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5026发布日期:2020-07-10 16:06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保护壳,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隐藏有分离式支撑片作为手机支架使用的手机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必须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人们经常使用智能手机聊天、发信息,利用手机来看视频,目前市场上会出售一些配套的装置来支撑手机,如一些支架,或一些小型的支撑装置,这些支撑装置最大的缺点在于携带非常不便,而新近推出的手机支架手机保护壳一体化产品却不仅存在不能改变摆放角度且手感不好的缺陷,而且还存在支架装置与手机保护壳的轻薄简约需求不符以及不能用于带无线充的手机的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功能的普及,如何在不影响手机无线充电效率以及手机保护壳轻薄美观的前提下使手机保护壳带有手机支架功能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既能适用于无线充手机又能具有手机支架功能的手机保护壳来满足以上诸多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适用于无线充手机又能满足轻薄简约要求的具有手机支架功能的手机保护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壳,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架装置,所述支架装置是由一个分离式支撑片以及开设在所述壳体背面的至少一个供所述分离式支撑片插入的支撑孔组成,并且将所述分离式支撑片放置在所述壳体背面设有的容置孔中,使用所述支架装置时将所述分离式支撑片从所述容置孔的孔口取出之后插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孔中以支撑所述手机保护壳及手机,

所述支撑片的插入端与所述支撑孔紧配,以防止支撑手机时所述支撑片的插入端滑出所述支撑孔,

所述支撑孔是通过抬升所述支撑孔的孔口高度使所述支撑孔的深度达到支撑手机时所述支撑片的插入端不会滑出所述支撑孔所需的支撑孔深度;

所述容置孔是通过抬升所述容置孔的朝向所述壳体背面外侧的孔口的高度使所述容置孔的深度达到能容纳和固定所述支撑片所需的容置孔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孔两端均设有一台阶,所述支撑片的两端为插入端,所述台阶与所述插入端相配合从而挡住所述支撑片,以防止所述支撑片穿过所述容置孔,所述支撑片的插入端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支撑孔的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片和所述容置孔之间设有起定位作用的卡扣结构以防止所述支撑片脱落,所述容置孔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缺口以便于抠出所述支撑片,与所述缺口处对应的所述支撑片上还设有一便于抠出的凸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机保护壳,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架装置,所述支架装置包括一个分离式支撑片以及开设在所述壳体背面的至少一个供所述分离式支撑片插入的支撑孔,并且在使用所述支架装置时将所述分离式支撑片从所述壳体背面设有的容置孔中取出之后紧紧地插入到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孔中以支撑所述手机保护壳,在收纳所述分离式支撑片时,将所述分离式支撑片盖住所述容置孔后并朝着面向所述壳体背面的方向用力按压所述分离式支撑片使得所述分离式支撑片定位在所述容置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孔的孔口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从而增加所述支撑孔的深度,所述支撑孔的深度达到支撑手机时所述支撑片的插入端不会滑出所述支撑孔所需的支撑孔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孔的朝向所述壳体背面外侧的孔口凸出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从而以增加所述容置孔的深度,所述容置孔的深度达到能容纳和固定所述支撑片所需的容置孔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孔两端均设有一台阶,所述支撑片的两端均为插入端,所述台阶分别与所述插入端相配合从而挡住所述支撑片以防止所述支撑片穿过所述容置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孔是垂直孔,所述支撑片的插入端的长度等于或小于所述支撑孔的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孔的边缘带有至少一个缺口以便于抠出所述支撑片;在所述缺口处,所述支撑片上还设有一便于抠出的凸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片和所述容置孔之间设有起定位作用的卡扣结构以防止所述支撑片脱落,所述卡扣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容置孔内的凹陷和与所述凹陷配合的且设置在所述支撑片上的凸起,或者为设置在所述容置孔内的凸起和与所述凸起配合的且设置在所述支撑片上的凹陷。

