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设备及功能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3336发布日期:2020-02-08 00:4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终端设备及功能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已出现将摄像头模块转动设置在终端内部的解决方案。因摄像头模块转动在不同位置时,其与终端内的主板的距离发生变化,由于终端内空间狭小,如何放置摄像头模块与主板之间的线路板,保障电信号的传输的同时,满足其他元件的安装需求,是业内人士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以及功能模组,以解决摄像头模块的线路板的安装问题。

一种功能模组,包括:

支架;

驱动件,设置在支架上,所述驱动件具有驱动轴;

旋转件,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旋转件由驱动件带动绕支架转动,且所述旋转件的转轴中心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重合;

摄像头,固定在所述旋转件上;及

柔性线路板,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连接在第一、第二端部之间的绕设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用于与终端设备的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绕设部绕设在支架上。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壳体、主板以及上述的功能模组,所述壳体具有收容槽,所述功能模组的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收容槽内,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旋转件转动以使所述摄像头进出所述收容槽,所述主板固定在壳体内且与所述柔性线路板的第二端部电性连接。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壳体,具有收容槽;

主板,设置在壳体内;

支架,设置在所述收容槽内;

驱动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且驱动件的驱动轴穿设所述支架;

旋转件,套设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驱动轴传动连接以绕所述支架转动;

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旋转件上;及

柔性线路板,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连接在第一、第二端部之间的绕设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主板电性连接,所述绕设部绕设在支架上。

以上终端设备和功能模组,通过将柔性线路板绕设在支架上,并且通过旋转件、支架和驱动件的空间配置关系,可以在减小旋转件和驱动机构的占用空间的同时,避免柔性线路板影响其他元件的设置。因柔性线路板是实体线性连接,相较于触针连接、无线连接等方式,更能保障摄像头与主板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在一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终端设备在另一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终端设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从后视的角度看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从前视的角度看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内所装载的功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功能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功能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功能模组中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功能模组中的支架与齿轮传动机构的组配示意图。

图11为图6所示功能模组中的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所示功能模组中的柔性线路板与旋转件的组配示意图。

图13为图6所示功能模组中的柔性线路板、摄像头与旋转件的组配示意图。

图14为图6所示功能模组中的旋转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1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例中的功能模组装载到终端设备后,其中一个使用状态下,从后视的角度看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功能模组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一实施例中的功能模组的另一使用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19为图18所示功能模组装载到终端设备后,于另一使用状态下的后视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功能模组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在一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作为在此使用的“终端设备”指包括但不限于经由以下任意一种或者数种连接方式连接的能够接收和/或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

(1)经由有线线路连接方式,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s,pstn)、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subscriberline,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

(2)经由无线接口方式,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network,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

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终端设备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电子装置:

(1)卫星电话或蜂窝电话;

(2)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ersonalcommunicationssystem,pcs)终端;

(3)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配备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接收器的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

(4)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

(5)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等。

参考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对终端设备进行说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10和功能模组20。其中壳体10上设置收容槽100,功能模组20转动设置在收容槽100中。功能模组20上搭载摄像头模块60。如图1和图3所示,当功能模组20转动在第一位置时,功能模组20上的摄像头模块60露出于壳体10外,摄像头模块60可用于拍摄照片、摄制录相等操作。如图2所示,当功能模组20转动在第二位置时,功能模组20刚好完全容纳在收容槽100中,摄像头模块60收容于壳体10内而不可见。

如图4和图5中所示,壳体10包括中板11和与中板11的至少部分外边缘连接的边框13。在一实施例中,中板11的外边缘均可与边框13形成连接,而在中板11的中间区域形成孔,作为设置在中板11的相反两个表面上的元器件的电性连接或物理连接的通道111。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中板11的外边缘可以是部分与边框13形成连接,而另一部分的外边缘与边框13间隔一定距离,在中板11与边框13之间形成间隙。这些间隙同样可以作为设置在中板11的相反两个表面上的元器件的电性连接或物理连接的通道。中板11的相反两个表面上的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控制组件(包括主板及线路)、电源组件等。如图16和图19中所示,用虚线分别示意性的示出了主板71和电池72。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中板11可以是由边框13的内壁面132朝向边框13内部一体延伸的块状、板状、条状等结构件,中板11也可以是与边框13分离并借助中间件例如注塑件等形成连接的结构件,因此设置在边框13内并与边框13具有物理连接关系的用于承载或固接其他元器件的结构件,均应理解为本申请中的中板11。

