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化机场管理平台用视频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25102发布日期:2020-11-13 16:1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中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信息化机场管理平台用视频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机场管理平台中,安防平台各个子系统之间还是相对独立,即使做集成也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共享或通过硬件开关量的方式做整合,把监控、报警、门禁、楼空等集中到同一平台,做一些简单的接入,实现相对简单的功能,并不能有效的管理系统间的协同工作。如果发现重大安全事件,系统一般只是提示指挥中心,弹出画面,在人工决定后,再给出应急提示,整个过程都需要人为参与,消耗人力,同时风险容易不可控,整个过程冗长而没有效率。太多的安防系统和数据缺乏信息共享,以及缺乏对共享数据的利用方式,有限的人力和预算,不断增长的用来开发用户定制接口的成本,这些都对机场安全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随着我国机场数量的增加,以及千万级机场的增多,智慧机场行业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智慧机场安全运行保障平台综合考虑机场的特点、需防范的区域和需防范的建筑物具体的结构、布局和功能,巧妙地设置不同的防范系统,并合理、有机地把他们组合在一起,使这些技术系统在机场安全防范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机场作为民用航空地面保障的主要场所,其区域范围内的安全和管理,直接关系到空防的安全和管理,尤其是飞行区、候机大楼等的安全控制和管理,直接关系到空防的安全和地面保障的正常运行。在这样大的区域内,如果仅仅只靠人来管理、控制,势必要派出大量的工作人员去值班、站岗、巡逻、检查,还要注意克服许多人为因素、气候因素、环境因素带来的问题,可以说肯定会出现许多防不胜防的现象,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信息化机场管理平台用视频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化机场管理平台用视频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息化机场管理平台用视频监控系统,包括安保视频监控系统、飞行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空防安全情报系统、机坪安全管理系统和运维管理系统,所述安保视频监控系统、飞行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空防安全情报系统和机坪安全管理系统均与运维管理系统连接,所述飞行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包括安防视频监控子系统、门禁子系统、隐蔽报警子系统、围界安防集成子系统、控制区安防集成子系统、道口安防集成子系统和消防集成子系统。

优选的,安防视频监控子系统、门禁子系统、隐蔽报警子系统、围界安防集成子系统、控制区安防集成子系统、道口安防集成子系统和消防集成子系统与空防安全情报系统和处置岗位人员形成联动。

优选的,飞行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运用先进的监视定位技术、通信技术、气象监测技术等,实现远程可见飞机、远程可识别飞机标号、远程可与机组通信、整个系统可稳定高效运行、可多角度评估运行效果五个技术方案。

优选的,空防安全情报系统:包括情报信息中心、评估风险和威胁等级、身份查验系统。

优选的,机坪安全管理系统包括飞行活动区的管理和指挥,协调工作;飞行区车辆设备停放的管理;飞行活动区内航空器、人员、车辆的动态;检查、监督停机坪内人员、车辆、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机坪标志的完整性以及机坪卫生状况;检测可能危及飞行安全和航空地面安全的各种行为;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向上级及时报告飞行区运行和航班生产的异常情况;根据机坪运行情况,及时向相关服务保障单位发布机坪运行动态指令;向引导车通报航班落地信息并核实停机位。

优选的,运维管理系统引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形成体系化、平台化的运维管理模式。

一种信息化机场管理平台用视频监控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使用步骤:

步骤一:采用实时场景视频监控、空间地理全局和局部监控、红外感应、智能门锁、自动报警装置等,对周围场地进行检测,并实时将检测数据输送到运维管理系统中;