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支撑操作也比较容易且具有很强的人性化。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由于基本上没有增加手机保护壳的整体厚度且结构十分简洁,可以满足适用于无线充手机及手机用户对简约型手机保护壳的的轻薄、质感、手感和美观等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在移除支撑片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在支撑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第一种支撑片的侧面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第一种支撑片插入容置孔之后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第二种支撑片的侧面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第二种支撑片插入容置孔之后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第三种支撑片的侧面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第三种支撑片插入容置孔之后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在支撑状态下粘贴在可移胶上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支撑孔是斜孔的放大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第一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在移除支撑片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支撑片的一放大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支撑片的另一放大图。

图16至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支撑片插入不同位置的支撑孔的不同角度支撑状态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第一立体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在移除支撑片的立体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支撑片的一放大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的支撑片的另一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壳10的材质可以是硬质塑胶或软质塑胶或硅胶或其他材料,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该手机保护壳10的材质硬质塑胶,其包括壳体11,该壳体11四周侧壁可以如同现有技术一样设置凹槽或开孔,以避免罩住充电接口、话筒、耳机插孔、侧边音量按键和开关机按键等;该壳体11的背面可以如同现有技术一样设置开孔,以避免罩住摄像头以及指纹设别装置等。该壳体11的背面可以开设一个或多个支撑孔12,该支撑孔12可以穿透整个壳体背面,也可以不穿透整个壳体背面。这些支撑孔12的形状及大小可基于所述支撑片20以相应支撑角度插入所述支撑孔而设定。这些支撑孔12可以是斜孔,如图11所示,其倾斜角度以及孔的宽度与该支撑片20以某种角度插入其中相对应;这些支撑孔也可以是垂直孔,其宽度大于该支撑片20的厚度,以便于该支撑片20插入该支撑孔12时实现不同角度地支撑该手机保护壳10。这些支撑孔的数量可以为二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等等,这些支撑孔的位置可以横向排列、纵向排列、错开排列、或者杂乱排列(个性化强)等。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该壳体11的背面开设五个长方形的支撑孔12,这五个支撑通孔横向对齐排列(使用者的手握住手机的方向为横向)。该壳体11还开设至少一个容置一支撑片20的容置孔14。该支撑片20一般用硬质塑胶制成,为了实现支撑的目的,该支撑片20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材料。

该支撑孔12的孔口可以凸出于该壳体11的外侧面或者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平齐,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这些支撑孔12的孔口均凸出于该壳体11的外侧面约0.4mm-0.6mm,可以理解,这个距离是可以调整的,不局限于0.4mm-0.6mm,只要不影响无线充时的充电效率以及手机用户对手机保护壳的轻薄美观要求,大于0.6mm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图4至图7所示,从这些剖视图中可以看出,该支撑片20放入该容置孔14内时,该支撑片20凸出于该壳体11的外侧面,以便于将该支撑片20取出。为了便于抠出该支撑片20,有三种实现方式。其一,如图4和图5所示,该支撑片20的外侧设有凸耳22,该凸耳22凸出于该壳体11的外侧面(即外侧面与凸耳22之间有一定间隙),使用者的手指的指甲勾住该凸耳22从而便于将该支撑片20从该支撑孔12中取出或抠出。其二,如图6和图7所示,该支撑片20的两侧还设有凹槽23,该容置孔14内侧设有相对的凸起15,该凸起15卡扣在该凹槽23内从而可以将该支撑片20定位在该容置孔14内。相应地,可以理解,该支撑片20设有凸起,该容置孔14上设有凹槽也可以起作相同的定位作用,从而防止该支撑片20脱落。其三,如图8和图9所示,该支撑片20两侧均设有凹槽24,该凹槽24外露于该壳体11的外侧面,抠住该凹槽24从而便于将该支撑片20从该支撑孔12中取出。进一步地,该支撑片20的两侧还设有凹槽,该容置孔14内侧还设有相对的凸起,对应的凸起卡扣在对应的凹槽内从而可以将该支撑片20定位在该容置孔14内,该卡扣结构与前面所述的卡扣结构相同,故省略相应视图。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该支撑孔12的宽度(即支撑孔横向开口的距离)大于该支撑片20的厚度,以便于该支撑片20插入该支撑孔12时实现不同角度地支撑该手机保护壳10。在使用时,从该容置孔14内取出该支撑片20并插入到不同的支撑孔12内然后放在桌面(或者有一定摩擦力的平台)上,进一步从而实现了不同角度地支撑装在手机保护壳10内的手机,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观看视频。在使用支架时,如图10所示,手机保护壳10以及分离式支撑片20也可以放置在一片通用可移胶30上,从而进一步防止图10状态的分离式支撑片20以及手机保护壳10滑动,从而进一步实现稳定支撑的效果。

