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9832发布日期:2020-08-07 19:5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扬声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扬声器。扬声器对图像形成装置的用户发出用于进行通知的通知声及操作面板的操作声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正常情况下,用户能够任意设定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扬声器的音量。在变更了扬声器的音量的情况下,之后扬声器以变更后的音量发出声音。

在此,图像形成装置周围的状态变化。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有时存在用户,而有时不存在用户。另外,位于图像形成装置附近的用户有时保持停留,而有时马上离开。

例如,假设在用户位于图像形成装置的附近的状态下从扬声器发出通知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扬声器的音量较大,则用户有时会感到不舒服(有时会感到吵闹)。但是,若考虑到这种情况而减小扬声器的音量,则当从扬声器发出通知声时,会发生用户注意不到该发出的通知声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扬声器的音量自动成为与图像形成装置周围的状态对应的音量的图像形成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扬声器,其发出声音;控制部,其进行扬声器的音量的设定;以及人体检测部,其检测有无人体,人体检测部输出对应于图像形成装置与人体之间的距离的值,控制部在基于人体检测部的输出值检测到人体时,将与人体检测部的输出值对应的距离识别为第一对象距离,并基于第一对象距离进行扬声器的音量的设定。

(三)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结构中,能够使扬声器的音量自动成为与图像形成装置周围的状态对应的音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人体检测部的设置位置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位置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位置的一例的图。

图5是对存储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存储部的第一设定信息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进行的通知声的音量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对存储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存储部的第二设定信息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进行的操作声的音量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进行的操作声的音量设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进行的共享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控制部10。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存储部11。控制部10包含cpu。控制部10基于控制程序及控制数据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存储部11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rom)及易失性存储器(ram)。存储部11与控制部10连接。控制部10从存储部11读出信息并向存储部11写入信息。控制程序及控制数据存储于存储部11。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读取部12及印刷部13。图像读取部12及印刷部13与控制部10连接。控制部10对图像读取部12的读取动作进行控制,并且对印刷部13的印刷动作进行控制。

图像读取部12读取原稿并生成原稿的图像数据。图像读取部12具备光源及图像传感器。光源向原稿照射光。图像传感器接收由原稿反射的反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

印刷部13向纸张输送路径提供收纳于纸张盒的纸张,并沿着纸张输送路径输送纸张。另外,印刷部13形成基于图像数据(例如,通过图像读取部12进行读取而获得的原稿的图像数据)的图像。而且,印刷部13在输送中的纸张上印刷图像。

印刷部13具备感光鼓、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以及转印辊。另外,印刷部13具备定影装置。感光鼓承载调色剂像。带电装置使感光鼓的周面带电。曝光装置在感光鼓的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装置将形成于感光鼓的周面上的静电潜影显影为调色剂像。转印辊压接于感光鼓,并在与感光鼓之间形成转印辊隙(転写ニップ)。

输送中的纸张进入转印辊隙。当输送中的纸张通过转印辊隙时,感光鼓的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朝向定影装置移动。定影装置使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上。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通信部14。通信部14是用于将图像形成装置100连接于lan等网络nt的接口,包括通信用电路、通信用存储器以及通信用连接器等。

通信部14与控制部10连接。控制部10控制通信部14。控制部10使用通信部14与连接于网络nt的用户终端200(个人计算机)通信。通过将用户终端200与网络nt连接,而能够将图像形成装置100作为打印机使用。

此外,在网络nt上连接有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00。控制部10使用通信部14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00通信。下面,有时对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00标注附图标记110进行说明。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操作面板15。操作面板15受理用户操作。在操作面板15上设置有触摸屏。触摸屏显示配置了软件按钮的画面。在操作面板15上也设置有硬件按钮。

操作面板15与控制部10连接。控制部10控制操作面板15的显示动作。另外,控制部10检测对操作面板15进行的操作。即,控制部10检测对触摸屏(软件按钮)的操作及对硬件按钮的操作。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扬声器16。扬声器16设置于操作面板15。扬声器16发出通知声及操作声。通知声及操作声的各声音数据存储于存储部11。能够从扬声器16输出哔哔声、旋律以及电子语音等。可以输出电子语音(语音指导等)作为通知声。

