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式蓝牙耳机充电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1333发布日期:2020-01-24 12:39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式蓝牙耳机充电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式蓝牙耳机充电舱。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呈现出种类多、功能先进的特点,逐渐地改变这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现有移动设备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往无线便携式的方向发展,以往体积较大、带线的蓝牙耳机已经逐渐的进行淘汰,但是由于电量储存技术的发展瓶颈,体积越小的蓝牙耳机往往意味着续航的不足,因此,在蓝牙耳机的基础上,开发了蓝牙耳机充电舱,将蓝牙耳机放置于充电舱内,然后充电舱通过usb接口连接充电器就能够对充电舱的蓄电池进行充电,而携带充电舱可随时给蓝牙耳机进行充电。从而,既解决了蓝牙耳机的充电问题,也能够作为蓝牙耳机的储放盒使用。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蓝牙耳机充电盒大都存在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装配复杂等问题。且功能单一,只能给蓝牙耳机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一种无线式蓝牙耳机充电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式蓝牙耳机充电舱,包括电源组件、盒体和盖体,所述盒体设有用于容纳电源组件的空腔,所述电源组件包括锂电池、充放电电路板、电量检测电路板、type-c充电接口、usb-a放电接口及电量显示单元,所述type-c充电接口和usb-a放电接口均通过所述充放电电路板与锂电池电连接,所述电量显示单元通过电量检测电路板与锂电池电连接,所述盒体开设有第一充电孔和第一放电孔,所述type-c充电接口设置于第一充电孔,所述usb-a放电接口设置于第二放电孔,所述盒体两侧分别贴附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开设有与第一充电孔和第一放电孔对应的第二充电孔和第二放电孔;

所述盒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盖体的第一侧边缘与上壳转动连接,所述盖体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边缘设有插扣,所述上壳对应所述插扣设置有用于与插扣扣接的插孔;

所述上壳开设有用于容纳耳机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对称布置,所述盖体旋转盖设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内设有与电源组件电连接的充电端子,所述上壳两侧边缘分别设有若干个扣环;

所述下壳两侧边缘分别设有若干个倒扣,所述倒扣与所述扣环扣接;

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粘附于上壳和下壳。

可选的,所述上壳靠近插孔的一侧边缘设有凹槽。

可选的,所述电量显示单元包括四个电量指示灯,所述下壳对应四个电量指示灯开设有四个透光孔,四个所述指示灯分别设置于四个所述透光孔内。

可选的,所述盒体两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分别嵌设于所述盒体两侧的安装槽内。

可选的,所述倒扣设置于下壳两侧边缘内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为橡胶盖板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上壳与盖体转动连接,盖设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且盖体设有插扣与上壳的插孔扣接,连接使用方便;第二,上壳与下壳通过扣环和倒扣扣接,无需使用螺丝等连接件,且无需使用安装工具安装,装配更方便,降低装配成本的同时,提高装配的效率;第三,盒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二盖板和第二盖板一方面可以遮盖上壳和下壳连接的缝隙,提高充电舱的一体观感,同时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能避免盒体受到来自两侧的碰撞,提高盒体使用的寿命,另一方面,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粘附于上壳和下壳,进一步提高了上壳和下壳之间连接的稳固程度;第四,电源组件包括充放电电路板、type-c充电接口和usb-a放电接口,通过type-c充电接口给;锂电池进行充电,且锂电池同时能作为充电备用电源,通过usb-a放电接口给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功能更多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源组件,11、锂电池,12、充放电电路板,13、电量检测电路板,14、type-c充电接口,15、usb-a放电接口,16、电量显示单元,2、盒体,21、上壳,211、插孔,212、第一容纳腔,213、第二容纳腔,214、扣环,215、凹槽,22、下壳,221、倒扣,222、透光孔,23、安装槽,3、盖体,31、插扣,4、第一盖板,41、第二充电孔,42、第二放电孔,5、第二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式蓝牙耳机充电舱,包括电源组件1、盒体2和盖体3,盒体2设有用于容纳电源组件1的空腔,电源组件1包括锂电池11、充放电电路板12、电量检测电路板13、type-c充电接口14、usb-a放电接口15及电量显示单元16,type-c充电接口14和usb-a放电接口15均通过充放电电路板12与锂电池11电连接,电量显示单元16通过电量检测电路板13与锂电池11电连接,盒体2开设有第一充电孔和第一放电孔,type-c充电接口14设置于第一充电孔,usb-a放电接口15设置于第二放电孔42,盒体2两侧分别贴附有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5,第一盖板4开设有与第一充电孔和第一放电孔对应的第二充电孔41和第二放电孔42;