在不用支撑时,该支撑片20取下并放入到该容置孔14内,从而将该支撑片20隐藏在手机保护壳10内,不影响该手机保护壳10的整体美观性。可以理解,该支撑片20与该容置孔14之间的配合是过盈配合(该支撑片20插入到该容置孔14内的部分的尺寸略大于该容置孔14的尺寸),不至于使该支撑片20轻易脱落。

可以理解,为了防止该支撑片20从该容置孔14内脱落,在该容置孔14内可以设置其他的卡扣结构将该支撑片20卡住以防止该支撑片20脱落。如果设有卡扣结构的话,则该支撑片20与该容置孔14之间的配合可以是间隙配合(该支撑片20插入到该容置孔14内的部分的尺寸略小于该容置孔14的尺寸)。当然,设置其他的卡扣结构的前提条件是不影响无线充手机的充电效率。

可以理解,为了防止该支撑片20从该容置孔14内脱落,在该容置孔14内可以设置成抽屉式的抽拉结构,且该支撑片20从一侧插入到该容置孔14内定位防止该支撑片20脱落。使用该支撑片20时,该支撑片20从该容置孔14内抽出即可。设置该抽拉结构的前提条件是不影响无线充手机的充电效率。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式定位或隐藏该支撑片20,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进一步阐述之。

如图12至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壳21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手机保护壳10相似,其包括壳体211,该壳体211的背面开设横向对齐排列的四个支撑孔212,这四个支撑孔212穿透整个壳体211并略凸出于该壳体211的背面。这些支撑孔212是垂直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该壳体211还开设一个容置一支撑片220的容置孔21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该容置孔214的位置是与这四个支撑孔212并排排列且设置在支撑孔212的右侧,可以理解,该容置孔214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支撑孔212的上方、下方、左侧等,横向设置、竖向设置和倾斜设置均可,即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任意合适的位置。该容置孔214上下两端设有一台阶2141、2143,该台阶2141、2143与该支撑片220的插入端2201、2203相配合从而挡住该支撑片220的插入端2201、2203,以防止该支撑片220穿过该容置孔214并从该容置孔214中脱落。该支撑片220的插入端2201、2203插入到这些支撑孔212内时是紧密配合(支撑孔212的尺寸略小于或等于该支撑片220的插入端2201、2203的尺寸),以使该支撑片220不易脱落。该插入端2201、2203的长度等于或小于该支撑孔的212的深度相等,从而不会顶到手机的背面划伤手机背面。该容置孔214一侧中间还设有一个缺口2145,该支撑片220一侧中间设有凸缘2205,这样设置其目的是:使用者容易从该容置孔214的缺口2145处抠住该支撑片220的凸缘2205,从而使该支撑片220脱离该容置孔214。此外,该支撑片220两侧还设置至少一凸起2207,该容置孔214的两侧设有与该凸起2207配合的凹陷2147(参见图17),该凸起2207与该凹陷2147配合从而定位该支撑片220,防止该支撑片220从容置孔214内脱落。在不使用该支撑片220的时候,该支撑片220紧紧地收容在该容置孔214内,且该支撑片220的上表面与该容置孔214的孔口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使用者手拿着带有该手机保护壳的手机时候感觉是一个手机保护壳整体,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在需要支撑手机的时候,该支撑片220可以选择不同的支撑孔212插入,这样可以选择不同地角度支撑手机,如图16至图19所示,图16至图19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支撑片220插入不同位置的支撑孔212的不同角度支撑状态图。

