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及智能音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9011发布日期:2020-12-29 10:0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及智能音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音箱及其互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及智能音箱。



背景技术: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种类和功能多种多样的电子产品已经不知不觉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许多原本不需要联网功能的电子产品,现在也已经通过增设无线通信模块,结合智能手机或语音识别技术,实现了其更多新奇、有趣且实用的功能。例如,在智能家居领域中的新兴产品智能音箱。

智能音箱可通过手机或语音识别技术进行控制,实现音乐搜索播放或与家庭中其它电器的联动。这一切功能的基础,都需要依赖智能音箱能够联网。由于考虑到有线方式联网的弊端,因此现有的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智能音箱都设置有无线模块和与无线模块搭配的作为无线信号接收与发射的天线。

目前,智能音箱在设计上越来越追求金属质感,而由于金属外壳对天线辐射场形影响较大,导致可以摆放天线的位置越来越少。现有的做法一般是在音箱的顶部,即按键区开天线窗,然后将天线安装于开窗位置,此方式虽然可以提高天线性能,但需要金属挖空一定的面积,再以塑胶或玻璃材质做窗,比较影响外壳材质的一致性,影响产品的整体外观美观性。另外,为了保证信号的传输效果,天线的结构一般都较大,当采用现有技术的方式安装线时,会使得智能音箱的体积较大,不符利于智能音箱向小型化和密集化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及智能音箱,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设置于智能音箱底部的脚垫区,包括天线本体和同轴线;其中,

所述天线本体上设置有信号脚和接地脚;

所述同轴线的一端设置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同轴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信号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接地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智能音箱中pcb板上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中,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信号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接地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中,所述天线本体采用洋白铜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中,所述天线本体为pifa天线。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音箱,包括音箱主体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

所述音箱主体底部的脚垫区开设有通孔;

所述同轴线的所述第三连接部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音箱主体中pcb板上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从而使所述天线本体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音箱中,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连接器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音箱中,所述天线本体通过粘接件固定于所述音箱主体底部的脚垫区,且不与所述音箱主体的底部直接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音箱中,所述粘接件为双面背胶eva。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音箱中,所述双面背胶eva的厚度为3mm。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音箱中,还包括橡胶脚垫;

所述橡胶脚垫上开设有形状和位置与所述天线本体对应的凹槽;

所述橡胶脚垫安装后,所述天线本体位于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及智能音箱,通过将天线本体安装在橡胶脚垫内,再通过同轴线与pcb板上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可使得智能音箱等电子产品的体积较小,不影响整体质感与美观,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音箱未安装橡胶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音箱未安装橡胶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橡胶脚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音箱安装橡胶脚垫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天线本体1,同轴线2,脚垫区3,粘接件4,橡胶脚垫5,凹槽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智能音箱底部的脚垫区3,包括天线本体1和同轴线2;其中,

所述天线本体1上设置有信号脚和接地脚;

所述同轴线2的一端设置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同轴线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信号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接地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智能音箱中pcb板上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利用同轴线2传输将天线本体1从智能音箱的全金属外壳中引出,设置于智能音箱的底部脚垫区3内,待橡胶脚垫安装后,从外面是看不到天线本体1的,达到隐藏天线的效果。这样不需要大面积的开窗,既不会没有影响整机外观的美观性,且还因为是安装在橡胶脚垫位置的,不会影响整机体积。

优选的,所述天线为bt天线。天线驻波系数在2400—2500mhz小于1.5的驻波比;经实际测试,天线的辐射效率bt达到了35%以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信号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接地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本体1采用洋白铜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防火,适合工程应用,可焊性好,导电性能好、耐腐蚀的特点。

优选的,所述天线本体1为pifa天线,通过pcb印刷工艺实现,为全向天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通过将天线本体安装在橡胶脚垫内,再通过同轴线与pcb板上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可使得智能音箱等电子产品的体积较小,不影响整体质感与美观,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音箱主体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智能音箱中的隐藏式天线;

所述音箱主体底部的脚垫区3开设有通孔;

所述同轴线2的所述第三连接部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音箱主体中pcb板上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从而使所述天线本体1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连接器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连接,实现信号的有效传输以及辐射与接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本体1通过粘接件4固定于所述音箱主体底部的脚垫区3,且不与所述音箱主体的底部直接接触。

所述粘接件4为双面背胶eva,所述双面背胶eva的厚度为3mm,此高度可以保证天线电磁场的有效辐射。

优选的,所述智能音箱还包括橡胶脚垫5;

所述橡胶脚垫5上开设有形状和位置与所述天线本体1对应的凹槽6;

所述橡胶脚垫5安装后,所述天线本体1位于所述凹槽6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音箱,通过将天线本体安装在橡胶脚垫内,再通过同轴线与pcb板上的无线通信模组连接,可使得智能音箱等电子产品的体积较小,不影响整体质感与美观,适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至此,以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不意指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的实施例的单独元件或者特征通常不受到特定的实施例的限制,但是在适用时,即使没有具体地示出或者描述,其可以互换和用于选定的实施例。在许多方面,相同的元件或者特征也可以改变。这种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的这种修改意指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提供示例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变得透彻,并且将会完全地将该范围传达至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为了透彻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阐明了众多细节,诸如特定零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显然,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且两者都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不对公知的工序、公知的装置结构和公知的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在此,仅为了描述特定的示例实施例的目的使用专业词汇,并且不是意指为限制的目的。除非上下文清楚地作出相反的表示,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可以意指为也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和“具有”是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因此指定存在所声明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额外地具有一个或以上的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除非明确地指示了执行的次序,在此描述的该方法步骤、处理和操作不解释为一定需要按照所论述和示出的特定的次序执行。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采用附加的或者可选择的步骤。

当元件或者层称为是“在……上”、“与……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者层上、与另一个元件或层接合、连接到或者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与此相反,当元件或层称为是“直接在……上”、“与……直接接合”、“直接连接到”或者“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则可能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元件或者层。其他用于描述元件关系的词应当以类似的方式解释(例如,“在……之间”和“直接在……之间”、“相邻”和“直接相邻”等)。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该相关联的所罗列的项目的一个或以上的任一和所有的组合。虽然此处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以描述各种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以只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或部分区分。除非由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在此使用诸如术语“第一”、“第二”及其他数值的术语不意味序列或者次序。因此,在下方论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可以采用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者部分的术语而不脱离该示例实施例的教导。

空间的相对术语,诸如“内”、“外”、“在下面”、“在……的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在此可出于便于描述的目的使用,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和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特征之间的关系。空间的相对术语可以意指包含除该图描绘的取向之外该装置的不同的取向。例如如果翻转该图中的装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下方”或者“在元件或者特征的下面”的元件将取向为“在其他元件或者特征的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的下方”可以包含朝上和朝下的两种取向。该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转90度或者其他取向)并且以此处的空间的相对描述解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