径逐渐变化可以提高拾音孔311的拾音效果,从而提高拾音模块3的灵敏度。多个拾音孔311可以拾取不同方向的声音,确保拾音模块3的拾音灵敏度不受用户所处位置影响。

为了保证声音不受干扰地传递到麦克风元件32里,拾音模块3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拾音板31和麦克风元件32之间的防尘网33和密封件34,密封件34上开设有与拾音孔311连通的通音孔341。

密封件34和麦克风元件3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与主板2电连接的第一PCB板35,麦克风元件32通过第一PCB板35与主板2电连接。优选地,麦克风元件32与第一PCB板35焊接连接。第一PCB板35上与拾音孔31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供声音通过的通孔。

如图1所示,优选地,多个拾音孔311均布于同一圆周上。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拾音孔311,每个拾音孔311下侧均设置有一个麦克风元件32,两两相邻的麦克风元件32之间形成120°夹角,能拾取360°方向的声音。

如图6和图7所示,拾音板31的下侧设置有连接柱312,盖体1上与连接柱31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插孔。连接柱312插设于插孔,并通过连接件39连接于上盖体11。优选地,连接柱312设置有内螺纹,连接件39为螺钉,拾音板31通过螺钉连接于盖体1。

为防止壳体53的震动传递到拾音模块3,影响语音控制,连接柱312与上盖体11之间以及连接件39与上盖体11之间设置有防震件38。优选地,防震件38包括圆筒形结构381、连接在圆筒形结构381上端的上凸缘382和连接在圆筒形结构381下端的下凸缘383。圆筒形结构381位于插孔内,且上盖体11的上壁位于上凸缘382和下凸缘383之间。连接柱312为阶梯结构,即连接柱312的上部的外径大于连接柱312的下部的外径,连接柱312的上部和下部形成的台阶面抵接于上凸缘382上,连接柱312的下部容置于防震件38的圆筒形结构381,连接件39抵接于下凸缘383上。

第一PCB板35连接有麦克风元件32的一侧,即第一PCB板35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照明元件36。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PCB板35上并在同一圆周上均布有多个照明元件36,以提高光线的均匀性。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线的均匀性,拾音板31靠近照明元件36的一侧,即拾音板31的下表面连接有透光环37,照明元件36设置于透光环37的内侧,从而使得照明元件36发出的光束通过透光环37从拾音模块3与盖体1之间发射出。

拾音板31为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照明元件36均与第一PCB板35电连接,且触摸面板能够通过第一PCB板35控制照明元件36的亮度。由于第一PCB板35的电路结构为现有技术,且其结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因此,在此不再赘述第一PCB板35的电路结构及触摸面板和照明元件36与第一PCB板35的连接结构。

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摄像头模块4连接于壳体53。优选地,摄像头模块4连接于固定件7,固定件7通过螺钉固定于上壳体531上。盖体1上开设有容纳孔111,摄像头模块4的一端通过容纳孔111伸出盖体1外。

在本实施例中,主板2还可以定制OTT("Over The Top"的缩写,互联网电视)功能或者定制有线电视机顶盒功能,从而与电脑或电视机实现连接,进一步提高智能音箱的适用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