如图20至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手机保护壳310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手机保护壳210相似,其包括壳体311,该壳体311的背面开设横向对齐排列的三个相同的支撑孔312,这三个支撑孔312穿透整个壳体并略凸出于该壳体311的背面,且这些支撑孔312是垂直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该壳体311还设有一个容置一支撑片320的收容部。该收容部可以是完全通透的或不通透的,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该收容部是一完全通透的容置孔314,该容置孔314的位置是位于这三个支撑孔312的下方,可以理解,该容置孔314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支撑孔212的上方、右侧、左侧等,横向设置、竖向设置和倾斜设置均可,即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任意合适的位置。该容置孔314一侧中间还设有一个弧形的缺口3145,该支撑片320一侧中间设有凸缘3205,这样设置其目的是:使用者容易从该容置孔314的缺口3145处抠住该支撑片320的凸缘3205,从而使该支撑片320便于脱离该容置孔314。此外,该支撑片320两侧还设置至少一凸起3207,该容置孔314的两侧设有与该凸起3207配合的凹陷3147,该凸起3207与该凹陷3147配合从而定位该支撑片320,防止该支撑片320从容置孔314内脱落。在不使用该支撑片320的时候,该支撑片320紧紧地收容在该容置孔314内,且该支撑片320的上表面与该容置孔314的孔口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使用者手拿着带有该手机保护壳的手机时候感觉是一个手机保护壳整体,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在使用该支撑片320用于支撑手机时,该支撑片320两端的插入部3201插入到这些支撑孔312内时是紧密配合(这些支撑孔312的尺寸略小于或等于该支撑片320两端的插入部3201的尺寸),以使该支撑片320不轻易脱落。

可以理解,在这些实施例中,支撑片的长度一般为设置为35厘米,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和手机保护壳的大小,支撑片的长度可以大于或小于35厘米。同理,这些支撑孔的大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支撑片的宽度设置。此外,一般地,支撑片的整体厚度与手机保护壳的整体厚度接近。

本实用新型使简约型手机保护壳具有手机支架装置,这种支架装置可以应用在市面上绝大多数手机的手机保护壳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手机保护壳结构简洁、制作简便、成本低廉、支撑操作也比较容易且具有很强的人性化。另外,现有的带支架功能的手机保护壳都是采用手机保护壳与支撑片连接的一体化常规设计,一般地,都是通过相应连接结构将手机保护壳与支撑片连接在一起,该连接结构的厚度大于手机保护壳的其他部分的厚度,从而增加手机保护壳的整体厚度,有悖于手机用户对手机保护壳轻薄简约的需求,尤其是,带无线充的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如果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距离过大会影响其充电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10由于基本没有增加手机保护壳10的整体厚度(支撑孔以及容置孔的孔口高度与摄像头孔的孔口高度是平齐的),不仅符合手机用户对手机保护壳轻薄、简洁、质感、手感和美观的需求,而且还不会影响充电效率,能够适用于无线充手机。

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可以在很薄的手机保护壳集成手机支架装置。现有的手机保护壳的厚度一般在0.8mm-1.2mm,有的手机保护壳上带有转轴支架,转轴支架因为内部结构比较复杂且一般比较厚,一般在3mm以上,这样的话,装设有转轴支架的手机保护壳整体厚度比较大从而影响了带无线充的手机的无线充电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手机保护壳可以做到很薄,例如,厚度为在0.8mm以下,例如,0.6mm,0.4mm,或0.3mm等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应技术方案解决了至少两个方面的问题:1、通过采用分离式支撑片降低支架装置自身厚度以及可以多角度支撑手机(相对转轴支架而言);2、通过抬高孔口来满足装置所需厚度的方式实现手机保护壳厚度小于支架装置所需厚度,这样,可以在不增加手机壳整体厚度的前提下实现集成了手机支架装置。

所述手机保护壳的厚度小于所述支撑孔所需深度时是通过抬高所述支撑孔的孔口来增加所述支撑孔的深度;当所述手机保护壳的厚度小于所述容置孔所需深度时是通过抬高所述容置孔的孔口来增加所述容置孔的深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