此外,通知声是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用户进行通知的声音。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产生了异常(卡纸错误、缺纸错误)时,从扬声器16发出通知声(警告声)。由此,能够向用户通知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产生了异常。

当对操作面板15的触摸屏(软件按钮)进行操作时,从扬声器16发出操作声。当对操作面板15的硬件按钮进行操作时也可以从扬声器16发出操作声。当用户每按一次操作面板15的触摸屏(软件按钮),扬声器16就发出一次操作声。

扬声器16连接于控制部10。控制部10控制扬声器16。控制部10当检测到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产生了异常时,使扬声器16输出与该产生的异常相关的通知声(警告声)。另外,控制部10在检测到对操作面板15的触摸屏(软件按钮)的操作时,从扬声器16输出操作声。

控制部10也进行设定扬声器16的音量(从扬声器16发出的通知声及操作声的各音量)的处理。扬声器16的音量设定成预先设定的多级音量的任意一个。虽未特别限定,扬声器16的音量能够切换成作为最小音量的音量1、比音量1大的音量2、比音量2大的音量3、比音量3大的音量4、以及作为最大音量的音量5的五级。关于操作声,能够进行打开和关闭的切换,通过关闭操作声,能够使得即使对操作面板15的触摸屏(软件按钮)进行操作,也不从扬声器16输出操作声。

用户能够任意进行扬声器16的音量的切换。操作面板15从用户受理扬声器16的音量的切换。分别按照通知声及操作声受理音量的切换。作为切换扬声器16的音量的切换操作,操作面板15受理指定通知声及操作声的任意一个的操作,并且受理指定音量的操作。控制部10将通知声及操作声中的用户指定的声音的音量变更为用户指定的音量。

在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装配有自动设定(变更)扬声器16的音量的自动设定功能。与自动设定功能相关的处理(在下文的说明中称为音量设定处理)由控制部10进行。控制部10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周边的状态来自动设定扬声器16的音量。详情在后面叙述。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语音输入部17。语音输入部17包括麦克风及语音处理电路。麦克风收集说话人的语音。语音处理电路将输入到麦克风的输入语音转换为语音数据(电信号)。

例如,语音输入部17设置于操作面板15。通过将语音输入部17设置于操作面板15,而向语音输入部17输入正在对操作面板15进行操作的用户发出的声音。

语音输入部17与控制部10连接。语音输入部17向控制部10输出与输入语音对应的输入语音数据。控制部10对输入语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处理。用于进行语音识别处理的程序存储于存储部11。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人体检测部18。为了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有无人体、以及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的人体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而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上设置人体检测部18。

人体检测部18包括人体感应器。例如,能够将热电型的红外线传感器作为人体感应器使用。向人体感应器入射从人体发出的红外线。人体检测部18根据向人体感应器入射的红外线的入射量使输出变化。关于人体检测部18的输出值,向人体感应器入射的红外线的入射量越多则越大,越少则越小。

例如,假设用户(人体)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并且用户进入人体检测部18的检测范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朝向人体感应器的入射量增大,因此人体检测部18的输出值变大。换言之,人体检测部18输出表示人体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的值。由于人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距离越近,朝向人体感应器的红外线的入射量越增加,因此人体检测部18的输出值越大。

另外,假设用户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离开。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朝向人体感应器的入射量减少,因此人体检测部18的输出值变小。换言之,人体检测部18输出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不存在人体的值。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上设置有多个人体检测部18。多个人体检测部18的各设置位置相互不同。在此,参照图2对多个人体检测部18的各设置位置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前表面101(包含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表面的部分)、后表面102(包含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表面的部分)、左表面103(包含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表面的部分)以及右表面104(包含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表面的部分)。在正常情况下,当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00时,用户面对前表面101。在前表面101、后表面102、左表面103以及右表面104分别各设置有一个人体检测部18。即,人体检测部18的设置数量是四个。

