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4319发布日期:2019-07-03 03:17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时候驾驶员在驾驶时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或者其它的手机操作,手机支架应运而生。

现有的手机重力支架,主要依靠手机的重力实现自动夹紧。由于手机支架主要用在汽车上,而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上下振动,手机也会产生上下振动,导致手机夹持不稳定,需要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夹持手机的手机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机支架,包括底座、用于承接手机的拉杆、左夹臂、右夹臂、连杆机构、第一弹性件、使左夹臂和右夹臂产生相互远离趋势的第二弹性件以及自锁扣;

所述左夹臂和右夹臂相对滑动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拉杆滑动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拉杆、连杆机构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分别与左夹臂、右夹臂传动连接;所述拉杆向下滑动驱动连杆机构使左夹臂、右夹臂相互靠近;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第一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左夹臂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右夹臂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连接拉杆、第一连杆;

所述自锁扣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拉杆上设有与自锁扣相卡合的卡块;当外力驱动拉杆下滑使卡块与自锁扣相互卡合时,所述拉杆锁定在底座上;当再次驱动拉杆时,所述自锁扣与卡块分离,使拉杆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连杆上设有第一柱,所述左夹臂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柱配合的第一孔;所述第三连杆上设有第二柱,所述右夹臂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柱配合的第二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第三柱,所述拉杆上设有挂钩,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连接第三柱和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杆上设有第四柱,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连接第三柱和第四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柱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四柱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还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弹性件和第三柱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拉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均为条形孔,所述第一限位槽为条形槽;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长度方向与拉杆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限位槽长度方向亦与拉杆的滑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活动连接在第四连杆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杆活动连接在第三连杆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杆上开设有与第一避让槽配合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三连杆开设有第三避让槽,所述第四连杆开设有与第三避让槽配合的第四避让槽。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拉杆滑动的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自锁扣安装在底座上并位于避让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支架,使用时,直接将手机放置在拉杆上,在手机的重力作用下拉杆向下滑动,带动连杆机构运动,使左夹臂、右夹臂相互靠近,实现夹持手机;在外力驱动下拉杆进一步下滑,使卡块与自锁扣相互卡合,实现拉杆锁定在底座上,保持左夹臂、右夹臂夹紧手机,不会由于振动而导致手机晃动或松脱,大大提高手机定位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手机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手机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手机支架的夹紧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手机支架去掉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手机支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连杆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支架,包括底座10、用于承接手机的拉杆20、左夹臂30、右夹臂40、连杆机构50、第一弹性件60、使左夹臂30和右夹臂40产生相互远离趋势的第二弹性件70以及自锁扣80。

所述左夹臂30和右夹臂40相对滑动的设置在底座10上,所述拉杆20滑动的设置在底座10上。所述第一弹性件60分别与拉杆20、连杆机构50连接,所述连杆机构50分别与左夹臂30、右夹臂40传动连接。所述拉杆20驱动连杆机构50使左夹臂30、右夹臂40相互靠近。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60和第二弹性件70均为拉簧。

所述自锁扣80设置在底座10上,所述拉杆20上设有与自锁扣80相卡合的卡块21。当外力驱动拉杆20下滑使卡块21与自锁扣80相互卡合时,所述拉杆20锁定在底座10上。当再次驱动拉杆20时,所述自锁扣80与卡块21分离,使拉杆20解锁。