步骤二:基于全景视频监控、多源信息融合、增强现实、智能识别等技术,对以全面地解决远程可见飞机(可视)、远程可识别飞机标号(可识别)、远程可与机组通信(可通信)、整个系统可稳定高效运行(可运行)、可多角度评估运行效果(可评估)这五方面的问题,帮助管制员更好地完成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预防《大型民用运输机场运行安全保障能力综合评价管理办法》中定义的跑道入侵事件、机坪刮碰航空器事件、未按规定进入活动区事件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步骤三:上述采集数据通过运维管理系统对上述检测内容进行可视化管理操作,以数据可视化结合电子地图的方式直观呈现各项安全指标的当前状态、平均值对比、趋势预测,并且与处置岗位人员进行有效的联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红外感知、视频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与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科学防控、主动预警为目标,通过建设实时的机场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机场安全相关数据,形成问题分析模型,提升机场资源配置优化、运行管理等能力,高效落实群防群控,创造安全的机场和航班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信息化机场管理平台用视频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安保视频监控系统、飞行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空防安全情报系统、机坪安全管理系统和运维管理系统,所述安保视频监控系统、飞行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空防安全情报系统和机坪安全管理系统均与运维管理系统连接,所述飞行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包括安防视频监控子系统、门禁子系统、隐蔽报警子系统、围界安防集成子系统、控制区安防集成子系统、道口安防集成子系统和消防集成子系统,本发明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红外感知、视频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系统方法、人工智能、知识挖掘等理论与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科学防控、主动预警为目标,通过建设实时的机场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机场安全相关数据,形成问题分析模型,提升机场资源配置优化、运行管理等能力,高效落实群防群控,创造安全的机场和航班环境。

安防视频监控子系统、门禁子系统、隐蔽报警子系统、围界安防集成子系统、控制区安防集成子系统、道口安防集成子系统和消防集成子系统与空防安全情报系统和处置岗位人员形成联动,飞行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运用先进的监视定位技术、通信技术、气象监测技术等,实现远程可见飞机、远程可识别飞机标号、远程可与机组通信、整个系统可稳定高效运行、可多角度评估运行效果五个技术方案,有效的帮助管制员更好地完成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预防《大型民用运输机场运行安全保障能力综合评价管理办法》中定义的跑道入侵事件、机坪刮碰航空器事件、未按规定进入活动区事件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空防安全情报系统:包括情报信息中心、评估风险和威胁等级、身份查验系统,这种设置一是加强与机场和地方公安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快推进安保反恐情报信息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引入公安数据与信息交互,充分发挥公安队伍在安保反恐,特别是情报信息工作中的主导性作用;二是全面分析,评估风险和威胁等级,建立机场安防分类标准,因势利导,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容量、不同威胁等级的机场采取不同的安保防范措施,此外,通过引进围界监控和报警系统、自动巡逻设备、双视角x光机和人体快速扫描设备等,提升机场安保防范能力,通过技术升级,缓解机场在人员资质、能力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压力,机坪安全管理系统包括飞行活动区的管理和指挥,协调工作;飞行区车辆设备停放的管理;飞行活动区内航空器、人员、车辆的动态;检查、监督停机坪内人员、车辆、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和机坪标志的完整性以及机坪卫生状况;检测可能危及飞行安全和航空地面安全的各种行为;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向上级及时报告飞行区运行和航班生产的异常情况;根据机坪运行情况,及时向相关服务保障单位发布机坪运行动态指令;向引导车通报航班落地信息并核实停机位,运维管理系统引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形成体系化、平台化的运维管理模式,通过将日常信息系统运维工作中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包括日常巡检、配置变更和软件版本升级、应急管理组织调度等,从工程师手动执行转为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减少事件响应和处理时间,实现无延时的高效运维;进一步推动信息系统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全面准确的资产管理体系,对种类繁多、规模庞大的it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以免信息的更新不及时,造成信息难以统计、查询、分析和利用。

使用步骤:步骤一:采用实时场景视频监控、空间地理全局和局部监控、红外感应、智能门锁、自动报警装置等,对周围场地进行检测,并实时将检测数据输送到运维管理系统中;

步骤二:基于全景视频监控、多源信息融合、增强现实、智能识别等技术,对以全面地解决远程可见飞机(可视)、远程可识别飞机标号(可识别)、远程可与机组通信(可通信)、整个系统可稳定高效运行(可运行)、可多角度评估运行效果(可评估)这五方面的问题,帮助管制员更好地完成空中交通管制工作,预防《大型民用运输机场运行安全保障能力综合评价管理办法》中定义的跑道入侵事件、机坪刮碰航空器事件、未按规定进入活动区事件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步骤三:上述采集数据通过运维管理系统对上述检测内容进行可视化管理操作,以数据可视化结合电子地图的方式直观呈现各项安全指标的当前状态、平均值对比、趋势预测,并且与处置岗位人员进行有效的联动。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