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3738发布日期:2020-09-08 15:25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息监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楼宇安防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流动人口较多,很多不法分子常利用小区楼宇的漏洞,进行一些盗窃、抢劫等违法行为,现有很多小区都暂时没有进行很好的安防布控,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发生了,缺找不到证据,更别想把违法行为控制在发生前了。所以,提高楼宇的安防性能和提前监测一些可疑人员和行为,将可疑人员和行为控制住,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违法行为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提前监测判定可疑人员和可疑行为的智能楼宇安防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楼宇安防系统,包括前端安防模块和后端的指挥控制中心,所述前端安防模块包括门禁模块、摄像机监控模块和传感模块,所述前端安防模块经交换机汇总,通过传输网络,将信息汇总到所述指挥控制中心,由所述指挥控制中心进行信息的监控、数据的存储、转发、统计,所述指挥控制中心通过专用线路与公安端网络通信;

其中:

所述指挥控制中心包括软件控制系统、若干计算机、若干服务器和视频录像机,所述指挥控制中心通过解码器将所述监控模块所拍摄的影像转发到若干显示屏上进行实时预览,所述若干显示屏组成一个整体大屏,所述整体大屏上对所述监控模块所拍摄的若干影像进行编号处理,并顺序显示在所述整体大屏上;

所述门禁模块包括门禁控制器和开门按钮,所述门禁控制器控制电锁的打开和关闭,所述开门按钮按下触发门禁控制器控制所述电锁打开,所述门禁控制器还集成读卡器、对讲模块、消防模块和二维码识别模块,所述读卡器用于读取身份证以控制所述门禁控制器打开电锁,所述对讲模块用于门内外的用户进行对讲,所述消防模块监测到火灾信号时,触发门禁控制器强制性打开所述电锁,所述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后台派发的二维码来控制所述电锁打开;

所述监控模块包括若干摄像机,布置在所述门禁模块内外、楼宇各层楼的走廊、楼梯和电梯之间,确保所述楼宇内部公共空间无盲点,用于监控所述楼宇内部的公共空间,所述若干摄像机支持双码流,用于记录楼宇内外的照片、影像和声音内容;所述电锁打开的同时,提供一个开关量信号,触发所述门禁模块内外的摄像头记录所述电锁打开前后一端时间内的影响;所述监控模块的若干摄像机通过所述视频录像机完成视频的录像、储存及转发功能;

所述传感模块包括若干温湿度监测仪、烟雾监测仪、热探测器、空气质量监测仪和光电传感器,布置在所述楼宇各楼层走道之间,所述温湿度监测仪用于监测各楼层之间的温度和湿度,所述烟雾监测仪用于监测楼层的烟雾浓度,用于火警报警,所述热探测器用于触发消防喷淋头,所述空气质量监测仪用于实时监测楼层之间的空气质量,所述空气质量包括pm2.5和甲醛浓度,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触发走道之间的led灯;

所述公安端通过专用线路网络可远程操控所述门禁模块和所述监控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指挥控制中心和各楼层均还设置有用于报警的报警器。

进一步地,所述指挥控制中心的监控影像可通过web端、手机app端进行实时监测。

进一步地,所述安防系统电路均进行接地处理、过流过压保护和防雷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指挥控制中心防静电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指挥控制中心设置有ups不间断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可自动对焦。

一种识别可疑人员的监测方法,包括

s1:各个摄像头实时监测、记录楼宇之间的影像和声音内容;

s2:计算机控制软件将所述影像内容和所述声音内容分开处理;

s3:判定是否为可疑人员或可疑行为:根据系统设定的条件,通过影像内容和声音内容判定楼宇内外是否有可疑人员和可疑行为;

s4:判定为是可疑人员或行为后,摄像头自动对焦可疑人员或者可疑行为发生区域,同时显示屏关于此区域的视频自动放大,并触发提示音;

s5:摄像头追踪可疑人员的人脸,进行高清拍照;

s6:记录可以人员最新的其他特征;

s7:判定是否为犯罪人员,若是联系警务人员,同时将可疑人员的照片通过专用网络传送到公安端进行提示,若不是,安保人员进行现场确认;

s8:判定是否有犯罪行为,若有移交警局,如无,判定为误解;

s9:消除误解,更新人口数据,消除显示屏的放大警示,消除警报提示音。

进一步地,所述可疑人员或可疑行为的判定分为影像内容判定和声音内容判定,其中:所述影像内容的判定模块包括:

a1:监测到人脸数据,且在本地人口数据库内无此人时,判定为可疑人员和行为;

a2:监测到人脸数据与犯罪照片近似时,且数据库内暂时没有录入此人的数据时,判定为可疑人员和行为;

a3:监测到人停留在门口的时间超过设定时间后,且不进门,判定为可疑人员和行为;

a4:监测到人在门口来回徘徊移动后,且不进门,判定为可疑人员和行为;

a5:摄像头损坏或被覆盖后无任何影响时,判定为可疑行为;

a6:监测到求救信号图像时,如sos,判定为可疑行为;