在用户(人体)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方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情况下,由前表面101的人体检测部18检测人体。在用户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方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情况下,由后表面102的人体检测部18检测人体。在用户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方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情况下,由左表面103的人体检测部18检测人体。在用户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方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情况下,由右表面104的人体检测部18检测人体。

此外,扬声器16设置于操作面板15。操作面板15设置于前表面101。即,扬声器16设置于前表面101。在该结构中,前表面101相当于“预定面”。前表面101的人体检测部18相当于“第一检测部”。后表面102、左表面103以及右表面104的各人体检测部18相当于“第二检测部”。在下文的说明中,将前表面101的人体检测部18称为第一检测部181,将后表面102、左表面103以及右表面104的各人体检测部18称为第二检测部182。

返回图1,多个人体检测部18与控制部10连接。控制部10基于多个人体检测部18的各输出值来检测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有无人体。当用户进入多个人体检测部18的任意一个的检测范围时,从用户进入了对应的检测范围的人体检测部18输出表示人体存在的值。此时,控制部10基于用户进入了对应的检测范围的人体检测部18的输出值来检测人体(检测到人体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另外,控制部10识别多个人体检测部18中输出了表示人体存在的值的人体检测部18(在下文的说明中,将该人体检测部18称为对象检测部18)。

而且,控制部10在检测到人体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时,将预先设定的多个第一基准距离中与对象检测部18的输出值对应的第一基准距离识别为第一对象距离。此外,预先设定分别对应于多个第一基准距离的各输出值的范围,并作为第一基准距离信息存储于存储部11。在第一基准距离信息中,以第一基准距离越短所对应的输出值越大的方式,定义分别与多个第一基准距离对应的各输出值的范围。因而,对象检测部18的输出值越大(人体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距离越近),由控制部10识别的第一对象距离越短。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电源部19。电源部19包含生成电压的电压生成电路等。电源部19生成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控制部10、存储部11、图像读取部12、印刷部13、通信部14、操作面板15、扬声器16、语音输入部17以及人体检测部18)动作的电压,并向该各部供给电力。

电源部19与控制部10连接。控制部10控制电源部19。控制部10切换从电源部19朝向人体检测部18的电力供给的打开和关闭。对多个人体检测部18中的每个进行来自电源部19的电力供给的打开和关闭的切换。即,能够成为仅对某个人体检测部18供给电力(不对其他人体检测部18供给电力)的状态。

<对人体检测部的电力供给>

图像形成装置100设置于室内。在室内存在墙壁、柱子、书架等各种物体。在正常情况下,由用户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多个侧面(装置面)中的除了前表面外的任意一个装置面沿着物体(例如墙面)的方式确定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位置。

在图3及图4中示出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室内布局的一例。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后表面102及左表面103沿着墙面的方式设置。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后表面102沿着墙面的方式设置。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用户不能进入后表面102与墙面之间。另外,用户不能进入左表面103与墙面之间。因而,用户不会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方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用户也不会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方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因此,并不需要由后表面102及左表面103的各人体检测部18进行人体检测(后表面102及左表面103的各人体检测部18不会输出表示人体存在的值)。即,不需要后表面102及左表面103的各人体检测部18。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由于用户不能进入后表面102与墙面之间,因此用户不会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方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因此,并不需要由后表面102的人体检测部18进行人体检测(后表面102的人体检测部18不会输出表示人体存在的值)。即,不需要后表面102的人体检测部18。

如图3及图4所示的例子那样,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位置,能够不需要任意的人体检测部18。当向不需要的人体检测部18供给电力时,电力会浪费。

因此,控制部10判断不需要的人体检测部18。识别前表面101、后表面102、左表面103以及右表面104中的沿着位于室内的物体(墙面等)的装置面,而判断为不需要设置于该装置面的人体检测部18。换言之,判断为不需要设置于与位于室内的物体之间的距离比预定阈值短的装置面上的人体检测部18。而且,控制部10不对不需要的人体检测部18进行基于电源部19的电力供给。