如图1和图2中所示,终端设备还包括显示屏30,如图3中所示,所述壳体10还包括后盖15。所述边框13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131和第二侧面133。相背设置可以理解如下:例如,在沿边框13的厚度方向(图1中的z轴方向),假设在边框13的中间的某点位置定义一平行于xy平面的参考面,则可以使得第一侧面131上的所有点位于该参考面的一侧,并使得第二侧面133上的所有点位于该参考面的另一相对侧。其中,显示屏30设置在边框13的第一侧面131所在的一侧,后盖15设置在第二侧面133所在的一侧。后盖15可以与边框13一体成型,后盖15也可以是借助胶粘、焊接、螺接等方式与边框13形成固定连接。

显示屏30用于显示信息。显示屏30可以是液晶显示屏30(liquidcrystal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30。一实施例中,显示屏30是触控显示屏,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操作的方式对显示屏30所展示的信息进行触控操作。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屏30也可以是非触控显示屏,只用于信息显示。

由于搭载摄像头模块60的功能模组20设置在壳体10的收容槽100内,不占据壳体10上显示屏30所在的第一侧面131的面积,因此可以提升终端设备的屏占比,即显示屏30在第一侧面131所占的面积比率。

如图1至图3中所示,所述收容槽100的开口位于边框13的第一侧面131与第二侧面133之间。此时,收容槽100在边框13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中间区域,没有贯穿第一侧面131或第二侧面133。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收容槽100的开口位置也可以变换,例如可以直接贯穿边框13的第二侧面133,或者贯穿位于第二侧面133所在的一侧的后盖15。此时,收容槽100呈现为一个敞开式结构,即收容槽100在边框13的外周面134方向上具有开口,同时在边框13的第二侧面133方向上也具有开口。该种情形下的收容槽100,可以看成是壳体10由第二侧面133向第一侧面131凹陷而成,收容槽100在边框13的第二侧面133方向上与外界连通,且同时在边框13的外周面134方向上与外界连通。

如图4中所示为边框13上的后盖15被隐藏,以露出边框13的第二侧面133以及边框13内的中板11的视角。边框13上还连接设置有挡墙17。所述挡墙17界定所述收容槽100位于壳体10内部的至少部分边界。所述挡墙17在边框13内部延伸形成优弧状,挡墙17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均连接在边框13的内壁面132上。图4中示出的挡墙17,其靠近边框13的第一侧面131的一侧还同时与中板11形成连接。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呈优弧状的挡墙17也可以只与中板11形成连接,而两端与边框13形成间隙。此外,图4中的挡墙17是连续的延伸形成优弧状,而可以理解挡墙17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分离的多个间隔的片段,同样可以界定出收容槽100在壳体10内部的至少部分边界。

如图4中所示,功能模组20容置在收容槽100中时,当移除后盖15之后,功能模组20即可被观察到。在其他实施例中,挡墙17的靠近边框13的第二侧面133的一侧还可以设置保护盖,用于遮挡功能模组20。此时,即便在移除后盖15之后的如图4中的视角下,也无法观察到功能模组20。保护盖可以位于后盖15之下被后板遮挡。保护盖也可以与后盖15位于同一水平高度,而在后盖15上开设缺口以容置保护盖,即保护盖与后盖15组合作为终端设备的后壳。

如图5中所示为显示屏30被隐藏,以露出边框13的第一侧面131的视角。可以看到中板11上设置有若干固定孔110,通过紧固件穿过固定孔110可以将功能模组20中的相关元件紧固在中板11上。

如图6和图7中所示,功能模组20包括驱动机构40、齿轮传动机构50和所述摄像头模块60。驱动机构40固定连接在壳体10上,并输出动力,借助齿轮传动机构50的传递,使摄像头模块60能够转动从而进出所述收容槽100。