使用时,直接将手机放置在拉杆20上,在手机的重力作用下拉杆20向下滑动,带动连杆机构50运动,使左夹臂30、右夹臂40克服第二弹性件70的弹力相互靠近,实现定位手机。在外力驱动下拉杆20进一步下滑,克服第一弹性件60的弹力,使卡块21与自锁扣80相互卡合,实现拉杆20锁定在底座10上,保持左夹臂30、右夹臂40夹紧手机,不会由于振动而导致手机晃动或松脱,大大提高手机定位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自锁扣80是一种现有的二次按压复位结构,即按一下实现锁定,再次按一下实现解锁。具体地,当手机放置在拉杆20上时,在手机的重力作用下拉杆20向下滑动,第二弹性件70被拉伸,一直滑动到卡块21抵靠在自锁扣80上为止,然后用手向下拉一下拉杆20,使卡块21插入自锁扣80内实现锁定,这时第一弹性件60被拉伸,第二弹性件70保持不变(如图4所示)。锁定后,拉杆20不能滑动,则左夹臂30、右夹臂40也不能滑动,始终夹紧手机,避免晃动。如果再次向下拉一下拉杆20,自锁扣80与卡块21自动分离,使拉杆20解锁实现自由滑动。在第一弹性件60和第二弹性件70的回复力作用下,左夹臂30、右夹臂40张开恢复原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0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性件70的弹性系数,所以当手机放置在拉杆20上时,第一弹性件60几乎不被拉伸,第二弹性件70被拉伸;当外力再次拉动拉杆20实现自锁时,第一弹性件60被拉伸,第二弹性件70保持不变。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60的弹性系数还可以等于第二弹性件70的弹性系数,第一弹性件60和第二弹性件70同时被拉伸。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20上开设有避让孔22,所述自锁扣80安装在底座10上并位于避让孔22内,这样可以使结构更加紧凑,节约空间。对应的,所述卡块21设置在避让孔22的内壁上,便于与自锁扣80对接。当然,卡块21还可以不设置在避让孔22的内壁上,例如设置在拉杆2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如图5所示,所述连杆机构50包括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第三连杆53以及第四连杆54。所述第一连杆51与第二连杆5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2与第三连杆53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53与第四连杆54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54与第一连杆51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54与左夹臂30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53与右夹臂4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60分别连接拉杆20、第一连杆5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杆54上设有第一柱55,所述左夹臂30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柱55配合的第一孔31。所述第三连杆53上设有第二柱56,所述右夹臂40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柱56配合的第二孔41。当拉杆20向下滑动时,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转动靠近,使第一柱55和第二柱56相互靠近,进而带动左夹臂30、右夹臂40相互靠近。所述第一连杆51活动连接在第四连杆54的中部,所述第二连杆52活动连接在第三连杆53的中部,合理利用空间,结构更加紧凑。

具体地,所述第一孔31和第二孔41均为条形孔,使第一柱55和第二柱56能在第一孔31和第二孔41内滑动。所述第一孔31和第二孔41长度方向与拉杆20的滑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51上设有第三柱57,所述拉杆20上设有挂钩23,所述第一弹性件60分别连接第三柱57和挂钩23,所述第一弹性件60主要为拉杆20提供回复力。所述第三连杆53上设有第四柱58,所述第二弹性件70分别连接第三柱57和第四柱58。在第二弹性件70回复力的作用下,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转动远离,使第一柱55和第二柱56相互远离,进而带动左夹臂30、右夹臂40相互远离,恢复到初始状态。

如图5和6所示,所述第四柱58开设有定位孔59,所述底座10上设有定位柱11,所述第四柱58通过定位柱11与定位孔59的配合安装在底座10上。所述底座10还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弹性件60和第三柱57的第一限位槽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槽12为条形槽,所述第一限位槽12长度方向亦与拉杆20的滑动方向相同。为了锁定拉杆20,则需用手向下拉一下拉杆20,使卡块21与自锁扣80相互卡合。左夹臂30、右夹臂40由于被手机抵挡,不会进一步靠近。这时连杆机构50不会继续转动,而是第一弹性件60被拉伸。拉杆20被锁定后,第一弹性件60始终保持对连杆机构50的拉力,进而实现稳定夹紧手机,不会松动。在第一弹性件60被拉伸的过程中,整个连杆机构50会沿着第一孔31和第二孔41向下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0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3,所述拉杆20滑动的设置在第二限位槽13内。第二限位槽13具有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其由几块筋板围成。

为了避免左夹臂30、右夹臂40晃动,所述底座10上还开设有第一滑槽14和第二滑槽15。所述左夹臂30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滑槽14内,所述右夹臂40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槽15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4和第二滑槽15具有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其亦由几块筋板围成。所述左夹臂30、右夹臂40的滑动方向与拉杆20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

具体地,左夹臂30、右夹臂40均开设有通孔1,以减小左夹臂30、右夹臂40的重量。左夹臂30、右夹臂40均设有U型夹槽2,该U型夹槽2既能左右限位,又可以前后限位,更加稳定夹持手机。U型夹槽2内壁设有第一缓冲垫3,起保护手机的作用,防止与手机硬接触出现磨损。

进一步,拉杆20底端设有U型定位槽24,U型定位槽24内壁设有第二缓冲垫25,起保护手机的作用,防止与手机硬接触出现磨损。

如图7所示,为了减小两个连杆转动重合后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杆51开设有第一避让槽501,所述第二连杆52上开设有与第一避让槽501配合的第二避让槽502;所述第三连杆53开设有第三避让槽503,所述第四连杆54开设有与第三避让槽503配合的第四避让槽504。通过两个避让槽的错位配合,可以减小两个连杆转动重合后的厚度。例如第一连杆51的厚度为3mm,第二连杆52的厚度为3mm,旋转重合后的总厚度为3mm。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连杆53和第四连杆54的长度相同,形成一个左右对称的结构,保证左夹臂30、右夹臂40同步运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