为了使控制部10识别不需要的人体检测部18,而由操作面板15受理与室内的布局相关的布局信息输入。操作面板15从用户受理如下信息的输入作为布局信息,该信息表示前表面101、后表面102、左表面103以及右表面104中的哪个面沿着位于室内的物体。或者,操作面板15从用户受理如下信息的输入作为布局信息,该信息表示分别关于前表面101、后表面102、左表面103以及右表面104与位于室内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当操作面板15受理了表示沿着位于室内的物体的装置面的信息的输入时,控制部10切断向设置于输入信息所表示的装置面的人体检测部18的电力供给。在操作面板15受理了表示与位于室内的物体之间的距离的信息输入时,控制部10识别与位于室内的物体之间的距离比预定阈值短的装置面,并切断向设置于该装置面的人体检测部18的电力供给。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切断向后表面102及左表面103的各人体检测部18的电力供给。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切断向后表面102的人体检测部18的电力供给。

此外,可以分别在前表面101、后表面102、左表面103以及右表面104设置测距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并将各测距传感器与控制部10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0基于多个测距传感器的各输出值来识别前表面101、后表面102、左表面103以及右表面104中与位于室内的物体之间的距离比预定阈值短的装置面。

<通知声的音量设定>

控制部10基于第一对象距离进行通知声的音量设定处理。控制部10在进行通知声的音量设定处理时,参照第一设定信息21。第一设定信息21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1(参照图1)。

第一设定信息21是表示分别与能够成为第一对象距离的多个第一基准距离关联的各音量(在下文的说明中,称为第一距离关联音量(第一距離別音量))的信息。在第一设定信息21中,以第一基准距离越短对应的第一距离关联音量越小的方式定义分别与多个第一基准距离对应的各音量。例如,图5所示那样的第一设定信息21存储于存储部11。

在图5所示的第一设定信息21中,d11、d12以及d13定义为第一基准距离(设定为d11<d12<d13)。而且,在最短的第一基准距离d11上关联“音量2”作为第一距离关联音量。在中间的第一基准距离d12上关联“音量3”作为第一距离关联音量。在最长的第一基准距离d13上关联“音量4”作为第一距离关联音量。

下面,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由控制部10进行的通知声的音量设定处理进行具体说明。图6所示的流程图在用户进入任意的人体检测部18(被供给电力的人体检测部18)的检测范围时开始。即,当控制部10检测到人体时,开始图6所示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控制部10将输出表示人体存在的值的人体检测部18识别为对象检测部18。另外,在步骤s2中,控制部10识别第一对象距离。

在步骤s3中,控制部10判断对象检测部18是否是第一检测部181(是否由前表面101的人体检测部18检测到了人体)。在其结果为控制部10判断对象检测部18是第一检测部181(由前表面101的人体检测部18检测到了人体)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0判断为对象检测部18不是第一检测部181而是第二检测部182(由后表面102、左表面103以及右表面104的各人体检测部18的任意一个检测到了人体)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

在转移到步骤s4的情况下,控制部10基于第一设定信息21识别与第一对象距离对应的第一距离关联音量。而且,控制部10将通知声的音量设定为与第一对象距离对应的第一距离关联音量。

在转移到步骤s5的情况下,控制部10基于第一设定信息21识别与第一对象距离对应的第一距离关联音量。而且,控制部10将通知声的音量设定为比与第一对象距离对应的第一距离关联音量大的音量。

例如,假设对象检测部18是第一检测部181,第一对象距离是d12。在这种情况下,通知声的音量为“音量3”。假设第一对象距离是d11,则通知声的音量为“音量2”,如果第一对象距离是d13,则通知声的音量为“音量4”。即,第一对象距离越短,则通知声的音量越小。

另一方面,假设第一对象距离是d12,对象检测部18是第二检测部182。在这种情况下,通知声的音量比“音量3”大。例如,可以使通知声的音量比与第一对象距离对应的音量大一级。如果第一对象距离是d12,则与第一对象距离对应的是“音量3”,因此通知声的音量是“音量4”。

在此,如图5所示,不存在与作为最小音量的“音量1”对应的第一对象距离(第一基准距离)。因此,控制部10不会使通知声的音量低于“音量1”。另外,操作声能够设定为关闭,但通知声不会设定为关闭。即,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发生异常时,必定输出通知声。