所述声音内容的判定模块包括:

b1:监测到强烈的声音波动,分贝超过设定值时(或吵声,或撞击声等),判定为可疑人员或行为;

b2:监测到求救声音时,后台智能语音识别系统识别,判定为可疑人员或行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布置门禁控制器和合理布置的摄像头,可以进行二级联防,第一级通过门禁系统可以有效的阻拦陌生人员和不速之客,第二季通过若干摄像头的实时监测和预判,可以有效的预判可疑人员和可疑行为,将危险尽可能遏制在事故之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端部分分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屏正常显示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屏预警显示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判定可疑人员和可疑行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种智能楼宇安防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前端安防模块和后端的指挥控制中心,前端安防模块包括门禁模块、摄像机监控模块和传感模块,前端安防模块经交换机汇总,通过传输网络,将信息汇总到指挥控制中心,由指挥控制中心进行信息的监控、数据的存储、转发、统计,指挥控制中心通过专用线路与公安端网络通信。

其中:

指挥中心包括软件控制系统、若干计算机、若干服务器和视频录像机,指挥控制中心通过解码器将监控模块所拍摄的影像转发到若干显示屏上进行实时预览,若干显示屏组成一个整体大屏,若干摄像机编号显示。

门禁模块包括门禁控制器和开门按钮,门禁控制器控制电锁的打开和关闭,开门按钮按下触发门禁控制器控制电锁打开。门禁控制器还集成读卡器、对讲模块、消防模块和二维码识别模块,读卡器用于读取身份证以控制门禁控制器打开电锁,对讲模块用于门内外的用户进行对讲,消防模块监测到火灾信号时,触发门禁控制器强制性打开电锁,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识别后台派发的二维码来控制电锁打开。电锁安装在大门上,开门按钮安装在门内,门禁控制器、读卡器、对接模块、消防模块和二维码识别模块组成门禁一体机,安装在门外,发卡器设置在指挥控制中心,有指挥控制中心统一进行身份录入和认证,然后发卡。用户丢失身份卡后或有访客来访,可以联系指挥控制中心派发用于开门的二维码,将二维码对准二维码识别模块的扫描口进行扫码识别,从而进行开门动作。

监控模块包括若干摄像机,布置在门禁模块内外、楼宇各层楼的走廊、楼梯和电梯之间,确保楼宇内部公共空间无盲点,用于监控楼宇内部的公共空间,若干摄像机支持双码流,用于记录楼宇内外的照片、影像和声音内容。电锁打开的同时,提供一个开关量信号,触发门禁模块内外的摄像头记录电锁打开前后一端时间内的影响。监控模块的若干摄像机通过视频录像机完成视频的录像、储存及转发功能。所有摄像头可实现自动对焦的功能。

传感模块包括若干温湿度监测仪、烟雾监测仪、热探测器、空气质量监测仪和光电传感器,布置在楼宇各楼层走道之间(如图2所示),温湿度监测仪用于监测各楼层之间的温度和湿度;烟雾监测仪用于监测楼层的烟雾浓度,用于火警报警;热探测器用于触发消防喷淋头;空气质量监测仪用于实时监测楼层之间的空气质量,空气质量包括pm2.5和甲醛浓度;光电传感器用于触发走道之间的led灯。

必要的时候,公安端通过专用线路网络可远程操控门禁模块和监控模块。

指挥控制中心和楼宇各层均设置有用于报警的报警器。

指挥控制中心的监控影响可通过web端、手机app端进行实时监测。

为了系统更稳定的运行,系统电路均进行接地处理、保留过压保护和防雷保护处理。同时,指挥控制中心防静电处理,设置有ups不简单电源。

基于本楼宇安防系统,还提供了一种识别可疑人员的监测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各个摄像头实时监测、记录楼宇之间的影像和声音内容,监测影像投经过解码器投放到显示屏上,对每个摄像头进行顺序编号处理,如图3所示,为正常影像;

s2:计算机控制软件将所述影像内容和所述声音内容分开处理;

s3:判定是否为可疑人员或可疑行为:根据系统设定的条件,通过影像内容和声音内容判定楼宇内外是否有可疑人员和可疑行为;

s4:判定为是可疑人员或行为后,摄像头自动对焦可疑人员或者可疑行为发生区域,同时显示屏关于此区域的视频自动放大,并触发提示音,如图4所示,编号24的摄像头区域出现可疑人员或行为后,编号24的影像显示区域自动变大;

s5:摄像头追踪可疑人员的人脸,进行高清拍照;

s6:记录可以人员最新的其他特征;

s7:人工比对,判定是否为犯罪人员,若是联系警务人员,同时将可疑人员的照片通过专用网络传送到公安端进行提示,若不是,安保人员进行现场确认;

s8:判定是否有犯罪行为,若有移交警局,如无,判定为误解;

s9:消除误解,更新人口数据,消除显示屏的放大警示,消除警报提示音。

其中:

可疑人员或可疑行为的判定分为影像内容判定和声音内容判定,影像内容的判定模块包括:

a1:监测到人脸数据,且在本地人口数据库内无此人时,判定为可疑人员和行为;

a2:监测到人脸数据,与公安人口数据库进行比对,涉及涉案人员时,判定为可疑人员;

a3:监测到人停留在门口的时间超过设定时间后(暂定为停留30秒),且不进门,判定为可疑人员或可疑行为;

a4:监测到人在门口来回徘徊移动后(暂定为徘徊10次),且不进门,判定为可疑人员或行为;

a5:监测到求救信号图形时,如sos,判定为可疑行为;

a6:摄像机损坏或被覆盖后无任何影响时,判定为可疑行为;

其中声音内容的判定模块包括:

b1:监测到强烈的声音波动,分贝超过设定值时(或吵声、或撞击声等),判定为可疑行为;

b2:监测到求救声音时,声音监测系统进行识别,判定为可疑行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