盒体2包括上壳21和下壳22,盖体3的第一侧边缘与上壳21转动连接,盖体3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边缘设有插扣31,上壳21对应插扣31设置有用于与插扣31扣接的插孔211;

上壳21开设有用于容纳耳机的第一容纳腔212和第二容纳腔213,第一容纳腔212与第二容纳腔213对称布置,盖体3旋转盖设于第一容纳腔212和第二容纳腔213,第一容纳腔212和第二容纳腔213内设有与电源组件1电连接的充电端子,上壳21两侧边缘分别设有若干个扣环214;

下壳22两侧边缘分别设有若干个倒扣221,倒扣221与扣环214扣接;

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5均粘附于上壳21和下壳22。

第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上壳21与盖体3转动连接,盖设于第一容纳腔212和第二容纳腔213,且盖体3设有插扣31与上壳21的插孔211扣接,连接使用方便;第二,上壳21与下壳22通过扣环214和倒扣221扣接,无需使用螺丝等连接件,且无需使用安装工具安装,装配更方便,降低装配成本的同时,提高装配的效率,本实施例的倒扣221设置于下壳22两侧边缘内侧,保持盒体2外观的整体观感;第三,盒体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5,第二盖板5和第二盖板5一方面可以遮盖上壳21和下壳22连接的缝隙,提高充电舱的一体观感,同时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5能避免盒体2受到来自两侧的碰撞,提高盒体使用的寿命,另一方面,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5均粘附于上壳21和下壳22,进一步提高了上壳21和下壳22之间连接的稳固程度;第四,电源组件1包括充放电电路板12、type-c充电接口14和usb-a放电接口15,通过type-c充电接口14给;锂电池11进行充电,且锂电池11同时能作为充电备用电源,通过usb-a放电接口15给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功能更多样。

本实施例中的电源组件1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充电宝,既可实现对自带锂电池11的充电,同时,可实现对移动设备的充电。

进一步的,上壳21靠近插孔211的一侧边缘设有凹槽215,在盖体3旋转盖设于上壳21时,当需要打开盖体3,可通过手指嵌入凹槽215将盖体3掰开转动,使用更方便。

一方面,电量显示单元16包括四个电量指示灯,便于提醒用户充电舱的剩余电量,方便计划使用,另一方面,下壳22对应四个电量指示灯开设有四个透光孔222,四个指示灯分别设置于四个透光孔222内,使电量指示灯通过透光孔222被外界所观测到,同时通过不同的透光孔222隔绝相邻电量指示灯的干扰,电量指示更清晰。

其中,盒体2两侧开设有安装槽23,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5分别嵌设于盒体2两侧的安装槽23内,进一步提升盒体2两侧连接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5后的整体观感,同时避免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5安装后磕碰被掀起的风险,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5均为橡胶盖板,使第一盖板4和第二盖板5受到碰撞时,降低传递到盒体2的撞击力,起到缓冲的效果,减少电源组件1在盒体2内受到的振动,降低充电舱受到碰撞时损坏的几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第一方面,盖体3与盒体2开合方式使用方便;第二方面,上壳21与下壳22安装结构简单,无需使用螺丝和工具进行装配,降低装配的成本,提高装配效率;第三方面,提高了充电舱的整体观感,一体性更强;第四,不仅能通过充电端子给耳机充电,同时,能实现给移动设备进行充电,功能更多样。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