另外,也不存在与作为最大音量的“音量5”对应的第一对象距离(第一基准距离)。原因在于,初始值设定为“音量5”。当人体不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时,控制部10将通知声的音量维持为初始值。另外,控制部10在由任意的人体检测部18检测人体的存在以后,当判断为人体未存在于多个人体检测部18的所有检测范围时,将通知声的音量返回到初始值。

<操作声的音量设定>

(基于室内的座位位置的音量设定)

在存储部11中存储有表示操作声的标准音量的标准音量信息。而且,当向图像形成装置100打开主电源时,控制部10将操作声的音量设定为由标准音量信息表示的标准音量。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出厂时刻,状态为设定音量1~5的任意一个作为标准音量。

在此,控制部10进行更新标准音量信息的更新处理。当操作面板15从用户受理第二对象距离的输入时,控制部10判断为到了更新处理的执行时机。第二对象距离对应于在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室内最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座位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例如,当变更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室内的布局时,用户向操作面板15输入第二对象距离。

操作面板15在从用户受理第二对象距离的输入时,显示配置了分别与预先设定的多个第二基准距离对应的多个选择按钮的画面(未图示)。控制部10将与多个选择按钮中所操作的选择按钮对应的第二基准距离识别为第二对象距离。

另外,操作面板15还从用户受理布局信息的输入。控制部10基于输入到操作面板15的布局信息对沿着位于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室内的物体(墙面等)的装置面进行识别。

控制部10将包含与图像形成装置100(本机)对应的第二对象距离的信息存储于存储部11作为装置信息。在装置信息中也包含表示装置面的信息,该装置面为沿着位于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室内的物体的装置面。控制部10基于存储于存储部11的装置信息进行更新处理。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装配有gps系统的情况下,控制部10使用gps系统识别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室内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位置。而且,控制部10基于该识别的位置来识别第二对象距离。

在此,基于第二设定信息22来进行控制部10的更新处理。第二设定信息22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1(参照图1)。

第二设定信息22是表示分别与能够成为第二对象距离的多个第二基准距离关联的各音量(在下文的说明中,称为第二距离关联音量)的信息。在第二设定信息22中,以第二基准距离越短对应的第二距离关联音量越小的方式定义分别与多个第二基准距离对应的各音量。例如,图7所示的第二设定信息22存储于存储部11。

在图7所示的第二设定信息22中,d21、d22、d23、d24以及d25定义为第二基准距离(设定为d21<d22<d23<d24<d25)。在最短的第二基准距离d21上关联“音量1”作为第二距离关联音量。在第二短的第二基准距离d22上关联“音量2”作为第二距离关联音量。在第三短的第二基准距离d23上关联“音量3”作为第二距离关联音量。在第四短的第二基准距离d24上关联“音量4”作为第二距离关联音量。在最长的第二基准距离d25上关联“音量5”作为第二距离关联音量。

下面,参照图8所示的流程图对由控制部10进行的操作声的音量设定处理进行具体说明。图8所示的流程图在控制部10判断为到达更新处理的执行时机时开始。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10识别第二对象距离。另外,在步骤s12中,控制部10基于第二设定信息22识别与第二对象距离对应的第二距离关联音量。而且,在步骤s13中,控制部10将操作声的音量设定(变更)为与第二对象距离对应的第二距离关联音量。

在变更操作声的音量后,转移到步骤s14。在步骤s14中,控制部10将操作声变更后的音量识别为对象音量。而且,控制部10更新标准音量信息,使得由标准音量信息表示的标准音量为对象音量。

例如,假设第二对象距离为d23。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声的音量设定为“音量3”。另外,假设第二对象距离为d24。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声的音量设定为“音量4”。即,第二对象距离越短,则操作声的音量越小。