同时参考图8和图9,所述驱动机构40包括支架41以及驱动件47,所述驱动件47通过所述支架41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支架41上的相应位置设置有与中板11上的固定孔110适配的紧固孔400,紧固件从边框13的第一侧面131所在的一侧穿过中板11的固定孔110后锁紧在支架41的紧固孔400内,可将支架41锁固在壳体10上,进而将驱动件47也固定在壳体10上。该实施例中,支架41因与壳体10分离,可以先将支架41、驱动件47、齿轮传动机构50和摄像头模块60组配在一起形成模组,然后再将模组与终端设备的其他组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终端设备。此种设计方式可以使产业分工更明细,生产效率更高,例如支架41、驱动件47、齿轮传动机构50和摄像头模块60形成的模组可以由上游厂商独立供货,交给下游厂商完成最终的组装。此外,因上述模组可以与壳体10拆分,也便于终端设备的维修保养,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例如当终端设备的该模组上的相应部件发生故障时,可以更换该模组而不必舍弃整个终端设备。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41的部分结构也可以与壳体10一体成型,这将在下文中介绍支架41的具体组成时会有进一步说明。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支架41包括安装板42、内侧板43和顶板44,所述内侧板43连接在顶板44与安装板42之间,所述安装板42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内侧板43与顶板44围设形成用于放置驱动件47的第一容置空间430。具体的,安装板42可以固定在中板11上。安装板42上可以形成所述紧固孔400。本实施例中,内侧板43、顶板44与安装板42一体成型。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内侧板43、顶板44可以一体成型,而与安装板42独立设置,一体成型的内侧板43、顶板44再借助胶粘等其他方式与安装板42形成连接。此时,安装板42可以是中板11的一部分,也即安装板42可以与壳体10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中所示,所述支架4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板42上的外侧板45,所述外侧板45与内侧板43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450。所述第一容置空间430的开口端与第二容置空间450的开口端朝向相反。当功能模组20安装在收容槽100中时,第一容置空间430的开口端朝向边框13的第一侧面131所在的一侧,第二容置空间450的开口端朝向边框13的第二侧面133所在的一侧。

所述内侧板43的外周,以及摄像头模块60的相应位置上设置有卡扣结构420,摄像头模块60借助卡扣结构420与支架41形成转动连接,因而可在驱动件47的驱动下,能够相对壳体10转动,以便进出所述收容槽100。具体的,所述内侧板43的外周上设置环形凹槽421,而在摄像头模块60上设置与环形凹槽421匹配的环形凸条422,使得摄像头模块60可以绕支架41的内侧板43转动。可以理解,环形凹槽421和环形凸条422的设置位置对调也是可行的,即内侧板43的外周上设置环形凸条422,而摄像头模块60上设置环形凹槽421。考虑到装配的可行性以及支架41和摄像头模块60的使用寿命,可以将支架41与摄像头模块60上形成卡扣结构420的部分采用硬度不同的材料制成,从而可使卡扣结构420更易于安装。此外环形凹槽421和环形凸条422的尺寸应有差异,以满足摄像头模块60与支架41的相对转动不受限制。

如图7和图8中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模块60包括旋转件61、设置在旋转件61上的摄像头67,以及电性连接摄像头67与主板71的柔性线路板69。所述旋转件61与所述支架41通过所述卡扣结构420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旋转件61套设在所述支架41上,所述旋转件61的内壁表面612与所述支架41的外周设置互相配合的卡扣结构420,例如,旋转件61的内壁表面612设置所述环形凸条422,支架41的内侧板43的外周上设置所述环形凹槽421。

所述驱动件47可以为电机。驱动件47可以通过其自带的电路板472与电池72形成连接。所述驱动件47具有驱动轴471,所述驱动件47安装在支架41的第一容置空间430,且驱动轴471穿设所述顶板44。所述驱动件47的驱动轴471与所述旋转件61的转轴中心重合。驱动件47、旋转件61和支架41的上述设置关系,可以充分利用支架41的内部空间,用来放置驱动件47,同时又充分利用旋转件61的内部空间,用来放置支架41,使驱动件47和旋转件61所占空间尽量在转轴的周围重叠,减少径向上的尺寸。同时旋转件61、支架41和驱动件47在转轴的延伸方向上也重叠设置,也减少了轴向上的尺寸。