另外,在第二对象距离是d23的情况下,由标准音量信息表示的标准音量更新为“音量3”。由此,当接着向图像形成装置100接通主电源时,操作声的音量设定为“音量3”。

此外,也能够通过手动进行操作声的音量设定。操作面板15受理用户指定的音量(操作声的音量)。当操作面板15受理用户指定的音量时,控制部10将操作声的音量设定(变更)为用户指定的音量。此时,控制部10将变更后的音量识别为对象音量,并更新标准音量信息,使得由标准音量信息表示的标准音量为对象音量。

(基于用户语音的音量设定)

控制部10进行用户识别处理,该用户识别处理识别正在对操作面板15进行操作的用户(在下文的说明中称为操作中用户)。例如,控制部10将正在登录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登录用户识别为操作中用户。此外,作为用户识别处理,可以进行读取用户的指纹来识别用户的处理。另外,作为用户识别处理,可以进行读取用户的id卡来识别用户的处理。

当识别操作中用户后(当用户登录图像形成装置100时),当向语音输入部17输入语音,且获取与该输入的输入语音对应的输入语音数据时,控制部10进行按照图9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

在步骤s21中,控制部10对与输入语音对应的输入语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处理。而且,在步骤s22中,控制部10基于语音识别处理的结果来判断输入语音是否是操作中用户的语音。其结果,在控制部10判断为输入语音是操作中用户的语音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3。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0判断为输入语音不是操作中用户的语音的情况下,结束本流程(操作声的音量不变更)。

当转移到步骤s23时,控制部10将输入语音数据转换为文本数据。而且,判断在输入语音数据(文本数据)中是否包含预先登记的关键字(在下文的说明中称为登记关键字)。登记关键字存储于存储部11。

此外,操作面板15从用户受理登记关键字的登记操作。控制部10将在登记操作中受理的关键字作为登记关键字存储(登记)于存储部11。

操作面板15从用户受理对要登记的关键字是第一关键字还是第二关键字进行选择的选择操作,作为登记操作的一个操作。控制部10在将登记关键字存储于存储部11时,将表示登记关键字是第一关键字还是第二关键字的信息与登记关键字关联。

例如,“声音大”、“吵闹”等内容的关键字(在希望使操作声的音量比当前小的情况下用户所发出的词语)作为第一关键字登记。另外,“声音小”、“听不清”等内容的关键字(在希望使操作声的音量比当前大的情况下用户所发出的词语)作为第二关键字登记。

在步骤s23中,在控制部10判断为输入语音数据中包含登记关键字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4。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0判断为输入语音数据中未包含登记关键字的情况下,结束本流程(操作声的音量不变更)。

当转移到步骤s24时,控制部10判断输入语音数据所包含的登记关键字是否是第一关键字。其结果,在控制部10判断输入语音数据所包含的登记关键字是第一关键字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5,在控制部10判断输入语音数据所包含的登记关键字不是第一关键字(是第二关键字)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6。

在从步骤s24转移到步骤s25的情况下,控制部10使操作声的音量比当前小。此时,控制部10识别当前设定的当前音量作为操作声的音量。而且,控制部10将操作声的音量变更为比当前音量(变更前的音量)小一级的音量。之后,转移到步骤s27。

在从步骤s24转移到步骤s26的情况下,控制部10使操作声的音量比当前大。此时,控制部10识别当前设定的当前音量作为操作声的音量。而且,控制部10将操作声的音量变更为比当前音量(变更前的音量)大一级的音量。之后,转移到步骤s27。

当转移到步骤s27时,控制部10将操作声的变更后的音量识别为对象音量。而且,控制部10更新标准音量信息,使得由标准音量信息表示的标准音量为对象音量。

(标准音量信息的共享)

控制部10进行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10之间共享标准音量信息的共享处理。控制部10进行按照图10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作为共享处理。图10所示的流程图在控制部10进行标准音量信息的更新时开始。

在步骤s31中,控制部10使用通信部14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10通信,并获取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10的装置信息。而且,在步骤s32中,控制部10将对应的第二对象距离与图像形成装置100(本机)相同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10识别为相同条件装置。此外,可以将对应的第二对象距离与图像形成装置100(本机)相同且沿着位于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室内的物体的装置面与图像形成装置100(本机)相同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10识别为相同条件装置。