所述齿轮传动机构50承载在所述支架41上,并与穿出顶板44的驱动轴471传动连接。齿轮传动机构50设置在旋转件61与支架41之间,并传动连接驱动轴471和旋转件61。具体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50位于所述旋转件61的底部端面610和所述支架41的顶部端面410之间,在轴向方向上受到旋转件61和支架41的限制,因而在轴向上的跳动受到控制。所述旋转件61的内壁表面612形成与齿轮传动机构50啮合的传动齿611,所述驱动件47的驱动轴471穿设所述支架41并外露至所述支架41的顶部端面410而与齿轮传动机构50啮合。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中所示,所述齿轮传动机构50包括主齿轮501和行星齿轮502,所述主齿轮501与驱动轴471联动,所述行星齿轮502围绕在主齿轮501外周并与主齿轮501啮合。如图8中所示,所述传动齿611围绕在行星齿轮502外周并与行星齿轮502啮合。

如图8、图9和图10中所示,所述支架41的顶部端面410上还设置挡板46,所述挡板46界定所述齿轮传动机构50的活动范围。挡板46在径向方向上限制齿轮传动机构50的活动空间,防止在径向方向上产生位移。具体地,所述挡板46设置在顶板44上,所述挡板46的高度小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50的轴向长度,以使齿轮传动机构50在轴向上仍然有部分露出以与旋转件61的传动齿611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46的内表面形成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50啮合的静齿461,也即所述静齿461与所述传动齿611同时和所述齿轮传动机构50啮合,所述挡板46的静齿461与所述旋转件61上的传动齿611位于同一竖直圆周面上。由于支架41固定不动,因而在驱动件47带动主齿轮501运转时,行星齿轮502不但具有绕主齿轮501公转的速度,还具有与挡板46的静齿461啮合而自转的速度,也就是说,由行星齿轮502带动的旋转件61也同样具有行星齿轮502的公转与自转的速度,此种设计可改善传速比。

所述挡板46的外周面与所述内侧板43的外周面齐平,换言之,挡板46可以看成是内侧板43的进一步延伸。转动连接所述旋转件61与所述支架41的所述卡扣结构420也可以形成在挡板46的外周面上。

如图9、图10中所示,所述支架41上还设有第二过线孔412,如图16和图17中所示,柔性线路板69可穿设第二过线孔412后而与主板71电性连接。具体地,第二过线孔412可以开设在支架41的安装板42上。当安装板42为壳体10的一部分时,第二过线孔412可以开设在内侧板43与安装板42的连接处。

如图11中所示,所述柔性线路板69包括第一端部691、第二端部692及连接在第一端部691和第二端部692之间的绕设部693。同时参考图11、图12、图13、图17,第一端部691穿过旋转件61后与摄像头67电性连接。当旋转件61上设置多于一个的摄像头67时,或者还设置了其他需要传递电信号的元件时,可以从第一端部691再引出若干分支,或者在旋转件61上设置其他的柔性线路板与第一端部691形成二次连接,以达成与这些元件同时电性连接的需求。第二端部692穿过支架41上的第二过线孔412后与主板71电性连接。

如图11中所示,所述第一端部691连接在绕设部693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694并弯折引出,所述第二端部692连接在绕设部693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695并弯折引出。所述宽度方向,是指绕设部693围绕的轴向的延伸方向。弯折延伸引出的第一端部691与第二端部692位于大致平行的两个平面内。图11中示出的第一端部691与第二端部692在周向上的同一位置向外延伸,可以理解这并不是用于限定柔性线路板69的具体结构,第一端部691与第二端部692的弯折延伸方向,以及各自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作出变化。例如图11中的第二端部692从另一侧695处引出后,也可以朝与第一端部691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这与最终要连接的主板71所处的位置关联,只要方便元件的连接,第一端部691与第二端部692的朝向可以不同。

如图11中所示,绕设部693绕设至少一周,即绕设部693至少为一匝。如图17中所示,所述绕设部693绕设支架41至少360度而形成至少一匝。具体的,绕设部693围绕在支架41的内侧板43外周,并与内侧板43形成既定间隙,以便绕设部693可以相对内侧板43移动。绕设部693容置在支架41的第二容置空间450中,第二容置空间450具有使绕设部693发生形态上的变化的活动空间。

由于第一端部691连接摄像头67,第二端部692连接主板71,当摄像头67的位置因旋转件61的旋转而发生变化时,第一端部691会牵引绕设部693作拉紧或松弛的形态变化。例如,同时参考图8、图16和图17,当摄像头67处于第一位置,即收容在壳体10内时,绕设部693呈松弛状态,并且与支架41的内侧板43的外周保持既定间距。同时参考图18、图19和图20,当摄像头67按照既定方向旋转至第二位置,即露出在壳体10外时,第一端部691牵引绕设部693拉紧,收缩,并且绕设部693的至少部分靠近内侧板43的外周。可以理解,由图17中绕设部693的松弛状态到图20中绕设部693的拉紧状态,是由摄像头67带动第一端部691绕图17、图20中的逆时针转动而实现的。当需要将摄像头67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切换时,摄像头67将沿着相反的路径返回,即摄像头67带动第一端部691绕图17、图20中的顺时针转动。在这个过程中,绕设部693的至少部分再由如图18、图20中所示的靠近内侧板43的外周的位置回到如图8、图17中所示的相对远离内侧板43的外周的位置。

绕设部693围绕支架41的设置,不但可以保障摄像头67与主板71的连接可靠度,还充分利用了支架41、旋转件61的配合方式所带来的优势,提升了内部空间的使用率,为其他元件的设置节省了空间。

同时参考图8、图12、图13、图14和图15,所述旋转件61包括套筒62和设置在套筒62外周的承载板63。所述套筒62套设在所述驱动机构40和齿轮传动机构50上。所述套筒62也套设在所述支架41上。所述传动齿611设置在所述套筒62的内壁表面612。转动连接所述旋转件61与所述支架41的卡扣结构420也形成在所述套筒62的内壁表面612上。

所述旋转件61上设有第一过线孔613,以供柔性线路板69的第一端部691穿设而与旋转件61上的摄像头67电性连接。具体地,第一过线孔613可以开设在套筒62上。例如,第一过线孔613可以开设在套筒62的内壁表面612,也可以开设在套筒62的底部端面610。第一过线孔613的位置应与传动齿611的位置错开,避免影响齿轮传动机构50与传动齿611的啮合传动。可以将套筒62设计成阶梯状,从而可以使传动齿611与第一过线孔613设置在套筒62的不同阶梯上。

所述摄像头67安装在所述承载板63上。柔性线路板69的第一端部691从套筒62的内壁表面612所在的一侧自第一过线孔613穿过后,与承载板63上的摄像头67形成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部691与摄像头67形成连接后,还可在第一过线孔613处填充密封件,将第一过线孔613密封,防止水气、微尘颗粒等杂质进入旋转件61内的用于承载摄像头67的内部空间中,旋转件61将配合下文中还将介绍到的外围板65、盖板66等,形成一放置摄像头67等元件的密封空间。所述承载板63上开设露出所述摄像头67的入光面的通孔630。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中所示,所述旋转件61还包括保护镜片64,所述保护镜片64安装在所述承载板63上并盖设所述通孔6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模块6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件61上的光传感器、闪光灯、虹膜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接近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麦克风、受话器中的至少一种,这些元件也可以安装在承载板63上。当这些元件需要采光或者采声等通道时,承载板63上可以对应开设与这些元件的数量相匹配的通孔630。这些元件的电性连接可以通过与第一端部691引出的分支形成连接而达成,也可以通过借助额外的线路与第一端部691形成连接而达成。

同时参考图8和图12,所述旋转件61还包括设置在承载板63边缘的外围板65。如图2中所示,当所述摄像头67位于收容槽100内时,所述外围板65的至少部分的轮廓与所述壳体10的轮廓形成平滑衔接,以使终端设备的外观整体性不被破坏。一实施例中,外围板65的部分轮廓与收容槽100的开口位置处的边框13的外周面134形状相同,可呈平面,亦可呈圆弧面。同时,所述外围板65的至少另一部分的轮廓与所述收容槽100的轮廓匹配,以使得能够顺畅地转入收容槽100。在一实施例中,外围板65的另一部分轮廓呈优弧形。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中所示,所述旋转件61还包括与外围板65连接的盖板66,所述摄像头67容置在套筒62、承载板63、外围板65和盖板66围设的区域内。

上述的实施例中,承载板63上开设通孔630以露出摄像头67的入光面,以将摄像头67作为前置摄像头67使用,如图1中所示,摄像头67的入光面与终端设备的显示屏30处于相同的一侧。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块60还可以包括后置摄像头68。图21中示出了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后视角度,此时,后置摄像头68的入光面与终端设备的后盖15处于相同的一侧。后置摄像头68仍然可以安装在承载板63上,但是后置摄像头68的入光面朝向所述盖板66,此时盖板66上开设露出后置摄像头68的入光面的另一通孔63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