在步骤s33中,控制部10使用通信部14向识别为相同条件装置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10通知对象音量,并更新该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10(相同条件装置)的标准音量信息。接受了对象音量的通知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10(相同条件装置)将由标准音量信息表示的标准音量变更为对象音量。

如上述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发出声音的扬声器16、进行扬声器16的音量设定的控制部10、以及用于检测有无人体的人体检测部18。人体检测部18输出对应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与人体之间的距离的值。控制部10在基于人体检测部18的输出值检测到人体时,将与人体检测部18的输出值对应的距离识别为第一对象距离,并基于第一对象距离进行扬声器16的音量的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控制部10基于第一对象距离进行扬声器16的音量的设定。在此,第一对象距离通过用户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接近或远离而变化。即,第一对象距离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的状态而变化。由此,能够使扬声器16的音量自动成为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的状态对应的音量。

具体而言,第一对象距离越短(用户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距离越近),则控制部10越调小通知声的音量。由此,能够抑制发生由于通知声的音量过大而对用户带来不舒服感的不良情况。此外,在该结构中,第一对象距离越长(用户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距离越远),则通知声的音量越大。因而,不易发生用户注意不到通知声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于第一对象距离的音量设定中,控制部10不将通知声的音量降低到预先设定的最小音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用户注意不到通知声的不良情况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人体检测部18分别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表面101、后表面102、左表面103以及右表面104。由此,当用户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时,能够使控制部10可靠地检测人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识别前表面101、后表面102、左表面103以及右表面104中的沿着位于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室内的物体的面,对设置于该识别的面的人体检测部18不进行基于电源部19的电力供给。由此,能够抑制消耗电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判断是由设置于前表面101(设置有扬声器16的面)的人体检测部18即第一检测部181检测到了人体还是由其他人体检测部18即第二检测部182检测到了人体。在由第一检测部181检测到了人体的情况下,控制部10将通知声的音量设定为与第一对象距离对应的第一距离关联音量。另一方面,在由第二检测部182检测到了人体的情况下,控制部10将通知声的音量设定为比与第一对象距离对应的第一距离关联音量大的音量。由此,当由于用户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周围且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方以外的位置而导致通知声的音量变小时,能够抑制发生该用户注意不到通知声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识别与在设置有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室内最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座位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对象距离,第二对象距离越短,则越调小操作声的音量。由此,能够抑制发生由于操作声的音量过大而对用户(座位被分配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附近的用户)带来不舒服感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对与输入到语音输入部17的输入语音对应的语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处理,在输入语音中包含登记关键字的情况下,变更操作声的音量。具体而言,在输入语音中包含第一关键字的情况下,控制部10使操作声的音量比变更前小,在输入语音中包含第二关键字的情况下,控制部10使操作声的音量比变更前大。由此,当感觉到操作声的音量大时,仅通过发出该意思的词语就可调小操作声的音量,当感觉到操作声的音量小时,仅通过发出该意思的词语就可调大操作声的音量,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方便性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入语音中包含登记关键字且输入语音是操作中用户的语音的情况下,控制部10变更操作声的音量,另一方面,在即使输入语音中包含登记关键字,但输入语音不是操作中用户的语音的情况下,控制部10不变更操作声的音量。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声的音量不必要地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向图像形成装置100接通主电源时,控制部10将操作声的音量设定为由标准音量信息表示的标准音量。之后,在变更了操作声的音量的情况下,控制部10将变更后的音量(用户期望的音量)识别为对象音量,并且更新标准音量信息,使得由标准音量信息表示的标准音量为对象音量。由此,当接着向图像形成装置100接通主电源时,能够使操作声的音量成为用户期望的音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在更新了标准音量信息的情况下,向第二对象距离相同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10即相同条件装置通知对象音量,并使通知了对象音量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10(相同条件装置)的由标准音量信息表示的标准音量变更为对象音量。由此,能够使其他图像形成装置110(相同条件装置)的操作声的音量成为适当的音量。

应该意识到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有的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的,而且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同等意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